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在同学家的喜宴上,我与不少同学久别重逢。有时瞅着微信朋友圈中的相册,一一辨认着同学们的变化,于是便在脑海中点亮一盏记忆的小油灯,思绪回到了20年前的响水县二中校园。
那是1995年,那是二中,那是初三(1)班……
懵懂的我带着行李坐上开往县城的三轮车,结识了初三(1)班。
那时候是晨起做操,早晚自习。课程与现在基本一致,无外乎语文、数学、外语等。要说当时的二中生活与乡下中学的最大不同,就是多了课间的面包腰餐。上午课间操时,值日生去领面包,发至每一位同学手中。我来自农村,没有享受过课间的腰餐,我珍惜这个面包,但其他同学很不在意,也许他们吃的时间长了,腻烦了,拿着面包追逐着,有时把面包当雪球一样扔向对方。一次,坐我前面的一女生没收了一排同学的面包,放到我的桌上……那个周六,我弟弟妹妹也尝到了县城的面包。
那时候,吃的比现在差远了,我们从家中带米到学校蒸饭,自带小菜,也可到食堂购买。住校的都是农村的孩子,能每顿都买菜的同学不多。每个周末从家返校的时候最热闹,你拿花生,我拿酱菜,他拿腐乳。一个宿舍(其实就是一间教室)30多个人都凑到一起,分享着各自的小菜,大家疯狂扫荡着。
住的呢,我比他们幸运多了。班级宋老师待我特好,看到宿舍人多,便把自家的储藏室腾出来,让我单独住。带着对宋老师的感激和尊敬,我的成绩进步很快,我跨进了师范的门槛……现在宋老师退休了,我回到她教书的这片土地,站上了曾经属于她的讲台,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分享老故事、小情绪、新变化。
学校南面围墙外的田野最美。春天,油菜花随风摇曳,麦苗一片碧绿,整个田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片田野便是我们课余最爱去的地方。
太阳斜向西方,轻风微拂,拿着一本书,或坐于田间地头,或漫步于田间小路。映入眼帘的,有的在运动,有的在背书,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大声地背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背得累了,可以与相邻的摆个“poss”,也可以眺望远方。那满眼的绿色恣意流淌!我伸出胳膊,忘情舒展,沉醉于春之田野的芬芳中。
一朵朵无名小花在微风中幸福地摇摆,绿油油的麦苗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我在小路边坐下,沐浴着花香与清风,我贪婪地吮吸着田野里醉人的气息。不知何时,我又背起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背着背着,隐隐感觉有个人过来了,我把身子往里让了让,给她让道,没想到,她在我身边停下了,她是晓洁,我同学,她递给我一本《简·爱》,便匆匆离开了。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串省略号”。那一刻,我的心似平静的湖水泛起了涟漪……
今年的初三,是我带的第七届毕业班,明天学生就要走进考场了,夜已深,却难眠,我敲击着键盘,从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中考,多想在笨拙的文字里将当年老同学的笑貌再现……
(选自《盐阜大众报》2015年6月23日,有改动)
1.“那年今日”中的“那年”和“今日”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研读下面两个片段,请对两个片段的人物描写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片段一:班级宋老师待我特好,看到宿舍人多,便把自家的储藏室腾出来,让我单独住。带着对宋老师的感激和尊敬,我的成绩进步很快,我跨进了师范的门槛……现在宋老师退休了,我回到她教书的这片土地,站上了曾经属于她的讲台,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分享老故事、小情绪、新变化。
片段二: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礼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都德《最后一课》)
3.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那是1995年,那是二中,那是初三(1)班……
懵懂的我带着行李坐上开往县城的三轮车,结识了初三(1)班。
那时候是晨起做操,早晚自习。课程与现在基本一致,无外乎语文、数学、外语等。要说当时的二中生活与乡下中学的最大不同,就是多了课间的面包腰餐。上午课间操时,值日生去领面包,发至每一位同学手中。我来自农村,没有享受过课间的腰餐,我珍惜这个面包,但其他同学很不在意,也许他们吃的时间长了,腻烦了,拿着面包追逐着,有时把面包当雪球一样扔向对方。一次,坐我前面的一女生没收了一排同学的面包,放到我的桌上……那个周六,我弟弟妹妹也尝到了县城的面包。
那时候,吃的比现在差远了,我们从家中带米到学校蒸饭,自带小菜,也可到食堂购买。住校的都是农村的孩子,能每顿都买菜的同学不多。每个周末从家返校的时候最热闹,你拿花生,我拿酱菜,他拿腐乳。一个宿舍(其实就是一间教室)30多个人都凑到一起,分享着各自的小菜,大家疯狂扫荡着。
住的呢,我比他们幸运多了。班级宋老师待我特好,看到宿舍人多,便把自家的储藏室腾出来,让我单独住。带着对宋老师的感激和尊敬,我的成绩进步很快,我跨进了师范的门槛……现在宋老师退休了,我回到她教书的这片土地,站上了曾经属于她的讲台,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分享老故事、小情绪、新变化。
学校南面围墙外的田野最美。春天,油菜花随风摇曳,麦苗一片碧绿,整个田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片田野便是我们课余最爱去的地方。
太阳斜向西方,轻风微拂,拿着一本书,或坐于田间地头,或漫步于田间小路。映入眼帘的,有的在运动,有的在背书,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大声地背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背得累了,可以与相邻的摆个“poss”,也可以眺望远方。那满眼的绿色恣意流淌!我伸出胳膊,忘情舒展,沉醉于春之田野的芬芳中。
一朵朵无名小花在微风中幸福地摇摆,绿油油的麦苗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我在小路边坐下,沐浴着花香与清风,我贪婪地吮吸着田野里醉人的气息。不知何时,我又背起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背着背着,隐隐感觉有个人过来了,我把身子往里让了让,给她让道,没想到,她在我身边停下了,她是晓洁,我同学,她递给我一本《简·爱》,便匆匆离开了。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串省略号”。那一刻,我的心似平静的湖水泛起了涟漪……
今年的初三,是我带的第七届毕业班,明天学生就要走进考场了,夜已深,却难眠,我敲击着键盘,从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中考,多想在笨拙的文字里将当年老同学的笑貌再现……
(选自《盐阜大众报》2015年6月23日,有改动)
1.“那年今日”中的“那年”和“今日”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研读下面两个片段,请对两个片段的人物描写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片段一:班级宋老师待我特好,看到宿舍人多,便把自家的储藏室腾出来,让我单独住。带着对宋老师的感激和尊敬,我的成绩进步很快,我跨进了师范的门槛……现在宋老师退休了,我回到她教书的这片土地,站上了曾经属于她的讲台,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分享老故事、小情绪、新变化。
片段二: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礼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都德《最后一课》)
3.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