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例谈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wi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尽可能去“想”;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说”、“做”;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和寻找“捕鱼”的“场所”;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探讨信息内涵,拓展知识外延。
  【关键词】自主探究;“想”;“画”;“说”;“做”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还给学生,导学案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份导学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就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可根据目标,结合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以及手头所具备的资料,认真阅读课文,搜集信息,做上记号,初步整理。同时教师可在导学案“自主测评”这一块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课文。以小说为例,可安排这几方面的问题:文学文化常识、生字难词、故事情节等。同时再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即设计一个题目,指导学生就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放到小组中去讨论,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的主题、写法揣摩等。并对有创新性的问题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了初步感知小说的方法,为以后阅读小说打下了基础。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鼓励学生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三、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四、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五、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六、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七、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八、 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和寻找“捕鱼”的“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寻找“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九、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探讨信息内涵,拓展知识外延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学生学会质疑。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方法:
  (1)、抓住课题质疑。揭题时,让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质疑,有利于学生运用推测,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教《星星变奏曲》一课,就可质疑题目中的“变奏”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用“变奏”一词?这样,学生能去查阅资料,从而解决两节诗的结构和语言上的异同。
  (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这些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会提问。
  (3)、抓重点语句质疑。对语言的揣摩赏析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
  (4)、从矛盾中质疑。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让学生猜一猜为何称“死海”,为何又说“不死”。
  (5)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
  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还要知道怎样解决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可对学生启发引导,让学生自行解答。方法有:
  (1)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从课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据;
  (2)展开想象;
  (3)新旧知识结合;
  (4)运用比较,区别异同;
  (5)举一反三。
  同时,在解决了问题后,在深刻理解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课堂容量及授课时间适度拓展知识的外延,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能力。如:在理解了以物喻人的表现方法后,要求学生就“粉笔、蜡烛、杨柳、梅花“等事物展开联想尝试在课外练笔中运用;以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写法在《台阶》、《背影》等课文中均有运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在综合了不同文中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后,可以让学生的运用在习作中。
  探究式的教学改变了学生接受式学习的被动局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充满自豪感,并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其他文献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班主任在这个集体的发展与集体成员的成长中起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自2005年7月之现在在农村小学工作的近九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刚从校园出的“师范生”逐渐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成为我人生中第一个职位主任---班主任,其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体会颇深。现结合工作中的几点做法,浅谈如下体会:  一、耐心接触学生--塑造学生完美心灵  农村的孩子虽然跟城市的孩子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期刊
【摘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多媒体的运用能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是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
期刊
【摘要】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持乐观的心态,用智慧拔动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爱的心弦,才能成为快乐的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 ;守护者;智慧 ;乐观  要想有一个和谐快乐的班集体,首先取决于班主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好为人师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管理艺术。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当班主任难,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更难,只有知难而进,才能不负重托,为学生撑开一片自
期刊
【摘要】结合四川省2010至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联系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征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能与个中学生物教学者共同探讨,找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推动高中生物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素质教育;探究;综合;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颇多,综
期刊
【摘要】新课改犹如春风吹皱余冬的湖面,给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数学课堂有了一系列的转变:引人的情境、花哨的形式、自主的探究、亲身的体验……。然而,理性却告诉我们:数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度”,处理好发展与继承的关系,让数学教学要反璞归真,“回归本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  “回归本真”是指还原事物的本质。数学课堂就应该抓住数学的本质,
期刊
【摘要】“自信是人生成功的一半”。培养自信心,实质上也是走向培养自我意识的道路,自我认识的过程,自我情感过程,自我意志过程,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功至关重要。  【关键词】积极的语言;心态;信任 ;高尚的人格  自信是一种正确的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愿望。”自信心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等方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期刊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我们党教育方针的首要组成部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非常活跃,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脉膊,努力研究探索一些新方法,新措施,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百年大计。  一、学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对2002-2012年间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了大学就业研究主题的演变,也反映出大学生就业真实情况的历史变迁。其后,在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成就和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研究主题;流变  前言  国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多。通过三大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