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寄黄几复》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v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堪称“奇绝之才”。他以自己之奇绝才力冲破前代“西昆体”诗派的纠缠束缚,同时他又作意好奇,开创了一代诗歌流派——“江西诗派”。他作诗取法杜甫,特别在诗歌形式格律上用功夫,一字一句都求其有来历,因而“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穷究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术,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刘克庄《江西诗派》)本文尝试从他的一首《寄黄几复》入手,追寻其独特的诗歌创作艺术道路。
  黄庭坚为诗正如其为人,因为他曾说过“随人作计终后人”(《苕溪渔隐丛话》),也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那么他意欲开辟的是一条怎样的创作之路呢?既然不愿随人后,就要有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而超出前人之处。黄庭坚在长期的书斋生活中悟出“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就这样他寻找到了一条独特的捷径,即他所谓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运用中就是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也就是他在《答洪驹父书》中所说“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在《冷斋夜话》中所说“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这种创作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则变化万端,简言之就是文字上刻求用典,几乎到了无一字无来处的地步。如《寄黄几复》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见《汉书·苏武传》。中句“桃李春风一杯酒”见孟郊“春风得意马蹄轻”等唐人诗句,“江湖夜雨十年灯”有李商隐“却话巴山夜雨时”,“持家但有四立壁”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治国不祈三折肱”见《左传》。末句“想得读书头已白”见杜甫《寄李白》,“隔溪猿哭瘴烟藤”恰当运用唐诗“文章何处哭秋风”之“哭”字点铁成金。这种字字句句皆有溯源的作风虽在一定程度上显出拙劣、费力之形,然而他又做到了着字不留痕迹,也不完全步人后尘,显示出黄庭坚的确学问深厚、才力高妙。同时我们应该可以看到,此诗虽多用典,但还算比较自然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当年故交黄几复深沉细腻的感情。
  这首诗还表现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另一特色,即“好押险韵,有意造拗句、作硬语”。甚至连诗人们向来讲究的声律谐协与词采鲜明等有效的艺术手法也抛弃了。此诗首句“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勉强入韵,可到了颔联、颈联竞接连出现“十年灯”(平平平)和“四立壁”(仄仄仄)等律法之大不容的“三平”、“三仄”等调。末句更具奇拗陷绝,简直无韵律可循。他的其他诗多亦如此。在句式上该诗仅颈联出现“二五式”,其余各句均为“四三式”,与整齐之中富于变化。以上这些变化也使黄庭坚的诗彻底与音乐脱离开来,成为“完全超离歌唱的案头文学”。
  另外从气象境界来说,黄庭坚的诗气象森严、生新瘦硬,恰若一瘦形硬汉,虽瘦削却风骨犹硬。但毕竟不堪与苏轼诗词之阔大气象相比。这也是黄庭坚个人生活面窄又极度超脱现实的结果。
  总之,作为一个开创诗歌流派的艺术先驱,黄庭坚毕竟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应当比亦步亦趋地模仿前人要富于开创精神得多。至于他走上的另一个极端即新形式主义却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他就是作为一个矛盾的创新体而独特地存在着。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变迁的需求,是客观的需要。广大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这一新生事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涉及课程内容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角色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的转变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感非常欣慰。但同时也看到,新
期刊
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中学政治课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从素质教育看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发展趋势——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概念现今被人们广泛地、灵活地使用着,乃至很难形成一个无争议的定义。因此,人们在各自认定的
期刊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结合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过去教师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世纪教育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明确地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
期刊
“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因其课堂容量小和形式单调,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已不可避免地被时代所摒弃。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写作训练,优化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现代教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这是天经地义的。教师只注重教学,不问津或者很少问津教育教学研究,即使问津也是作为一种点缀和形式,科研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只教不研、教研分离甚至教研对立的状况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离开了必要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研究,其课堂教学是难以上品位、出创意、入境界的,充其量也只能在教学的平面上消极打转;其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只能是原
期刊
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必要手段。教师通过相互听课、交流,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之目的。教育管理者、研究者通过听课,可以发现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和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而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指导帮助;或形成方法,上升为理论,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通过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是日常教学
期刊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的全面启动,作为教师必须要客观地、科学地、理性地反思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重新反思将成为每一位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课改下新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担任好自己的角色,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成为。    一、教师要成为一个现代教
期刊
一、以教师的发展为核心,为教师的成功搭建舞台,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因为,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有教师的发展,才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教师始终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教师是教育活动最终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将我们追求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展现于具体的教育现实中,才有可能将我们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案例研究”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已经开始引进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通过实践,本人觉得:    一、“理念、实践、反思”是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一)何谓“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予以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
期刊
在对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中,少不了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进行监测这一环节,教学质量信息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的现状,预测教学质量的发展趋势,为督导评估中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翔实的依据。笔者认为,应主要着手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明确,有的放矢    督导评估任务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中小学教学质量发展的轨迹不是直线的。教学质量波动的幅度、频率、趋向,反映出教学质量的状态、水平、稳定度和走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