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15个城市的小学的2000名体育教师对学生实施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解决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教学 安全意识 行为培养
1.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全国15个城市的小学的2000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因为现场问卷调查法的回答质量高,所以对2000名教师采用该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20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14份,有效率95.7%。
2.目前我国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
2.1 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意识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突发性灾害包括洪水、地震、泥石流、海啸、火山爆发、台风等[1],由于人类活动自身导致的环境灾害包括水体污染、臭氧层变化、酸雨、水土流失等,渐变性灾害主要有干旱、地面沉降、海岸线变化、土地沙漠化[2]。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法阻止,但需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遇到安全问题或突发灾害时能够自救和应对。
2.2 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有报道显示,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年死亡10万多人,且每年增加4.5%,因此,要从小学起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儿童交通安全是家长们最关注的,除了学龄前及中小学教育对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普及之外,不少地区也举办了生动的体验教育课程,或修建专业的体验馆,针对儿童或小学生在特定的场馆内,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步行者和驾驶者的身份进行体验,从而正确理解交通安全知识,并培养在危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道路上独立进行活动、玩耍中,避免发生交通伤亡事件等,并懂得宣傳交通知识[3]。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而死亡;77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而受伤。少年儿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交通安全问题应该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2.3 学生人身安全意识
当前学生的人身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法分子对孩子的伤害也越来越多,如抢劫、强奸、杀人等犯罪比例不断攀升,因此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我国体育教育中实施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现状
在被调查的2000名体育教师中,有94.23%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他们采用了说服教育的教学方式,仅有一小部分老师没有在体育课程中进行安全教育,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体育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在每次体育课前都会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每次接触新的体育器械时都会给学生讲解应如何使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4]。
3.1 学生对体育教育中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掌握情况
目前社会对安全教育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了解知道应在怎样的运动环境中进行活动以及在运动中应如何避免危险[5],如不能在马路上玩篮球,踢足球等,若发生情况应及时采取屈膝缓冲来减小对自身的伤害,在过人行横道时要过斑马线,若突发火灾应就地打滚及时脱险,发生地震时应以最快的时间进行逃脱,若情况紧急则应快速的钻到桌子底下并用手抱头保护好头部免受伤害,对于安全意识的掌握,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如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也同样应该结合实际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掌握而且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可进行自我保护。
3.2 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模式
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1)结合火灾或地震等常识的学习,教授学生模拟逃生的情景如障碍跑爬行、跨越、躲闪、急停等练习,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2)结合紧急情况下翻越障碍、跌落保护方法的现实意义教育,开展对应的教学;(3)根据学校实际的地形地貌对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教学,介绍野外活动的常识和方法如野外生存技能包括定向运动、野外活动常识教学;(4)结合负重和搬运能力在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定情形下的呼救作用展开教学;(5)对于交通安全应结合交通法规,模拟相关情景,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掌握了解人身安全的相关知识;(6)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项目和运动项目特点向学生进行示范,对其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和急救方法的教学,例如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场所以及当出现溺水时应如何进行急救等相关知识和技能;(7)体育教师可对学生设计一些合作性强能展现团队精神的相关游戏,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引导并可以通过心理情感等的教材,引导和培养学生在面对挫折或激烈竞争应如何调整好心态。
3.3 解决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途径
首先应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有调查表明,75.7%的体育教师进行过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培训,从体育教师所培训的内容讲,接受的内容比较广,主要有自然灾害、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运动安全等方面,而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教授的相对较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方式的途径,体育教师应该从各种渠道进行挖掘,充分吸收国内外现代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双重作用,应该在日常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对生命的重视与珍惜。对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应从小抓起,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校和老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裴.如何有效防止体育教学中事故的发生[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杨学达,王晓春.沈阳市初中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3]林治平.生命教育之理论与实践[M].台湾:台湾实业文化出版社
[4]彭勇,曾志坚.安全意识与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教学 安全意识 行为培养
1.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全国15个城市的小学的2000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因为现场问卷调查法的回答质量高,所以对2000名教师采用该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20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14份,有效率95.7%。
2.目前我国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
2.1 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意识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突发性灾害包括洪水、地震、泥石流、海啸、火山爆发、台风等[1],由于人类活动自身导致的环境灾害包括水体污染、臭氧层变化、酸雨、水土流失等,渐变性灾害主要有干旱、地面沉降、海岸线变化、土地沙漠化[2]。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法阻止,但需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遇到安全问题或突发灾害时能够自救和应对。
2.2 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有报道显示,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年死亡10万多人,且每年增加4.5%,因此,要从小学起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儿童交通安全是家长们最关注的,除了学龄前及中小学教育对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普及之外,不少地区也举办了生动的体验教育课程,或修建专业的体验馆,针对儿童或小学生在特定的场馆内,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步行者和驾驶者的身份进行体验,从而正确理解交通安全知识,并培养在危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道路上独立进行活动、玩耍中,避免发生交通伤亡事件等,并懂得宣傳交通知识[3]。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而死亡;77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而受伤。少年儿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交通安全问题应该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2.3 学生人身安全意识
当前学生的人身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法分子对孩子的伤害也越来越多,如抢劫、强奸、杀人等犯罪比例不断攀升,因此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我国体育教育中实施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现状
在被调查的2000名体育教师中,有94.23%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他们采用了说服教育的教学方式,仅有一小部分老师没有在体育课程中进行安全教育,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体育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在每次体育课前都会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每次接触新的体育器械时都会给学生讲解应如何使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4]。
3.1 学生对体育教育中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掌握情况
目前社会对安全教育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了解知道应在怎样的运动环境中进行活动以及在运动中应如何避免危险[5],如不能在马路上玩篮球,踢足球等,若发生情况应及时采取屈膝缓冲来减小对自身的伤害,在过人行横道时要过斑马线,若突发火灾应就地打滚及时脱险,发生地震时应以最快的时间进行逃脱,若情况紧急则应快速的钻到桌子底下并用手抱头保护好头部免受伤害,对于安全意识的掌握,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如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也同样应该结合实际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可以掌握而且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可进行自我保护。
3.2 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模式
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1)结合火灾或地震等常识的学习,教授学生模拟逃生的情景如障碍跑爬行、跨越、躲闪、急停等练习,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2)结合紧急情况下翻越障碍、跌落保护方法的现实意义教育,开展对应的教学;(3)根据学校实际的地形地貌对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教学,介绍野外活动的常识和方法如野外生存技能包括定向运动、野外活动常识教学;(4)结合负重和搬运能力在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定情形下的呼救作用展开教学;(5)对于交通安全应结合交通法规,模拟相关情景,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掌握了解人身安全的相关知识;(6)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项目和运动项目特点向学生进行示范,对其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和急救方法的教学,例如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场所以及当出现溺水时应如何进行急救等相关知识和技能;(7)体育教师可对学生设计一些合作性强能展现团队精神的相关游戏,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引导并可以通过心理情感等的教材,引导和培养学生在面对挫折或激烈竞争应如何调整好心态。
3.3 解决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途径
首先应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有调查表明,75.7%的体育教师进行过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培训,从体育教师所培训的内容讲,接受的内容比较广,主要有自然灾害、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运动安全等方面,而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教授的相对较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方式的途径,体育教师应该从各种渠道进行挖掘,充分吸收国内外现代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双重作用,应该在日常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对生命的重视与珍惜。对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应从小抓起,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校和老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裴.如何有效防止体育教学中事故的发生[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杨学达,王晓春.沈阳市初中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3]林治平.生命教育之理论与实践[M].台湾:台湾实业文化出版社
[4]彭勇,曾志坚.安全意识与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