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首先,教师要改变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的传统物理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的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的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呢?”“人在划船时,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小车在同一高度滑下,在光滑木板、粗糙木板、毛巾上前进的路程不同,这是为什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斜面足够光滑,没有阻力呢?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再次,学生要树立“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的观念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和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先演示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体会一下,把笔或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答案。在讲述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先演示“硬币跳高”实验——人在硬币上方吹气,硬币向上方跳起,这是为什么呢?再让学生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反而向中间合拢。通过以上实验,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者单位:615100四川省会理县第一中学)
首先,教师要改变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的传统物理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的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的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呢?”“人在划船时,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小车在同一高度滑下,在光滑木板、粗糙木板、毛巾上前进的路程不同,这是为什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斜面足够光滑,没有阻力呢?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再次,学生要树立“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的观念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和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先演示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体会一下,把笔或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答案。在讲述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先演示“硬币跳高”实验——人在硬币上方吹气,硬币向上方跳起,这是为什么呢?再让学生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反而向中间合拢。通过以上实验,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者单位:615100四川省会理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