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县域非遗品牌形象传播策略思考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介语境下,民族非遗县域品牌的传播对贵州城市形象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民族非遗品牌形象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国家政策、产业结合、技术创新、受众呼唤等主客观优势,但媒介渠道、形态、内容生产、市场等劣势比较明显。面对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丰富的民族非遗文化资源以及多元化资本力量的注入,平塘非遗品牌形象传播有机遇,也面临现实的挑战,为了打造良好的县域品牌形象,需要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关键词 民族非遗;品牌;策略;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1-0077-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使“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1],强调“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161在新时代背景下,艺术、科技、创意、创作等不同元素为县域民族非遗品牌形象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核价值,形成非遗与县域品牌的联动关系。新媒体视域下,丰富多样、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非遗形塑平塘县品牌内涵,而新媒体为非遗的传播赋能,提供多样的场景空间。纵观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大多集中农业产业经济、地貌、森林资源、民族非遗的传承保护、旅游景观等层面的内容,较少考虑从媒介层面聚焦县域品牌形象的建构。本文借用SWOT分析法,以民族非遗为主题,多层次分析县域品牌形象传播的发展现状,试图提出相关策略。

1 民族非遗品牌形象传播 的SWOT分析


  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县域民族非遗品牌形象在传播方面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1 S(strength)指优势
  从主观优势的角度看:第一,在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建设的背景下,民族非遗上升为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高度。新时代下,民族非遗文化是实现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有效途径,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文化资源。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确将民族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下文化创新、民族自信的根基,意味着民族非遗文化的输出得到国家政府政策资金的大力扶持。目前,平塘县多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县级“非遗”名录,诸如国家级的传统技艺《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和表演艺术《毛南族打猴鼓舞》;省级的《布依八音》《布依族乐器演奏绝技》《藤编技艺》《水龙节·布依》等;县级非遗名录30个《清水“六月六”》《苗族咕噜跳月》《毛南族拦门歌》《平塘舞水龙》等。可见,平塘县拥有丰富的民族非遗资源,从实践层面来看,民族非遗品牌形象的传播仍具有较为广阔的探索空间。第二,民族非遗品牌形象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力。从国家层面上,自1988年始,在海外逐步建立多个中国文化中心,预计至2020年将扩至50个,从而有力地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第三,当前,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创新的方式融入时尚、艺术、娱乐、休闲、产业等现代元素,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不少社会组织关注并投入到非遗项目的传播中来,将非遗与产品、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非遗与旅游等内容相结合。平塘县依托经济、文化、区位等资源优势,努力构建非遗展览平台,建设了布依族“八音弹唱”民族音乐文化旅游综合体,牙舟陶文化产业园、毛南文化产业园、清水民俗文化休闲体验园等产业链条,从而有力地形成以民族非遗为核心、以旅游地产为载体、校企联手为突破口多方联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从客观优势的角度看:第一,李子柒视频的播放在全国乃至海外吸引大众关注,焕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其视频围绕“生活”这一主线,通过乡村慢生活展现非遗,涉猎各地美食及传统手工艺,形成对人情世故的冲破与快节奏生活的摆脱,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诸如“文房四宝”的制作、“马奶酒”的酿制、“蓝染”染布制作、绣“蜀绣”“竹编”“酱油酿造”技艺等非遗,通过融入具有乡土气息的老物件,比如犁耙、镰刀、石磨、柴火灶、擂钵等,构建出一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式的理想世界。第二,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为民族非遗品牌形象的传播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民族非遗通过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抖音、快手、B站、京东、淘宝等走入大众视野和消费市场。如2020年4月在京东非遗频道以直播形式开展“京城非遗”活动,获得70多万次的点赞,店铺成交额环比增长达100%;也通过融入现代设计、时尚生活、旅游文化等元素连续举办非遗文创大赛;以民族非遗素材为主题的微电影、动漫、宣传片、旅游、产业、博览会等纷纷走入百姓生活,这有力地证实了国家及当地政府长期以来对民族非遗文化的重视,积极推动全民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承民族非遗文化。
  1.2 W(Weakness)指弱項、劣势方面
  第一,媒介渠道、媒介形态的单一性。尽管新媒体技术取得飞速发展,但平塘县网络建设还欠完善,长期缺乏文化信息资源工程、数字工程、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等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及相应的文化信息技术人员,从而对民族非遗资源互通共享造成障碍。第二,缺乏互动性,展示性居多。尽管在平塘县已建立开展毛南族风情园、塘边八音弹唱表演、传统工艺品等系列民族非遗展演活动,着力提升平塘旅游品牌形象,但整体上平塘县民族非遗在新媒体对外传播方面仍显薄弱。从数量上看,以民族非遗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较少,例如“天眼之城平塘”公众号,内容多集中于扶贫故事、政府工作会议、每周要闻等,非遗内容只能被动跟随,没有建立非遗专题微信公众号、微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非遗品牌形象的传播。第三,非遗产品缺乏创新,民族特色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民族非遗元素仅仅内化为旅游产品的售卖上,千篇一律的包装、产品、营销场景、体验项目等,在大众面前丧失吸引力,产生视觉疲劳。   1.3 O(Opportunity)指机会,机遇方面
  第一,平塘民族非遗文化资源的景观化。平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少数民族特色展演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2020年平塘县布依族“八音弹唱”曲目《庆丰收》《盘花歌》在北京龙徽1910文化产业园上演,不但展现了布依族服饰、乐器、民俗等民族文化魅力,而且提升了平塘县民族非遗的品牌形象。第二,多元化资本助力民族非遗品牌形象的传播。当前,国家项目资金、社会资本的融入为其提供一定保障,毛南族博物馆、非遗展示体验馆、平塘县清水民俗文化休闲体验园等非遗项目已建成或部分建成,这将有助于扩大非遗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4 T(Threat)指威胁、挑战
  平塘县民族非遗项目尽管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巧妙联动图书报刊、主题公园、体验馆、黑胶唱片等休闲娱乐场景,拓展其生存空间,但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机制的不完善,具备计算机技术专业的人员较紧缺,公共文化市场发育不充分等诸多因素,很难以内容创新的方式让民族非遗产品真正贴近群众的文化生活,唤醒非遗新活力。

2 民族非遗品牌形象传播的策略思考


  1)应实现跨界合作模式,主动挖掘民族文化优势,推进线上线下联动传播,实现多圈层覆盖。以文化创意为内核,通过创新方式对民族非遗进行内容再生产,尽可能与年轻一代的审美需要、审美理想、艺术趣味相契合。借鉴我国故宫博物馆文创IP系列产品的成功,立足于挖掘本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以毛南族民间舞蹈、牙舟陶、豆油皮制作工艺、藤编技艺等为主题,通过内容交互形式,联合“两微一抖”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文本再生产,大致可分以下几种可探索模式。
  其一,探索打造非遗线上课堂。借助美食制作、民族舞蹈、陶艺雕塑、布依族民歌等内容制造话题,吸引用户参与讨论,提升用户的良好体验,将平塘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向市场拓展,实现线下线上双向联动。
  其二,探索以文创产品推动平塘县民族非遗品牌形象的传播。文创产品的设计上要坚持深耕细作,提升创意与品质,积极推进文创活动的展开。
  其三,依托平塘牙舟镇悠久的制陶历史和丰富的陶土资源,以本地陶文化为主题,营造多元互动体验空间。例如,可通过跨界联名调性相似的品牌,选择牙舟陶中蜡染、桃花、刺绣等传统纹样元素进行重构;也可开启博物馆直播活动,以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重新演绎非遗文化,拓展博物馆展览形式,通过“弹幕”、有奖问答、点赞关注等互动方式,实现“云游平塘”。
  2)应继续推动文旅融合策略,活化民族非遗,探索多元化传承体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164。深刻揭示出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化民族非遗,其核心是以人为载体,“活化”体现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如何将这种无形的精神转化为有形的价值载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绝大多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普遍存在外在形式的原始自然状态、脱离日常生活形态、娱乐互动形式较单一等问题,从而出现年轻人不愿参与的困境。在平塘县非遗背景下,以保护性开发为前提,在沉浸式体验上应该尽可能主动做好策略调整:
  其一,以民俗风情、节庆活动、传统技艺、民族美食、民族音乐等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为依托,继续推动平塘县成为别具一格的旅游资源。面对当前非遗旅游日益趋同的情况,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以文化为主线,贯穿构建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自觉融入场景化思维,实现数字文旅、夜间文旅、乡村民宿、康养体育、研学旅行、生态旅游、文博旅游等场景多元化体验,深入考虑平塘特色文化内涵,结合主题场景重点突出标出性、唯我独有性、参与互动性及娱乐性。
  其二,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创新为动力,从多维角度提炼平塘县民族非遗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借助旅游产业感知体验非遗文化。应继续推进主题文化公园的建设,形成以情景认知为基础的鲜活、休闲、参与、体验旅游动态模式。在建设中,仍进一步打造高品质、沉浸式旅游演艺精品,尝试开发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尽可能契合游客不同圈层的文化偏好和消费需求。也可以尝试将文创与传统手工业相融合,把克度镇、塘边镇、牙舟镇等逐步拓展改造成家庭亲子旅游目的地,利用文创项目吸引游客,真正实现非遗艺术在民众生活中的延伸。
  3)应打破宏观叙事结构和主题单一化模式,努力发展个体叙事。增强个体化叙事,拓展内容生产空间。自媒体模糊了受者与内容生产者的界限,由自我个体叙事参与品牌形象的建构。以“小人物”视角通过故事展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尽可能围绕家事、独特技艺、工艺教育、民族饮食习俗等主题元素进行叙事,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呈现多样化、多层次、丰富的、开放性言说空间。正如美国地理学家罗伯特·戴维·萨克所言,“当具有强烈感情意义的物体出现在特定的场所,出现在规则的空间模式、形状和形式之中的时候,空间的特性就好像具有了情感的价值。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人,就会把感情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自然空间位置联系起来。”[3]
  首先,尽可能加强以自然美、生态美、健康美为元素乡村美学的叙事努力,主动邀请旅游自媒体大咖、摄影达人、旅游网红以及新媒体达人,全力打造平塘“云旅游”,逐步加强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其次,以乡村为场景,重塑媒介景观。应当在乡村生产生活空间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挖掘平塘地域特色,提升辨識度,避免千村一面。如平塘塘边镇以布依族八音弹唱民族非遗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精神标杆,融入民间曲艺说唱、布依服饰、民俗歌舞表演等各种文化元素,将塘边镇打造成一个狂欢的空间、流动的空间、信仰的空间,从而为乡村场景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再次,在当前非遗项目日益趋同化的情况下,在创作实践中自觉融入地方志叙事手法,借助绘本尽可能采用通俗娱乐的形式书写本民族文化,鼓励各方社会力量以生命体验参与故事的书写中,诸如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人、专家学者、儿童等,以多方位叙述的表达方式实现非遗项目市场拓展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0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164.
  [3]罗伯特·戴维·萨克.社会思想中的空间观:一种地理学的视角[M].黄春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5.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抖音;短视频;城市形象;形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6-0107-04  美国社会哲学家芒福德曾经于《城市文化》[1]中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新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底色,也是推动其得以不断建构与传播的基础力量。而在当今“抖快两超”的微传播时代下,短视频以其短道速滑
期刊
摘 要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途径日益丰富,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成为媒介生态大趋势。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此大背景下,各高校為适应潮流大力发展新媒体(主要为互联网、两微一端、短视频等),在新媒体语境下以高校广播媒介为代表的传统媒体
期刊
摘 要 作为《朗读者》第三季正式节目的“前奏曲”,《朗读者》在北京、武汉、厦门三地同步启动连续72小时的全媒体直播活动“一平方米”,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慢直播与综艺节目的融合。文章在挖掘慢直播新功能的同时,分析“一平方米”节目基于慢直播的仪式互动与情感互联。  关键词 慢直播;《朗读者》;“一平方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4-0116-03 1
期刊
摘 要 基于2020年典型舆情事件的分析发现,进入移动传播时代,舆情事件的传播逻辑发生了重要改变,其传播阶段特征模糊化,通过内容“标签化”实现传播加速与赋权,部分事件热点区域以事发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负面情绪是舆情事件中的情绪主导力量。不同舆情事件的传播差异较大,舆论工作需因事施策。  关键词 移动传播;舆情事件;标签化;热点区域;舆论情绪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以SCP范式为理论框架,简要分析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发现直播电商行业在产业链发展成熟的同时,存在以竞争性定价与用户满意度为主的潜在问题。总体上来说,直播电商的发展还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随着未来监管力度的加强和这种新型消费场景的成熟,直播电商还将是一个可供选择的热门行业。  关键词 直播电商;MCN机构;SCP;品牌塑造  中图分类号 F7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
期刊
摘 要 进入互联网媒体时代,我们的社会存在着两个舆论场:由主流媒体营造的官方舆论场和由网络社交媒体营造的民间舆论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两个舆论场是分化、割裂,甚至是对抗的。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两个舆论场的同心圆越画越大,共识度越来越强。反向议程设置现象,客观上可以加速两个舆论场的融通。加快媒体融合,打通两个舆论场,官方主流媒体需要直面民间舆论场讨论的社会问题,真实反映民间舆论场的呼声,主动设置
期刊
摘 要 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媒体的多样化,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促使多家科技公司投资打造自己的自媒体内容平台。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增多,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企鹅号平台立志于打造成“大内容”的宽平台。在海量信息以及泛娱乐化的数据时代,企鹅号致力于帮助个人、媒体、自媒体、政府企业、机构获得更多的曝光与关注,持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自媒体作为内容平台,生产优质内容以及建立了合理的内
期刊
摘 要 对TikTok软件以及YouTube海外短视频平台等真实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借助外国友人的力量来打破目前的话语困境。同时需要多多吸取海外优秀创作的经验,来自海外的启示也是我们解决难题的一大助力。  关键词 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海外创作;启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4-0096-03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
期刊
摘 要 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与深度报道的结合也愈发密切。以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的“冰点视频”栏目为案例,深入分析融合式深度报道的新闻实践,通过对这一栏目报道的剖析,探讨深度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 融合新闻;深度报道;冰点周刊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4-0065-04  融合新闻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产物,
期刊
摘 要 网红经济已成为当今餐饮业营销的重要渠道,网红经济营造的“媒介景观”影响着消费者的认知与选择,尤以旅游消费为甚。研究以中国西南两所旅游城市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探析两市网红餐饮店的营销机制,进而揭示商家、消费者(用户)与平台在何种互动关系下共同构建出网红餐饮的媒介景观。在“意见的自由市场”中,商业资本正在用“无形的手”来聚合人际传播中碎片化的信息以此为己所用,而社交媒介的用户却在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