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cj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就实际工作中的几个环节和方面,谈一下做法和认识。
  [关键词]教师;高效;课堂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应以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及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一展示一反馈”教学模式为基础,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做法:
  
  一、课前预习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
  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操作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方法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全局性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某某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
  
  二、用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三、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人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五、加强数学教材的钻研和理解
  
  钻研理解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钻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重视课本,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工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对于课本例题,第一,我们要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学生容易犯错误,把课本中的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二,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一种解法,我们可以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变式剖析,研究变题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研究变题时,除了严谨性、科学性以外,还应当注意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变化有度,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六、写好教学反思
  
  反思是进步的起点,没有反思就没有突破和发展,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使自己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踏上从教书者走向教育者、研究者的阶梯,
  总之,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追求在有限時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我们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反思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树立知识梳理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题记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导学,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良师,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自主学
摘要 游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将知识融于游戏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游戏化,可以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但在数学课渗透游戏教学时,应注意游戏要为数学教学内容服务,游戏的开展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组织性,游戏本身要形式多样,具有启发性。从而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关键词 游戏;教学
【摘要】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可见,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应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 在操作中体验,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所感悟;在比较中欣赏,使他们感悟数学方法;在实践中经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使感悟得到深化.   【关键词】 方式;感悟;操作;比较;实践    曾有专家说过:数学不是听懂的,也不是教会的,而是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也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今晚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节。”一句话下去,学生随便地打开书看一看。走马观花,预习完毕。这样的预习对学习新课有作用吗?又有多大的作用呢?“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习,才能取得良好
小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计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一种重要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关系着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良好发展和数学思想的形成,关系着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小学计算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数学思想的成败。  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在农村小学中,其陈旧的教学模式已趋向于定式,先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课堂逐步变得“活”起来。然而。在新旧教育思想交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活”而不“实”的倾向:为了追求开放内容而随意补充教材;为了所谓自主学习放弃老师指导;课堂气氛活跃但浮而不实等现象比较普遍。为此。教师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实活相济;要追求实而不死。放而有导,活中求新。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关键词】数学;课堂;务实;求活;思考    随着新
很多时刻老师和学生都只为了追求分数,追求成绩,简单而粗暴地把数学分离成了“数”和“学”:这里的“数”是指教学双方只是把数学简单的停留在一些数和形上;“学”则是为了得到一定的分数,一切以成绩为目的的盲目学习,殊不知,学习数学,数与学二者之间不能单独分开而存在,不能只要求体现在成绩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运用上,知其所以然,必知其所以用,这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如何才能做到不要让数学
随着新课程脚步的临近,中学数学课堂也在进行改革和试验,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的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在发扬注重双基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基础上,重视现代技术思想对数学的广泛影响,与旧教材相比,内容增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难度大为提高,学生从初中阶段形象直观的数学认识,直接面对集合、逻辑、向量等抽象的内容,需要一个从心理到认识理解能力的提高,我校作为一所农村的普通高中,也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学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的发展。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生活经验贫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很难引起自身的情感体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