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就实际工作中的几个环节和方面,谈一下做法和认识。
[关键词]教师;高效;课堂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应以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及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一展示一反馈”教学模式为基础,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做法:
一、课前预习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
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操作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方法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全局性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某某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
二、用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三、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人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五、加强数学教材的钻研和理解
钻研理解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钻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重视课本,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工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对于课本例题,第一,我们要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学生容易犯错误,把课本中的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二,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一种解法,我们可以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变式剖析,研究变题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研究变题时,除了严谨性、科学性以外,还应当注意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变化有度,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六、写好教学反思
反思是进步的起点,没有反思就没有突破和发展,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使自己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踏上从教书者走向教育者、研究者的阶梯,
总之,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追求在有限時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我们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教师;高效;课堂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应以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及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一展示一反馈”教学模式为基础,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做法:
一、课前预习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
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操作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方法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全局性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某某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
二、用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三、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人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五、加强数学教材的钻研和理解
钻研理解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钻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重视课本,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工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对于课本例题,第一,我们要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学生容易犯错误,把课本中的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二,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一种解法,我们可以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变式剖析,研究变题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研究变题时,除了严谨性、科学性以外,还应当注意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变化有度,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六、写好教学反思
反思是进步的起点,没有反思就没有突破和发展,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使自己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踏上从教书者走向教育者、研究者的阶梯,
总之,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追求在有限時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我们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