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演绎精彩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从教具的发展历史看,教具起源于自制教具,“自制教具”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具发展的始终。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比一般教具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而更具使用价值。省级课题“小学数学自制教具的研究和探讨”正是基于此申报立项的。课题组要求只要是能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我们就应该制作教具。经常这样的动手能够让老师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和数学的眼光面对周围的事物,创造出各式各样、新奇独特的教具,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就地取材,改造利用
  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分别选用牙签、吸管、石子、树叶、种子、游戏棒、积木、包装盒、饮料罐等材料作为计数、计量和计算的教具。利用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说明数学问题,学生感到亲切,而且看到周围环境中到处是数学问题,很容易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低年级老师制作的加减法计算卡片本,利用废旧的台历,巧妙加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兴趣。又如,三年级老师制作的可能性演示钟表仪,利用废旧硬纸板、圆规、直尺、螺丝等材料制成,简单、易操作,形象直观,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对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
  2.改进已有教具
  以前学校购买的由教学仪器装备公司统一生产的正规教具,在中规中矩的同时少了一些灵气,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易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课题组老师在使用正规教具时都要分析教具的可行性,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达到令人惊艳的效果。
  如学习“量角”时,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往往会出现把锐角的度数量成了对应的钝角的度数,而把钝角量成了对应的锐角的度数的错误,而且屡教屡错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演示的量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针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容易犯的错误,老师对传统的量角器进行了改造:(1)把左边0刻度线和外圈刻读数分别涂成红颜色;(2)把右边0刻度线和内圈刻读数分别涂成黄颜色。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①先把量角器的圆心点对准角的顶点。②把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③如果重合的黄色零刻度线,就看黄线所指的黄色刻度数;如果重合的是红色零刻度线,就看红线所指的红色刻度数。这样,通过量几个角的度数的演示,学生很快领悟了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关键是学生在量角时不会再出现刚好选反零刻度线的问题。这个改造突出、强化了量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突破了难点。
  3.创新制作教具
  新课程的实验设计与自制教具的研发,不仅是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这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教学做合一”的实际体现,研究、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是教学中的人、物、环境高度统一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研发、创制教学装备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制作和活动,它已经上升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如制作“加减式教具”,在一些已经制作或使用过的教具上加上或减去一些部件,可以使它成为一个新的教具;在做好的四边形中加入一根对角线木条,使之固定,可以方便地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拿去木条很容易理解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它们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常常要使用圆规、量角器、直尺等教具,但是使用时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演示圆规的定点一脚有的是铁钉做的,有的是橡胶做的,在黑板上常滑动,量角器是木板做的,零刻度线常常藏在木板里面,等等。有的老师就查找资料开动脑筋,制作了防滑教学尺规,这种尺规一端是一个吸盘,圆心比较容易固定,在黑板上不跑针、不滑动,在尺上的凹槽中装一个可以滑动的粉笔装置,长度可以调节,画圆时更方便,特别是画同心圆,圆的半径可调整,还可以准确画出任意角度、任意半径的扇形,任意角度的角。
  在学习和设计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具制作不实用,为制作而制作,有些教具演示不清晰,等等,经过讨论学习,我们总结了以下原则。
  (1)教学性原则:自制教具要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内容,体现启发式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探究学习。
  (2)直观性原则:教具形体尽可能大一些,重点观察部位要能看得清楚,演示和操作的现象明显,层次分明。
  (3)简易性原则:自制教具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单,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操作简单,保管方便。
  (4)实用性原则:自制教具要有针对性,“做以致用”,不要追求形式,为自制而自制。
  (5)在制作教具时,课题组对老师提出了以下要求:
  ①明确制作目的和要领。尽可能地具体回答为什么要自制,做什么样子的,达到什么目的。弄清楚必要的结构和工艺方法,了解现有制作条件。
  ②用简易材料(如纸板、包装材料、乙烯板、玻璃片、三合板、铁板等)做成“毛样”。看一看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如能在实际中试用几次就更好。
  ③制作成品,做好之后,及时投入使用,根据使用效果不断完善。
  ④保留收藏自制教具,复杂教具可写说明书,写清使用和维修管理方法。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要“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实际,慧眼巧手,画龙点睛,敢于创新制作使用教具,或对已有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就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达到令人惊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教学中,只有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起来,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相得益彰,才能让课堂精彩纷呈,真实有效,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成资源 生成时机 生成时间 生成错误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教学。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生成是指
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有效性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地安排每节课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共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以最高的效率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1.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经历新课程理念的洗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然而,冷静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比如创设情境、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教学环节走形式,做样子,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施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做好宏观调控,做到扶利去弊,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利” “弊”  新课程标准提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
摘 要: 兴趣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充满了乐趣,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强化措施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
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山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再根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火山旋回分析,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均可进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维方法,灌输思维意识,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谈谈看法。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意义,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决定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以及教研组如何为教师搭建有效的教研平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差异化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一、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数学教学之初,是从学习和模仿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始的,但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忘记模式,是无模式化。这里提到了“教学策略”,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教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是:“
摘 要: 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深入浅出地分析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建构和完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模型 学习场景 操作体验 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深化数学体验,自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