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rong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而且初中历史教学中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是分开讲授的。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绝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同时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观念,由重史实重过程重结论到重背景重原因重影响。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建立知识结构体系,講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分析历史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联系
  
  基础知识是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中的点,也是最基本的单位。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史实和历史概念。基本史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其能力要求是准确记忆。历史概念是史实内在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抽象概括而成的。其能力要求侧重于理解。历史概念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在知识结构的形成中更为重要。
  由于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例如,凡尔赛体系这个综合性很强的历史概念。在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巴黎和约、国际联盟这些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分四个层次阐明何为凡尔赛体系。第一,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战败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定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第二,体系的作用是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第三,维系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第四,体系的影响:凡尔赛体系隐含着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特别是德国与英法的矛盾,后来成为纳粹撕毁和约发动战争的口实。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等。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对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凡尔赛体系的分析、概括可以看出,突出历史概念的教学,有利于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利于把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掘隐性联系的前因后果,并起到深化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结构化的效果。
  
  二、揭示阶段特征,加强历史的横向联系
  
  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纬线”。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而这些方法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结构化的作剧。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正确地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帮助学生揭示时代特征,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小结。
  所谓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点进行归纳,从特殊中找到一般。揭示阶段特征,加强历史横向联系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事件个别特征的分析,没有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没有对事物共同点的概括,就无法揭示时代特点。因此,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理清基本线索,加强历史的纵向联系
  
  基本线索是知识网络体系中的“经线”。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历史的这种发展性,使历史知识具有一种有别于一般知识系统性的链式结构,即其发展包含着必然性、渐进性和质变的内涵。把握基本线索,不仅能贯通来龙去脉,更能起到明确趋势归宿、揭示变化规律的作用。基本线索则侧重事物过程的阶段性变化,从部分质变到质的飞跃的规律性变化的过程。以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形成世界体系的线索为例: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英、美、法的新兴资产阶级,依靠人民通过革命战争推翻旧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社会发生了转型的巨变。19世纪中期,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普遍展开,出现了自上而下的革命、改革和统一战争,俄、日、意、德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政治模式定型;世界被瓜分完毕,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联系为统一的经济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总之,只有这样把资本主义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性变化,揭示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才能使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把握历史的脉络。
  
  四、加强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
  
  中国史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以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为切入点,把中国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中去认识理解。如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我们在讲述时可以联系在一起。
  总之。通过建立历史知识网络体系,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历史发展的过程,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英语的语言素质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的运用技能正是体现在学生具备了正确的、灵活运用的语言知识,从而达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即一改以往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多变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法所营造的课堂语言氛围的活动式、交流式等模式,从而使课堂真
期刊
案例回顾:  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练习内容是“工程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习题:打一部书稿,小李单独打10天完成,小王单独打12天完成,小胡平均每天打64页,如果小李与小王两人合打4天,那么就余256页没打完,三人合作几天才能打完这部稿?  学生读完题后都沉浸在苦思冥想中,数分钟后才只有几个学生提笔演算,突然,一个小男孩猛地举起手,但马上又缩了回去,教者询问原由,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我的答案是4
期刊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學英语教学中,教学英语新词需要一定的技巧。
期刊
英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不能用固定一种教学方法,而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为目的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以下的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激将法    初中学生尚未脱离稚气,在学习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未知的领域乐于问津。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点燃求知的火光。我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但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无穷的指责,而是采
期刊
所谓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科学、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等方面。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化学知识水平和化学能力。    一、化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
期刊
物理“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对活动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并鼓励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物理学科课程是以讲授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物理“探究活
期刊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笔者通过实践、反复调整、修正,最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包括:①启发式教学、奖励式授课。②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③赞许式评价。④反馈式聊天。变“被动”为“主动”,便“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主动的担负起学习的重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    一、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
期刊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形象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应当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部认识过程中。在新课程标准推行的同时,我们中学生物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搞清探究式教学的模式,结合形象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生物学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手段是极其多样
期刊
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对学生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物
期刊
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高效,实践证明,一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进去”。学生只有真正动起来,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探索;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深入教材与学习之中,才能有效地避免教学游离于浮华、浅薄,而变得深入高效。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观认为,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交往与对话关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传统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