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传承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高校开展校史教育研究,并已成高校共识。高校校史教育具有弘扬校史文化、反思办学历程、推动校史课题研究、促进校史教育资源整合、激发学生爱校爱学热情、宣传大学良好形象等诸多现实意义,从收集校史档案、深度研究校史、建立校史师资队伍、开设校史课程等方面探析实现高水准的高校校史教育。
关键词:校史教育;校史课程;档案
每所大学皆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其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大学校史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而校史教育对传承校史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弘扬大学文化精神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校史教育研究成果不少,但是,为什么要开展校史教育?开展校史教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校史教育?当前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阐述高校校史教育的研究背景,指出高校校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后,尝试从收集校史档案、深度研究校史、建立校史师资队伍、开设校史课程等方面论高校校史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高校校史教育的研究背景
1.大学传承文化 ,已成高校共识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人为主体积淀和创造的,长期对知识开展传承、交流和创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有别于其他社会体系的文化现象。无数学子在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中,与其相伴的不因时间流逝而磨灭的大学文化生态也无形无影地影响其活动。大学文化是大学提高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传承文化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并重视发展它。传承文化的途经多种多样,如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校史研究等。校史即学校的历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回顾。校史在真实叙事学校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上有其特殊的一面。可见校史与大学文化有较大关联性,校史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正因如此,国内高校校史研究得于加强,校史教育是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大学解放思想,不忘实心,牢记使命,努力开拓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的办学成就都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生动光荣的爱国爱校史。与此同时其涌现出的大师们治学精神、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的高贵品格,这些都是高校校史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的极好教材。这点姚晓波指出“校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有积极影响,校史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积极影响,校史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可见校史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高校校史教育的实现意义
1.弘扬大学文化,继承学校光荣传统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这些历史和故事,有些从校园建筑,师生身影、社会忘记等可表现。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师生能够传承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学校宝贵精神,成为学校优秀文化的阐释者和践行者。历史具有穿透力,文化具有感染力,精神具有凝聚力,但大学精神的领悟和校园文化传统的继承,不仅需师生通过现实生活在同一校园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事的相互感召,还需通过对本校历史的考察和反思。
2.反思办学历程、探索新发展之路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以校史为鉴可明得失。校史是真实反映大学办学历程,为学校当下的师生认清学校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有效地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管理创新,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较好的辅助。
3.推动校史课题研究,促进“教研相长”
曹青认为校史研究有推动学校发展研究,丰富课程资源,促进特色非正式出版文献建设,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促进培育校园文化等功能,校史教育也需要开展校史研究,并且需要大量的校史材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所以校史教育也将促使高校管理者,校史传播者,校史授课人员课前精心准备,查找校史文献,深入挖掘校史人物,校史事件,尤其对于校史上的一些难点,疑点,有争议点,更需花大力气考证,无形中推动了校史研究的开展,同时也丰富了校史。
4.促进校史教育资源整合
每一所高校无论其办学时间多长,历史是否久远,都有历史沿革、办学理念、重大事件、感人事迹、师生荣誉、社会贡献、办学特色和文化、传统、精神等等。部分高校对校史的研究还形成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豐富了校史教育资源。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校史教育资源处于分散状态,资源的分类尚缺乏理论指导,给资源的整合带来困境。开展校史教育设计教学内容,必须对学校校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无形中促进校史教育资源整合。
5.激发学生爱校爱学热情
校史文化的感染力最主要的是来自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厚、善于治学育人的学术大师和具有远见卓识、独到办学理念、善于科学管理的优秀校长创造的。无数实践已经证明,学术大师和优秀校长是大学文化人格化的象征。校史教育中传承这些优秀文化,丰富学校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此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培养了的杰出校友,这是学校办学历程中培养育人的真实写照,校史能唤起校友的美好回忆,将校友这种宝贵资源引入课堂,用校友的优秀事迹去激励学生,校友精神去感召学生,具有生动性、感染力强等特点,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爱校、爱学的热情。
6.宣传大学良好形象,提高校史研究成果利用率
目前,校史馆展示成果、校史出版物、校史论文、校史报道等方面是校史研究成果重要表现形式,这样的形式受限于场地、读者主观性、学校推荐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校史研究成果受众者较有限。而校史教育是提升增加受众者数有效方式,在开展的校史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到最新的校史研究成果,还可以将他们所了解的校史传递给他人,从而不仅扩大了校史的宣传面,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校史研究成果的利用率。 三、高校校史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
综上所述,校史教育很有必要研究,并且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如何科学地发展它,实现它,笔者认为高校校史教育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展:
1.扩大校史档案收集范围
扩大校史教育文献,除传统的文书档案外,把人物档案、口述档案、社会记忆、校友档案等档案纳入校史档案收集范围,广泛开展校史史料征集,建设数字化校史档案库,为校史研究提供充足的原始材料。
2.深度研究校史、出高水准研究成果
深度挖掘校史包括将校史研究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吸纳专业专家学者参与校史研究,部分高校对校史的研究还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要注意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整合,通过深入研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最终将研究成果和体会反映到教学、管理活动中,以研究促进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的开展和提升。很多学校成立了校史研究室,校史研究呈現项目课题形式开展,这既激发了师生们对校史的研究兴趣,也能培养一支较强研究能力的校史研究人才梯队,同时催生出一批有价值的校史研究成果。
3.培育校史教育师资队伍
由于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尚未开设大学生校史教育课程,开设的院校也还属于起步阶段,专业的校史教师普遍缺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各高校应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大学生校史教育师资队伍,鼓励那些长期从事档案研究、校史研究工作的教职人员参与相应课程的教学。从长远看,他们长期从事档案研究、校史研究,比其他老师更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样既不增加教师编制,又解决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此外还可以邀请或聘请知名校友开设校史教育活专题讲座。
4.开设校史教育课程
将校史以一门课程引入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知校、爱校、荣校、兴校、强校”培养。包括编写校史教育课程专门教材,科学设置校史教育课程,同时创建校史教育课堂活动品牌。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校史了解情况与校史知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厘清与整合校史资源,撰写课程开设方案,构建适应在校大学生校史知识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开设问卷调查、查阅教育政策与校史研究文献,制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从“单一”又“零散”而且随意性的校史认识型转为“多元”又“统一”而且形成教材规范性的综合素质型;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采取案例、情境、讨论、参观等多种方法;教学场所由课内转化为课内外,校内与校外的多渠道结合。在课程评价方面实施目标管理,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晓波.浅论校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广东省七所高校调查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6).
[2]曹 青.校史研究与学校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6).
作者简介:赵庆娇(1970-),女,瑶族,籍贯:广西钟山,研究方向:高校档案资源利用。
关键词:校史教育;校史课程;档案
每所大学皆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其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大学校史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而校史教育对传承校史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弘扬大学文化精神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校史教育研究成果不少,但是,为什么要开展校史教育?开展校史教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校史教育?当前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阐述高校校史教育的研究背景,指出高校校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后,尝试从收集校史档案、深度研究校史、建立校史师资队伍、开设校史课程等方面论高校校史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高校校史教育的研究背景
1.大学传承文化 ,已成高校共识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人为主体积淀和创造的,长期对知识开展传承、交流和创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有别于其他社会体系的文化现象。无数学子在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中,与其相伴的不因时间流逝而磨灭的大学文化生态也无形无影地影响其活动。大学文化是大学提高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传承文化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并重视发展它。传承文化的途经多种多样,如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校史研究等。校史即学校的历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回顾。校史在真实叙事学校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上有其特殊的一面。可见校史与大学文化有较大关联性,校史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正因如此,国内高校校史研究得于加强,校史教育是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大学解放思想,不忘实心,牢记使命,努力开拓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的办学成就都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生动光荣的爱国爱校史。与此同时其涌现出的大师们治学精神、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的高贵品格,这些都是高校校史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的极好教材。这点姚晓波指出“校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有积极影响,校史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积极影响,校史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可见校史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高校校史教育的实现意义
1.弘扬大学文化,继承学校光荣传统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这些历史和故事,有些从校园建筑,师生身影、社会忘记等可表现。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师生能够传承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学校宝贵精神,成为学校优秀文化的阐释者和践行者。历史具有穿透力,文化具有感染力,精神具有凝聚力,但大学精神的领悟和校园文化传统的继承,不仅需师生通过现实生活在同一校园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事的相互感召,还需通过对本校历史的考察和反思。
2.反思办学历程、探索新发展之路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以校史为鉴可明得失。校史是真实反映大学办学历程,为学校当下的师生认清学校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有效地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管理创新,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较好的辅助。
3.推动校史课题研究,促进“教研相长”
曹青认为校史研究有推动学校发展研究,丰富课程资源,促进特色非正式出版文献建设,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促进培育校园文化等功能,校史教育也需要开展校史研究,并且需要大量的校史材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所以校史教育也将促使高校管理者,校史传播者,校史授课人员课前精心准备,查找校史文献,深入挖掘校史人物,校史事件,尤其对于校史上的一些难点,疑点,有争议点,更需花大力气考证,无形中推动了校史研究的开展,同时也丰富了校史。
4.促进校史教育资源整合
每一所高校无论其办学时间多长,历史是否久远,都有历史沿革、办学理念、重大事件、感人事迹、师生荣誉、社会贡献、办学特色和文化、传统、精神等等。部分高校对校史的研究还形成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豐富了校史教育资源。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校史教育资源处于分散状态,资源的分类尚缺乏理论指导,给资源的整合带来困境。开展校史教育设计教学内容,必须对学校校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无形中促进校史教育资源整合。
5.激发学生爱校爱学热情
校史文化的感染力最主要的是来自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厚、善于治学育人的学术大师和具有远见卓识、独到办学理念、善于科学管理的优秀校长创造的。无数实践已经证明,学术大师和优秀校长是大学文化人格化的象征。校史教育中传承这些优秀文化,丰富学校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此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培养了的杰出校友,这是学校办学历程中培养育人的真实写照,校史能唤起校友的美好回忆,将校友这种宝贵资源引入课堂,用校友的优秀事迹去激励学生,校友精神去感召学生,具有生动性、感染力强等特点,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爱校、爱学的热情。
6.宣传大学良好形象,提高校史研究成果利用率
目前,校史馆展示成果、校史出版物、校史论文、校史报道等方面是校史研究成果重要表现形式,这样的形式受限于场地、读者主观性、学校推荐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校史研究成果受众者较有限。而校史教育是提升增加受众者数有效方式,在开展的校史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到最新的校史研究成果,还可以将他们所了解的校史传递给他人,从而不仅扩大了校史的宣传面,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校史研究成果的利用率。 三、高校校史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
综上所述,校史教育很有必要研究,并且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如何科学地发展它,实现它,笔者认为高校校史教育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展:
1.扩大校史档案收集范围
扩大校史教育文献,除传统的文书档案外,把人物档案、口述档案、社会记忆、校友档案等档案纳入校史档案收集范围,广泛开展校史史料征集,建设数字化校史档案库,为校史研究提供充足的原始材料。
2.深度研究校史、出高水准研究成果
深度挖掘校史包括将校史研究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吸纳专业专家学者参与校史研究,部分高校对校史的研究还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要注意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整合,通过深入研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最终将研究成果和体会反映到教学、管理活动中,以研究促进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的开展和提升。很多学校成立了校史研究室,校史研究呈現项目课题形式开展,这既激发了师生们对校史的研究兴趣,也能培养一支较强研究能力的校史研究人才梯队,同时催生出一批有价值的校史研究成果。
3.培育校史教育师资队伍
由于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尚未开设大学生校史教育课程,开设的院校也还属于起步阶段,专业的校史教师普遍缺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各高校应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大学生校史教育师资队伍,鼓励那些长期从事档案研究、校史研究工作的教职人员参与相应课程的教学。从长远看,他们长期从事档案研究、校史研究,比其他老师更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样既不增加教师编制,又解决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此外还可以邀请或聘请知名校友开设校史教育活专题讲座。
4.开设校史教育课程
将校史以一门课程引入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知校、爱校、荣校、兴校、强校”培养。包括编写校史教育课程专门教材,科学设置校史教育课程,同时创建校史教育课堂活动品牌。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校史了解情况与校史知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厘清与整合校史资源,撰写课程开设方案,构建适应在校大学生校史知识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开设问卷调查、查阅教育政策与校史研究文献,制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从“单一”又“零散”而且随意性的校史认识型转为“多元”又“统一”而且形成教材规范性的综合素质型;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采取案例、情境、讨论、参观等多种方法;教学场所由课内转化为课内外,校内与校外的多渠道结合。在课程评价方面实施目标管理,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晓波.浅论校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广东省七所高校调查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6).
[2]曹 青.校史研究与学校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6).
作者简介:赵庆娇(1970-),女,瑶族,籍贯:广西钟山,研究方向:高校档案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