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与培养,能使学生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笔者从课堂教学出发,积极挖掘人文价值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究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形成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比如,在《过三点的圆》的教学中,可发给学生一个破碎的圆形硬纸片,说:这是一台机器上破碎了的皮带轮,请大家重新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恢复运转.学生立时忙乎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有的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那样进行研究和创造.
2.用数学史料作为知识背景,增强学生的兴趣,巩固探究意识
在数学发展史上,有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例如兔子繁殖演绎黄金分割,希帕索斯命丧鱼腹(只因2),笛卡尔梦绘坐标系等.在教学中,可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不仅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而且认识到,任何事业成功的背后,都有汗水,甚至生命的付出,并为我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骄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3.借助数学美感体验,提高探究意识
教师可结合教材,展示数学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几何引言时,动画显示图案的画法,使学生惊奇地看到:六角雪花绕中心旋转,由慢到快,可产生各种各样奇特的图案等等.又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绝大多数重大的运动会都选择在秋季召开?
二、构建活动平台,促进合作交流,塑造完美人格
1.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平台
(1)鼓励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对于那些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树立他们的自信;对于好问,但又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要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彻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
(2)倡导自主学习
一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探索悬念,使学生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或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味的东西,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自主探究与思考.
(3)促进合作交流
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这样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
2.数学课外活动平台
(1)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在“生活中的数据”一课中,应让学生走向社会收集数据,并进行调查和分析.再比如打折销售、教育储蓄,还有大型商场、广场举行的募捐、抽奖等活动,可让学生亲自参与,从课堂的书本中走向社会,从而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
(2)开展数学微型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可系统地讲授中学课本之外的某一个数学分支和某一个专题,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介绍数学新进展、新思想.例如,对高一学生,可结合函数教学,开设函数方程初步;结合集合基本知识,可开设逻辑学和初等集合论等.对高二学生,可结合数列知识开设循环数列课;可介绍母函数的研究方法以及常微分方程与线性递推关系;还可在适当时机开设微积分课等等.通过微型讲座,激发学生稳定而有效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及时有效地把数学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学生从小受到人文熏陶,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和高尚品质.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究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形成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比如,在《过三点的圆》的教学中,可发给学生一个破碎的圆形硬纸片,说:这是一台机器上破碎了的皮带轮,请大家重新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恢复运转.学生立时忙乎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有的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那样进行研究和创造.
2.用数学史料作为知识背景,增强学生的兴趣,巩固探究意识
在数学发展史上,有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例如兔子繁殖演绎黄金分割,希帕索斯命丧鱼腹(只因2),笛卡尔梦绘坐标系等.在教学中,可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不仅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而且认识到,任何事业成功的背后,都有汗水,甚至生命的付出,并为我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骄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3.借助数学美感体验,提高探究意识
教师可结合教材,展示数学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几何引言时,动画显示图案的画法,使学生惊奇地看到:六角雪花绕中心旋转,由慢到快,可产生各种各样奇特的图案等等.又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绝大多数重大的运动会都选择在秋季召开?
二、构建活动平台,促进合作交流,塑造完美人格
1.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平台
(1)鼓励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对于那些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树立他们的自信;对于好问,但又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要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彻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
(2)倡导自主学习
一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探索悬念,使学生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或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味的东西,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自主探究与思考.
(3)促进合作交流
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这样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
2.数学课外活动平台
(1)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在“生活中的数据”一课中,应让学生走向社会收集数据,并进行调查和分析.再比如打折销售、教育储蓄,还有大型商场、广场举行的募捐、抽奖等活动,可让学生亲自参与,从课堂的书本中走向社会,从而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
(2)开展数学微型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可系统地讲授中学课本之外的某一个数学分支和某一个专题,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介绍数学新进展、新思想.例如,对高一学生,可结合函数教学,开设函数方程初步;结合集合基本知识,可开设逻辑学和初等集合论等.对高二学生,可结合数列知识开设循环数列课;可介绍母函数的研究方法以及常微分方程与线性递推关系;还可在适当时机开设微积分课等等.通过微型讲座,激发学生稳定而有效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及时有效地把数学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学生从小受到人文熏陶,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和高尚品质.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