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山林与河谷

来源 :人与生物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朋友曾经讲过一句有哲理的话:一切智慧都是生存的智慧。生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之一。它不断复制,并且超越了氏族、部族、民族、国家,一切政治的和疆域的界限,在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文学艺术等等不同文本中不断演说新的版本。古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祭祀仪式上隐喻的向死而生,阴山岩画上的生殖巫术、汉人择址建寨的风水信仰,这一切,都是人类不断吟诵的生存主题,也是人与自身生存环境签订的各种“契约”。人类要生存,要延续,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所谓生态,除了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还指它们与环境之间紧密相扣的关系。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在斯图尔德、哈里斯等人的带领下,文化与环境之间的互动问题,便成为人类学者关注的议题之一,并由此形成了生态人类学这个富有自我争议与批判性的应用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将人类群体在文化方面形成的适应制度,例如技艺,作为解读人类社会的一把钥匙。对于人类学者而言,人类社会文化的各种样态,包括观念、风俗、信仰、生计方式、政治生活,都是人们为了不断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进行社会塑造的结果,这些社会文化行为反过来叉影响着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认知与改造方式。
  ——作者手记
  在牛背梁,虽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很小心、很巧妙地将人的居住范围与保护区分隔开来,然而这个边界线更多的是一种地图的边界。管理的边界、所有权的边界,当地社区居民和保护区之内之外的大自然,从来就是不曾分离的一个整体。牛背梁人的生活离不开牛背梁。梁子、山林、河谷,是他们生产生活中的三个空间关键词。即便时代相替,社会变迁,牛背梁人仍旧用他们无穷的智慧,不断调试着与它们的共处策略。梁子、山林、河谷,是牛背梁人的生命线。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分散着建有4个保护站,4个保护站紧邻着当地社区,社区的村民(例如石邦安老人)在访谈中向我们诉说了非常相似的生活经验。长期以来,当地人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在梁子上打猎和采集药材,在山林里伐木建造房屋,又在河谷冲积地带开垦农业和捕鱼。
  对于山梁,当地人有着无穷的故事,也积攒了无数的知识和智慧。猎人上山打猎要祭无常、山神、枪神,以求得保佑,他们能够根据脚印和粪便来分辨是白羊(羚牛)、麻羊(斑羚)还是山羊经过:当地人都知道上山不能穿戴黑衣服、黑色的帽子,尤其是带有毛的黑帽子,而要包白头巾,最好穿白衣服,以免被当成熊而被猎人误伤,等等。
  梁子上除了提供猎物,还有名贵草药尤其是猪苓,也是当地人赖以为生的经济来源之一。广货街保护站辖区地理地形最为险恶,盗伐案颇多,附近的大坪村,仅有28户,108人,土地贫瘠,多数人已经外出打工,留守的一些中年人,则仍旧以打猎和挖药为生。一个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们不打羚牛,不只是因为羚牛是国家保护动物,还因为羚牛的可爱和对他们的帮助。猪苓药草可贵,但是长在土里面,普通人难以辨寻,羚牛走过踏过猪苓生长的松软土壤,恰好将猪苓裸露出来,为采药人提供了方便。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当地人根据自身的理解,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体系,并且形成了大自然、动植物相互依存,甚至相互帮助的理念。他们对于自然,不是攫取,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的尊重和爱惜。
  山里的人生活物资匮乏,种田为本,打猎为副,然而这些仍旧不能满足当地人的果腹暖身之需。山上积年累月生长的林木,就为当地人填补了生活补给的缺口。北沟保护站工作人员陈洪恩,原来是柞水县营盘林场的老场长,与当地山林打了一辈子交道,做林场场长时领导员工伐木为业,林权移交保护区后则悉心为保护站护林。不管是伐也好,护也好,他对于当地山林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他告诉我们,解放前,牛背梁地区的山林分为地主林与和尚林两种,地主将近处好的林场占据瓜分,和尚们则在寺庙四周占据一些林地为寺产,剩下的边远山区,则是普通百姓伐砍柴木的地方。在陈场长所管辖的营盘林场,过去就有关公庙和太真庙两座,每座庙里三五个和尚,以化缘为生,占有一些林地,并不耕种土地。建国后,当地山林被重新分配为国有林、集体林和自留山林。对于当地百姓而言,无论是解放前的边远自由林,还是解放后的自留山(每人平均5-6亩),都是他们获取生活和建房用材的基本来源。因此,即便是这些边边角角的山林,当地人也悉心呵护,懂得它们的珍贵和持续利用的意义。
  农业为农人之本,在牛背梁地区,不管是旧社会还是解放后,不管是国有、集体林场时代还是保护区建立,梁子与山林都是当地居民与大自然抑或国家共享的财产。唯有河谷冲积之地,土地较为肥沃,他们建起了村落,耕耘了农田,千年相守。如今他们又审时度势地筑起了堤坝,蓄养了鳟鱼,搞起了农家乐。梁子上的保护区和山林里的森林公园则为他们招来了顾客与外来的财源。梁子、山林,河谷,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始终是当地人的生存之依所,生态之凭据,空间观之渊源。
  《尔雅》中记载,“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国在原始农业发展及聚落形成之际,便开始为自己思考并规划一个理想的部落生存生态空间。地景丰富、生态平衡、自力更生、世代相续,是多数中国古村落建址的理想原则。小国寡民的村庄,为了能够永续发展,必然要与环境进行协商,环境供给人,人保护环境,就这样形成了千百年的生存经验与朴素的生态观。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周围几个村落社区的居民,用他们的经验去解读自然,用他们的技艺去适应自然,又用他们的智慧去保护自然。梁子、山林、河谷,是牛背梁生物圈的地理空间,也是当地人生命史的书写空间。人与环境,就这样往往复复地轮回下去,共同阐释着生态的本义和结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智能化传感器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智能化传感器应用走持续、稳定及健康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157-03  【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CRM成为维系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客户忠诚度、客户保持率和客户贡献率、提升竞争力、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CRM实时效果评价模型的构架,探讨了如何运用AHP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CRM实时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期刊
摘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参与民主的视角分析这一制度对于群众政治效能感的培养、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以及实现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作用,对于该制度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政治效能感;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公开选拔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1,它“是指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向社会采取公
期刊
引言:  从秦始皇派徐福去东海求取长生药,到后来的各种炼丹术士不停地鼓捣各种丹丸:从儒家的修心养性,到道家的吐气纳息……长生不死一直都是世人心中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导:科学家发现了地球上寿命最长的动物——一只活了510多年的蛤蜊。也有人认为,陆生龟有500多年的寿命……自以为是的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对生命乃至对寿命的认识,甚至还不如那些没有智慧的蛤蜊……  这是一部全新的理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铝合金炉前分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铝合金炉前分析走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期刊
摘要:一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除正式的雇用协议以外最重要的、非书面化的契约形式,它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员工心理契约违背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预防和纠正这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心理契约违背;工作态度;工作行为  引言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经营战略和管理方式上做出了重大调整,如精简人员、兼并重组等,这些变革一方面使组
期刊
摘要:在星体(球体)内部探索方面,我们不断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星体(球体)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已经被我们解开了。  关键词:星体内部;物质;摩擦;斥力;空档区  1 引言  科学家用光谱检测发现太阳含有氢元素,又用太阳的体积和质量算出了太阳的密度,得出了太阳是气体球的定论。太阳的温度非常高,用“核聚变”来解释恰到好处。本文重点解释了星体(球体)内部是如何运作的。  2 太阳的形成
期刊
你相信吗?看起来很憨厚的羚牛也有狡猾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为给一头羚牛佩戴无线电项圈,我们对它进行了麻醉。往常羚牛在注射回苏剂后的短时间内就会慢慢起来迅速跑走,但这头羚牛在预计苏醒的时间到后,却似乎还没有醒过来。这种情况使人紧张,以为麻醉过量致使它昏迷不醒,得赶紧看看是否要给它补一针回苏剂。于是,参与麻醉工作的老浦走到羚牛身旁查看情况。刚一接近,羚牛就立刻睁开双眼,并站起身直接冲向他。说时迟、那时快
期刊
羚牛和麝牛是同属于牛科羊亚科中的两种体型庞大且大小相似、生活环境迥异的物种。这两种动物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地位已经困扰了世人多年。由麝牛学名中的Ovibos可见,这种动物与牛和绵羊有相似之处,而羚牛学名中的Budorcas的词根有牛和瞪羚的含义,暗示着它与后两者有相似之处。  早在1850年,当羚牛首次被科学描述的时候,有人就开始认识到它与麝牛很相似。从1850年中期开始,科学家将羚牛和麝牛的口、鼻、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第三代领导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前提下提出的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一定的价值维度。其价值维度不仅仅在于它自身内容上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础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方面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其对于政治、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