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国再次强大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怎么评价德国跟欧洲之间的得失恩怨?理顺德国和欧洲、德意志民族和其它民族的关系,是默克尔政府迫切需要应对的一个课题。
  
  迄今为止,德国的战后历史持续书写了一连串的成功。它完成了文明进化,修复为一个令人敬重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它抓住机遇实现了统一,吸纳和消化了东部,却又没有破产。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和欧元区债务危机接踵而至,也没有对它造成损伤。在这个冬天,与整个欧元区的风雨如晦相比,德国的强大如童话一般,令人叹为观止。对于欧洲来说,这种强大是好是坏?
  
  “模范生”再创经济奇迹
  2011年12月3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发布了新年献辞,她看上去情绪饱满而乐观。“2011年无疑是深刻变化的一年,对我们欧洲人来说也是如此,债务危机依然令我们紧张到难以喘息。”她说道,不过,“亲爱的公民们,恰恰我们德国人有理由感到自信。这一年,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得到了教育机会,失业人数是20年来最少的。德国的情况不错,哪怕明年境况比今年艰难。”
  默克尔的确有理由乐观。德国经济已经一支独秀好久了,跟欧元区其它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2011年是创纪录的一年,经济收成良好,毫无衰退迹象。经济部长罗斯勒自信地说:“尽管国际和欧洲层面的经济环境不妙,我们的经济明显强劲。”可以用数字来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约3%,跟2010年水平相近,失业率降到6.4%,4150万人有工作,缴纳社会保障金的就业者约2900万人。这是不可思议的纪录,在统一后的德国,失业人数从未这么少,就业人数从未这么多,经济增长率在欧洲最高,也超过了美国。对此,其他欧洲国家除了羡慕嫉妒恨,就只有望洋兴叹了。
  
  “以德服人”还是“仗势欺人”
  对2011年的德国来说,经济强劲是一个标志,处于欧元区深重的债务危机之中是另一个标志。“欧元能死里逃生吗?德国能逃过欧元区这一劫吗?”从年头到年尾,人们一直在问。欧元区国家一个个破产,包袱越来越多,柱石越来越少。作为最大柱石的德国只能把包袱扛上肩,感叹自己不得已成了欧元区的付钱冠军。
  “欧洲要依赖德国经济的强大”,财长朔伊布勒说。经济是基础和底气,底气十足的德国刚刚在欧洲政治层面收获了不错的战果。在12月9日的欧盟峰会上,德国的危机应对路线得到贯彻,法定债务上限、严格预算监控和自动惩罚机制都被纳入了欧元区17国和除英国外的其它欧盟国家有意于2012年3月签订的新条约中。由于德国的拒绝,一些短期即可见效、但总体看来弊大于利的处方,如发行欧元债券或让欧洲央行介入干预,在峰会上根本没有提及。
  根据峰会精神,债务国议会颁布的财政预算很可能被欧盟宣告无效。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民主将受到限制,民众可以选出议会,但却决定不了任何现实政策。很多国家可能像希腊和意大利一样,在困境中被迫组成过渡政府,接受名义上来自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实际上来自德国的政治影响。这种影响将比以前来得更大、更直接,而且远远超出预算和经济政策,渗透到诸多核心领域。甚至,根据自动惩罚原则,将来可以把赤字超标国告到欧洲法院去,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伤及感情、有损团结的作法。德国一直拒绝让欧洲央行公开干预,拒绝让它变成真正的欧洲银行,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提供担保,认为这会助长印钞机运转和通货膨胀。德国也反对发行欧元债券,认为这会造成债务共同化,切割德国的富裕。这种态度遭到欧美许多经济学家的批评,他们指出,通货膨胀不是惟一的风险所在,德国把这些主张当成是对自己经济繁荣和优异表现的侵袭,拒绝承受金融市场调整所引发的冲突,这是不合乎道义的。
  德国,是真想以德服人,还是出于所谓的国家利益,凭借过于片面的紧缩政策,让那些堕入深渊的债务国雪上加霜?
  
  “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
  权力在悄悄朝着德国转移。德国在欧盟峰会上胜出后,政界看起来颇为欣慰和自豪。联盟党党团主席考德尔宣称,“欧洲现在都说德语”。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的分析报告称,“一个德国的欧洲正在展现轮廓”。英国政论作者艾什也心情复杂地总结道:“欢迎德式欧洲的到来!”
  形势逼人之下,一些国家不得已接受了德国的领导权。波兰外长近来表示,他不太恐惧德国的强权,反而更担心德国的无能为力。拉脱维亚防长也说,德国人在索取更大权力后,才愿意出手救欧洲,这个要求必须满足,除此别无选择。波兰前驻德大使认为,法国吸纳别国的能力已经下降,自1989年以来,巴黎的政策就转入防守,而柏林的攻势却与日俱增。但是,这些国家之所以接受德国的领导,是想要它带头做事,为欧洲服务和当公仆,而不是让它主宰和垄断欧洲。事实上,很多国家早就不满德国的独断专行,此次在欧盟峰会上选择跟进并不心甘情愿。
  由于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内部的分离呼声高涨。在意大利,南蒂罗尔地区很想并入奥地利,该地区居民说德语,与奥地利血脉相连。北方联盟党想要在帕达尼亚地区建国,号称“帕达尼亚国”。英国的地方分权也加速了,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日益谋求自治或建国。这种分离主义趋势使得竞争对手实力削弱,无形之中让德国渔利,影响力扩大。欧洲议会中跟绿党合组党团的欧洲自由联盟,曾经发布过一份欧洲未来地图,上面显示,所有欧洲大国的领土都严重缩水,只有德国版图大幅扩张。欧洲的前景是民族国家重组,而德国,将是欧洲的主宰。
  “德国是欧洲的德国”,1989年统一前夕,德国曾经向欧洲这样郑重承诺。时至今日,随着欧洲和德国的实力消长,这个承诺还算数吗?近两年,邻国和伙伴国日渐谱出了一曲“疑德合唱”。他们开始担心,原以为已经驯服的“魔兽”又被唤醒了。
  
  疑欧还是挺欧
  别国的担心不无道理。在德国这一边,民众的疑欧情绪加剧,民族主义上升。为尽量降低危机救助成本,有人呼吁回归马克,或是把欧元区一分为二,南北分治。一些政界人士酝酿把债务国踢出欧盟。如联盟党右翼打算建立“柏林圈子”压力集团,喊出的口号是“欧洲是有祖国的”,即欧洲利益应当让位于国家利益。联盟党的执政小伙伴自民党疑欧情绪素来比较严重,最近针对要不要认可政府参与“欧元救助伞”进行了党内公决。虽然超过半数的党员投了支持政府的票,令公决没产生颠覆性效果,但至少说明,在挺欧和疑欧的问题上,联邦政府内部暗流汹涌,甚至翻船也并非不可能。何况,自民党生性善变,在历史上曾经不只一次与执政伙伴决裂,退出政府。
  作为民族主义变异和升级的种族主义早已在德国社会抬头。前联邦银行董事扎拉青的著作《德国自取灭亡》凭借反阿拉伯和反土耳其的种族主义言论,获得民众广泛追捧,不断加印,跃升为十年间最畅销的政论著作。一些带有极端色彩的话题甚嚣尘上,让政府鞭长莫及,联邦层面上甚至可能出现右翼民粹主义的、恐惧伊斯兰的政党。2011年11月,德国爆出了被默克尔称作“国耻”的极右翼系列谋杀案,标志着极右犯罪达到新规模。用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的话说,“极右恐怖主义已经出现”。这是德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新现象,是危机重压之下的社会变形。
  在前不久的社民党党代会上,93岁高龄的前总理施密特向党内后生和民众大声疾呼:德国政治存在失去方向的风险,绝对不能走上民族自私自利的路,那条路会越走越窄。对待邻国和伙伴国,尤其是对希腊,要怀有一颗同情的心。千万别忘了,欧洲人对德国有着怎样的历史疑虑,多么害怕它以自我为中心。德国绝不能因为经济强大,就理所当然地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老总理这一番话,令他那颗忧国忧欧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前外长、绿党无冕之王菲舍尔也在他的新著《我不确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德国人暗自以为,靠着重新赢得的经济强势,绝对可以在新的世界秩序中特立独行,欧洲,至少是南欧诸国,对于德国完全成了个拖累。大错特错啊!没有了强大的欧洲,要不了多久,德国的强势就难以为继了。”
  该怎么评价德国跟欧洲之间的得失恩怨?这是一个长大成人的国家应有的正常问题,还是即将异化变质的前兆?理顺德国和欧洲、德意志民族和其它民族的关系,是默克尔政府迫切需要应对的一个课题。2011已成为过往,欧债危机、德国和欧洲向何处去?2012年将继续给出回答。
其他文献
3月,笼罩在战争阴霾下的伊朗如期举行第九届议会选举。4829万合格登记的选民,其中约390万是首次参加投票,从3454名候选人中选出290名国会议员。在首轮投票中获得各自选区1/4以上选票的225个候选人成功当选新一届议会成员,未确定的33个选区的65个席位将由130名候选人在4月底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产生。拥有30个议席的德黑兰选区竞争激烈,首轮只有五位候选人当选。从当选议员的政治立场看,保守派在
3月31日晚,外交部长王毅在伊朗核问题外长会结束前夕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积极评价此次会议进展,就伊朗核问题谈判提出四点主张。  王毅表示,此次外长会是有益的,各方在充分肯定迄今谈判取得的重要进展的基础上,集中就余下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反复和深入的讨论。目前离谈判期限还有三个月时间,中方对下一阶段谈判提出四点主张:  一、坚持政治引领。伊朗核谈判涉及大量技术问题,协议本身也需要专业支撑。但伊核问题说
地处“边陲之地”,动荡不定国家状况  身陷“强权掌控”,错综复杂外交关系  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半岛都是俄国和波兰、立陶宛、土耳其、奥匈帝国、德国等大国强国争夺与瓜分的对象,其中俄国和波兰对乌克兰的争夺尤其激烈并且持续的时间最长。而克里米亚半岛,则因为位于黑海要冲的战略地位以及它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恩恩怨怨、分分合合的复杂关系,而成为俄土战争、苏德战争的血与火的战场。  乌克兰
随着也门危机升级,被许多人当成“局外人”的以色列开始被一次次提起。除了30多年来一直宣称与以色列不共戴天的伊朗反复指责以色列暗中帮助沙特,胡塞武装领导人也公开表示,沙特对也门的军事行动实质上是以色列和美国犹太人“邪恶计划”的一部分,而且在胡塞武装的旗帜标语中很多是反以和反犹的内容。纵观历史,以色列与也门的关系远比标语口号宣示的复杂。  “魔毯行动”  把时间拨回到二战结束时,许多地方的民族解放运动
纪念之年  2015年注定是个纪念之年。年初我们纪念了雅尔塔会议70周年,那是二战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决定着战后世界的秩序。接着我们纪念了万隆会议60周年,那是战后国际秩序经历重大变化的一次体现。现在我们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马上我们还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成果——联合国成立70周年。可以看到,所有这些纪念,都指向一个目标: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
不久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京师大学堂参加了一场题为“和谐中国,和谐亚洲”的研讨会。这是一场国际关系学者与中国文化学者的对话,对于急于从国学中寻找启示的国际关系学者来说,比如笔者,启示不少。罗列如下。  以直报怨  会议期间,少不了谈钓鱼岛问题。对于伤害过我们的国家,应该持何态度?国际关系学界有人说“以德报怨”,也有人说“以怨报怨”。武汉大学一位退休的教授说,应该是“以直抱怨”,即“以己之正确见解化开
印度驻纽约女外交官在美国受辱事件引发了印度国内强烈的反美情绪。  不久前,印度驻纽约副总领事科布拉加德当街被美国警方逮捕,并遭脱衣搜查。这名女外交官的遭遇令印度举国愤怒,并引发印美外交风波。历经数天后,印度政府的态度趋于软化,并向联合国申请对科布拉加德的调职,这场外交风波才逐渐得以平息。此次事件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印度先是反应强硬,最终却对美国示弱,不仅折射出印度复杂的外交心态和对即将到来的大选年的
7月20日,民进党举行了第16届第一次全体党员代表大会(简称“全代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权力结构,党主席蔡英文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其主导民进党发展转型的能力增强。今明两年是民进党推动政策路线转型的关键期,今年年底“七合一”选举不仅是对蔡英文领导能力的一次检验,而且将对民进党下一步为2016年“大选”推出新的两岸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民进党重走“小英路线”  2012年“大选”落败后,蔡英文虽辞去
中国在南海地区正面临“被战略  清晰”的压力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面临“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严峻局面。一是菲律宾继续处于“战略亢奋”,试图强化、扩大、升级其对中国岛礁的非法占据,还将南海争端闹上国际法庭,挑战中国在南海权利主张的法理依据。二是外界猛烈炒作“中国即将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等传闻,美国政府借故频频隔空喊话,警告中国不要“四处重划边界”,要求中国把包括“断续线”在内的主权声索“说清楚”。三是
姚明退役令大批NBA中国球迷颇为失落,易建联则在NBA陷入低迷久坐“板凳”,就在此时,一位23岁的华裔后卫林书豪腾空而出,再度掀起中国人对NBA赛事的热情。  2月5日,林书豪以纽约尼克斯队替补身份出战新泽西网队,一举拿下了全场最高的25分,他在第四节带领球队打出13 4的攻击波一举拉开差距,尼克斯队在主场后来居上掀翻新泽西网队。林书豪19投10中、七次助攻、五个篮板、两次抢断和一次失误,被尼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