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所体现的女性生命力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vi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诗经》,一部关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诗歌集,用质朴的文字开启了中国文学上璀璨的诗歌之门。《诗经》记载了当时淳朴的民风民情,其中,它亦承载了来自女性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世人彰显着她们的原始生命力,尤以《国风》中最为显著。因此,本文将从女性视角出发,结合《诗经·国风》中关于女性描写的具体文本,分析其典型的女性形象并概括其原始的、旺盛女性生命力。
  关健词:《诗经·国风》 女性视角 女性生命力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地展现了自殷商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历史风貌。在这些朴实动人、扣人心弦的诗篇中,女性也在其中向世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其中,《诗经·国风》中关于女性形象的诗歌不胜枚举,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内容又涉及恋爱、婚姻、家国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诗经》是一部记录社会生活的历史文学,也是一部女性文学。
  有着“诗教”之用的《诗经》由孔子整理编订而成,与儒家思想有着紧密的关系,它的内容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思想文化。于是,许多学者从儒家道德伦理的角度,研读《诗经·国风》所构造的女性形象。但我以为,孔子在整理收录这些女性诗歌的时候,并非全部以儒家的道德伦理、礼乐文化去衡量这些诗歌的价值,也并非想向我们传达的就全是儒家思想。
  因此,笔者尝试从女性视角出发,阐发《诗经·国风》中女性的原始生命力。而这种原始生命力超越了儒家的礼乐道德规范,培育了一位位敢爱敢恨、质朴纯真、生命鲜活的女性。无论是桃李年华的少女,还是贤惠可人的妇人,亦或是惨遭遗弃的怨妇,都以真实纯粹的人性,谱写了生命的赞歌。
  在这里,笔者以为这种原始生命力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释放天性、大胆逐爱;勇于反抗、坚守爱情;尊奉礼乐、恪守德行。
  一.释放天性、大胆逐爱
  爱情,是人生之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逐,是人类的本能与天性。《诗经·国风》中,有不少爱情诗刻画了一个个对爱情真挚热情的女性,成为了精粹。她们对待感情率真自然,丝毫不矫揉造作;她们大胆向意中人坦露自己的思慕,绝不遮遮掩掩;她们用简单纯朴的方式表达真挚的感情,自由追求幸福。
  《郑风·溱洧》刻画的便是这样一位对爱情充满渴望,大胆邀请男伴去洧河赏良辰美景的少女。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朱熹《诗集传》言:“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拔除不祥。[1]”这是郑国三月的上巳时节,少男少女在时节的愉悦气氛里,于水边聚会、自由婚配。诗中的少女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怀着对爱情的憧憬,手握兰草,来到河畔寻觅意中人。当意中人出现时,少女并没有扭扭捏捏、矫揉娇羞之态。相反,她大方热情地邀约男子一同去洧河岸边狂欢。当男子以“既且”为由婉拒少女时,少女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执着地劝男子“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于是,在少女的坚持下,她得到了自己心仪之人的感情回应,“赠之以勺药”。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言:“古代勺与约同声,因此赠勺药同时也含有结良约的意思。[2]”可见,在少女执着的追求下,这份感情也得到了她所期待的回应。
  同样,《郑风·寨裳》亦刻画出一位要求心爱的男子来与自己幽会的可爱女子。
  子惠思我,寨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襄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这是一首恋爱中的男女戏谑之辞。诗中的女子要她的心上人涉水以示对她的真诚,她提到:“子惠思我,寨裳涉溱”;“子惠思我,襄裳涉洧”,希望男子涉溱,涉洧以相近相亲。年轻的女子渴望着男子的示爱,用娇嗔的可爱语气呼唤对岸的男子涉水过来相伴。而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则显出女子对自己的爱情充满了自信与率真。但如果心仪的男子没有跋山涉水的勇气,她也绝不委屈自己来眷恋这不愿付出真心的男子。
  《诗经·国风》中的这些女子,有着平等独立的男女意识,超越了男尊女卑的男权意识。她们炙热地渴望爱情,大胆地追求爱情;她们不会扭捏作态、含蓄隐晦,而是爽直开朗、自然可爱。这是未经雕琢的青春活力,是少女们青涩年华里生命的张力。
  二.敢于反抗、坚守爱情
  《诗经》的时代是以男性为主体的父系社会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吃人礼教常使女性遭受不公待遇,尤其在婚姻中。对于婚姻,女性往往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被迫放弃自主选择夫君的权利。同时,女性沦为生育繁衍的工具,与丈夫缺少感情基础与内心交流,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但即使在封建思想如此浓厚的社会环境下,依然有那么一群女性,她们勇敢地反抗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努力地争取自己应有的幸福。
  《鄘风·柏舟》便写出了这样一位为爱情奋不顾身反抗的女性。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中侧。髡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诗中女子的爱情受到了父母与世俗礼教的阻拦,不能与自己心仪之人终成眷属。但她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喊出了内心的反抗,“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在残酷的世俗礼教与无情的社会舆论下,她不惜以抵抗父母之命与传统观念为代价,而求一世幸福。而这,需要何等的勇气才能如此啊!
  如果说《鄘风·柏舟》的女子只是为爱情发出了自己强有力的呐喊,那么《鄘风·蝃蝀》的女子则是为其付诸了反抗的实践。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一开始像撒旦一样诱惑男主人公查尔斯,打破了查尔斯和未婚妻蒂娜原本幸福甜蜜的爱情伊甸园,置换了传统两性观框架中亚当/夏娃(男/女)对应被连累者/被引诱者或灾难引入者的模式,查尔斯被女性化;萨拉在爱情追逐中不断地对查尔斯实施监视和控制,颠覆了传统男性/女性二元对立,将查尔斯置于展示对象化的位置,查尔斯成为女性化客体;最终查尔斯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而萨拉经济独立、
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到工程建设中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每个阶段。其中,实施阶段是时间跨度最长、变化最多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体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教学,巧妙设计计算教学的思路,在具体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真正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推动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引擎。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计算教学  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技能,也是小学阶段学生
内容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的理论结合,其认为自然与女性同为父权制压迫的对象,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相互交织,沦为古往今来两个最大的“他者”。关注“他者”经验,让“他者”发现自己的声音,与主流文化对话的过程中从边缘走向中心。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鸟》,分析小说中女性的挣扎与幻灭,原始自然的无言与消失,揭露父权制社会里男性如何将女性和自然他者化并置于自己
一所男子中学里的两位最调皮捣蛋的男生,为了能住在一起、为了能挽救学校,而一次次努力出击———1“兄弟”队两名最出色的选手:布鲁诺·沃尔顿和队长布茨·奥尼尔,此刻都不
【摘 要】分析住宅楼外飘窗渗漏及顶板结露的原因,以及针对具体的渗漏结露原因,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去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解决渗漏与治理的目的。  【关键词】外飘窗渗漏;外飘窗顶板结露;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近几年商品房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也给城市增添了色彩。门窗是建筑的开口,是满足建筑采光与通风的重要功能部件,也是建筑与室外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随着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建筑门窗的外形、品种
摘要:随着人类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倍受人们的关注。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新一轮的课改便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自初中美术课程改革得到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来,课堂教学的优化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初中美术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初中美术学习开展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定程度上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借助预习策略能够为后续课程内容讲解打下基础,并且这又是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这对建立新的知识结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预习所具有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且又提出了一些实施初中数学预习的策略。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探讨对今后初中数学预习策略的实现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课堂教学  预习是听好课
机缘巧合来到文学院,或许是因为就读中文系的缘故,对于为什么还要读文学这个问题有所思考。  从前,狭隘地给文学画出一隅天地,自以为那是文学的全部。在少不谙事的年龄里,春花秋月自然是美好的。但在大多数认为文学不仅于此的人的眼中,那绝不是文学,或者说绝不是全部文学。文学的浪漫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让人陷进去出不来,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写道:“东西越轻,他就越是变得虚弱,他就在这轻之下沉沦。”
内容摘要:《悲悼》是尤金·奥尼尔经典著作,在情节设置,表现主题及叙事策略上与古希腊悲剧《俄瑞特涅斯》存在着互文关系。对二者进行互文性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本,解读其悲剧存在的广泛意义。  关键词:互文性 情结 叙事线索  “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型的过程中,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范畴。这一重要概念最早由文学评论家朱亚丽·克里斯蒂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