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方法 对80例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小儿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对患儿在饮食护理、高热时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方面加以观察和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做好床旁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结果 80例患儿仅在发病期存在并发症,其它时期无并发症出现,经护理后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目前对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并没有特效的疗法,一般在临床中均行常规对症施治,而高水平的护理则是提高该病治愈率、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护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常常伴有咽炎、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多等症状。此外还会出现淋巴细胞异常、在患者的血清中能够测得EB病毒抗体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小儿在患此症后一般两个月内即可自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针对此证的特效疗法,一般都是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对患儿的情况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我院在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80例,先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8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其中49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0.5~14.5岁,平均年龄为5.6岁;3岁以上的患者42例,3岁以下的患者38例。
1.2 临床表现 这80例患儿均出现不规则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充血肿大、血液中异常淋巴细胞超过10%,此外还有血清EBV-1GM呈阳性;有57例患儿肛温超过39°,23例在38°~39°间;患儿热程4~20天,平均11.5天;有58例患儿出现肝脾肿大,13例出现颜面部浮肿,19例头部和躯干部有斑丘样皮疹,此外还有8例出现合并支原体肺炎(咽试子分泌物PCR MP-DNA阳性和/或MP培养阳性和MP—IGM≥1:80)。
1.3 IM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出现的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来诊断,确诊依据:①特异性血清反应呈阳性;②异性淋巴性包>10%;③血清嗜异凝集反应呈阳性。
1.4 治疗 对患儿给予降温、休息、抗炎、护肝、护心等常规处理,同时使用更昔洛韦对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出现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在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后无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以采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补救措施。
1.5 转归 这80例患儿当中,有8例病情中途好即办理出院,其余71例患儿在经过医护人员的尽心护理后病情好转、治愈后出院,这71例患儿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1天。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 对患儿的精神状况、呼吸、面色、心律、体温变化、排便情况、脱水程度等情况要定时观察和记录。
2.2 加强心理护理 孩子年龄尚小,到了陌生的环境,还有对治疗的痛苦,都会感到紧张和恐惧,大锁会出现哭闹的情况,不配合治疗。而家长也会因为孩子出现的呕吐、高热等现象产生急躁的情绪,很多家长会担心长时间的恶搞热会给患儿造成后遗症。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医护中我们为患儿和家长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例如配备儿童小天地、贴连环画等,让患儿在之后之余可以玩乐,一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恐惧感,并对患儿不断的进行鼓励、安慰和表扬。同时也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及时的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可能的并发症以及预后等方面的情况,这样可以稳定家长的情绪,有利于患儿和家长配合治疗。
2.3 加强对患儿高热的护理 该症患儿绝大多数会出现高热现象,因此要注重对患儿高热问题的处理。患儿要多卧床休息。患儿病房每日开窗通风3~4次,保持房内空气的新鲜,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对患儿的提问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有患儿体温已经在38.5°之上,对于这类患儿要行戴冰帽、枕冰袋以及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手段,必要时可以辅以药物降温,可以选择口服泰安林、赖氨匹林等。此外,退热时患儿往往会大量的出汗,必须要有足够的液体摄入,鼓励患儿多喝水,如有必要可以行静脉补液。患儿在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易感染,要做好患儿口腔护理。
2.4 保证患儿有充足的营养摄入 患儿需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为主,如配方奶、豆浆、果汁、鸡蛋等;此外,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来调节患儿的饮食的量和次数,患儿应少食多餐,有严重呕吐现象的患儿可给予止吐药治疗。
2.5 并发症的观察阿赫护理 IM是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对多个脏器和系统都会产生影响,可能会并发心肌炎、肝炎、肾炎、胰腺炎、腮腺炎、紫癜等并发症,所以在医护中要对患儿的皮肤、面色、呼吸、血压、脉搏等情况密切观察,患儿出现眼睑浮肿、面部浮肿的时候要及时报告医师,还要对患儿行肾功能全套、尿常规等检测,检查患儿有无肾损害,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对患儿行肾上腺激素治疗。如果患儿出现面色苍白、乏力、肢端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以及紫绀等情况要立即报告医生,防止心肌炎合并充血性心衰。对有合并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行雾化治疗。
2.6 输液时加强巡视护理 患儿在输液时要加强对该患儿的巡视,及时更换体液,以防出现空气栓塞。该症一般输液时间都很长,所以在巡视时主要患儿是否发生肿胀,如果患儿有肿胀的现象,可对其使用33%的硫酸镁外敷,注意保护患儿的血管,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
2.7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本症具有传染性,要做好患儿床边隔离,在对患儿进行视力前后要勤洗手,以防止交叉感染,在患儿住院期间尽量减少其同外界的接触,IM很大程度上不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是也要避免患儿间的玩耍和基础,以免交叉感染。
2.8 出院指导 对出院一个月的患儿要进行心肌酶学复查,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此外,对异常淋巴细胞的分型和计数也要加以注意,并作嗜异性凝聚试验。肝功能在必要时也可以检查。观察患儿有无复发现象。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疗法,在临床治疗中一般是行常规治疗方法,主要的就是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严密观察患儿体征的变化情况,做好患儿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对患儿供给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此外还要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做好床旁隔离,并及时发现患儿并发症情况,当患儿还处于高热状态时要注意防止患儿坠床、惊厥、以及窒息等问题的发生。对患儿的口腔和皮肤也要加强护理。总之,加强护理是治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郭萍,王丽.中医辨证分型为主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0,(02):13-14.
[2]赵保民,刘秀霞,庞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例误诊报告[J].现代康复,2009,(03):142-143.
[3]陈芙蓉,郑红.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09,(06):78-79.
[4]晏玲,薛媛,陈斌.3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8,(04):36-38.
[5]郭瑞官,洪扬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例误诊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8,(05):213.
[6]郭瑞官,陈长权,杨晓媛,林锦绣.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例临床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9,(05):223-224.
[7]陈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例报告[J].成都医药,2004,(03).
[8]张咏梅.中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05):156.
[9]周国汉,林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06):198-199.
[10]许红梅,王绍映.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种疗法的疗效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09,(02):242-245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护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常常伴有咽炎、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多等症状。此外还会出现淋巴细胞异常、在患者的血清中能够测得EB病毒抗体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小儿在患此症后一般两个月内即可自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针对此证的特效疗法,一般都是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对患儿的情况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我院在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80例,先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8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其中49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0.5~14.5岁,平均年龄为5.6岁;3岁以上的患者42例,3岁以下的患者38例。
1.2 临床表现 这80例患儿均出现不规则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充血肿大、血液中异常淋巴细胞超过10%,此外还有血清EBV-1GM呈阳性;有57例患儿肛温超过39°,23例在38°~39°间;患儿热程4~20天,平均11.5天;有58例患儿出现肝脾肿大,13例出现颜面部浮肿,19例头部和躯干部有斑丘样皮疹,此外还有8例出现合并支原体肺炎(咽试子分泌物PCR MP-DNA阳性和/或MP培养阳性和MP—IGM≥1:80)。
1.3 IM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出现的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来诊断,确诊依据:①特异性血清反应呈阳性;②异性淋巴性包>10%;③血清嗜异凝集反应呈阳性。
1.4 治疗 对患儿给予降温、休息、抗炎、护肝、护心等常规处理,同时使用更昔洛韦对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出现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在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后无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以采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补救措施。
1.5 转归 这80例患儿当中,有8例病情中途好即办理出院,其余71例患儿在经过医护人员的尽心护理后病情好转、治愈后出院,这71例患儿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1天。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 对患儿的精神状况、呼吸、面色、心律、体温变化、排便情况、脱水程度等情况要定时观察和记录。
2.2 加强心理护理 孩子年龄尚小,到了陌生的环境,还有对治疗的痛苦,都会感到紧张和恐惧,大锁会出现哭闹的情况,不配合治疗。而家长也会因为孩子出现的呕吐、高热等现象产生急躁的情绪,很多家长会担心长时间的恶搞热会给患儿造成后遗症。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医护中我们为患儿和家长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例如配备儿童小天地、贴连环画等,让患儿在之后之余可以玩乐,一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恐惧感,并对患儿不断的进行鼓励、安慰和表扬。同时也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及时的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可能的并发症以及预后等方面的情况,这样可以稳定家长的情绪,有利于患儿和家长配合治疗。
2.3 加强对患儿高热的护理 该症患儿绝大多数会出现高热现象,因此要注重对患儿高热问题的处理。患儿要多卧床休息。患儿病房每日开窗通风3~4次,保持房内空气的新鲜,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对患儿的提问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有患儿体温已经在38.5°之上,对于这类患儿要行戴冰帽、枕冰袋以及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手段,必要时可以辅以药物降温,可以选择口服泰安林、赖氨匹林等。此外,退热时患儿往往会大量的出汗,必须要有足够的液体摄入,鼓励患儿多喝水,如有必要可以行静脉补液。患儿在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易感染,要做好患儿口腔护理。
2.4 保证患儿有充足的营养摄入 患儿需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为主,如配方奶、豆浆、果汁、鸡蛋等;此外,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来调节患儿的饮食的量和次数,患儿应少食多餐,有严重呕吐现象的患儿可给予止吐药治疗。
2.5 并发症的观察阿赫护理 IM是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对多个脏器和系统都会产生影响,可能会并发心肌炎、肝炎、肾炎、胰腺炎、腮腺炎、紫癜等并发症,所以在医护中要对患儿的皮肤、面色、呼吸、血压、脉搏等情况密切观察,患儿出现眼睑浮肿、面部浮肿的时候要及时报告医师,还要对患儿行肾功能全套、尿常规等检测,检查患儿有无肾损害,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对患儿行肾上腺激素治疗。如果患儿出现面色苍白、乏力、肢端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以及紫绀等情况要立即报告医生,防止心肌炎合并充血性心衰。对有合并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行雾化治疗。
2.6 输液时加强巡视护理 患儿在输液时要加强对该患儿的巡视,及时更换体液,以防出现空气栓塞。该症一般输液时间都很长,所以在巡视时主要患儿是否发生肿胀,如果患儿有肿胀的现象,可对其使用33%的硫酸镁外敷,注意保护患儿的血管,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
2.7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本症具有传染性,要做好患儿床边隔离,在对患儿进行视力前后要勤洗手,以防止交叉感染,在患儿住院期间尽量减少其同外界的接触,IM很大程度上不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是也要避免患儿间的玩耍和基础,以免交叉感染。
2.8 出院指导 对出院一个月的患儿要进行心肌酶学复查,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此外,对异常淋巴细胞的分型和计数也要加以注意,并作嗜异性凝聚试验。肝功能在必要时也可以检查。观察患儿有无复发现象。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疗法,在临床治疗中一般是行常规治疗方法,主要的就是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严密观察患儿体征的变化情况,做好患儿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对患儿供给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此外还要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做好床旁隔离,并及时发现患儿并发症情况,当患儿还处于高热状态时要注意防止患儿坠床、惊厥、以及窒息等问题的发生。对患儿的口腔和皮肤也要加强护理。总之,加强护理是治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郭萍,王丽.中医辨证分型为主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0,(02):13-14.
[2]赵保民,刘秀霞,庞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例误诊报告[J].现代康复,2009,(03):142-143.
[3]陈芙蓉,郑红.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09,(06):78-79.
[4]晏玲,薛媛,陈斌.3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8,(04):36-38.
[5]郭瑞官,洪扬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例误诊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8,(05):213.
[6]郭瑞官,陈长权,杨晓媛,林锦绣.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例临床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9,(05):223-224.
[7]陈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例报告[J].成都医药,2004,(03).
[8]张咏梅.中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05):156.
[9]周国汉,林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06):198-199.
[10]许红梅,王绍映.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种疗法的疗效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09,(02):24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