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在小学阶段中,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口算、估算、笔算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教学为例,来谈 本文为全文原
“比较”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可以有三种词性,分别是动词、介词与副词,在这里笔者取其动词的解释,即“比较”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是数学学习最基本的学习策略之一。通过比较,可以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也有利于新知与旧知建立起完整的结构体系。那么,如何用好比较的策略学习数学?下面笔者以“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为例,从如何找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比较点这一角度,阐述具
农村小学在识字教学上普遍采用了这样的环节:拼读音节,读准字音;分析笔画,记住部首;用字组词,用词造句;有多音字,抄下音和词。这种逐字讲解的教学,看似夯实双基,实则有违新课改的精神,耗时伤神,事倍功半。于是,我们常看到:黑板上,十几个要识要写的字一字排开,从拼音到部首,从笔顺到词语,无不一一陈列;讲台上,教师逐一讲解,从声调到拼读注意事项,从偏旁结构到组词造句,唯恐有稍许疏漏;座位上,学生们兴趣寡淡
讲评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知识漏洞,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累答题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让讲评课的效益最大化?可以“借题发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引导学生掌握灵活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规范和书写习惯。  一、知识与技能维度——拓展知识  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讲评课的“借题发挥”就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纵横联系、
目标:  1.能大胆、清楚地表述喜欢/不喜欢晴天/雨天的观点,对辩论活动感兴趣。  2.初步了解辩论活动中常用的陈述、对比、假设、反问等方法。  3.能遵守轮流发言、举手示意、有序抢答等基本的辩论规则。  准备:  1.带领幼儿了解晴天和雨天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及不便;观看成人进行辩论的视频,了解辩论的基本过程。  2.准备“晴天”和“雨天”的图片各一幅,“辩论”“陈述”“对比”“反问”“假设”等字卡
一、笔算乘法中“倒乘”现象的出现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中,学生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竖式计算中,学生本来应该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但每次都有学生用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即教师称之为倒乘的不规范的计算,如:  学生为什么在统一计算方法以后还这样做呢?是课堂上没有学透算理与算
【教材分析】“众数”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22~123页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学生在三下和五上已经分别学习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并知道这两个统计量的特点,这是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基础。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和对比,让学生通过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对比学习掌握众数的统计意义及特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的众数。  2. 在问题解决中体会众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运动方式的模仿中,积累对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以及不同,能辨认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辨析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  1. 今天这节数
摘 要:文章以苏教版选修2—1 2.1圆锥曲线这一节内容为例,进行相关题型的分析和拓展引伸,以此说明要重视课本中的内容、用心研究课本。  关键词:圆锥曲线;数学课本  中国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0 -02   很多教师觉得选修2—1 2.1圆锥曲线(新苏教版P23)这一节内容没有存在的意义。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直接跳过不讲的,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上升,但受到传统发展模式限制,贫富差距在扩大,已经影响到内需消费的增长。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目前中国政府财政与收入分配以及贫富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收支政策尚无法达到保证社会公平性、减少贫富差距的目标,因而需要调整政府的收支政策,增加对普通公民的支付转移,加大社会福利保障的支出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真正发挥政府财政调节社会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