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娃,谁动了你的大学?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无小事,两会的召开,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被提上议程,无论是与会委员还是关注两会的群众,都畅快淋漓地各抒己见。有一个议题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全国政协委员王平语出惊人,一句“不要鼓励农村娃上大学”,立即让她遭众多网友拍砖,使她成为众矢之的。这句话所折射出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是值得整个社会去反思的——村里娃,到底是谁动了你们的大学?
  站在王平的角度来考虑,这句话也许并非出自恶意,而是她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的一条自以为可以解决问题的诊疗建议。但是,这条诊疗建议未免太滑稽了点,总不能因为头痛就把脑袋给砍了吧?头是不痛了,命也没了。相反,我们要找出头痛的症结所在,解决了根本症结,头痛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王平委员真正的错误是,只看到了大学生就业难,却没有找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就算农村娃都不读大学,大学生们就都能就业吗?村里娃读大学,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吗?今天我们很自然地说,不鼓励城里娃读大学,因为就业很难;明天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不鼓励女娃娃读大学,因为女性的就业率低下;那后天呢?
  王平委员还强调,她只是不鼓励农村的孩子读大学,因为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回不去农村。这样的观点就更可笑了,潜在地把人以不同阶级划分了。从根本上来说,读完大学的,不管是城里娃还是村里娃,有什么区别呢?大家都是大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一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村里娃回不去农村,那城里娃就去得了农村吗?何况村里娃为什么一定就要回农村呢?去不去农村也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吧。难道王委员理想中的情况就是村里娃就应该世世代代扎根在泥土中,永远处在社会分工的最底层,然后跟白领、金领什么的中产阶级彻底绝缘吗?如果这样的景象成为现实,只能说社会已经畸形了。
  如果村里娃不读大学,直接回了农村,那会面临什么情况呢?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机会进入社会分工中相对高级的层面,他们不能进入大学校园、政府部门和外资企业,只能老老实实跟田地打交道。他们难道没有中产阶级梦想吗?他们难道没有更高的追求吗?一个人的出身只是命运的起点,他们也想通过打拼奋斗来实现更好的生活。他们有可能是世界五百强的总裁,有可能是政府部门领导,要是不读大学,这些跳出来的机会,就显得更为渺茫了。王委员的提议,直接把农村孩子“底层”化了。但是无论如何,那颗渴望着外部世界的心,也是不会停止跳动的。
  农村娃上不上大学,是农村娃的自由;农村娃回不回农村,也是农村娃的自由。而愿不愿意回农村,归根到底,是由农村的吸引力决定的。农村孩子为什么要离开农村?原因是大部分城市人的生活要比农村生活更好些。反过来看看,现在,在南方很多小城镇的农村,农村孩子都争着往回跑。因为那里的农村发展了,甚至发展得比城市还要好,村民的幸福指数比城里人还要高。所以,讲到根本,这是一个关乎农村有没有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现阶段,正处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等到农村的发展转型完成后,我们再也不用考虑孩子上不上大学、回不回农村的问题了。到那时,不知道会不会再有委员跳出来讲——不鼓励城市孩子读大学,因为他们读完之后就业很难,还不如直接到农村去种地……
  (编辑 张黎 hope_sun@163.com)
其他文献
小说有大小轻重之分,《红楼梦》宏大而厚重,格局之大,成为中国传统小说的顶峰;而《天香》自成一路却也难抹其痕迹,《天香》真有《红楼梦》的味道。  小说不是诗词赋,而是曲,它表现的是俗情。大观园里的姐妹各个超凡脱俗,无论其海棠诗社,还是葬花抓蝶,雅趣都透着俗情。天香园也是一个乐园,人间天堂一样:天香园的人,洗尽铅华唯美离尘,尽是像《红楼梦》里形容贾宝玉的“精致的淘气”。柯海和哥哥性情不同,专好浓艳华丽
期刊
1  朵儿第一次看见穆何的时候,突然就有了春天般的感觉,看着穆何的眼光竟然有些发痴了。幸好站在朵儿身边的阿雅轻轻地碰了碰她,朵儿这才回过神来:“嗯,我是朵儿,这是我的报名表,我想参加话剧社。”  穆何接过报名表说:“你有演出的经验吗?”  “没有。”  “以前看过话剧吗?”  朵儿有些泄气:“电影版的《桃花源》,算不算啊?”  周围的人都笑了,穆何却没有笑。他把朵儿的报名表压在一叠报名表的最下面,
期刊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  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现在真的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有很多人采访他,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他好好地安静生活,不让他好好地工作,总有记者来问那些他不想回答的问题。有时候他想逃到岛上去生活,在没有记者的地方生活。略萨说,他也当过记者,所以理解他们,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个作者成为了一个受难者。  名气,是一件不可逆的事,你一
期刊
求职的舞台上多的是俊男靓女,她的出现引来一阵惊叹,不是因为太美,而是太怪。  她真的是太矮了,几乎与侏儒无异。站在并不高大的主持人身边,几乎就是个还未曾发育的孩子。可是她说,她已经二十七岁了。  二十七岁的她经历当然不是寻常人所能理解和想象的。跟我一样,那些对她进行面试的企业达人们也很好奇。她坦然地给他们讲述自己的过去——  十三岁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从此再没有长个子。医生对她说“谁能治好你这病,
期刊
能遇到一个可以一席之谈的朋友是一件赏心乐事。我们走得太匆匆,没有时间去了解一个人,常在犹疑和掩饰中、插科打诨的调侃中活得日益皮实与粗糙。而真正的一席之谈,一辈子有几次也就够了。  大学毕业时,和初中同学S约好一起回家。以往坐火车,我一上车就在火车和铁轨的撞击声中昏昏沉沉睡去,一晚上就差不多过去了,这次却兴致勃勃谈笑风生,谈到了三点。  我们在同一座城市上大学,却多年没机会在一起好好说过话。他还是当
期刊
我朋友大刘是一名交警,同时又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最近他在本行业摄影大赛中得了二等奖。我兴冲冲前去祝贺,大刘很平静,说:“得了,我完全可以拿大奖,从艺术角度讲,有一张完美的照片被我错过了”。  直到现在,大刘还认为他的错过是对的。  两个月前,大刘去一条乡村公路处理一起交通事故。大刘赶到时,看到的是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位骑自行车的农村妇女在一辆狂奔的大货车的车轮下丧生。大刘按照规则,对现场进行了技术
期刊
三月的南京,春风已经拂面,柳枝已经吐绿,繁华路旁的一排排饱经沧桑、见证历史风起云涌的法国梧桐却被大幅度砍枝、放倒、准备移走……和这些优雅、沧桑的老树一起经历四季更替的人们怒了,他们反对、声讨,为了已经存在的美好不被继续破坏,人们为老树系上象征生命和希望的绿丝带。  政府部门也急了,市政工程部门和城市绿化部门纷纷出来解释、表态,他们解释说,将树砍枝、移走,是为了地铁的建设;而树只是被挖走,会被栽种到
期刊
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后,有人说,日本人的自律和中国人抢盐的慌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国民性,一褒一贬,溢于言表。笔者想,这些现象中反映出了一些国民性的东西,然而,也不全然如此。来分析一下日本人“震定”和中国人慌张背后的原因,或许能让我们的反思更有意义,改进的思路更为清晰。     “不给人添麻烦”的国民教育  有一种说法,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匮乏,加上频繁的灾害,在漫
期刊
在古龙小说中,高手过招胜负只在毫厘。所以,利不虚发的小李飞刀成了江湖传奇。  在这崇尚细节决定成败的社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成为了社会常识。所以,“魔鬼都在细节里”成了职场玉律。  夫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网友说:你OUT了,这是微时代,时间以分秒计。  博客被微博取代,不再搅脑汁酝酿文章,灵光一闪,微博一片;  手机阅读成时尚,不再长夜孤灯夜读书,拇指一按,段子一篇;  思念时QQ留言,不再鸿
期刊
出镜人物:丁祥峰 职业: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钳工 毕业院校:江苏省邗江中等专科学校  和很多人一样,上职校对于丁祥峰是情非得已:那时的中国,还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上大学,甚至上高中都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利。中考结束后,因为分数不够,他没能继续上高中,而是走进中专,开始了职业技能训练。  虽然国家“职业不分贵贱”的口号叫得很响,但是民众“人以职分”的意识非常强。所以当他走进中专的那一刻,似乎就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