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表现入手,分析了原因,并从守住阵地、加强管理、用好平台、搞好疏导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的方法。
网络时代 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是最容易受互联网影响的群体。高科技历来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在为大学生的沟通、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虚拟空间考验着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准。加强大学生网络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主要表现
(一)欺骗大行其道,个人诚信缺失
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为我们构建起一个虚拟社会,参与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只是一个符号,与现实中的种种约束相比,虚拟空间的自由度极大,隐去了相貌、年龄、身份等一系列特征,一群符号之间,假话、欺骗、谎言等大行其道。长期在虚拟空间放纵,就会对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人与人之间本应缺乏的基本信任,在网络的鼓噪下变得岌岌可危。
(二)荣辱界限模糊,价值取向错位
网络无国界。大学生群体是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阶段。长时间上网,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西方国家兜售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加之,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分化、西化图谋始终没有停止,网络是其实施和平演变的主要阵地之一。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更是他们拉拢和腐蚀的主要对象,互联网就像一面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窗子,享受到打开后的清凉,也必然会面对负面因素的影响与侵蚀。
(三)欲望不断膨胀,网络犯罪滋生
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普及,网络黑客、网络犯罪也应运而生。大学生群体成长中的叛逆性与计算机和网络的虚拟性结合,导致很多人事非观念不清。受利益驱使,有的人在网络上以无所不能为荣,设计开发黑客软件,在网上散发病毒,恶意发动远程攻击,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损失,个别人甚至变成了阶下囚。
(四)承受力低下,人格变异扭曲
长期游离于虚拟空间,摆脱了现实中的约束,或者化身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网络角色,在网络上行侠仗义、呼风唤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遣生活中的郁闷,对其身心健康有一定好处,但是受网络上虚拟人物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在现实中产生了幻觉,甚至对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变得颇有敌意和极度抵触。在人与人交往中说不得、批不得。这种网络上强大无比,实际生活中弱小不堪的现象,就是其人格变异的现实表现。
二、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危机的原因
网络时代,大学生发生道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因素看,是网络的特殊特性决定的。网络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极富诱惑力与感染力。坐在房间里,鼠标一点,驰骋万里,一网罩天下,无国无界。极大的开放性、虚拟性为这群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轻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行为人的思想意识和判断能力产生极大的干扰。从大学生的主观情况看,这个群体,大多处于18至24岁之间,脱离了未成年人幼稚,但又没有成年人的成熟与稳重,正是有朝气,有幻想的单纯时代,有时良莠不分,个人自控能力还不强,无法抗拒网络的极大诱惑力,这也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时代发生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三、网络时代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危机途径
(一)守住阵地,以正能量对抗负能量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思想教育阵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進步,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空间始终存在着健康与腐朽,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的斗争。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借鉴和利用网络的长处,建设好一大批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红色网站,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行政力量的推动力,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抑制和打击负能量。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和发挥大学生这个网络生力军的积极作用,教育引导他们向网络上的阴暗面“说不”,最大限度扬网络之长,避网络之短。
(二)加强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和环境
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对上网行为进行立法约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虚拟空间也要承担责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对此,公安机关和大学校园网都要加强网监力量建设,落实编制、人员、经费、设备,适时吸收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对网络空间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封堵并配合查办打击网络犯罪。同时,要对大的网站进行道德约束,提高准入门槛,网站、网络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搞好自律。
(三)用好平台,借助网络大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
要借助网络的强大传播能力,在网上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社会上和大学生中间涌现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开展向典型学什么,与典型差什么等话题的大讨论。同时,注意发挥大学生中的网络特长,开办主题论坛,动手制作公益广告,在网上发起爱心活动等多种形式,以网络为平台和载体,开展思想教育和道德宣传。同时,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
(四)做好心理咨询和疏导
对于长期处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个人或多或少地都会产生“网络依赖症”,轻则会出现焦虑烦躁,离开网络变得无所事事,重则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进而影响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对此,高校相关部门要对大学生群体因网络依赖而引发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通过集中教育和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相关知识教育,使其认识到过度迷恋网络的危害,自觉控制上网的时间,正确使用网络,自觉远离网络上消极的腐败,重新回归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个人信息,2008.
[2]彭雪开.网络文化价值渗透试析.求索,2007.
[3]丁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江苏高教,2010.
[4]于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08.
网络时代 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是最容易受互联网影响的群体。高科技历来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在为大学生的沟通、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虚拟空间考验着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准。加强大学生网络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主要表现
(一)欺骗大行其道,个人诚信缺失
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为我们构建起一个虚拟社会,参与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只是一个符号,与现实中的种种约束相比,虚拟空间的自由度极大,隐去了相貌、年龄、身份等一系列特征,一群符号之间,假话、欺骗、谎言等大行其道。长期在虚拟空间放纵,就会对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人与人之间本应缺乏的基本信任,在网络的鼓噪下变得岌岌可危。
(二)荣辱界限模糊,价值取向错位
网络无国界。大学生群体是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阶段。长时间上网,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西方国家兜售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加之,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分化、西化图谋始终没有停止,网络是其实施和平演变的主要阵地之一。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更是他们拉拢和腐蚀的主要对象,互联网就像一面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窗子,享受到打开后的清凉,也必然会面对负面因素的影响与侵蚀。
(三)欲望不断膨胀,网络犯罪滋生
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普及,网络黑客、网络犯罪也应运而生。大学生群体成长中的叛逆性与计算机和网络的虚拟性结合,导致很多人事非观念不清。受利益驱使,有的人在网络上以无所不能为荣,设计开发黑客软件,在网上散发病毒,恶意发动远程攻击,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损失,个别人甚至变成了阶下囚。
(四)承受力低下,人格变异扭曲
长期游离于虚拟空间,摆脱了现实中的约束,或者化身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网络角色,在网络上行侠仗义、呼风唤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遣生活中的郁闷,对其身心健康有一定好处,但是受网络上虚拟人物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在现实中产生了幻觉,甚至对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变得颇有敌意和极度抵触。在人与人交往中说不得、批不得。这种网络上强大无比,实际生活中弱小不堪的现象,就是其人格变异的现实表现。
二、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危机的原因
网络时代,大学生发生道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因素看,是网络的特殊特性决定的。网络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极富诱惑力与感染力。坐在房间里,鼠标一点,驰骋万里,一网罩天下,无国无界。极大的开放性、虚拟性为这群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轻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行为人的思想意识和判断能力产生极大的干扰。从大学生的主观情况看,这个群体,大多处于18至24岁之间,脱离了未成年人幼稚,但又没有成年人的成熟与稳重,正是有朝气,有幻想的单纯时代,有时良莠不分,个人自控能力还不强,无法抗拒网络的极大诱惑力,这也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时代发生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三、网络时代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危机途径
(一)守住阵地,以正能量对抗负能量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思想教育阵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進步,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空间始终存在着健康与腐朽,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的斗争。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借鉴和利用网络的长处,建设好一大批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红色网站,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行政力量的推动力,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抑制和打击负能量。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和发挥大学生这个网络生力军的积极作用,教育引导他们向网络上的阴暗面“说不”,最大限度扬网络之长,避网络之短。
(二)加强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和环境
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对上网行为进行立法约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虚拟空间也要承担责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对此,公安机关和大学校园网都要加强网监力量建设,落实编制、人员、经费、设备,适时吸收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对网络空间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封堵并配合查办打击网络犯罪。同时,要对大的网站进行道德约束,提高准入门槛,网站、网络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搞好自律。
(三)用好平台,借助网络大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
要借助网络的强大传播能力,在网上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社会上和大学生中间涌现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开展向典型学什么,与典型差什么等话题的大讨论。同时,注意发挥大学生中的网络特长,开办主题论坛,动手制作公益广告,在网上发起爱心活动等多种形式,以网络为平台和载体,开展思想教育和道德宣传。同时,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
(四)做好心理咨询和疏导
对于长期处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个人或多或少地都会产生“网络依赖症”,轻则会出现焦虑烦躁,离开网络变得无所事事,重则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进而影响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对此,高校相关部门要对大学生群体因网络依赖而引发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通过集中教育和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相关知识教育,使其认识到过度迷恋网络的危害,自觉控制上网的时间,正确使用网络,自觉远离网络上消极的腐败,重新回归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个人信息,2008.
[2]彭雪开.网络文化价值渗透试析.求索,2007.
[3]丁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江苏高教,2010.
[4]于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