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伊人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说:“人生不过四季。”我三次到日本,恰恰都踩着秋季的醇美。
  看来,秋季与我的缘分不浅 。
  这次在日本大阪与秋相逢,与10年前对它的感觉,又不一样了,它红枫似火,苍茫浓盛;秋水伊人般婀娜的天守阁,金碧辉煌,看着过于华丽,却是中年充盈、宽裕的景象。


  今秋,将一种凄美的壮丽,笼罩着我与天守阁,仿佛在隐喻着生命之秋的哀婉。
  人年纪大了,胆子借着经验仿佛也比以前强了。这次是一个人从中国上海直飞日本大阪的。因不懂日语,出发前有些胆怯,暗想沿途看着那从中文演变的日文形状,能猜中个八九不离十,不怕。于是自信满满大着胆子一个人飞了。很顺利。
  十年前感受过大阪的秋季。那年,我与深圳外商协会的朋友们参加以考察为名的旅游团,十一天时间,将小小日本的几个重要城市,从头到脚,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五年前,我又随民政部婚庆协会到东京和北海道,走了几个博物馆和日本的婚庆公司,倒是未来大阪。这次是第三次到日本,计划在大阪做个体检,随后再在它和京都二个城市细品漫游。那天,与被金秋聚拥的天守阁旧地相逢了。原仅是路过,但它熟悉的身影似一个忘年老友在呼唤我……突然,内心涌起一种他乡遇故人的冲动,抑制不住地想要进去,再看看它!


  “进去拍几张秋景留个影,就两个小时?”我指着天守阁,与陪行的杭州老乡潘总商量,她爽快答应。于是,我们径直朝着伫立于大阪城公园正中的天守阁小跑。入城内未迈几步,缤纷精致的菊花展便留住了我们的脚步,好不容易迈出二旁缀满菊花,身上躺满金黄色落叶的小径,就进入目不暇接、洋溢着旅游人笑语不断的公园中心广场了。
  “这是大阪市的图书馆?”我边指着右边一栋恢宏大气的建筑物问潘总,边暗想。
  “不知谁的好主意,将图书馆建在城市中心最美丽的地方,这让人不由升起一番敬意。”听在大阪居住了二十几年的潘总说,她也特别喜爱这里,刚在近旁买了一层高楼单位,可以俯瞰公园的全景。
  “这里的房价比中国深圳同地段要低一倍多”潘总说。这个占地约100万平方米的公园,是日本为数不多的赏花胜地,各个不同的花季,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如每年1月至3月,就约有1250棵梅树盛开,到了3月下旬至4月上旬,会有4000棵樱花树在这里竞相绽放。尽管杭州和深圳的美丽不逊色于这里,但还是暗暗羡慕潘总他们的家,能与公园和图书馆挨得这么近。
  可这里真正吸引我的,却是随处可见的日本古代建筑。它们是这里的灵魂。
  眼前,外观碧瓦朱甍,气势雍容华贵的天守阁,落成于1585年,它是大阪城公园内的建筑主体,其建筑风格与我国宋代皇宫相似,应该是沿袭我们中国的吧。南宋皇都杭州是我的故乡,看来,这也是我如遇故人般兴奋的原因之一。
  高耸的天守阁城堡周围有两重护城河,城中保存的13栋建于16世纪的古建筑物,都被指定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在高高的天守台上,再矗立起近40米高的天守阁,便显得特别抢眼;更因为金碧辉煌,又与周围漫山遍野秋天的金色,相得益彰,那深深浅浅的金,相互交融,形成一幅色彩饱满的黄色调画面。
  画面中,天守阁似秋野中款款走来的伊人,端庄文静、古韵浓郁、楚楚动人……


  那年,我曾攀至天守阁最高的八层楼上,眺望整个大阪的秋景,这个在日本以绿化著名的城市,它在秋季的灿烂华美,一直让我魂牵梦绕。特别难以忘怀的是大阪城堡壮观的护城河基墙,整个长达12公里的石墙,高高垒积的石头有50万块之多,其中有些巨石之大,令人无法想象。解说牌中介绍许多护城河城郭的石块,由当年各地诸侯捐献而来。如今虽然历经战乱,但内外两道护城河以及两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从残存焦黑的石壁上,仍可怀想人类战争的惨烈情形,其中樱门部分则有一块约有36 帖榻榻米大的石块,让人叹为观止。真不知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搬运的,到底花费了多大功夫,才得以竖立并镶入在石壁之上?听说这护城河石壁,动用了数十万名劳工,花整整三年才建成。
  噢,秋季,人生不过你四季的轮回。500年前,这十万名劳工曾与我今天一样,感觉着一样的秋季,也享受着一样的愉悦吗?正是他们当年在这里跌落了整整三个秋的汗水,才浇灌了今往整整500个秋季的美丽。


  突然,镜头中闪现一对男女华美的背影,身着日本古装……刹那,我以为是自己刚才想象造成的错觉。哦,不是,不是错觉。眼前是一幅让人心悸的500年前的原秋之图——
  那男人穿一身黑锦古长衫罩着内白长裙,为紧紧相依穿着和服的女人,打着一把古韵清荡的阳伞,两人款款而行,一派雍容尔雅绅士淑女的气度。他俩闲神安步的仪态,与前方亭亭玉立的天守阁珠联璧合。我情不自禁惊叹: 好一对秋水伊人!
  秋季,必然是这样的,无论千秋万代,无论战火纷纷,无论男人女人。秋依然是秋,依然那么华美,那么浓烈,那么成熟稳健,那么富丽庄重……
  我真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秋季。


  链接
  大阪城
  大阪城也叫“金城”或“锦城”,是大阪最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也是大阪的象征。它位于大阪市中央区的大阪城公园内,与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为日本历史上的三大名城。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列岛后,于1583年开始修建大阪城来彰显自己的权力,后数次被摧毁,现在看到的是1931年重建的。
  整个大阪城分为内城、中城与外城(即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气势恢宏的城门、高大陡峭的城墙及内外两道宽阔的护城河十分壮观,其它任何一座日本古城都无法与其相比。尤其护城河上长达12公里的城墙,用大量的巨石堆砌而成,极其雄壮,令大阪城固若金汤。
  中央的天守阁是大阪城的核心建筑,白色的墙面配以绿色的屋瓦,每个飞翘的屋檐末端都装饰着用金箔塑造的老虎和龙头鱼身的金鯱造型,可谓金碧辉煌。
  天守阁于16世纪由丰臣秀吉所建,在石山本愿寺旧址上建造。它不仅是大阪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的象征,更是大阪人精神上的寄托。现在人们看到的天守阁是1931年重新建成的,它外5层内8层,周围环绕着坚固的城墙和护城河。是大阪的象征。世博会时埋在这里的两个“时间胶囊”,里面装有作为20世纪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作品,定于5000年后打开。
  大阪城的南边有为纪念丰臣秀吉而建的丰国神社,西边有赏樱名所西之丸庭园,东边有大阪市内规模最大的梅林;而城中的大手门、千贯橹等13座建筑物还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保护文物。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还有规模盛大的“大阪城菊花节”。园内还有户外音乐堂、体育馆、弓道场、棒球场等公共设施。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声望的篆刻家、书法家与收藏家,童衍方先生并没有想象中那 般的严肃,而是显得谦虚而风趣。作为来楚生与唐云先生的高足,我们也明显地看到了老一代艺术家的风骨与为人在他身上所留下的深刻烙印。  就在接受我们的专访时,童衍方先生一再地提起:“无论我怎么努力也报答不了老师们对我的恩情,自己再努力也达不到老师们的艺术水平。”在这种“自谦”之中,无不显出了文人君子的落拓胸怀与自勉品格。  在颇述已
期刊
社结西泠  光绪三十年(1904)的一天,四位喜爱篆刻的年轻人,在杭州西湖孤山西北隅的人倚楼谈印论艺,兴酣意畅。这一次集会,他们比以往话题拉得更开,目光投过烟波浩渺的湖面,远眺遥遥相对的南高峰、北高峰。其中一位把玩着一方古铜印,叹息道:“吾浙篆刻薪火相传800年,时至今日,刻印的不少,但真正能超凡脱俗,把传统精粹很好地传承下来的已经不多,而且今天还显出一些颓势来。”另一位呷了口茶,感触深重地说:“
期刊
从小听着“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样的歌谣,生活在临海的深圳,大海对于我,并非遥不可及的梦,而是实实在在,近在眼前的港湾、游乐场。  90年代中期,深圳最著名的几个海边游乐场要数小梅沙、大梅沙和蛇口的海上世界了。每到周末,小朋友就嚷着让父母带去这些海边的游乐场玩,这也是海边长大的孩子共同的回忆。那时候去小梅沙和海上世界的人很多,因为已经是开发成熟的海滨和度假胜地。而大梅沙虽然名气不小
期刊
每年秋风送爽时节,三三两两的担蚝工就会拿着一根扁担,聚集在蛇口渔港码头,等待着装满生蚝的渔船停泊靠岸。  生蚝,学名牡蛎,多生长在近海海床,也可以在浅海养殖。广东人把鲜活的牡蛎叫生蚝,晒干的牡蛎叫蚝豉。新鲜打捞上来的生蚝,外壳锋利粗砺,内里却包裹着肥美白嫩的蚝体,很是性感诱人,无疑是餐桌上令人垂涎的美食。每年秋冬,举人爷的“蚝门十八式”,总能吸引众多的饕餮之徒慕名而来。  可是,又有几人知道,这些
期刊
深圳湾跨海大桥于2006年9月20日全线合拢。该桥是当时正在建造中的国内等级最高的双向6车道跨海公路桥,全长5545米,设计寿命120年。  深圳湾公路大桥侧桥长约2040米,桥面宽38.6米,是独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为目前国内最宽、标准最高的公路大桥。  2003年8月23日,深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跨海桥梁基础工程,也是内地与香港大型基础设施合作的第一重大项目——深港西部通道工程深圳湾大桥开工。
期刊
(1)  我的窗前有一片海。  它仅仅是大海在太平洋的一缕秀发,轻灵地飘逸在我居住城市的额前,优雅地弯绕成一个渔船的避风港,为我的小窗添画着妩媚与神采。  坐在窗边的书桌前,望着离我十几米的海面上,灯塔、渡船、渔人码头和远处香港元朗海岸的山野。从春到秋,由晨至夜,不同的晨曦和晚霞,迎送南来北往不同色彩的船只,如一幅幅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的窗框,尽收眼底,赏心悦目,就连身边的小狗,摇晃着毛绒绒的尾巴,也
期刊
父亲去世的第一个清明节,1990年5月上旬,恰是老人诞辰83周年。我从拉萨深入生活回京途中,取道秦川大地专程为父祭坟。这次祭父具有特殊意义,我是以我、还有父亲未曾谋过面的却称呼他阿爸的藏族两兄妹的身份祭父的。攥在我手中的一封藏文信,就是兄妹俩写给我父亲的。遥远的并不陌生的西藏土地上同样成长着浸润我灵魂的亲情和友情!这一切皆是因为一件极为普通的毛背心引发出来的。一个藏族姑娘对毛背心的独到解读升华了我
期刊
许多中国人都知道深圳有条著名的河,名字就叫深圳河。  但大多数在深圳居住或留连过的人,都不曾见过这条河。  深圳河,有时像一个虚幻的符号,没有人去探究它到底在哪儿,真容又是如何。人们来到深圳,喜欢看海去,极少听见有人说想看看深圳河的。  我呢,却一直与这条河朝夕相对,通过它的水感受着大海的气息。  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来到深圳,家住滨江新村。那时,“村屋”下舒纵而过的滨河路还在娘胎里,今日上步南
期刊
夏末的宁波在几场大雨的冲刷下变得格外清透。这样的天气,不出去走走,似乎有点枉费这美好的时光。  身在宁波这样一个山水人文都大有可观之地,东有普陀,西有四明,既可去东海边拜会观音菩萨,亦可向西踏访蒋氏故里和阳明仙居,还有千年古堰它山堰和收藏有数百尊佛像的它山艺术博物馆,市中心也有天下第一藏书阁天一阁。这次打算体验一下不一样的宁波周边,也想和家人采摘一下新鲜蔬果,于是选在了它山艺术博物馆斜对面的尚华山
期刊
故居  我攀着梯子画过的那座房子啊,它随着炊烟飘走了。  炊烟一丝丝一缕缕与我的梦境纠缠,我的梦境是靠着墙在暖暖的土炕上生成的。天亮的时候,我就看到我睡在房子里,房子坐落在院子里,院子搭建在巷子里,巷子连在两条街上。而两条大街被叫做前街与后街。两条大街总是伸到村外去,又去联系其他的村子。在我的视野里铺开去的,都是无边的田野,而在我眼里横过来的,都是河流。大街跨过河流,它是木制的小桥,大街掠过田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