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担任中欧基金投资总临的殷觅智认为,目前市场估值已经偏贵。当前的关键在于企业盈利下半年能否持续恢复,或是超预期。年底前2/3的总股份将实现全流通,资金面挑战比较大。
和一个英国人用中文谈论中国证券市场是件很有趣的事,尤其是当他还能听懂你说的上海话。
在中国呆了9年的殷觅智,除了外表依旧很英国以外,说话行事都颇具中国“范儿”。从中国基金业第一个外籍员工,第一个外籍股票基金经理,到其后的QFII机构首席代表,再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殷觅智的每一步都沿着梦想前行,而他一直以来的宿愿——就是在中国做投资。“这里充满机会,潜力更大!”他说。
卸任中欧基金投资总监以后,殷觅智的下一个计划是设立自己的投资管理公司,建立一个新的稳定的投资平台。对他而言,国际化的思维和眼界、本土化的经验和人际网络是天然的优势。
中国情结
2000年,殷觅智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之一,来到中国发展。那一年,中国整个基金行业只是一小块“跑马地”,整个基金行业还是内资天下,所发行的产品也只是封闭式基金,仅有寥若星晨的几家外资机构试图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对老外们来说,中国还仅仅是文案中闪烁的词汇而已,有点遥远。
但殷觅智却看到了机会,“9年前,我就决定开始在中国中长期发展,我决定住在这里,学习中文,努力了解中国的文化,在A股市场努力发挥我的投资经验。尽管之前我在英国和美国做过投资经理,但是我觉得中国市场的潜力更大,机会更多。”在金茂的一家咖啡厅里,殷觅智侃侃而谈。
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后,殷觅智先后在信诚投资、瑞士银行任研究员,而后在英国知名的保险集团朋友天命公司任投资经理,主要从事新兴市场投资。在香港的宝原投资工作3年后,殷觅智得偿所愿来到上海,成为华安基金的第一位外籍员工,也是中国基金业的第一位外籍员工。此后,殷觅智任汇丰投资上海首席代表,随即被聘任为中欧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值得一提的是,他很顺利地用中文通过了基金公司高管考试。
9年后的今天回头看,你不得不佩服他前瞻性的眼光,而这种前瞻性思维也反映在他的投资中。他认为,新兴股市的一大特点就是未来的变化空间很大,而股票的价格是由未来决定的,所以在新兴股市里投资一定要看未来的变化趋势。
“我比较喜欢看经济周期,在不同的阶段,根据政府政策,通胀水平以及经济增长情况,我们可以找出相对具有优势的行业。”殷觅智说,比如经济在底部复苏的阶段,市场表现最好的通常是有色金属,而在经济略有恢复后,消费和地产往往表现出色。前瞻性和趋势性的判断,是殷觅智的强项。
投资风格上,殷觅智坦陈其更偏爱QFII的风格,价值投资,低换手率,相对长期持股。而这一点,被很多人认为是“老外”的顽固不化,也有很多人质疑他对中国市场的适应能力,称其水土不服。殷觅智对此不以为然,“从我担任中欧新趋势的基金经理开始,从2007年1月29日到2008年4月底,公司结构和投资平台稳定,其间我管理的基金过往业绩出色,在同期发行的4个基金中,中欧新趋势业绩排名第一,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排名也靠前。”
2008年8月以后,由于公司内部发生了一些制度变化,投资管理流程与投资决策流程也随之变化,中欧新趋势不再由殷觅智直接掌管。所以他决定离开中欧基金,搭建一个自己的稳定的投资平台。
殷觅智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不仅仅表现在选择职业方向,同时早在2000年殷觅智已经预见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艺术投资品市场的前景。
“我对中国环境适应得很好。”殷觅智笑着说,“我很喜欢中国,很喜欢在中国挖掘不同的投资机会。这10年给我本人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我将继续在中国进行我所喜欢的投资事业。”
下半年挑战较大
谈起目前的A股市场,殷觅智认为,短期市场已经基本反映了此前刺激政策所带来的行业复苏预期。现在市场的平均市净率(PB)已经达到4倍,市盈率30倍,估值上来说已经偏贵。当前的关键在于企业盈利下半年能否持续恢复,或是超预期。
殷觅智认为,下半年资金面是一个重要问题。“到年底,2/3的市场总股份将实现全流通,资金的供给没有太多变化的前提下,挑战比较大”。
“如果说机会的话,下半年的机会还是金融股,随着经济平稳回升,银行和保险都会有不错表现。”他说。
和一个英国人用中文谈论中国证券市场是件很有趣的事,尤其是当他还能听懂你说的上海话。
在中国呆了9年的殷觅智,除了外表依旧很英国以外,说话行事都颇具中国“范儿”。从中国基金业第一个外籍员工,第一个外籍股票基金经理,到其后的QFII机构首席代表,再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殷觅智的每一步都沿着梦想前行,而他一直以来的宿愿——就是在中国做投资。“这里充满机会,潜力更大!”他说。
卸任中欧基金投资总监以后,殷觅智的下一个计划是设立自己的投资管理公司,建立一个新的稳定的投资平台。对他而言,国际化的思维和眼界、本土化的经验和人际网络是天然的优势。
中国情结
2000年,殷觅智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之一,来到中国发展。那一年,中国整个基金行业只是一小块“跑马地”,整个基金行业还是内资天下,所发行的产品也只是封闭式基金,仅有寥若星晨的几家外资机构试图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对老外们来说,中国还仅仅是文案中闪烁的词汇而已,有点遥远。
但殷觅智却看到了机会,“9年前,我就决定开始在中国中长期发展,我决定住在这里,学习中文,努力了解中国的文化,在A股市场努力发挥我的投资经验。尽管之前我在英国和美国做过投资经理,但是我觉得中国市场的潜力更大,机会更多。”在金茂的一家咖啡厅里,殷觅智侃侃而谈。
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后,殷觅智先后在信诚投资、瑞士银行任研究员,而后在英国知名的保险集团朋友天命公司任投资经理,主要从事新兴市场投资。在香港的宝原投资工作3年后,殷觅智得偿所愿来到上海,成为华安基金的第一位外籍员工,也是中国基金业的第一位外籍员工。此后,殷觅智任汇丰投资上海首席代表,随即被聘任为中欧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值得一提的是,他很顺利地用中文通过了基金公司高管考试。
9年后的今天回头看,你不得不佩服他前瞻性的眼光,而这种前瞻性思维也反映在他的投资中。他认为,新兴股市的一大特点就是未来的变化空间很大,而股票的价格是由未来决定的,所以在新兴股市里投资一定要看未来的变化趋势。
“我比较喜欢看经济周期,在不同的阶段,根据政府政策,通胀水平以及经济增长情况,我们可以找出相对具有优势的行业。”殷觅智说,比如经济在底部复苏的阶段,市场表现最好的通常是有色金属,而在经济略有恢复后,消费和地产往往表现出色。前瞻性和趋势性的判断,是殷觅智的强项。
投资风格上,殷觅智坦陈其更偏爱QFII的风格,价值投资,低换手率,相对长期持股。而这一点,被很多人认为是“老外”的顽固不化,也有很多人质疑他对中国市场的适应能力,称其水土不服。殷觅智对此不以为然,“从我担任中欧新趋势的基金经理开始,从2007年1月29日到2008年4月底,公司结构和投资平台稳定,其间我管理的基金过往业绩出色,在同期发行的4个基金中,中欧新趋势业绩排名第一,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排名也靠前。”
2008年8月以后,由于公司内部发生了一些制度变化,投资管理流程与投资决策流程也随之变化,中欧新趋势不再由殷觅智直接掌管。所以他决定离开中欧基金,搭建一个自己的稳定的投资平台。
殷觅智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不仅仅表现在选择职业方向,同时早在2000年殷觅智已经预见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艺术投资品市场的前景。
“我对中国环境适应得很好。”殷觅智笑着说,“我很喜欢中国,很喜欢在中国挖掘不同的投资机会。这10年给我本人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我将继续在中国进行我所喜欢的投资事业。”
下半年挑战较大
谈起目前的A股市场,殷觅智认为,短期市场已经基本反映了此前刺激政策所带来的行业复苏预期。现在市场的平均市净率(PB)已经达到4倍,市盈率30倍,估值上来说已经偏贵。当前的关键在于企业盈利下半年能否持续恢复,或是超预期。
殷觅智认为,下半年资金面是一个重要问题。“到年底,2/3的市场总股份将实现全流通,资金的供给没有太多变化的前提下,挑战比较大”。
“如果说机会的话,下半年的机会还是金融股,随着经济平稳回升,银行和保险都会有不错表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