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导教一体化”化学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_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为例,提出“导教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进行导学,使学生在连续的设问下由浅至深地对教材进行探究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自学提问,创设合适教学情境设立相关课堂环节,达成“导教一体化”,构建学生高度参与的高质量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导教一体化;甲烷
  一、 问题的提出
  自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学术界涌现了大量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课为例,陈风雷利用已有知识、注重结构主线、突出实验探究、密切联系实际等方面反思了甲烷教学。杨晓冬,通过“深度体验”“观念引领”“批判质疑”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层学习,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张秀銮,张贤金,吴新建,基于“三重表征”和“深度学习”理论探讨了甲烷这一节课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对这节内容进行了相关的教学研究。然而这些教学都缺少对学生学情和课前自学情况的撰述分析,是教师主观对学生学情进行判断后的教学设计。因此笔者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课为例,从导学和教学两条线提出了“导教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期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建设高水平的课堂。
  二、 教学模式
  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将导学设计、自学提问、教学反馈整合统一进行教学。根据知识特点确定侧重发展的素养维度,并以此为导向,以教材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建构为原则设计学生对话教材,引领学生由表及里地思考教材内容,促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补充教学环节使学生高效参与课堂。如图1所示。
  图1 “导教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 “导教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 导学——引导为主,立足于思
  传统导学多为“挖空式”导学。通过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挖空,让学生阅读教材或教辅资料,在上面找到相关内容将之填补上,从而完成对教材内容的预习。这种导学模式简单方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新课的内容。但劣势也相当突出,这种简单的填空式导学不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甚至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可以完成。这样走马观花式的粗糙预习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还会让学生觉得完成老师布置作业是在浪费时间,降低对教师所布置作业的重视程度,久而久之对“预习”的印象也就停留在这种简单的填空作业上。而最重要的是,在这种导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得到良好发展,一旦没有了教师悉心搭建的学习脚手架,学习能力就可能大不如前的。
  1. 明确目的,精心设计导学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必然要舍得在导学上用心。传统导学单一的填空式问题不利于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应当多辅佐开放式问题,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立足于思”引领学生思考课程的核心问题,从而完成对课程的预习。根据导学的两个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将导学分为“一般导学”和“核心导学”,前者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该节课的主要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不涉及对核心知识追问思考,所设问题具有普适性,譬如,“本节课標题让你想到什么?”“猜一猜,这节课可能会讲什么?”“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问题帮助学生“承前”;第二个问题则是“启后”,通过预测口吻询问引起学生继续读下去的好奇心;第三个问题则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主体框架。设计的问题要从点及面,帮助学生做到宏观把控,掌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核心导学”则立足于思,启发学生思考该节课的核心内容,掌握重点,由于涉及对一节课的核心知识的追问,具体设问要视课堂内容、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定,需要精心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对问题的难易进行调整,避免提问过难,激起一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以甲烷一课为例,“核心导学”问题如下:“根据甲烷的空间结构特点制作球棍模型时需要注意什么?”“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区别?”“烷烃的物化性质递变规律有什么特点?”通过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定位这节课的几个核心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发展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如此,学生在预习之后能对课堂内容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提高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师生的课堂互动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2. 精致导学,教师要能舍得
  传统导学案虽然预习效果一般,但内容简单,学生完成所费时间也少。如果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保证导学案的效果,教师必然要舍得减少其他课后作业布置量。如果学生连当天的课后作业都完成不了,那留给预习新课的时间会有多少。然而减少作业量却又要保证课后巩固效果,教师就要做到第二个“舍得”——舍得花时间去精选题目。除此之外,好习惯的养成自然缺少不了督促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教师首先要舍得花时间去批阅学生的导学案,让学生看到教师的重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预习重视起来,预习效果才可以得到保证。同时教学承接导学,批阅导学案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内容的深浅,把握学生的学情。
  (二) 教学——承接导学,二次发展
  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来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更何况经过导学,学生对课程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各内容之间的关联和一些核心内容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冥冥中已经形成一棵简单的知识树。教学承接导学,是要在导学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二次发展,帮助学生这棵知识树延长枝丫,长出枝叶,而不是给学生种一棵新树。
  1. 变文字为动画或数字,刺激学生感官,加深理解
  学生经过导学,对主要内容都有了大致了解。这时的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通常停留在那些精简的陈述中,不明觉厉。以人教版必修二甲烷一节为例,教材上描述甲烷是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这仅仅是一句陈述性文字,学生预习完后能够知道但不能理解这里的高效、低耗和污染小究竟是按照什么标准得出。因此教师引导让学生计算甲烷、煤、液化石油气三类能源同质量下燃烧释放的热值及同热值情况下的各能源的耗氧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又再者,教材上描述:目前世界上20%的能源由天然气提供。这两句话前后一关联,有些学生难免在预习时生出疑惑,既然天然气是一种优质能源,那么为什么只有20%的能源是由天然气提供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这里补充有关天然气的储量及开采难度方面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改善生活的重要作用。   2. 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导学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可如果课堂上教师不给学生说出来的机会,学生会感觉自己的想法没得到教师的重视,更进一步可能演变成认为预习没用,不如直接在课堂上记正确结论来得简单实在,从而草草完成预习作业。
  师生互动中学生大多时候都是被动的,学生在教师面前多多少少会有点局促和谨小慎微。而在课堂上面对教师的提问,稍微内敛一点学生可能要在心里徘徊千百次才能鼓起勇气说出来。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要慎重说出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学生发声,让学生的预习成果有施展的地方。这样即便最后学生发现自己想错了也会因为参与了课堂互动,不会觉得预习是浪费时间。
  3. 动静结合,照顾不同学习风格学生
  学习风格来源于心理分析学,强调人在思维、解决问题时的情感、产品创造和人际互动方式上的差异。其中费尔德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加工知识的方式将学习风格分为四类,不同风格的学生其学习方式和学习优势各有不同。对积极主动型学生来说,他们适合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讨论和辩论能够促进这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对于深思熟虑型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独立思考,看重语言措辞和文字表述,需要教师在讨论后给出一个相对标准的回答。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大班教学的环境下,要求教师落实因材施教未免有点强人所难。但是教师可以做到宏观调控,在调动起课堂氛围推动学生讨论、辩论发散思维之后,要能将气氛压下来,留出一段时间反思与归纳,做到动静结合,做到教学公平,避免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
  (三) 导教一体化,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1. 分析教学内容所适合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知识按照知识特点可以分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化学规律、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六大类,不同的内容适合发展的化学学科核心素養也不一样。比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适合发展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化学实验则更适合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等。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再分析课程内容能够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然后再进行导学、教学设计。
  2. 导学在前,教学为主,形成体系
  导学在前抛砖引玉,连接旧知与新知,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对所学知识结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树林。教学在导学之后,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二次发展并梳理前后内容,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强化导学与教学之间的关联,除了教师要在导学和教学设计时考虑两者之间的关联之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用到导学案。譬如,针对导学案上的题目重要或难易程度,或是组织学生重点讨论或是简单说明,也可以在教室后的墙上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对待导学案上未能涉及的内容,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在课堂小结时能够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带领学生再次梳理一遍课堂内容或是布置任务,让学生补充在导学时所绘制的知识框架图。以甲烷一课为例,学生在课后绘制的知识框架图如图2所示,对待一些不方便整体呈现的内容,还可以绘制一些小的知识框架图,如图3所示。
  图2 “甲烷”知识结构框架图
  图3 五种表征方式关系图
  参考文献:
  [1]陈风雷.“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实录及反思[J].化学教学,2015(3):32-36.
  [2]杨晓东.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以高中化学必修二“甲烷”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8(1):66-70.
  [3]林秀銮,张贤金,吴新建.基于“三重表征”促进高中有机化学深度学习——以鲁科版《化学2(必修)》“甲烷”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6):5-9.
  作者简介:
  李瑶,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让孩子在Scratch进行创意表达是Scratch的设计构想,但是目前的Scratch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的模仿练习为主,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本文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流程图和相关表格等可视化工具,让学生们的创作思路更清晰,目标任务更明确,创作过程更具体,提高Scratch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Scratch教学;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流程图;表格  一、 问
摘 要:儿童诗主要是以儿童为接受对象,适合儿童阅读、吟诵,可以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这些诗歌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儿童诗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儿童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内涵,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跨度在6-13岁之间,这个阶段正适合儿童诗教学。本文从独钟于“情”的方面进行儿童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诗歌情感,通过创设诗歌
摘 要:小学的后进生,被称为问题儿童,也有人说是具有内在潜能的学生,他们暂时比别的同学成绩差,表现不够突出,或是常常不遵守学校的纪律、打架骂人、与老师顶撞,成绩一直下降;又被称作学困生,他们的智力处于正常水平,但学习效果不佳,不能实现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往往把班级的平均成绩拉低,影响年级名次的评定。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后进生的教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后进生;爱
摘 要:名师大家们的课堂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他们的教学风采各具特色,能将显示自己教学风格的授课模式与技巧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中,让人在一次次教育思想理念的洗礼中,领略人文教育的魅力。本文以名师课堂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以期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改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一、 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度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
摘 要:本文阐述的是在新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中,重新审视教学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并以此为例,经过尝试与思考,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积极为学生提供使用“形象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将数学关系视觉化,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系统作出一种形象的解释,并使数学思维受之启迪,绽放异彩。  关键词:数形结合;助力;数学关系视觉化;空间观念     教科书首先指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全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初中生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质疑能力;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摘 要:任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也会频繁地出现诸多错误,部分学生往往在出现错误的时候,害怕与教师进行正面的交流,害怕被批评和职责,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正视自身所出现的错误,了解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出现错误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给予纠正。所以本文就巧用错误资源,提升思维品质——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展开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以下的方
摘 要:高考是历史教学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在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下,2014年我国教育部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作为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充分体现教育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也是“人本主义”或者是“育人文化”的回归,高考试题也充分体现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思考     教育理念总是随着时代和教育需
摘 要:民族器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而中学生民乐团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种特色成果。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厦门双十中学民乐团作为实例进行艺术团实践研究分享,旨在从中学生民乐团的组织、管理、训练等方面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而为音乐教育的同行们提供较为客观的材料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民乐团;建设;思考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颁布关于指导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老师们的备课存在走形式主义的问题,而备课又是上课质量最重要的前提,因此,备课的管理需要力求扎实、细致。我们对备课制度进行了改革,备课体现胸有全局,着眼学校课堂建设;备课的改革思考要有依据,我们开展了教师问卷调查;那么备课管理该如何开展呢,我们行有章法,用细致的方法措施推进备课管理。我们从三个方面展开努力:用扎实研究提升备课质量,以细致管理促进备课生效,借暖心激励倡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