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DH从出现到今天的十余年,已经走到了一个需要重大革新的时期……
40G的必然经历
10G与2.5G之争到今天渐渐尘埃落定。当今10G在骨干网上对2.5G所具有的优势姑且不论,单看当年红极一时的朗讯公司,与曾经是北美长途传输老大的AT&T,都因错失10G良机而将头把交椅拱手让人,已经令40G与10G的新一轮论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40G必要性:众所周知,1600G的骨干传输网已经在国内开通,那何必争40G还是10G?原因是“波分复用”的1600G与“时分复用”的40G或10G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换句话说,既然N×2.5G的波分系统理论上即能达到“准无限”,又何必采用10G?
一个简单的理由是骨干网速率应大于接入业务的最高速率,在线路速率10G的数据产品诞生之后,40G的需求亦将来临;40G的另一个必要性,恐怕是竞争的压力,当今电信市场竞争之剧,使任何人都不愿重蹈10G/2.5G之争中发生的惨痛教训。
所以,从2000年开始,国外运营商及设备厂商为抢占先机已开始40G现场实验。2000年6月,Qwest与北电网络宣布了全球第一个承载商用业务的40G现场网络开通,该网络全长700公里,也是当前40G现场实验网络中距离最长的。另外朗讯、西门子、阿尔卡特也分别在北美、欧洲进行了40G的现场实验。
从当前各方面的声音来看,40G与10G之争,不是争论必要与否,而是什么时候到来。
40G经济性:从历史数据分析,当4倍容量的设备成本降至2.5倍时,该设备市场有望打开。
设备成本的降低首先取决于元器件厂商的成本,由于元器件成本的特点是原材料便宜而研发成本高,因此,规模生产是核心;同时系统生产厂商是成本降低的另一方面,其中北电网络、阿尔卡特、朗讯与Optisphere(西门子控股公司)是40G系统的领袖。
当然,考虑经济性,设备成本仅是一方面。对网络运营成本的改善,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因此,Qwest、WorldCom、Global Crossing、KPNQwest等运营商的商用40G设备对网络效率的提高、对于40G系统经济性的评价将具有深远意义。
多数观点认为,2002年中到2003年,40G系统的经济性条件将具备。少数厂商、运营商,如Ciena、Williams等将此预期推迟到2003年到2004年间。
之所以将40G的出现作为SDH目前变革的首要内容,是因为该演进似乎是STM-16,STM-64,STM-256顺理成章的事,但回顾历史,往往某些“顺理成章”之事却成为一个公司荣衰的关键,甚至会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
面向数据业务的SDH特点
当前关于“下一代”传输网的讨论很盛,从SDH厂商的角度来说,主流观点是扩展SDH的承载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数据业务提供传输平台。以下将给出在这一观点下,主要厂家所采取的两个重要步骤。
1.分布式带宽管理
众所周知,传统SDH由TM、ADM、DXC三种经典设备构成。到今天,DXC昂贵的价格、难以扩展以及缺乏电信级保护倒换能力(只具有恢复能力)已经使它渐渐不再为用户所接受。
而下一代SDH设备将超越ADM、TM的框架,同时兼有传统DXC的优势,演变为所谓“下一代”SDH的分布式带宽管理设备。这一进程大致将经历如下三个步骤:
(1)多群路光口+庞大的全交叉矩阵,兼具ADM/DXC优势:这一突破已经为许多公司商用,如北电网络的新一代10G SDH OPTera Connect DX的当前版本,就已经具有8个10G群路方向以及768×768VC-4的全无阻塞交叉能力。不但完全具备ADM设备的环倒换能力,更在核心网中取代了原DXC设备的“智能交叉”功能。而同时又将原来两者各自的不足给予最大的弥补。
国内外也有部分厂家宣称了该项能力,对于2.5G SDH应较为成熟,但对10G系统仍未见实际工程。但无论怎样,这一方向应当已得到大家的认可。
该能力的核心特点是改变了SDH仅适合组建链状与环状网。使得多环与星形组网成为可能。从而改善了环/链间互连、环/链间保护的效率与可靠性。
(2)支持自定义的网状网协议:该阶段主要是一种过渡阶段。当SDH的网状网能力已经为某些运营商所急需,而网状网的国际标准还没有正式批准之前,一些设备厂商将率先推出自己的该类产品。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里所指的设备仍然是基于SDH标准的设备,而非目前炒得很热的全光网设备。因此,以推进全光网设备而著名的厂家未必一定同时具有此能力,如CORVIS、SYCAMORE等曾经红极一时的NASDAQ宠儿,他们所鼓吹的是完全的全光网概念,从某种意义与现在的DWDM设备更为相关,但如果说SDH设备的发展,他们的思路已经基本完全脱离此概念。
在此类设备中,有北电网络的OPTera Connect DX以及朗讯公司的BANDWIDTH MANAGER等。
(3)支持以ASTN为代表的未来全光网协议:众所周知,ASTN(ASON)出现之初是完全为全光网而制订的,当时并未考虑如SDH设备是否可以或者需要支持此协议。但今天,ASTN的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应当说成为未来“智能网络平台”发展的主要标准。从此意义来说,固然未来“分布式带宽管理”的发展并不宥于某一具体的标准,但ASTN可谓众望所归。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描述,可以看出,具有“分布式带宽管理”的SDH设备必然成为当前SDH厂家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
2.更丰富的支路接入能力
这主要体现在对GE/FE以及级联信号的支持上。GE接口采用8个级联的VC-4承载,目前北电网络的10G SDH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实际应用。朗讯与华为也宣布在其10G SDH上具有该能力,华为同时宣布10G SDH具有FE接口。FE接口需要一个VC-4来承载,通常厂家选择在其新2.5G SDH设备中加以提供。如北电网络、朗讯、华为等。
另外,以前少有人支持的级联业务也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中国的主要运营商也逐渐重视对该支路能力的要求与测试。
下一代SDH网管
网管作为传输网的软件,将在未来的传输网络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成为当前传输领域的共识。
适应数据业务要求的管理功能:许多在传统以语音业务为主的网络中很少提及的观念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从宏观来讲,如不出意外,目前的G.ASTN将成为该领域的标准。
端到端的业务管理能力:语音业务也需要该能力,但远没有数据业务需要的那样强烈。例如北电网络所提供的SDH/DWDM网管平台Preside,不但在同等级设备的端到端提供该能力,更具备不同等级间设备,如10G/2.5G/622M/155M设备之间;不同类型设备之间,如传输/数据/交换等产品之间,都可进行业务的端到端管理。
该能力使网络运行阶段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尤其降低了业务生成、改变的时间,从而可以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增添显著的优势。
提供业务性能分级能力:语音业务的性能等级在ITU-T的建议中具有完善的规范,因此传统SDH及其网管通常会严格但单一的支持该类标准。但,如果完全沿用此类标准,对某些数据业务将出现过于宽松或者过于严格两种不同的情况。同时要指出,性能不仅仅指误码率,如保护、恢复时间、延迟时间等都是性能分级的不同标准。
灵活的用户网络接口(UNI):UNI接口的功能正在愈发强大,某些数据产品网管提供的UNI接口可以令客户自行调节租用带宽大小、时间,甚至性能与资费方式。而未来的SDH网络中也正在引入此观念。随着数据业务占据网络的主导地位,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获得该UNI能力。
基于CORBA建立多厂环境下的SDH网管:按照ITU-T的初衷,SDH是第一个实际应用TMN框架的领域,最有条件成为多厂环境下的网管典范,然而事实却不尽人意。因而近来倾向采用基于CORBA的方法来解决互操作性问题。
所谓CORBA是用于分布式目标计算的软件标准,一种智能的中间件(middleware),为目标间建立客户/服务者关系。其中ORB允许目标位置既可以在同一设备中,也可以在网中其它位置,目标接口的规范采用接口定义语言(IDL),从而可以为业务和元件提供独立于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接口,即允许用不同语言编写的客户层和服务层目标实现互操作。ORB之间的通信则使用简单的IIOP(Internet InterORB Protocol)。采用CORBA后不仅有一系列自身的应用优势,而且可以利用网关与CMIP或SNMP互通,实现不同领域间的管理,现有的CMIP和SNMP系统接口与信息模型在CORBA环境中可以照样使用。
总的看来,最新的网管趋势是网元管理层继续倾向采用基于CMISE的成熟的Q接口,而网络层倾向采用以CORBA为基础的Q接口,在服务层上则一致认为应采用CORBA。SDH在经历变革;传输网在经历变革;整个电信行业在经历变革。
从当前SDH的三大发展方向,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信息:某些看似平常的前进,如40G的出现,却可能决定整个行业未来几年内的面貌。数据业务将不再是数据部门、数据公司的问题,而将渗入各个方面,其中SDH将直接面对挑战。网管作为未来智能网络的核心之一,决定着行业的走向,也直接决定着SDH网络的发展。
40G的必然经历
10G与2.5G之争到今天渐渐尘埃落定。当今10G在骨干网上对2.5G所具有的优势姑且不论,单看当年红极一时的朗讯公司,与曾经是北美长途传输老大的AT&T,都因错失10G良机而将头把交椅拱手让人,已经令40G与10G的新一轮论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40G必要性:众所周知,1600G的骨干传输网已经在国内开通,那何必争40G还是10G?原因是“波分复用”的1600G与“时分复用”的40G或10G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换句话说,既然N×2.5G的波分系统理论上即能达到“准无限”,又何必采用10G?
一个简单的理由是骨干网速率应大于接入业务的最高速率,在线路速率10G的数据产品诞生之后,40G的需求亦将来临;40G的另一个必要性,恐怕是竞争的压力,当今电信市场竞争之剧,使任何人都不愿重蹈10G/2.5G之争中发生的惨痛教训。
所以,从2000年开始,国外运营商及设备厂商为抢占先机已开始40G现场实验。2000年6月,Qwest与北电网络宣布了全球第一个承载商用业务的40G现场网络开通,该网络全长700公里,也是当前40G现场实验网络中距离最长的。另外朗讯、西门子、阿尔卡特也分别在北美、欧洲进行了40G的现场实验。
从当前各方面的声音来看,40G与10G之争,不是争论必要与否,而是什么时候到来。
40G经济性:从历史数据分析,当4倍容量的设备成本降至2.5倍时,该设备市场有望打开。
设备成本的降低首先取决于元器件厂商的成本,由于元器件成本的特点是原材料便宜而研发成本高,因此,规模生产是核心;同时系统生产厂商是成本降低的另一方面,其中北电网络、阿尔卡特、朗讯与Optisphere(西门子控股公司)是40G系统的领袖。
当然,考虑经济性,设备成本仅是一方面。对网络运营成本的改善,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因此,Qwest、WorldCom、Global Crossing、KPNQwest等运营商的商用40G设备对网络效率的提高、对于40G系统经济性的评价将具有深远意义。
多数观点认为,2002年中到2003年,40G系统的经济性条件将具备。少数厂商、运营商,如Ciena、Williams等将此预期推迟到2003年到2004年间。
之所以将40G的出现作为SDH目前变革的首要内容,是因为该演进似乎是STM-16,STM-64,STM-256顺理成章的事,但回顾历史,往往某些“顺理成章”之事却成为一个公司荣衰的关键,甚至会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
面向数据业务的SDH特点
当前关于“下一代”传输网的讨论很盛,从SDH厂商的角度来说,主流观点是扩展SDH的承载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数据业务提供传输平台。以下将给出在这一观点下,主要厂家所采取的两个重要步骤。
1.分布式带宽管理
众所周知,传统SDH由TM、ADM、DXC三种经典设备构成。到今天,DXC昂贵的价格、难以扩展以及缺乏电信级保护倒换能力(只具有恢复能力)已经使它渐渐不再为用户所接受。
而下一代SDH设备将超越ADM、TM的框架,同时兼有传统DXC的优势,演变为所谓“下一代”SDH的分布式带宽管理设备。这一进程大致将经历如下三个步骤:
(1)多群路光口+庞大的全交叉矩阵,兼具ADM/DXC优势:这一突破已经为许多公司商用,如北电网络的新一代10G SDH OPTera Connect DX的当前版本,就已经具有8个10G群路方向以及768×768VC-4的全无阻塞交叉能力。不但完全具备ADM设备的环倒换能力,更在核心网中取代了原DXC设备的“智能交叉”功能。而同时又将原来两者各自的不足给予最大的弥补。
国内外也有部分厂家宣称了该项能力,对于2.5G SDH应较为成熟,但对10G系统仍未见实际工程。但无论怎样,这一方向应当已得到大家的认可。
该能力的核心特点是改变了SDH仅适合组建链状与环状网。使得多环与星形组网成为可能。从而改善了环/链间互连、环/链间保护的效率与可靠性。
(2)支持自定义的网状网协议:该阶段主要是一种过渡阶段。当SDH的网状网能力已经为某些运营商所急需,而网状网的国际标准还没有正式批准之前,一些设备厂商将率先推出自己的该类产品。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里所指的设备仍然是基于SDH标准的设备,而非目前炒得很热的全光网设备。因此,以推进全光网设备而著名的厂家未必一定同时具有此能力,如CORVIS、SYCAMORE等曾经红极一时的NASDAQ宠儿,他们所鼓吹的是完全的全光网概念,从某种意义与现在的DWDM设备更为相关,但如果说SDH设备的发展,他们的思路已经基本完全脱离此概念。
在此类设备中,有北电网络的OPTera Connect DX以及朗讯公司的BANDWIDTH MANAGER等。
(3)支持以ASTN为代表的未来全光网协议:众所周知,ASTN(ASON)出现之初是完全为全光网而制订的,当时并未考虑如SDH设备是否可以或者需要支持此协议。但今天,ASTN的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应当说成为未来“智能网络平台”发展的主要标准。从此意义来说,固然未来“分布式带宽管理”的发展并不宥于某一具体的标准,但ASTN可谓众望所归。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描述,可以看出,具有“分布式带宽管理”的SDH设备必然成为当前SDH厂家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
2.更丰富的支路接入能力
这主要体现在对GE/FE以及级联信号的支持上。GE接口采用8个级联的VC-4承载,目前北电网络的10G SDH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实际应用。朗讯与华为也宣布在其10G SDH上具有该能力,华为同时宣布10G SDH具有FE接口。FE接口需要一个VC-4来承载,通常厂家选择在其新2.5G SDH设备中加以提供。如北电网络、朗讯、华为等。
另外,以前少有人支持的级联业务也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中国的主要运营商也逐渐重视对该支路能力的要求与测试。
下一代SDH网管
网管作为传输网的软件,将在未来的传输网络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成为当前传输领域的共识。
适应数据业务要求的管理功能:许多在传统以语音业务为主的网络中很少提及的观念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从宏观来讲,如不出意外,目前的G.ASTN将成为该领域的标准。
端到端的业务管理能力:语音业务也需要该能力,但远没有数据业务需要的那样强烈。例如北电网络所提供的SDH/DWDM网管平台Preside,不但在同等级设备的端到端提供该能力,更具备不同等级间设备,如10G/2.5G/622M/155M设备之间;不同类型设备之间,如传输/数据/交换等产品之间,都可进行业务的端到端管理。
该能力使网络运行阶段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尤其降低了业务生成、改变的时间,从而可以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增添显著的优势。
提供业务性能分级能力:语音业务的性能等级在ITU-T的建议中具有完善的规范,因此传统SDH及其网管通常会严格但单一的支持该类标准。但,如果完全沿用此类标准,对某些数据业务将出现过于宽松或者过于严格两种不同的情况。同时要指出,性能不仅仅指误码率,如保护、恢复时间、延迟时间等都是性能分级的不同标准。
灵活的用户网络接口(UNI):UNI接口的功能正在愈发强大,某些数据产品网管提供的UNI接口可以令客户自行调节租用带宽大小、时间,甚至性能与资费方式。而未来的SDH网络中也正在引入此观念。随着数据业务占据网络的主导地位,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获得该UNI能力。
基于CORBA建立多厂环境下的SDH网管:按照ITU-T的初衷,SDH是第一个实际应用TMN框架的领域,最有条件成为多厂环境下的网管典范,然而事实却不尽人意。因而近来倾向采用基于CORBA的方法来解决互操作性问题。
所谓CORBA是用于分布式目标计算的软件标准,一种智能的中间件(middleware),为目标间建立客户/服务者关系。其中ORB允许目标位置既可以在同一设备中,也可以在网中其它位置,目标接口的规范采用接口定义语言(IDL),从而可以为业务和元件提供独立于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接口,即允许用不同语言编写的客户层和服务层目标实现互操作。ORB之间的通信则使用简单的IIOP(Internet InterORB Protocol)。采用CORBA后不仅有一系列自身的应用优势,而且可以利用网关与CMIP或SNMP互通,实现不同领域间的管理,现有的CMIP和SNMP系统接口与信息模型在CORBA环境中可以照样使用。
总的看来,最新的网管趋势是网元管理层继续倾向采用基于CMISE的成熟的Q接口,而网络层倾向采用以CORBA为基础的Q接口,在服务层上则一致认为应采用CORBA。SDH在经历变革;传输网在经历变革;整个电信行业在经历变革。
从当前SDH的三大发展方向,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信息:某些看似平常的前进,如40G的出现,却可能决定整个行业未来几年内的面貌。数据业务将不再是数据部门、数据公司的问题,而将渗入各个方面,其中SDH将直接面对挑战。网管作为未来智能网络的核心之一,决定着行业的走向,也直接决定着SDH网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