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讨论,让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强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发展空间。课堂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讨论,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是行之有效的。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讨论的“有效性”却总是事与愿违,大量无序的、虚假的、低效的讨论占据了课堂教学。为讨论而讨论,把课堂讨论当作实施新课程的华丽外衣;缺乏有效的课堂调控,或脱离文本,或纠缠枝节,或随意联系。讨论场面虽然热闹,但学生所得廖廖,实效性差。这一方面助长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教学中理应暴露出的问题,从而使教学陷入了形式讨论的怪圈。
  显而易见,出现了不当的课堂讨论,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一、让学生有讨论的愿望
  在实际教学中,不愿讨论或不敢讨论是多数学生的心理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不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以没有讨论的愿望。鉴于此,教师首先要把自己预设的问题转化成为学生的问题,让他们对话题感兴趣,产生讨论的欲望;其次是让学生提出话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课堂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从中提炼出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关键作用的问题作为讨论的话题。讨论的话题不论由谁提出,都应该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问题,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认知易混点及学生思维的深化点和拓展点。第三,应建立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才能真正讨论起来。
  二、让学生有讨论的对象
  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讨论的对象,并逐步引导学生由介入式讨论向自主式讨论发展,通常,教师将整个班级作为一个笼统的大讨论组,所有成员围绕话题作自由发言讨论,或者按照座位就近原则简单地划分小组进行讨论,这些是课堂常见的讨论形式。这些形式比较单一,且学生往往比较被动,是不利于学生专注于课堂讨论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分组来改变讨论的形式。比如可以按学习差异搭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按性别差异搭配,利用男女生在认识视野、认识方式、认识风格上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异性效应;按个性差异搭配,可以使讨论不至于过于热烈或过于沉闷。总之,教师在具体的课堂讨论情境中,可以灵活地采取一种或多种讨论团体形式,这在时间相对较长的讨论中尤其必要。
  三、让学生有讨论的时间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安排讨论的时间有很大的随意性,出现“不讨论则已,一讨论就没完没了”的现象。对此,许多心理学研究早已证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集中的程度往往随时间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相应的,学生专注于讨论的注意力也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一般说来,时间太过漫长的讨论,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容易出现注意分散的状况,这就直接影响了讨论的后期效果。当然,讨论时间也不能太短。有些老师安排讨论环节往往学生才刚刚开始进入状态,教师就匆匆收场,这就使得讨论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预计一个长度合适的讨论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专注感,进而也有助于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四、让学生有讨论的主题
  教师应该给出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共同讨论,使他们讨论言之有物、言之有味。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出现分心,往往与教师对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的要求或指导不明确、不具体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人数较多的小组讨论中,许多学生由于不清楚自己在讨论时具体肩负什么任务、应该怎么做,而导致交流不充分,使得讨论茫然杂乱而又冗长乏味,于是出现学生假借讨论的名义进行闲聊的现象也就不为奇了。因此,教师应明确规定学生在课堂讨论时的职责、具体任务或要求,规定他们在课堂讨论时的活动。必要的话,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示范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具体掌握教师对行为方式所提出的要求,从而缩短学生盲目尝试的过程。学生一旦意识到他们在课堂讨论时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时候,他们就更可能专注于讨论。
  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互相启迪,触类旁通,豁然开朗,或许创造性的见解就会在不经意间“弹”出来。
  五、让全体学生体验讨论快乐
  我们应该摒弃“一言堂”式的讨论,避免以个人的观点代替大家的观点。否则讨论就会成为“一人包场、多数冷堂”的形式主义,更要防止出现优生“公布标准答案”的现象。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碰撞出思维火花,感受到在讨论中智慧生成的快乐。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教师的合理角色定位。许多教师认为,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不宜过多地参与,这是有道理的,却也存在着问题。我们往往主观地认为,一旦教师参与了,便容易主宰讨论过程,限制学生的观点和见解。然而,在学生中间,也存在着不平衡性,特别不可回避的一点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之间往往还存在着差距,很多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包揽了发言的权利,致使另外一部分学生只好缄默,讨论的效果便失去了。因此,教师在充分放权的前提下,还要平衡讨论过程中发表观点的权利,教师的参与在于引导和平衡学生参与讨论的差异,真正让讨论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讨论”,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优秀学生的专利。
  课堂讨论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情,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学生的认知、思维产生冲突时组织讨论,让讨论成为学生激活思维、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的舞台。
其他文献
语法教学不能成为知识的堆砌,要讲究策略。笔者经过多年的实验与探索,认为在语法教学中如果能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不同语法项目的教学,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间隔  适当的时间间隔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刚学过的语法项目,并可以为将要学习的下一个语法项目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法框架体系,从而对学生掌握上一个语法项目和学习下一个语
期刊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对作文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而“作文”又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阶段目标里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学生们今后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原因:1.学生词汇量少,会说的字词不会写,头脑中积累的词汇贫乏,为学生写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社交范围小,学生每天只接触学校、家庭这样的小范围,写作的空间越来越小;3.不会观察,没有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走马观花的看事物,没有自己的新看法。我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学校的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而教育界对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总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却不尽人意。这在很大程
期刊
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吸引学生兴趣呢?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一)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
期刊
伴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距,后进生是相应存在的。老师要努力帮助他们,实施有效对策,让学生转变学习心态,不怕困难地积极投入学习,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一、中学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   2.缺乏自信心。课堂上
期刊
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以教师传授为主,轻视学生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即使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再加上课业负担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大事,是千秋大业教育为本的根本所在,学校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政治理论课要关注教学初中学生的思想和实践,贯彻理论联系的实践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把教学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  一、改变教育观念,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目前,初中学生的思考远远超出教科书范围。因此,为进一步教育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思想和
期刊
思想政治课本身比较枯燥无味,如果课堂形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更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紧张的课堂气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唤醒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好政治课的前提。“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
期刊
我们的学校是农村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感到最困难的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缺乏训练和熏陶,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出击”的思考、质疑、答疑的习惯和胆量,总是被动地听、记,课堂实际上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地方。基于此,笔者一方面采用分小组学习方式,每组由三至四人异质组合(根据学生性别、个性、成绩、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异质搭配),通过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来实现学习目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被动接受甚至强烈反感,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极为不利、效果不佳。因此,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尝试从实际出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自我形成“学好英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