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一起“戒手机”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是我们创造的环境影响了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变成阳光,孩子沐浴在阳光中,自然会发光发热。所以,当我们想指责谩骂孩子的时候,不妨先改变自己。
  孙女上小学四年级了,因父母在外地打工,我的“职称”是在爷爷的基础上,又升格为临时监护人。孙女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最近她越来越迷恋手机,在家里的时间总用手机看儿童电视剧和玩游戏。我提醒了好几次,她自己也意识到玩手机的害处,却总是戒不了,放下手机没几分钟,手又不由自主地伸过去了。
  孙女很苦恼,每次玩完手机后总是后悔不已。我也不是滋味,孙女的视力一天天下降,这手机就是罪魁祸首。想把手机收缴了吧,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肯定会引来孙女的反抗,怎么办?我天天琢磨着要找个好法子解决这个问题。
  无意中,我想到了那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孙女为什么会迷上手机?为什么没有执行力?最大原因应该在我,自从我换了智能手机后,在家的时间几乎都拿着手机,也当起了“低头族”。这样的我,又怎么要求孙女不玩手机?我决定和孙女一起放下手机。
  我跟孙女商量,让她定一张计划表,具体到每一天。孙女不乐意,嫌麻烦。我告诉孙女,我也会制订自己的计划,和她一起每天按计划做事,如果做不完计划上的内容就不能动手机。孙女一听不能动手机很紧张,噘得小嘴都能挂油瓶了,背过身故意嘟囔:“自己也玩手机却不许我玩,什么爷爷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很认真地笑着再次强调要跟她一起做计划,一起戒手机。孙女听到我也戒手机很吃惊,更觉得好玩,开开心心地定计划去了。
  以前,孙女写作业时总是写一会儿看一会儿手机。从这天开始,我和孙女一起把手机放到了抽屉里,然后,她开始写作业,我看书。平时,孙女的作业差不多得10点才能完成,写完就该洗澡睡觉了。这一晚孙女9点就完成了作业,然后还加写了一篇作文,玩了半小时手机,才到洗澡睡觉的时间,而我也认认真真地看了两小时的书。上床前,孙女笑着说:“爷爷,这样真好!”然后在我的额前轻轻亲了一下。
  尝到甜头后,我和孙女更加坚定了戒手机的信心。每天晚饭后,就互相提醒着把手机放好,然后开始各自的计划。如今,这已经成了我和孙女的习惯。有时,孙女会无比感慨地跟我说:“爷爷,我真是喜欢和您一起看書的时间。”听着孙女撒娇的话,看着她的笑脸,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通过与孙女一起戒手机这件事,我感触颇深。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创造的环境影响了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变成阳光,孩子沐浴在阳光中,自然会发光发热。所以,当我们想指责谩骂孩子的时候,不妨先改变自己。
  (责编
其他文献
“'70后'何为?”王安忆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一个想法:中国的“70后”作家正显示出整体上的大气象,其文学实绩令人期待.①显然,王安忆是站在小说创作的角度谈论这个话题.
期刊
东北是现代经验的辐辏点。①历史上被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在文学中的想象、演绎多被视为文学主流表述空间的补充存在,正可谓“持东北事以问国人,每多不知其蕴”。②老藤深感“地域依旧是文学无法自拔的土壤”,③他匍匐于东北大地,自觉地以一个作家的责任感,④聆听山林的呼唤,重启“叙述”这一古老而温情的方式,分享黑土地上的山林故事,在起承转合中为这片土地的过去与当下重新定位,在表意的过程中为沉郁苍茫的白山黑水呈现富有自然律动的生命愿景。
作为教授的王尧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但作为小说家的王尧却是锋芒初露.王尧早年专治“文革”文学,对政治话语的幽微运作别有所得.只是这样的处理,关心历史起承转合处宏大思想
期刊
我曾在2017年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了老藤小说官场书写的“结构性困境”.作为老藤最有分量的作品,官场书写的内容特质,源于他丰富的经验积累,而此种题材所带来的“结构性困
期刊
在马来西亚华文文坛的纯文学刊物中,《蕉风》是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从1955年11月创刊起,到1999年2月被迫停刊,再到2002年12月复刊,《蕉风》历尽坎坷磨砺,却成为马华文坛延
期刊
别人家有加压大法: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塞得严丝合缝、满满当当,给孩子报一个又一个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培训班、补习班,也不管这是家长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也不想想到底是家长需要培训还是孩子需要培训;我家却有点逆流而上、“鸡立鹤群”,别人家给孩子加压,我家偏偏给孩子减压。怎么减?且听我慢慢道来。  上学路上十分钟来放松  什么?上学路上还放松?太不严肃了吧!马上就要隆重开启一天的学习模式,怎么可以在这时候放
期刊
就形式美而言,《民谣》应该是近些年罕见的文本。它由四卷小说本体(小说始于1972年5月,14岁的少年“我”坐在码头上等去公社谈话、了解历史问题结论的外公;终于1974年暑假开学,16岁的“我”离开村庄去镇上读高中,带着李先生投水前留给“我”的纸条去问舅爹,知道了那段文言文出自《孟子》)、杂篇(小说本体部分的主人公“我”写于1973—1976年的14篇作文与代写稿,包括入团申请书、检讨书、倡议书、儿歌、揭发信等)、外篇(小说本体部分的主人公“我”的初中语文杨老师写于1974年春到1975
40年多前,路遥就开始了对中国城乡交叉地带的文学书写。他创作了一系列描写这一独特地带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写出了农村出生的一代知识青年艰难悲壮的人生探索之路,写出了当年现代化进程初期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人的奋斗、挣扎、坎坷、屈辱和欢欣,写出了乡民的淳朴、善良和愚昧、自私相伴而生的人性侧面和社会发展的复杂趋势。
白天光小说扑面而来的古典小说气息已被诸多研究者所关注,然尚待我们穿过感性认识与泛泛而谈,展开扎实的文本细读与深入的理论研究。无论是自觉地摹写中国古典小说,还是无意识地契合、关联传统叙事资源,白天光小说创作与传统叙事资源的关系是研究者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也是传统叙事资源在当代东北地域文学中的一次颇有意味的呈现。
我觉得报班没必要,更没必要的是攀比。想让孩子优秀,应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培养,而不是别人做什么我也要做什么。  中午,我刚放下饭碗,电话响了,一看是亮亮妈打来的,我赶紧按下接听键。电话刚接通,亮亮妈的大嗓门就来了,她问我:“孩子的看图写话班你报不报?我早上已经给孩子报了,你赶紧报名吧,免得一迟疑待会儿这个班报满了,两个孩子在一个班多好!”  我想回她“再想想”,但忽然间又下定决心,觉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