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特里克兰德追索月亮的历程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wangyo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姆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了原本稳固的工作,离开了美满的家庭,放弃了优越的生活,辗转流徙,甚至食不果腹,执着追求绘画的理想。思特里克兰德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历程并不平坦,生存的现实环境必将使其历经世俗的冷遇嘲讽、情感的诱惑、生存的艰辛熬煎,这一切也正成就了思特里克兰德的个性与执着,实现其终极的自我。
  关键词:现实环境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国画家高更生平为蓝本,描写了思特里克兰德肉体和精神历经磨难,最终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从而实现从自我回归本我的践行过程。小说以回忆述事展开,中间穿插着“我”对艺术家行为的观察以及行为心理的揣度剖析,不仅仅在于烘托艺术家的个性,更在于强化“我”和思特里克兰德在追求自我实现勇往直前的对比。
  追求本我的回归历程,并不是平坦的,思特里克兰德寻找本来的那个思特里克兰德,摒弃了世俗,卸下了情感,历经折磨坚定不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圆满。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的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和外在的行为规范。《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追求本我的过程就是如此。从小说主人公我们看到回归本我、完全彻底地摒弃自我的不合常理和坚韧。
  
  一 思特里克兰德是绝缘的
  
  有些西方学者将20世纪称为“精神分析的世纪”,这部以高更为蓝本创作的小说亦展露了当时的部分社会状态。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写道,“是的,物质是必要的,但物质不可能千年不变,只有精神才能代表一切”,20世纪的欧洲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反映在实体生活中是艺术的百花齐放,在个人则是本我的追索。
  思特里克兰德本是一个证券经纪人,过着符合社会规范的再普通不过的凡人生活。但某天,他突然离开一起生活了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外界和亲人以为他和一个女人私奔了。但事实上,这个平日呆板木讷的人是受到心底“我要画画儿”的声音驱使才离开了家庭,离家后的他,甚至每日都要为吃饭发愁。
  原本有着体面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但思特里克兰德居然要为“画画”跑到巴黎去了。尽管社会上流对他的出走有着种种桃色传闻,但是,思特里克兰德确实平静地、独自一人住在“龌龌龊龊”的比利时旅馆里。
  名誉这个重要的东西在他身上是没有重量的。此时,在他心中已经没有比画画更为神圣和值得追求的了。除了去咖啡馆里下棋、喝酒,多半的时间里,他都蜗居在巴黎小旅馆里,这个一心要画画的人并不向别人探讨技术,他当时已经有的绘画技巧还是依靠自己的摸索。而在巴黎的画家圈子里,他同样是一个异类,虽然自我无名但是却常对别人的画作指手画脚,理所当然,他成为画界的一个孤独者,用心中的标准来比对世界成就这样的一个孤独者。
  别的画家——甚至细化到倾慕于艺术相关的人,都是衣衫齐整,而昔日衣着体面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在巴黎的时间里,总是穿一件衣服,且“已破破烂烂,油迹斑斑”。用世俗的眼光看,这无疑是不可思议的。诚然,巴黎是当时艺术家集结的所在,具备包容个性艺术家的土壤。但是,潦倒的思特里克兰德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潦倒而在意世人的目光。
  世界于思特里克兰德是空气,周遭因素对思特里克兰德的影响力几乎为零。正如《世说新语》里阴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一样,思特里克兰德此时只要想做自己。某种意义上说,他只爱那高洁的月亮。他的存在只是为了追求艺术美的表现和心灵的宁静。别的任何事情,都是他身边的过往,不被关注,不被记起。在勃朗什死去之后,当“我”再次见到思特里克兰德之时,他很平静,似任何事情没有发生。对于勃朗什和她的丈夫施特略夫没有任何的歉意和自责,纵然他和这个惨剧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思特里克兰德的这种生存态度如果说为是与生俱来就很难解释,毕竟在走到巴黎开始步入追求“画画”之前,他是一位生活在上层社会的体面人士,如果说这种对外界世俗的免疫能力来自于自身意识的觉醒或者别人的模范作用影响也不妥帖,意志力总难以摆脱世俗的影响和蚕食。思特里克兰德超凡脱世来自于潜伏在深处的本我的召唤,这样一股强大的能量将其推向了艺术的探求追索之路。世俗对其种种的不理解、指责甚至诅咒都是没有意义的。他的方向只有一个,其余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不存在的。
  
  二 思特里克兰德是无情的
  
  一切社会符号和社会关系都是千丝万缕的捆绑。思特里克兰德卸下一个个如丈夫、父亲、朋友、公司职员等社会身份,不理会世俗道德和行为规范,也卸下捆绑他的社会符号,他似乎被捆绑得太久了,太紧了,一定要挣脱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自离家出走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那个木讷的平凡人。梦想毋宁说是他抓住的稻草的借口,自由才是他想要的唯一。
  和思特里克兰德关系密切的女人有三位,阿美,勃朗什和爱塔。她们见证了思特里克兰德追求艺术的完整过程。阿美的失落,勃朗什自杀,爱塔相伴终老,思特里克兰德自“我要画画儿”始,似乎就没有在乎过其中的一位。
  思特里克兰德以一纸信函割断和妻子阿美和孩子的一切联系。在他远走巴黎之后,阿美曾经给他写过很多封信,但他一封都没有回。他留给妻子的信,在妻子阿美看来“没有一句解释的话,也丝毫没有表示歉疚和不安”,“太没人性了”。当“我”这个说客来比利时旅馆见他时,他对于妻儿的未来,“冷漠无情我简直无法描摹”。思特里克兰德在巴黎旅馆等待“我”的到来是为了完全解除这份情感的束缚。在他的世界里,感情已经了无落痕,未曾来过。
  纵然阿美曾说过,“如果他回来,我可以既往不咎”。在巴黎最潦倒、饥寒交迫的时候,思特里克兰德也没有回到阿美身边。在他的心里和生活中,追求画画成了唯一的事情。尽管思特里克兰德死后,阿美在他的画的复制品面前吐露“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安慰”,这样的一厢情愿和虚伪更显衬思特里克兰德情感上的冷漠和崇尚自由追求的决心。
  勃朗什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被思特里克兰德征服,并不可救药地爱上他,最后为其付出了生命。奄奄一息的思特里克兰德在被勃朗什照顾的过程中,傲慢无礼,受之坦然,毫无谢意。勃朗什将追求幸福的最后一棵稻草绑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显然是错了。刚刚求得人身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思特里克兰德是绝不会再沉入情感的纠葛中的。纵然勃朗什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追求爱情和幸福,但是,她所作的一切并未对思特里克兰德的艺术追逐产生丝毫影响,因为并未曾有情感存留于他的世界。
  诚如思特里克兰德所说: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客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不会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在塔希提,爱塔出现了。爱塔照顾起思特里克兰德的生活起居,在没有约定终身伴侣之类的前提下,二人结为夫妻。爱塔和思特里克兰德的日子过得平淡非常。正是因为爱塔没有文明社会的伴侣、助手的要求,以其朴素的陪伴使其伴随思特里克兰德到终老。尽管如此,在思特里克兰德麻风病发,爱塔请来医生时,思特里克兰德说到爱塔时,认为“她是个大傻瓜”,并和医生说“女人真是奇怪的动物,你可以像狗一样对待她们”的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特里克兰德不是真无情,而是将更多的心血专注、痴心于追求艺术的美和心灵的表达。书中唯一可以确证思特里克兰德有情的是:“有那么一瞬间,思特里克兰德的铁石心肠似乎被打动了,泪水涌上他的眼睛,一边一滴,慢慢地从脸颊上流下来。” “但是他的脸马上又重新浮现出平日惯有的那种讥嘲的笑容”,他又回归那个无情的思特里克兰德。
  
  三 思特里克兰德是坚持的
  
  弗洛伊德所指称的本我,也指原始的自己,代表欲望、生命力。在思特里克兰德的世界里,他的欲望便是“我要画画”,继而挣脱所有捆绑。画画也可以说是他生命的原动力,坚持也是自然的事情,任何艰难困苦也不是障碍,他的眼里只有画画这一件事情。他有自己的方向,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路。
  思特里克兰德出走巴黎,只为追求和实现“我必须要画画”的梦想。历经流浪和迁徙,历经生活的磨难,思特里克兰德没有退却,坚持向前,终于画出了心灵的情境。
  最初离开英国时,思特里克兰德是在一个比利时龌龌龊龊的旅馆里开始自己的画画追求的。对于这样的凄苦,思特里克兰德并不觉得有什么。虽然在巴黎的日子里,他经常有上顿无下顿,“六个月之久每天只靠一顿面包、一瓶牛奶过活”。没有钱的时候就去找朋友去借,借来的钱优先买画布和颜料。但“他不把忍饥受冻当作什么苦难。他这样完完全全地过着一种精神生活,不由你不感动。”
  思特里克兰德捱得住生活的清苦,亦在追索中坚持艺术的探求。从《月亮和六便士》对思特里克兰德病倒后室内的描写可窥一斑,“一间很小的屋子,半做住房,半做画室,屋子里只有一张床,面对墙放着的是一些画幅,一个画架,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乱堆着颜料瓶、调色刀和杂七杂八的东西”。
  在勃朗什自杀以后,思特里克兰德到了马赛,沦落到和流浪汉挤住宿店,做各种杂役谋求生存。后来才又流亡到了塔希提。在塔希提,生存是思特里克兰德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他最开始是靠杂役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购买画画必需的画布和颜料的。在这个让思特里克兰德一见就知道是此生应该呆的地方里,他尽情地宣泄着艺术的美丽,塔希提优美的景致和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生活,并没有让历经苦难的思特里克兰德迷失方向,他更为勤勉地创作,并迎来了他绘画生涯中的巅峰时期。
  如果说经历生活的磨难是人所共有,那么在磨难的际遇下仍旧不懈地坚持追求梦想,更为不易。思特里克兰德在与爱塔结婚之后,艺术创作进入了绝佳的时期。生活上有了爱塔无微不至、无怨无悔的照顾,思特里克兰德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在艺术的世界里尽情驰骋。
  从巴黎到塔希提,思特里克兰德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心中的原始的动力驱使的艺术创作的步步追索。也正因为如此,才可以成就思特里克兰德在绘画界中的重要地位。思特里克兰德在罹患麻风病直至生命终了,仍在完成其“令人震骇的东西”、“不属于人世尘寰”的最巨大最磅礴的作品。而在去世一年之前,他就已经双目失明。最终,爱塔按照思特里克兰德的遗愿,将其绘在雾中的巨幅画作付之一炬。
  思特里克兰德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但他始终执着地追求探索自我,摒弃了世俗的影响,放下了情感,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心中所愿。思特里克兰德是天才,也不是天才,如果说他是天才,是对其艺术的个性理解;说他不是天才,是因为其不落世俗,不受羁绊,坚持向前,追求心灵宁静的个性。
  
  参考文献:
  [1] 孙妮:《毛姆短篇小说艺术特色浅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2] 顾弘:《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解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的主题》,《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2期。
  [3] 朱卉芳:《〈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三女性》,《职大学报》,2002年第1期。
  [4] 梁晴:《远方的呼唤——论高更绘画作品主题对〈月亮和六便士〉的影响》,《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5] 鲁苓:《追寻自我的旅程——读〈月亮和六便士〉》,《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
  [6] [英]毛姆,傅惟慈译:《月亮和六便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钟永发,男,1965—,四川三台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与教育研究,工作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秦观词被视为婉约正宗,为后世推崇。但也有论者批评其词内容狭窄,气格不足。文学的主要作用在于审美,在于人文情怀的传递。本文试图通过对秦观词审美特征的分析,说明秦词赋予人们的美感享受,使人们正确地认识秦观其人其词,不给词人强加超越“义务”的历史重负。  关键词:秦观 词 审美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后期杰出词人,其《淮海词》传词七十余
期刊
摘要我们总能在江堤的散文作品中发现一种忧思与悲哀,《梧桐》是一篇能很好阐释江堤内心深层感受的美文。本文将结合江堤曾为一位新乡土派诗人的经历,分析他内心的忧思、悲哀、矛盾是根源于城市里两栖人的感受。  关键词:梧桐 忧思 梧桐绳 两栖人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江堤(1962—2003)是中国当代诗人、散文作家、青年学者。曾于1987年发起中国新乡土诗歌运动
期刊
摘要以柳永、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宋代词人群体的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文学史上的一种音乐的特殊样式,它起源于唐五代时期,贯穿了整个宋代。词乐是根据一定曲调填词的词体歌曲。一般认为词乐与乐府民歌和唐代燕乐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词乐的早期作品是唐代曲子词,后发展到宋代词乐。其特殊的创作过程决定着宋代词乐不同于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宋代词乐 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
摘要先锋作家格非一直致力于在作品中探索人的生存困境,追问人存在的意义。格非说“并非每个人都愿意或者能够成为作家,因为并非每个人都对自身存在存有困惑或追问”。“对自身存在存有困惑或追问”是格非作品的主题所在。  关键词:格非 作品主题 生存困境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说,“人将不可避免地直面自身的真相:这是唯一真正的解决方式。……他必须清楚并没有可
期刊
摘要《全唐诗》中收录的草书歌,向我们展示了唐人安定殷实的物质生活和宽松开放的政治思想环境,追求人生成功的多元选择,以及诗书会友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研究唐代草书歌,可以让我们了解唐人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良好生命状态,对于今天人们追求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唐代 草书歌 生命状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诗歌创作的人数、数量,诗歌的种类、
期刊
摘要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所处的古典时期,父权制已完全确立并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他们剧作中所展现的反抗的女性形象,在古希腊悲剧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成为了典型。从古希腊悲剧对神性—人性关注重点转化中,透视女性形象的被压抑与反抗,可见悲剧精神在“人”身上更为复杂和深层的内涵。  关键词:父权制话语 古希腊悲剧 女性 反抗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古希腊悲剧源于酒神颂歌,它
期刊
摘要《淮南子》中的战争观吸收了先秦兵家学说中的精髓,引证了从远古时代一直到秦汉间的许多战争经验并加以总结,其军事理论思想及战略战术观点比之《孙子兵法》和《吕氏春秋》中的军事理论更显系统,更具有实用价值。它的战争观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淮南子》 战争观 义战 仁战 义兵
期刊
摘要《利己主义或胸中的蛇》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本文试图结合象征手法来探讨霍桑的主张——“利己主义是万恶之源”,并传达他的“从恶至善的超越”思想,这对现今和后世的人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引作用。  关键词:善与恶 利己主义 超越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对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早已耳闻能详,却对他的
期刊
摘要阮大铖为明末戏曲家诗人政客,其传奇的创作和家班演出有其独到之处,不仅注意案头场上曲词音律等较为专业的问题,并且溢出了一般文人的风教的固有思路,具有了较为特殊的功利性的特点,这可以从其传奇的创作和家班演出两个方面分析。  关键词:阮大铖 传奇 创作 家班演出 功利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传奇的功利性,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风化”,要求文艺作品有益于“风化”是我国传统的文艺
期刊
摘要本文透过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莳萝泡菜》中意识流及象征主义等现代派小说的写作手法,结合男、女主人公各自的性格及其爱情观,对他们失败的爱情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指出真正的爱情不应像泡菜一样酸涩而没有激情,彼此坦诚相待及有效沟通才能永葆其活力。  关键词:意识流 象征主义写作手法 人物性格 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莳萝泡菜》(A Dil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