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新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成效已初显。目前,全民基本医保惠及了我国95%的人口;基本药物的价格下降了30%左右;全国70%的地区建立了达标的乡镇社区卫生机构;中央财政三年共新增医改资金3318亿元……
尽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逐步缓解,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依旧是老百姓享受国家政策利益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政府财政补贴不足,已成为许多地区医疗机构改革受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当百姓连10元钱的入保门槛都难以跨越时,医改基于全国层面的普惠性就无从谈起。
随着2012年的临近,医改工作也渐入深水区。百姓因贫困而放弃治疗,或因治疗而重返贫困,都是我们不愿看到也不应发生的。医改之路虽充满希望,但依旧漫长。
——编者
冷暖乡医
本刊记者 郭 铁
李阔的衣服总是灰蒙蒙的,和他的脸色一样。当他走进北京市韩村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会议室时,要不是胸前那张写有“李阔”二字的卡片,人们会觉得哪个农民走错了病房。
李阔今年54岁,在北京市房山区潘庄村当了30多年的赤脚医生。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有两个日子是如“里程碑”般重要的时刻。
一个是1976年。一天,大队书记喊他去参加培训。李阔问:“啥培训?”“咱们村要仨赤脚医生,你去吧。”书记扔下一句话就走了。那会儿李阔才20岁不到,刚刚高中毕业,心想当个医生也不赖,总比种地强,于是半年后,李阔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另一个是2005年。这一天,李阔的村卫生室被政府收了上去。李阔问:“为啥?”“医改了,你们不能当游医了。”李阔拍拍自己的脑门儿,几天后便到村里新建好的卫生站报了到。
找到“组织”后,李阔的生活没有多大变化,看病、拿药、哪有病人哪到,只是他新学会了一个词——“编制”。“外面”的李阔比“里面”的医生少拿了一半工资。可李阔从没抱怨过,他庆幸自己还能被“组织”接受,要知道好多同行在医改后就直接回家种地去了。
这之后,李阔把自己骑了十多年的二八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每次病人来电话,他就把医药箱往车筐里一放,一路哼着小曲儿,几分钟就到了。
在村民眼里,李阔还是以前的那个“老李”,和“组织”没有太大关系。说也奇怪,卫生站里有几位上过卫校的高材生,可村民就认李阔。李阔说:“我就是个村民,这么多年了,在村里还是有点群众基础的。”
可这也忙坏了李阔,不论白天晚上,不论刮风下雨,只要手机一响,李阔的电动车就又要转起来了。李阔的领导、潘庄卫生站站长李华劝他,“你哥哥手术刚出院,还是在家休两天吧。”可李阔没听,这天早上,他要去卫生站照顾村里的翟老爷子。
翟老七十多岁,老伴儿十多年前去世,他一直轮流和几个儿子过活。这次生病,儿子和儿媳把他扔到村卫生室就出去干活了。李华站在门口看着李阔忙里忙外,只见他一会儿给老人倒杯热水,一会儿给老人捂捂打着点滴的右手。“我要上厕所”,老人刚想起身,就被李阔摁住了,只见他顺手操起旁边的塑料瓶子……“李阔你可真行,比亲儿子都孝顺。”李华有点感动,看着忙碌的李阔说。
除了给病人医治身体上的病痛,李阔有时还要充当他们的心理医生。几年前,村民张新荣(化名)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几乎天天找李阔输液,病情严重时,早晚还要各吸一遍氧。“他天天叫我还好,一不叫我,我心里还挂着他,还是往他家跑。”李阔说,“有时也不是担心他病情严重,就是想和他说说话,他在家病久了,心里肯定闷得慌。”
李华说,张新荣以前是个工人,身上有股子倔脾气。谁要是不入他的眼,就甭指望能和他说上一句话。可他就跟李阔说得来,这么多年了,他和李阔间的感情已经远远超过这种医患关系,更多的是亲情才对。2010年,张新荣病情恶化,住了一年院后去世了。他的妻子哭着说:“还不如不去医院呢,要让李阔看看,还不至于死这么早。”
然而,李阔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2011年11月的一天,李阔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急,“人快不行了,在木厂,你快来!”放下电话,李阔赶紧背起药箱,朝木材厂奔去。
到了木厂,李阔给病人量了血压、又测了心跳,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他当即判断出病人得了心梗。令李阔着急的是,由于这位木厂工人并非本村村民,一来不熟悉他的病史,二来也没有在急救箱里准备救心丸。眼看病人的瞳孔渐渐失去反应,李阔忽然想起木厂隔壁的一位老人有药,于是他叫人火速把药借了过来,还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20。令李阔伤心的是,由于最近的二级医院距离村里有20分钟的车程,等救护车来了之后,人已经去世了。
这天夜里,熟睡的李阔被屋外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院门,一道刺眼的蓝光扫过李阔的眼睛。随后,一名警察对李阔说:“跟我们到派出所一趟。”李阔心里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随后便钻进了警车。到了派出所,李阔把白天的救治过程一五一十地描述了一遍,再加之大医院的确诊报告,李阔便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中。
类似的误解、猜疑其实对于李阔来讲并不常见,因为在他所在的村子,人们对李阔的为人再熟悉不过,而他对村里每家每户的大病小情也是了解得一清二楚。村民们见他辛苦,为了表示感谢,常常对他说:“有事儿说话。”虽然质朴,可也让李阔的心里暖上一阵。
“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了,您有什么心愿没有?”面对记者的提问 ,李阔笑了。
“一个是我们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和正式工差距太大,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提高一下;二是现在药太缺,品种太少,老百姓看病吃药还有许多困难。别的想法就没有了。”
抽刀断水,不是根本出路
——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医改专家王虎峰
本刊记者 郭 铁
随着2012年的临近,新医改三年任务即将结束。医改在未来几年该走向何方,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求是》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的文章。文中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要求。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有媒体评论认为,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四年医改方案即将浮出水面。
评价过去一年的医改成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医改专家王虎峰认为,2011年我们的增量改革比较快,城市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新农合这三个保障项目覆盖面比较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建设也有明显增强。但从存量角度来看,医改遭遇的困难还是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价格这两个方面。
“长线项目我们已经出台计划、提到议事日程了,包括区域卫生规划、多元办医、全科医生的培养等,但这些长线项目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因为它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总的来说就是都有进展,但不是很平衡。”
同许多医改专家一样,王虎峰也将未来几年的医改重心放在了公立医院改革这一领域。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枢纽工程,与医改的其它几个方面都有关联。现在的医改,都是通过医院来解决药的问题、医保的问题、公共卫生的问题……所以公立医院改革的事情做好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公立医院占了医护资源85%的床位、90%以上的服务量,脱离公立医院改革,转而依靠其它力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谈到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及配套支持,王虎峰认为,原则目标已明确,重点在于用何种方法来实现它。
“公立医院改革要分三个层面协同治理。第一个层面是政府自身的改革任务。除了卫生部门,和公立医院相关的各个部门都有改革任务,都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职能;第二个层面是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改革,比如我们的院长职能;第三个很少人提,就是科室层面也要改革。不管国家有多少医改政策,患者是通过看病、接触科室医生的服务来感受这项改革的。上面很热乎,讲了很多政策,但在下面的科室里如果所有的做法依然如故,患者就体会不到改革成效。”
此外,在社会最为关心的药品价格领域,王虎峰也发表了看法。他认为,药品从生产企业布局,到流通企业后的业态模式,再到医院的使用,是一整套的问题。抽刀断水,仅就医院这一点来调整,恐怕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药厂、这么多同类药品都能在市场中存活?一个充分而良性竞争的、公开透明的市场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所以还要对生产流通这一领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王虎峰教授认为,在未来这一年里,最容易实现的阶段目标就是医保扩面和稳步提高居民医保待遇水平,老百姓的看病问题将有所缓解。
回放2011
2011年内,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各地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药品“零差率”制度的实施,被视为斩断基层医院“以药养医”痼疾的重要措施。医院的“生财之道”被堵死了,取而代之的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但在一些地区,只是简单地实施了药品“零差率”,财政补贴不到位,旧有的体制机制还在运行。
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会议要求,到2012年实现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全科医生。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人才缺口达30余万。待遇低、工作繁琐成为全科医师培训遭受冷遇的主要原因。此外,全科医师在非所学专业领域的就诊能力也遭受质疑。
2011年6月2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今年9月底前,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将全面推开。优先考虑将乳腺癌、宫颈癌、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终末期肾病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对上述疾病,新农合按70%的标准给予补偿。有专家指出,农村试点扩到什么时候?是否会扩容到城镇居民?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恐怕会产生新的就医公平问题。
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正式实行。其第三章第23条到32条,首次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其中主要规定有,困难人群缴费和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不足时,政府要给予补贴;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这对尽快实现医保“一卡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十二五”的未来四年里,医改将向更深层次推进。医改之难,无非一个“利”字的重新划写。正如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所言:要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使医生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而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使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当百姓利益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时,众多的医改疑云也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郭铁)
媒体论道
我国医疗制度的最大缺陷是公平性差。越是强者,占有的医疗资源越多;越是弱者,占有的医疗资源越少。这就使得少数弱势群体陷入了经济与健康的双重贫困。
——人民日报
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应该不能有模棱两可的选择。财政兜底就要兜得彻底,走向市场也要走得干净。
——经济参考报
寄望2012
安徽网友:建议每年能给农民提供一次比较全面的体检的机会(但是体检的费用不能太高,不然他们还是负担不起),让他们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福建网友:我们都是在福州退休的企业人员,退休后到广州儿女那里养老,可医保卡不能在广州使用,我们建议实行全国一卡通最好。
网友救死扶伤:我是一名乡村医生,这些年来拿的工资与卫生院正式职工截然不同,希望国家能尽快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
尽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逐步缓解,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依旧是老百姓享受国家政策利益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政府财政补贴不足,已成为许多地区医疗机构改革受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当百姓连10元钱的入保门槛都难以跨越时,医改基于全国层面的普惠性就无从谈起。
随着2012年的临近,医改工作也渐入深水区。百姓因贫困而放弃治疗,或因治疗而重返贫困,都是我们不愿看到也不应发生的。医改之路虽充满希望,但依旧漫长。
——编者
冷暖乡医
本刊记者 郭 铁
李阔的衣服总是灰蒙蒙的,和他的脸色一样。当他走进北京市韩村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会议室时,要不是胸前那张写有“李阔”二字的卡片,人们会觉得哪个农民走错了病房。
李阔今年54岁,在北京市房山区潘庄村当了30多年的赤脚医生。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有两个日子是如“里程碑”般重要的时刻。
一个是1976年。一天,大队书记喊他去参加培训。李阔问:“啥培训?”“咱们村要仨赤脚医生,你去吧。”书记扔下一句话就走了。那会儿李阔才20岁不到,刚刚高中毕业,心想当个医生也不赖,总比种地强,于是半年后,李阔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另一个是2005年。这一天,李阔的村卫生室被政府收了上去。李阔问:“为啥?”“医改了,你们不能当游医了。”李阔拍拍自己的脑门儿,几天后便到村里新建好的卫生站报了到。
找到“组织”后,李阔的生活没有多大变化,看病、拿药、哪有病人哪到,只是他新学会了一个词——“编制”。“外面”的李阔比“里面”的医生少拿了一半工资。可李阔从没抱怨过,他庆幸自己还能被“组织”接受,要知道好多同行在医改后就直接回家种地去了。
这之后,李阔把自己骑了十多年的二八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每次病人来电话,他就把医药箱往车筐里一放,一路哼着小曲儿,几分钟就到了。
在村民眼里,李阔还是以前的那个“老李”,和“组织”没有太大关系。说也奇怪,卫生站里有几位上过卫校的高材生,可村民就认李阔。李阔说:“我就是个村民,这么多年了,在村里还是有点群众基础的。”
可这也忙坏了李阔,不论白天晚上,不论刮风下雨,只要手机一响,李阔的电动车就又要转起来了。李阔的领导、潘庄卫生站站长李华劝他,“你哥哥手术刚出院,还是在家休两天吧。”可李阔没听,这天早上,他要去卫生站照顾村里的翟老爷子。
翟老七十多岁,老伴儿十多年前去世,他一直轮流和几个儿子过活。这次生病,儿子和儿媳把他扔到村卫生室就出去干活了。李华站在门口看着李阔忙里忙外,只见他一会儿给老人倒杯热水,一会儿给老人捂捂打着点滴的右手。“我要上厕所”,老人刚想起身,就被李阔摁住了,只见他顺手操起旁边的塑料瓶子……“李阔你可真行,比亲儿子都孝顺。”李华有点感动,看着忙碌的李阔说。
除了给病人医治身体上的病痛,李阔有时还要充当他们的心理医生。几年前,村民张新荣(化名)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几乎天天找李阔输液,病情严重时,早晚还要各吸一遍氧。“他天天叫我还好,一不叫我,我心里还挂着他,还是往他家跑。”李阔说,“有时也不是担心他病情严重,就是想和他说说话,他在家病久了,心里肯定闷得慌。”
李华说,张新荣以前是个工人,身上有股子倔脾气。谁要是不入他的眼,就甭指望能和他说上一句话。可他就跟李阔说得来,这么多年了,他和李阔间的感情已经远远超过这种医患关系,更多的是亲情才对。2010年,张新荣病情恶化,住了一年院后去世了。他的妻子哭着说:“还不如不去医院呢,要让李阔看看,还不至于死这么早。”
然而,李阔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2011年11月的一天,李阔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急,“人快不行了,在木厂,你快来!”放下电话,李阔赶紧背起药箱,朝木材厂奔去。
到了木厂,李阔给病人量了血压、又测了心跳,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他当即判断出病人得了心梗。令李阔着急的是,由于这位木厂工人并非本村村民,一来不熟悉他的病史,二来也没有在急救箱里准备救心丸。眼看病人的瞳孔渐渐失去反应,李阔忽然想起木厂隔壁的一位老人有药,于是他叫人火速把药借了过来,还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20。令李阔伤心的是,由于最近的二级医院距离村里有20分钟的车程,等救护车来了之后,人已经去世了。
这天夜里,熟睡的李阔被屋外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院门,一道刺眼的蓝光扫过李阔的眼睛。随后,一名警察对李阔说:“跟我们到派出所一趟。”李阔心里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随后便钻进了警车。到了派出所,李阔把白天的救治过程一五一十地描述了一遍,再加之大医院的确诊报告,李阔便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中。
类似的误解、猜疑其实对于李阔来讲并不常见,因为在他所在的村子,人们对李阔的为人再熟悉不过,而他对村里每家每户的大病小情也是了解得一清二楚。村民们见他辛苦,为了表示感谢,常常对他说:“有事儿说话。”虽然质朴,可也让李阔的心里暖上一阵。
“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了,您有什么心愿没有?”面对记者的提问 ,李阔笑了。
“一个是我们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和正式工差距太大,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提高一下;二是现在药太缺,品种太少,老百姓看病吃药还有许多困难。别的想法就没有了。”
抽刀断水,不是根本出路
——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医改专家王虎峰
本刊记者 郭 铁
随着2012年的临近,新医改三年任务即将结束。医改在未来几年该走向何方,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求是》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的文章。文中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要求。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有媒体评论认为,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四年医改方案即将浮出水面。
评价过去一年的医改成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医改专家王虎峰认为,2011年我们的增量改革比较快,城市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新农合这三个保障项目覆盖面比较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建设也有明显增强。但从存量角度来看,医改遭遇的困难还是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价格这两个方面。
“长线项目我们已经出台计划、提到议事日程了,包括区域卫生规划、多元办医、全科医生的培养等,但这些长线项目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因为它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总的来说就是都有进展,但不是很平衡。”
同许多医改专家一样,王虎峰也将未来几年的医改重心放在了公立医院改革这一领域。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枢纽工程,与医改的其它几个方面都有关联。现在的医改,都是通过医院来解决药的问题、医保的问题、公共卫生的问题……所以公立医院改革的事情做好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公立医院占了医护资源85%的床位、90%以上的服务量,脱离公立医院改革,转而依靠其它力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谈到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及配套支持,王虎峰认为,原则目标已明确,重点在于用何种方法来实现它。
“公立医院改革要分三个层面协同治理。第一个层面是政府自身的改革任务。除了卫生部门,和公立医院相关的各个部门都有改革任务,都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职能;第二个层面是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改革,比如我们的院长职能;第三个很少人提,就是科室层面也要改革。不管国家有多少医改政策,患者是通过看病、接触科室医生的服务来感受这项改革的。上面很热乎,讲了很多政策,但在下面的科室里如果所有的做法依然如故,患者就体会不到改革成效。”
此外,在社会最为关心的药品价格领域,王虎峰也发表了看法。他认为,药品从生产企业布局,到流通企业后的业态模式,再到医院的使用,是一整套的问题。抽刀断水,仅就医院这一点来调整,恐怕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药厂、这么多同类药品都能在市场中存活?一个充分而良性竞争的、公开透明的市场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所以还要对生产流通这一领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王虎峰教授认为,在未来这一年里,最容易实现的阶段目标就是医保扩面和稳步提高居民医保待遇水平,老百姓的看病问题将有所缓解。
回放2011
2011年内,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各地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药品“零差率”制度的实施,被视为斩断基层医院“以药养医”痼疾的重要措施。医院的“生财之道”被堵死了,取而代之的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但在一些地区,只是简单地实施了药品“零差率”,财政补贴不到位,旧有的体制机制还在运行。
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会议要求,到2012年实现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全科医生。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人才缺口达30余万。待遇低、工作繁琐成为全科医师培训遭受冷遇的主要原因。此外,全科医师在非所学专业领域的就诊能力也遭受质疑。
2011年6月2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今年9月底前,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将全面推开。优先考虑将乳腺癌、宫颈癌、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终末期肾病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对上述疾病,新农合按70%的标准给予补偿。有专家指出,农村试点扩到什么时候?是否会扩容到城镇居民?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恐怕会产生新的就医公平问题。
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正式实行。其第三章第23条到32条,首次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其中主要规定有,困难人群缴费和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不足时,政府要给予补贴;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这对尽快实现医保“一卡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十二五”的未来四年里,医改将向更深层次推进。医改之难,无非一个“利”字的重新划写。正如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所言:要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使医生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而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使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当百姓利益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时,众多的医改疑云也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郭铁)
媒体论道
我国医疗制度的最大缺陷是公平性差。越是强者,占有的医疗资源越多;越是弱者,占有的医疗资源越少。这就使得少数弱势群体陷入了经济与健康的双重贫困。
——人民日报
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应该不能有模棱两可的选择。财政兜底就要兜得彻底,走向市场也要走得干净。
——经济参考报
寄望2012
安徽网友:建议每年能给农民提供一次比较全面的体检的机会(但是体检的费用不能太高,不然他们还是负担不起),让他们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福建网友:我们都是在福州退休的企业人员,退休后到广州儿女那里养老,可医保卡不能在广州使用,我们建议实行全国一卡通最好。
网友救死扶伤:我是一名乡村医生,这些年来拿的工资与卫生院正式职工截然不同,希望国家能尽快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