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及减排效果评估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运用自下而上法和市场替换法,以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为案例地,以2014年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与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等中短途客源地游客量占游客总量的比例达到了88.04%,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只占总排放量的43.25%;其他长途客源地游客量占游客总量的比例不足12%,却产生了56.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②长三角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9.18 kg/人次,分别相当于华中和华东地区、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和港澳台及国外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22%、8.90%、6.55%和2.42%。③长三角地区短途客源地游客以乘坐汽车为主,汽车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6.57%;其他地区中长途客源地游客飞机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均超过了50%,最高比例达到了99.17%。④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是引起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各客源地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处于62.59%-99.14%之间。研究显示:市场替换对于减少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减排效果;普陀旅游金三角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5)11-0028-09
  旅游业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14%[1],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研究是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在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运用的评估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扩展的卫星账户法、碳足迹法、生态足迹法、生产法和支出法、计量模型等。国外学者主要从全球[2]、大洲[3]、国家[4-6]、地区[7-10]、省市[11-12]、旅游目的地[13-14]等不同尺度,开展了旅游业(直接、间接、旅游投资)[2, 6, 9, 13]、旅游交通[10-11]、旅游方式[7]、短途旅游[8]及特色旅游(海滨游船、邮轮、极地观赏、宗教)[3-5, 12, 14]等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工作;国内学者主要从国家[15-16]、地区[17]、省市[18-19]、旅游目的地[20]等不同尺度,开展了旅游业(直接、间接)[15-16]、旅游交通[17, 20]、旅游过程[18]、旅游线路[19]等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工作。从国内外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学者的评估范围和评估领域较国内学者要宽泛。国外学者的评估范围涉及全球和大洲,评估领域涉及旅游投资、特色旅游等。在旅游业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较关注运用政府手段或市场手段,通过建立碳税[21-22]、碳补偿和碳中和[23-25]等碳排放政策来控制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国内学者则较关注低碳旅游或低碳景区[26-28]的建设和评估方面。目前,从国内外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和碳减排政策相关研究成果来看,涉及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与市场替换碳减排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这不利于制定具有差异性的碳减排政策。本文运用自下而上法和市场替换法,以著名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为案例地,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及碳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浙江省舟山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共有大小岛屿1 390个,现有住人岛屿140个。舟山市旅游资源的核心区域主要位于普陀旅游金三角,包括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和沈家门。2014年,舟山市国内外游客量3 397.96×104人次,其中普陀山游客量625.26×104人次,朱家尖游客量482.01×104人次,桃花岛游客量207.73×104人次,沈家门游客量439.45×104人次。
  1.2.2 核算方法
  (1)划分游客客源地。①长三角地区游客客源地划分为浙江省各地级市或副省级市(义乌市从金华市中单独列出)、江苏省各地级市或副省级市和上海市共26个客源地;②华中和华东地区(除长三角地区,全文以下称华中和华东地区均不包含长三角地区)游客客源地划分为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和山东省共7个客源地;③广东和京津冀地区游客客源地划分为广东省、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共4个客源地;④东北和西部地区游客客源地划分为四川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陕西省、山西省、广西自治区、吉林省、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自治区、贵州省、宁夏自治区、青海省和云南省共15个客源地;⑤国际游客客源地划分为港澳地区、台湾地区、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尼、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马来西亚。
  (2)长途旅游交通、市内旅游交通和景区间旅游交通游客周转量核算。①国内游客长途旅游交通和市内旅游交通游客周转量核算。按照问卷调查获得的国内52个客源地游客乘坐各类交通工具(自驾、长途汽车、火车和飞机)和中转城市(直达、宁波、杭州和上海)的基础数据,分别核算每个客源地的汽车(自驾和长途汽车分别核算)、火车和飞机的游客周转量;其中,长三角地区26个客源地的起点是各市,其他26个国内客源地的起点是各自的省会城市;长途旅游交通和市内旅游交通的分界点是金塘大桥舟山市定海区。②国际游客长途旅游交通和市内旅游交通游客周转量核算。航空周转量按照香港、台北、东京、马尼拉、新加坡、曼谷、雅加达、纽约、温哥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罗马、莫斯科、悉尼、奥克兰、首尔和吉隆坡到达上海核算;长途汽车周转量按照上海到达金塘大桥舟山市定海区核算;市内旅游交通游客周转量按照金塘大桥舟山市定海区到达舟山普陀客运中心核算。③景区间旅游交通游客周转量核算。景区间旅游交通游客周转量包括半升洞码头——普陀山码头、普陀山码头——蜈蚣峙码头和墩头码头——茅草屋码头之间的轮船游客周转量和舟山普陀客运中心——国际沙雕广场之间的汽车游客周转量。   (3)其他核算。景区内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和旅游固体废弃物等基础数据的核算比较简单,只需把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或汇总即可。
  1.2.3 数据来源
  (1)问卷调查。为了收集游客客源地、游客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游客交通方式(自驾、长途汽车、火车或飞机)和中转城市(直达、宁波、杭州或上海)等基础数据,2014年7月30日—8月12日到舟山市进行了游客问卷调查(见表1)。
  (2)访谈调查。①旅游交通。为了获得普陀山景区和桃花岛景区各类旅游交通工具的年能源消耗量和游客使用交通工具的比例,访谈了普陀山客运公司、普陀山客运索道公司和桃花岛客运公司;②旅游住宿。为了获得舟山市普陀区和定海区市区内、普陀山景区内、朱家尖镇、桃花镇等星级宾馆的床位数,访谈了舟山市旅游委;③旅游游览。为了获得普陀山景区游览耗电量,访谈了普陀山供电营业所;④旅游固体废弃物。为了获得舟山市普陀区、定海区、临城新区、普陀山等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运输能源消耗量,访谈了舟山市及各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处。
  (3)网站数据。为了获得公路里程、铁路里程、航空里程和景区游客量及国际游客量等数据,查阅了舟山、宁波长途汽车站,宁波、杭州、上海火车站和国际机场,南方航空公司,百度地图,高铁网,舟山市旅游委和舟山市统计信息网等网站。
  (4)核算参数。沈家门、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等景区间里程来自文献[29];各类交通工具CO2排放系数和均衡因子来自文献[30];火电比例通过文献[31]中数据计算;火力发电单位煤耗来自文献[32];舟山市普陀区和定海区社会宾馆床位数来自文献[18];平均客房出租率来自文献[33];各类宾馆每个床位每天的能源消耗量来自文献[34];我国电力考虑能源结构折算的CO2排放因子根据文献[31-32, 35]中数据计算,其计算值为206.087 kg/GJ;舟山市城镇居民餐饮每人每天能源消耗量根据文献[36]中数据计算;各种能源的热量折算系数和CO2排放因子来自文献[35];生活固体废弃物可燃碳含量和氧化因子来自文献[37]。
  2 区域差异性评估
  2.1 各客源地游客基本特征的区域差异性
  通过统计游客客源地、停留时间、交通方式和中转城市问卷(见表1),汇总得出各客源地游客的基本特征(见表2)。各客源地在游客量所占比例、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交通方式和中转城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详见表2。
  2.2 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
  2.2.1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
  长三角地区游客量占游客总量的67.19%,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只占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60%;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游客量分别占游客总量的6.95%和0.76%,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分别占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2.51%和9.61%(见表2和表3)。旅游交通是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主要来源(见表3和表4),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引起;各客源地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各自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处于62.59%-99.14%之间;且该比例按照距离呈现出:长三角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见表4)。同时,各客源地旅游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且按照距离也呈现出:长三角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见表3)。
  2.2.2 各类交通工具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旅游交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
  各客源地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异较大(见表4和表5)。华中和华东地区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长三角地区的1.45倍,游客量却只相当于长三角地区的0.31倍;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是长三角地区的1.01倍、2.27倍和0.69倍,但游客量却分别只相当于长三角地区的0.06倍、0.10倍和0.01倍(见表2和表5)。长三角地区短途客源地游客汽车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该
  地区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6.57%;华中和华东地区中途客源地游客飞机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超过了50%;而其他地区长途客源地游客飞机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超过了85%,处于88.18%-99.17%之间(见表4)。
  各客源地旅游交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异也较大。各客源地旅游交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照距离呈现出:长三角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见表5);同时,通过对比各客源地旅游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见表3)和各客源地旅游交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见表5)可知,各客源地旅游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旅游交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引起。
  2.2.3 狭义与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
  本文将旅游业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在旅游目的地行政区域范围(舟山市普陀区和定海区)内的量定义为狭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旅游交通I(景区内非索道交通、景区间旅游交通和市内旅游交通)、旅游餐饮和旅游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旅游业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或间接(间接排放是指火力发电产生的二
  氧化碳排放)排放在旅游目的地行政区域范围外的量定义为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旅游交通II(景区内索道交通和长途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游览产生的直接或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表6和表7可知,各客源地狭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差异相对较小(见表6),各客源地狭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游客量的差异引起的;而各客源地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差异相对较大(见表7),各客源地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主要是由长途交通和游客量的差异引起的,特别是长途交通的差异。   3 市场替换减排效果评估
  3.1 市场替换类型
  受篇幅所限,本文只考虑了客源地之间完全(100%)替换;其实也可以考虑客源地之间部分替换。同时,直接利用市场替换法通常会对旅游业产生多方面连锁反应;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是间接利用市场替换法:以短途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基准值,以中长途游客与短途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值为依据,对中长途游客征收旅游碳排放(增量)税;获得的资金用于植树造林等增汇或碳汇项目建设,用以抵消其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替换是降低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策略[38]。从本文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分析可知,客源地市场与旅游目的地的距离(长途交通),是影响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替换长距离游客客源市场是降低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策略。以区域差异性评估研究为基础,本文提出了5种旅游目的地游客客源市场替换减排策略:①市场替换类型I:将华中和华东地区、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等游客客源市场替换为长三角地区游客市场;② 市场替换类型II:将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等游客客源市场替换为长三角地区游客市场;③市场替换类型III:将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等游客客源市场替换为华中和华东地区游客市场;④市场替换类型IV:将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等游客客源市场替换为长三角地区游客市场;⑤市场替换类型V:将东北和西部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地区等游客客源市场替换为华中和华东地区游客市场。
  3.2 减排效果
  通过研究表明(见表8),5种市场替换类型市场替换比例分别为32.81%、11.96%、11.96%、7.71%和7.71%,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下降范围处于33.76%-69.35%之间;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下降范围处于37.79%-76.83%之间;狭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下降范围处于-3.76%--0.57%之间;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下降范围处于36.61%-75.43%之间。由此可见,市场替换策略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效果显著;但其主要减少的是旅游交通和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
  通过市场替换,使游客由长途客源市场替换为中短途客源市场,缩短了长途交通的距离和改变了游客的旅游交通方式及中转城市的比例,这引起了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的减少。同时,市场替换也缩短了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见表2),这引起了旅游住宿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旅游交通和旅游住宿共同作用,引起了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和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的减少。市场替换引起了狭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略微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中短途游客的自驾比例远高于长途游客(见表2),市场替换会引起市内交通自驾比例的大幅度提高,进而引起了市内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和狭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的增加。
  4 结 论
  (1)普陀旅游金三角各客源地在游客量所占比例、游客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游客交通方式和中转城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再加上各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差异,这两种差异导致了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等中短途客源地游客量占到了游客总量的88.04%,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只占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3.25%;长三角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相当于华中和华东地区、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和港澳台及国外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22%、8.90%、6.55%和2.42%。
  (2)旅游交通是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主要来源,其占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处于62.59%-99.14%之间。长三角地区短途客源地游客以乘坐汽车(自驾和长途汽车)为主,汽车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该地区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6.57%;华中和华东地区中途客源地游客飞机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该地区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0%以上;而其他地区长途客源地游客飞机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该地区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则更高,处于88.18%-99.17%之间。旅游交通特别是长途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是引起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和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3)市场替换策略对减少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效果显著。通过将长途客源市场游客替换为中短途客源市场游客,缩短了长途交通的距离和游客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改变了游客旅游交通方式和中转城市的比例,进而引起了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的减少。本文提出的5种市场替换策略,市场替换比例分别为32.81%、11.96%、11.96%、7.71%和7.71%,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人均量减少的比例分别为69.35%、53.09%、43.77%、39.77%和33.76%。
  (编辑:徐天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Whittlesea E R, Owen A. Towards a Low Carbon Future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AP Tourism: A Destination Footprint and Scenario Tool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2, 20(6): 845-865.   [2]Gssling S. Global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ourism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2, 12(4): 283-302.
  [3]Eijgelaar E, Thaper C, Peeters P. Antarctic Cruise Tourism: The Paradoxes of Ambassadorship, ‘Last Chance Tourism’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0, 18(3): 337-354.
  [4]Byrnes T A, Warnken J.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Marine Tours: A Case Study of Australian Tour Boat Operators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6, 14(3):255-270.
  [5]Howitt O J A, Revol V G N, Smith I J, et al. Carbon Emissions from International Cruise Ship Passengers’ Travel to and from New Zealand [J]. Energy Policy, 2010, 38(5): 2552-2560.
  [6]Cadarso M A, Gómez N, López L A, et al. Calculating Tourism’s Carbon Footprint: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Investment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4,(9):19.
  [7]Becken S, Simmons D G, Frampton C. Energy Us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ravel Choice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3, 24(3): 267-277.
  [8]Filimonau V, Dickinson J, Robbins D. The Carbon Impact of Shorthaul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UK Travel to Southern France Using Life Cycle Analysi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4, 64: 628-638.
  [9]Jones C. Scenario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duction from Tourism: An Extended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Approach in a Regional Setting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3, 21(3): 458-472.
  [10]MartínCejas R R, Ramírez Sánchez P P.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of Road Transport Related to Tourism Activity: The Case for Lanzarote Island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1): 98-103.
  [11]Peeters P, Schouten F. Reduc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Inbound Tourism and Transport to Amsterdam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6, 14 (2): 157-171.
  [12]El Hanandeh A. Quantify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Religious Tourism: The Case of Hajj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 52: 53-60.
  [13]Kelly J, Williams P W. Modelling Tourism Destin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Whistl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7, 15(1): 67-90.
  [14]Dawson J, Stewart E J, Lemelin H, et al. The Carbon Cost of Polar Bear Viewing Tourism in Churchill, Canada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0, 18(3): 319-336.
  [15]石培华, 吴普.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 [J]. 地理学报, 2011, 66(2): 235-243. [Shi Peihua, Wu Pu. A Rough Estim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 in Tourism Sector of China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 66(2): 235-243.]   [16]袁宇杰. 中国旅游间接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核算 [J]. 旅游学刊, 2013, 28(10): 81-88. [Yuan Yujie. Tourism in China: Indirec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J]. Tourism Tribune, 2013, 28(10): 81-88.]
  [17]Lin T P.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in Taiwan’s National Park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2): 285-290.
  [18]肖建红, 于爱芬, 王敏. 旅游过程碳足迹评估:以舟山群岛为例 [J]. 旅游科学, 2011, 25(4): 58-66. [Xiao Jianhong, Yu Aifen, Wang Min. Carbon Footprint Evaluation in Tours: 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Islands [J]. Tourism Science, 2011, 25(4): 58-66.]
  [19]罗芬, 王怀採, 钟永德. 旅游者交通碳足迹空间分布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2): 38-46. [Luo Fen, Wang Huaicai, Zhong Yongde. Tourists’ Transportation Carbon Footprint Spatial Distribut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4(2): 38-46.]
  [20]肖潇, 张捷, 卢俊宇, 等. 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空间结构与情景分析 [J]. 生态学报, 2012, 32(23): 7540-7548. [Xiao Xiao, Zhang Jie, Lu Junyu, et al. Analysis on Spatial Structure and Scenario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ourism Transportation [J]. Acta Ecological Sinica, 2012, 32(23): 7540-7548.]
  [21]Tol R S J. The Impact of a Carbon Tax on International Tourism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2007, 12(2): 129-142.
  [22]Bakhat M, Rosselló J. Evaluating a Seasonal Fuel Tax in a Mass Tourism Destination: A Case Study for the Balearic Islands [J]. Energy Economics, 2013, 38: 12-18.
  [23]Smith I J, Rodger C J. Carbon Emission Offsets for Aviationgenerated Emissions Due to International Travel to and from New Zealand [J]. Energy Policy, 2009, 37(9): 3438-3447.
  [24]Gssling S. Carbon Neutral Destinations: A Conceptual Analysis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9, 17 (1): 17-37.
  [25]Gssling S, Schumacher K P. Implementing Carbon Neutral Destination Policies: Issues from the Seychelles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0, 18 (3): 377-391.
  [26]蔡萌, 汪宇明. 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J]. 旅游学刊, 2010, 25(1): 13-17. [Cai Meng, Wang Yuming. Lowcarbon Tourism: A New Mod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J]. Tourism Tribune, 2010, 25(1): 13-17.]
  [27]马勇, 颜琪, 陈小连. 低碳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经济地理, 2011, 31(4): 686-689. [Ma Yong, Yan Qi, Chen Xiaolian. A Research on th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of Lowcarbon Tourism Destination [J]. Economic Geography, 2011, 31(4): 686-689.]
  [28]唐明方, 曹慧明, 沈园, 等. 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和意愿:以丽江市为例 [J]. 生态学报, 2014, 34(17): 5096-5102. [Tang Mingfang, Cao Huiming, Shen Yuan, et al. The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of Tourist on Low Carbon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Lijiang City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4, 34(17): 5096-5102.]   [29]肖建红, 于庆东, 刘康, 等. 舟山群岛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评估 [J]. 生态学报, 2011, 31(3): 849-857. [Xiao Jianhong, Yu Qingdong, Liu Kang, et al. Evaluation of Tourism Transport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Zhoushan Islands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1, 31(3): 849-857.]
  [30]Gssling S, Peeters P, Ceron JP, et al. The Ecoefficiency of Tourism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 54(4): 417-434.
  [31]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Z].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Z].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4.]
  [32]肖建红, 王敏. 水库大坝建设的经济价值与经济损失评价: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Xiao Jianhong, Wang Min. Evaluation on Economic Values and Losses of Reservoir Dam Construction: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s [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14.]
  [33]浙江省旅游局. 浙江省旅游统计月报 [EB/OL]. (2013-12-19) [2015-03-20].http://www.tourzj.gov.cn/UserFiles/f0718dc5b40e422b895bc29e7d081f84.pdf. [Zhe Jiang Provincial Tourism Bureau. Zhe Jiang Monthly Statistical Indicators [EB/OL]. (2013-12-19) [2015-03-20]. http://www.tourzj.gov.cn/UserFiles/f0718dc5b40e422b895bc29e7d081f84.pdf.]
  [34]章锦河, 张捷.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J]. 地理学报, 2004, 59(5): 763-771. [Zhang Jinhe, Zhang Ji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and Analysis of Huangshan City in 2002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 59(5): 763-771.]
  [35]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Volume second: Energy) [R]. 2006.
  [36]舟山市统计局.舟山统计年鉴 [Z].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Zhoushan Municipal Bureau of Statistics. Zhoushan Statistical Yearbook [Z].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4.]
  [37]李欢, 金宜英, 李洋洋. 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和减排策略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2): 259-264. [Li Huan, Jin Yiying, Li Yangyang. Carbon Emission and Its Reduction Strategies Dur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 31(2): 259-264.]
  [38]Gssling S, Scott D, Hall C M. Intermarket Variability in CO2 Emissionintensities in Tourism: Implications for Destination Marketing and Carbon Management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46: 203-212.
  Abstract By using bottomup and marketreplacement methods, we assesse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ourism and emissions abatement effects. Specifically, chosen Putuo Golden Triangle as sample, the research was studied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data which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tourists from Yangtze River Delta,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not so far away from tourist destination, accounted for 88.04% of the total tourists,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carbon dioxide emitted by them is only 43.25%. However, the tourists from others long distances tourist source markets occupied less than 12% of the total, but they emitted 56.75% of carbon dioxide. Secondly, Per capita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of the tourist from Yangtze River Delta is 39.18 kilograms per persontime. While it was only 28.22%, 8.90%, 6.55% and 2.42% of per capita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of tourists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Guangdong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Northeast and West China; and Hong Kong, Macao, Taiwan and foreign areas respectively. Thirdly, the tourists from Yangtze River Delta mainly took vehicles and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vehicles took percentage of 86.57% in the total of tourism transport. Besides,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tourists from other areas by air transportation occupied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tourism transport, reaching even 99.17%. Finally, the difference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ourism transpor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for the distinction of tourist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its general amounts in all tourism source markets. The percentage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ourism transport is between 62.59% and 99.14%. In the research, we found that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batement effects were remarkable by marketreplacement method.
  Key words tourism;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regional differences; emission abatement effects; Putuo Golden Triangle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耕地质量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以湖北省650户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行为与偏向的差异,并运用Pr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投入的比例随着兼业程度的加深而降低:纯农户、I兼农户与II兼农户相应比例分别为58.99%、45.92%和44.44%。不同类型农户采取资金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性投入的比例均高于劳动偏向型投入
期刊
摘要:为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能源压力,反思中国现行具有明显偏向性的环境政策能否在促进减排的基础上实现节能。在经济增长理论体系框架下,梳理环境规制与化石能源消耗的关系,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分析其非线性关系,指出环境规制节能的直接效应是绿色悖论和成本效应博弈的结果,间接效应则主要来自技术溢出和结构效应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引入生产技术进步、治污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中
期刊
摘要 在我国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下,土地保障和养老保障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分担不同角色并承担相应功能,也都可能会影响失地农户的劳动供给,进而影响我国的“人口红利”水平。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的劳动吸附性和农业的资源禀赋特征,土地征用只会影响到农业劳动供给而不会影响到非农劳动供给,农民不会因为土地被征用而减少非农劳动或直接退出非农劳动市场,土地征用并不会显著影响非农就业的“人口红利”。养老保障
期刊
摘要  本文将人口变量引入城市用地扩张的理论模型中,以级差地租收益分配为核心,剖析了人口增长与用地扩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发展中,受发展竞争驱动,地方政府将城市中决定用地规模的经济活动人口和享有公共物品的户籍人口割裂开来:一方面,尽可能多的扩张城市用地面积以容纳更多的经济活动人口、攫取地租收益;另一方面,在级差地租分配中,拒绝让非户籍移民以公共物品的形式分享城市增长中的级差
期刊
摘要 居民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主体,而居民感知公平是决定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社区认同的视角,探讨居民感知公平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以山东济南朱家峪古村为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感知公平、社区认同和社区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感知公平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当感知到在旅游发展中所享受到的利益分成越公平时,感知到这种分成过程越公平
期刊
摘要: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氮素流动过程及特征,评估和比较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生活消费过程造成的环境氮负荷。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社会经济系统的氮素输入总量为993.56×104 t,氮素输出总量为732.84×104 t,工业固氮、饲料进口和能源消费是新增氮素的主要来源,环境排放是最大的氮输出方式。2011年整个系统向周围环
期刊
摘要京津冀区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和发展失衡的问题,亟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合作新机制。京津冀之间紧密的产品贸易背后隐藏的土地资源流动情况可以为新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支撑。这种隐性土地资源的流通情况可以用生态足迹来表征。因此,本研究主要运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的投入产出矩阵来计算北京与津冀之间的生态足迹转入和转出量,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周边津冀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的
期刊
摘要 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新型城镇化、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系统评估自2008年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来,各地贯彻和执行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本文对全国105个主要城市地价监测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创新性地运用熵理论及耗散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城市节约集约土地利用的政策有效性进行比较研究,提出
期刊
摘要: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和城镇化高速推进期,土地征用和失地农户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土地征用是否会具有收入效应仍然莫衷一是,缺乏准确估计。本文基于 2011 年成都市“农村住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估计了土地征用对失地农户收入的影响,为检视政府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合理性,健全政府土地征用政策、缓解土地征用冲突、完善征地后相关服务提供新观察。研究发现:①土地是
期刊
摘要 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以及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使得人口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极其复杂,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口对能源消费会产生不同影响。文章通过将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3 个指标引入扩展的STIRPAT模型,基于我国30 个省市区1996-2013 年的面板数据,利用GMM法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前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