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侠不拜金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剑侠传》记载,唐代有一位轻功了得、古道热肠的女侠,因为她和母亲平时以缝纫为生,所以大家称她为“纫针女”。
  纫针女生得眉清目秀,平日喜欢和士兵们一起踢球,而且脚法了得,能轻易把球踢至数丈高。有一位叫王超的老人见她和母亲生活艰难,便经常救济她们,后来还认纫针女做了外甥女。
  时间久了,王超发现了一些奇异之处:纫针女家里一贫如洗,但她却能时不时地拿出一些美味佳肴来招待邻居和朋友。有一次,她还拿出一盘朝廷贡品洞庭橘子招待他。王超终于忍不住了,便问她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纫针女俏皮一笑,说是偷来的。后来见多了,王超也就慢慢习惯了。
  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一天,纫针女见王超长吁短叹,就问他怎么回事。王超叹了口气,缓缓道出自己的心事。
  原来,王超是京城潘将军府里的一名老工人。一年前,潘将军丢失了一串玉念珠,这玉念珠是潘将军早年在汉口一带行船贩货时一位神僧赠送的。得此玉念珠后,潘将军开始财运亨通,生意蒸蒸日上,后来还加入禁军,成了禁军左军的将军。于潘将军而言,玉念珠便是他的命和运。一直以来,他都将玉念珠视若神明,供奉在神台之上,逢初一和十五便拿出来焚香拜祭。玉念珠被盗后,潘将军又急又怒,整天茶饭不思。府中一名老主管便私下和王超说了这件事,希望他能追回这件宝物。
  王超说完,便问纫针女有没有听到过关于玉念珠的消息。纫针女摇了摇头,但见王超失望不已,便让王超第二天一早去城西的宝塔等她,她有办法拿回玉念珠。
  第二天一早,王超如约而至,但见宝塔大门紧闭,方圆数里空无一人。王超正迷惑不已时,纫针女忽然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笑嘻嘻地说,一年前,她和朋友听说潘将军府里有一串珍贵的玉念珠,便偷偷地拿了出來。不过,他们只是拿来玩一玩,并没有恶意。昨天听他说后,便让朋友还回来了,就放在塔顶。
  王超抬头看宝塔,但见塔高数十丈,除非她会飞,否则怎么把玉念珠取出来。突然,纫针女纵身一跃,便如飞鸟般上了宝塔,顷刻间就站在宝塔外的相轮之上。只是一转眼的工夫,她手里便多了一串玉念珠。然后,她纵身跃下,将玉念珠交给王超。
  王超又惊又喜,玉念珠失而复得,自己总算能向潘将军交差了。而且,潘将军曾许诺,找到玉念珠者,必定重金酬谢,他表示明日一早便会登门拜谢。岂料,第二天,待王超携重金赶到纫针女家时,已是人去屋空。原来,这对母女当晚就搬走了,从此不知去向。
  此后,江湖上便开始流传纫针女的故事,都说她天真烂漫,乐善好施,而又怀有绝世轻功。她信奉盗亦有道之说,视钱财如粪土,不像现在的某些用金钱来衡量爱情的拜金女和某些鱼肉百姓敛财暴富的贪官。金钱,既可让人流芳百世,也可使人遗臭万年。
其他文献
1  南宋抗金名将很多,所谓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但如果单以抗金取得的效果和对金兵南下的重创,以及对宋金战局的影响力来看,抗金的将领中,有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重要人物—刘锜。    刘锜,将门之后,父亲曾为泸川军节度使,刘锜生得相貌堂堂,自小弓马娴熟,武艺超群,全然不似官二代那樣花天酒地,金玉其外。  刘锜饱读兵书,深晓韬略,尤其射得一手好箭,年少时跟随父亲征战,营门口立着一只贮水的大
期刊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这一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从西安一路杀来,几无波澜,顺顺利利地攻破千年古都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明朝灭亡;而后,大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又冲冠一怒为红颜,接应满清入关;小皇帝福临在叔叔多尔衮的辅佐下,登上了紫禁城权力的顶峰。  如果翻开史书,仔细审视当年这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点阴差阳错的事件,人们会发现,当初李自成进京很可能只是一场偶然的误会。  进京之路,李
期刊
相传,金华同山镇上的酩酊山巅住着一位通晓天地玄机的酿酒仙人.叫海半仙。半仙每隔十年就会下山一次,可是,见过他的人在他离开后,却始终记不住他究竟长得什么模样……    一、山间奇遇  海半仙下山是为了一件事,就是去集市采购最上乘的酿酒原料和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  海半仙付了钱从不把东西带走,而是命人放在酩酊山脚的破庙里。临走前,他还喜欢给摊主算上一卦,并附赠化解之法,便如轻烟般悄然离去,只留下一句
期刊
北宋官员张杲卿在润州(今属江苏镇江)做县令的一天,一个老农慌慌张张地跑来报案,说在自家菜园的水井里发现了不明物体,张杲卿立即派人到现场察看。可由于井水太深,他们看了好久也判断不出里面的不明物体到底是什么,就准备先打捞上来。这时候,一个女子突然哭哭啼啼地跑到井边,对着深不可测的水井号啕大哭,嘴里念叨着:“老公,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掉进了……”  张杲卿见状,心里顿生疑惑:“既然井水如此深,这个妇人为
期刊
一 发现奇石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南巡回京,归途中路过一座竹林寺,此时天色已晚,他就领着随从住进了寺庙的客房。  经历一天的劳顿,乾隆皇帝甚感疲惫,吃罢斋饭就回房了。身边的小太监小德子点亮了油灯,关门走了出去。乾隆皇帝顺手拿了一本《法华经》,借着灯光一页页地读了起来。  竹林寺外,遍生竹林,竹林内蛐蛐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吵得乾隆皇帝心烦意乱。他刚刚放下经书,就听见门外轻轻的敲门声,小德子站在门下台阶
期刊
道光八年,大学士长龄平定了叛乱,押着叛贼头子张格尔回朝。道光帝高兴,在保和殿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军。这是道光朝历史上极少有的皇家宴会。  道光帝一生奉行节俭,简直是到了“抠门”的地步。他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衣服破了就打掌,也不怕跌分。打掌又叫“圆绸”,就是在衣服破洞处补绸缎。  道光帝一生仅请过两次客,一次是皇后生日,大臣们拜完寿后,他慷慨地留大家吃饭。端上来的“大餐”是打卤面,而且还是限量的—每人仅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登基大典通常是没什么看头的,因为新皇帝通常都是在老皇帝死后才能当皇帝的。国丧期间,民间尚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更何况皇家自己呢?所以在新皇帝的登基大典上,那些黄钟大吕“陈而不作”,因为老皇帝刚死,现在是全国服丧期间,皇帝不哭着登基就是不孝。    但是嘉庆帝就没这个问题,因为乾隆帝这时候当太上皇了,所以他的登基大典是比较热闹的,至少是有音乐的,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  从登基开
期刊
“不知书”者会成为笑柄  古代官员的选拔,是采取“学而优则仕”的入仕制度,没有若干年寒窗苦读、没有对儒家学问有一定积累,是不可能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这样一来,习惯使然,有一点读书的天赋,后天又长期熏染于人文知识的气氛和训练,也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入仕以后也往往离不开书册。  据宋人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后晋有个叫冯玉的人,他姐姐是皇后,借了这层裙带关系,尽管他识字不多,却不妨碍其步步高
期刊
浙江东阳县自古就是木雕之乡,清乾隆年间,东阳县更是出了位木雕高手,人们称赞他技艺高超,堪比明朝的微雕大师王叔远,所以得了个“赛叔远”的外号,真名实姓倒没人提起了。赛叔远家门口木雕的求购者络绎不绝,但赛叔远为人脾气古怪,要对买家进行甄别,认可的买家才能交易。如果是看不上的买家,不管身份何等高贵,出价何等大方,都不能从赛叔远家带走哪怕一块废料。    这天,赛叔远家门口来了一顶豪华的轿子,落地后下来一
期刊
在中国,民间一直把皇帝拥有的女性称做“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在红墙黄瓦的内宫中,这些后宫女子在我们今天看来,生活最为五彩缤纷,个个丽人如朵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迎风招展。然而,她们的真实生活真的如我们想象得这般美好吗?  大多数宫女的人生冷落悲惨  在古代的皇宫内,有头有面的后妃不过是少数,在下面还有成千上万的宫女。  宫女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除了民间选美外,还有罚没的罪人妻女。宫女须接受宫廷教育,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