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探讨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依据。

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纳入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 g者共101例。采用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根据缺氧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根据脐动脉血气分析,将重度窒息患儿进一步分为合并严重酸中毒组和无严重酸中毒组。比较轻度窒息组(72例)、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18例)与无严重酸中毒组(11例)的心肌损害发生率、心肌损害相关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TnT),对照组为同期入院的黄疸新生儿50例]及超声心动图(对照组为同期足月正常新生儿30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比例:35例发生心肌损害,占34.6%(35/101)。重度窒息组心肌损害的比例高于轻度窒息组[62.1%(18/29)与23.6%(17/72),χ2=7.549,P=0.006];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心肌损害的比例高于无严重酸中毒组(14/18与4/11,Fisher精确概率法,P=0.048)。(2)临床表现: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心动过缓的比例(13/14)高于无严重酸中毒组(1/4)和轻度窒息组(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分别为0.019和0.007)。(3)心电图:18例心电图异常,占51.4%(18/35)。(4)心肌酶:生后48 h时,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无严重酸中毒组、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的CK-MB分别为78.72(34.63~122.01)、31.71(21.33~37.12)、23.11(14.61~36.02)和11.82(8.64~18.93) μg/L,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高于无严重酸中毒组、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H值分别为48.425、90.040和96.045,P值均<0.01);治疗5~7 d后,4组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165,P=0.416)。生后48 h时4组TnT水平分别为0.19(0.12~0.39)、0.11(0.06~0.34)、0.07(0.05~0.13)和0.06(0.04~0.08) μg/L,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高于无严重酸中毒组、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H值分别为45.753、44.665和61.215,P值均<0.01);治疗5~7 d后,窒息患儿TnT水平有所下降,但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仍高于无严重酸中毒组、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H值分别为17.520、21.122和43.286,P值均<0.01)。(5)超声心动图:20例超声心动图异常,占57.1%(20/35)。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查显示,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的二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4±0.3)与(4.8±0.3) cm/s、(4.1±0.2)与(6.0±1.1)cm/s,t值分别为3.293和2.542,P值均<0.05)],但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可发生心肌损害。结合脐血pH值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合并严重酸中毒的患儿心肌损害更严重。临床上应重视临床表现,完善辅助检查,尽早诊断并治疗。

其他文献
背景眼科黏弹剂在白内障术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单纯透明质酸钠产品是目前中国广泛应用的黏弹剂之一。近年来新型黏弹剂,如DisCoVisc的出现为白内障术中黏弹剂的使用提供了新的选择,但临床上2种黏弹剂是否可以替代使用,相关研究很少。目的比较DisCoVisc黏弹剂和透明质酸钠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期刊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产妇初乳和成熟乳中胃生长素、脂联素、瘦素、真胰岛素的水平及其与婴儿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产科及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分娩的妊娠26周确诊为GDM、单胎妊娠、足月分娩、无其他合并症的孕妇及其健康新生儿,共52对,作为GDM组。同期单胎妊娠、足月分娩、无任何合并症的健康产妇
期刊
目的评价出院后随访及早期干预对早期早产儿和/或VLBWI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2月1日,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期早产儿(胎龄<32周)和/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000~1 499 g)中,将随访资料完整的70例患儿纳入研究。随访时间:出院后7~10 d及纠正胎龄40周各1次,纠正月龄1~12个月每月1次。每次随访均测量身长、体重和头围
目的探讨产褥期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力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产妇中,纳入足月单胎妊娠、随访资料完整者共100例进行本研究。阴道分娩者产后24 h、剖宫产者产后72 h开始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每天早晚各做1次。根据产妇的训练次数,分为从不训练组、偶尔训练组(<每周6次)、经常训练组(≥每周6次)3组。产后6~8周时检测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
期刊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防治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出生2 h内的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1)NEC模型组:人工喂养+脂多糖;(2)双歧杆菌干预组:人工喂养+脂多糖+双歧杆菌;(3)人工喂养对照组:仅人工喂养;(4)双歧杆菌对照组:人工喂养+双歧杆菌;(5)母乳喂养对照组:与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