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道美丽的教育风景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jiangb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教育在转型”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江苏省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教育要乘势而为,顺势而进,在改革中谋突破,在转型中求提升。《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教育改革发展必须根据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着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江苏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沈健厅长在全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学习会上的讲话指出,我省基础教育已进入了均衡发展、内涵提升、质量提高的新阶段。胡金波厅长也在全省教研室主任高级研修班上指出,要强化“以转型为重”的理念,紧密结合江苏基础教育实际,认清转型的紧迫性,提高转型的自觉性,把握转型的方向性,增强转型的有效性。
  其实,转型已经在悄悄发生,教育现代化由重点关注办学条件向关注内涵建设转变;教育均衡发展由关注城乡差异向关注学生差异转变,推进教育公平由关注“人人有学上”向“人人上好学”转变……以洪泽教育为例,近年来他们观念转变,真抓实干,提出“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成绩显著。
  本刊近期将推出“江苏教育在转型”系列报道,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思路,和读者共同见证江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洪泽县,因美丽的洪泽湖而得名,一如那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水上长城洪泽湖古堰,这个素有“日出斗金”“鱼米之乡”美誉的古城,随处显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辉耀着浓郁的民俗风情。2003年,本刊曾以《同在一片蓝天下》为题报道了洪泽县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的经验。2012年9月,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探访洪泽教育工作者们为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所走过的不平凡之路。
  教育局马斌局长说,洪泽县2010年5月成为江苏省首批、淮安市唯一的省義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县,2011年12月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评估,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达到了85%;现在洪泽正在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这位以关怀农村学校,心系农村学生而为人们所称道的局长叮嘱道:“希望你们多去农村学校看看。”
  记者两次走进洪泽的村镇,果然看出不一样的风景,看到了洪泽教育人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1 换个思路找出路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决策者的故事。
  马斌局长说起以前农村初中的状况,很有些无奈。由于城乡的差距,前些年,农村初中的优质师资加速流向县城,与此对应的,是生源不断向县城集中。2009年,全县12所农村初中,在校生共4612人,平均每个学校不足400人,而仁和中学秋季初一招生,只来了12个学生,但在10年前,这些学校在校生都在1000人左右。全县农村初中教师共573人,按照正常的师生比例,绰绰有余。可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却严重不足。这些年,全县一直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制度,鼓励县城教师下乡任教,但收效并不明显,城乡教育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加剧扩大之势。
  怎么办?决策者们说:“能不能换个思路,把孩子们接进城,也有利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0年,洪泽的教育工作者在默默地做着一件大事:撤并了6所农村初中,把1200多名初中学生都请进了城里的新区中学读书。他们准备用3年时间将农村初中生全部接进县城学校。
  马局长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按照原先的发展路子,按照教育优质均衡要求,需要对12所农村初中进行教育现代化达标建设以及校舍安全改造,至少要投资 1亿元。而把初中学生送进城,按照目前4600人(以后稳定在4200人)左右的生源量,只需要投入6000万元对城区两所中学进行改扩建,就可以达标使用。对学生进城后空出来的学校土地资源再进行综合利用,又能收回1亿元的教育发展资金。这样既让学生享受了优质教育,也避免了重复投资建设。”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视察洪泽教育时褒奖道:“洪泽把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是我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区域差距的典型。”
  接到城里学生的吃住行怎么解决呢?新区中学校长袁干军说:“每到周末,县公交公司的车辆准时送学生们回家,星期天下午再把他们接到学校。政府每一年都要投入120多万元,第一是用于这些学生来回免费乘车的费用,第二是用于困难的学生。孤儿伙食费一分钱不收,都是由政府补贴,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政府补助70%,这类学生受到补助面也达到了60%-70%。”一个学期下来,新区中学的农村学生各科成绩都有很大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给出了90分的高分。有许多孩子在农村时都无心念书,想出去打工。进城后,他们看到了差距,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习热情。
  近年来,洪泽县通过让农村孩子进城读初中、组建教育集团等方式,加强城乡联动,有效推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教育惠民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
  2 乡村里的“明星学校”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高良涧镇中心小学教学楼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笔力老道,很见功底,这是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刘灿留给母校的纪念,而更多学生的书法作品,展示在书法长廊和学校的校史室里。
  早在2000年,高良涧镇中心小学就把写字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形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提出“两定一考核”工作方法。“两定”是指定辅导时间,定辅导老师;“一考核”是指期末对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和水准进行考核。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形成了“激趣导入——读帖感悟——指导示范——描仿临练——品评矫正”的写字教学模式。每学期都有200名左右的学生获得江苏省书法等级证书,作品或在江苏省中小学生书法展示赛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一些作品被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刊印在所出版的小学生习字册上。   2011年,洪泽县积极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方式,开始进行农村中小学“明星学校”的创建工作。此项工作被省教育评估院领导誉为“洪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的又一创新实践”。高良涧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发端于光绪29年(1903年)的百年老校,以此为契机,对照创建标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成为了洪泽县首批明星学校。
  对学校来说,通过明星学校的创建,硬件设施达到了教育现代化的标准,科学实验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等一应俱全。张辉校长自豪地说:“我们投入43万元装备了学校图书馆,管理员是图书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专业人才,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老师来说,创建工作也是一种历练。张渝老师把平时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感悟,提炼成一篇具有较高价值的交流论文,在淮安大市英语教师培训班上交流发言。她感慨地说:“没有明星学校的创建,我也许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
  对于学生来说,创建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学校开设了个人潜能秀、潜能大舞台、潜能展示台等阵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技能、强健体魄。五(1)班的班主任严定远看了学生的表演后认为,“潜能大舞台”是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平台,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合作、创新与自我欣赏的过程,不让他们展示一下,谁知道有位从不引人注意的王大明同学会表演口技呢?一位家长说道,“潜能展示台”起到了无声的教育作用,他家孩子原先写字潦草,自从老师要求他在展示台上贴出他的书写纸后,他就不再马虎了,而是认真对待,认真书写,现在他即将参加书法考级了。
  在潜能文化的浸润下,学校改变了对学生传统的评价模式,变一元为多元,学业成绩仅仅作为评价指标之一,除此之外,每个学生每学期还有思想品德、普通话测试、经典诵读、课外阅读、规范书写、体艺特长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和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所乡村小学做出这样的成绩,怎能不成为学校中的“明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必定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3 养成好习惯
  洪泽共和中学是苏北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这里没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更没有高质量的生源,然而它却创造出了一流的教育教学工作业绩,获得“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等诸多荣誉,多次荣获市县初中教学质量奖,中考成绩连续二十多年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
  共和中学有何秘密武器?无他,只是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校制定了《共和中学一日学习常规》,在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就印发到每个学生,由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习。《常规》对晨读、早读、课堂、午休、晚自习等学习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执行,学生会组织督查,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学校还实行两分钟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把学习用品轻放在课桌上指定的位置;端坐静默,目注前方,静待老师进课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严格要求,使学生一上课就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诸如此类的要求还有: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要自觉地进行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等等,规矩很细很平常,但要持之以恒却不容易,共和中学做到了,而且这些习惯已经积淀为学校的一种良好的学风。
  今年洪泽共和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老师和家长特别欣慰,他们的毕业生在全县小学毕业学业水平调查测试中从未能进入全县百名之内,但今年破纪录了,原来共和镇中心小学借了共和中学的校舍,所以破纪录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近朱者赤。
  4 导师制:大手牵小手
  教师节那天,洪泽外国语中学盛晓梅老师收到一份礼物,盛老师打开其中的贺卡一看,是一名已经畢业的学生寄来的。这个曾经调皮到令她伤透脑筋的男生,居然没有忘记她这个导师,这令盛老师感动不已。
  中学也有导师制?洪泽外国语中学的王昆老师给了肯定的回答。
  洪泽外国语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校园很大很气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大部分学生为住校生。针对部分学生缺乏文明意识、漠视学校规章制度、在学习上缺乏意志力的状况,学校采取了一项教育改革措施:实施“导师制”。
  首先这项管理措施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校要求每个导师要带3名或更多的学生,全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而不是单纯对学生学业的“导差”“扶差”“补差”。活动时间分为定时和不定时两种。每次放假返校日下午和每周三晚自习为定时活动时间,长短由导师决定,但不得低于30分钟。不定时是指导师额外安排的活动时间,如利用周末或其他放假时间。不定时活动之前要在年级主任处备案。
  还有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流动德育导师制”,即每月向全校学生推出10名左右优秀导师作为“流动导师”,公布其特点和专长,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学生从不同的导师处能获得更多的教育和帮助。
  曾经有位高三女生,学习比较好,但由于压力太大,成绩有所下滑。她的导师王昆老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倾听者,创造机会让她倾诉。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压力得到了舒缓,性格也变得开朗,最终考上了大学。王老师说:“导师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或考上大学,但是,只要能让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就很欣慰了。”
  很多成年人或许都已忘记了自己年少时那些看似无谓的苦恼与麻烦,其实,那都是成长中的障碍与关口,也许老师或导师一句平常的分析和安慰,就能打断通往精神抑郁和变异的通道,扶助他们跨越难关,顺利成长。
  5 我们还能更美
  走进洪泽朱坝中心小学,会感觉走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迎面教学楼上挂着一个硕大的匾额:诗风满校园。回眸一瞥,校门边写着“我们还能更美”几个大字,这是朱坝中心小学的校训。
  校长马德凤说:“为了实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的目标,学校营造‘尚美’文化,把尚美的理念融入师生的心灵,并进一步内化为师生美的行为。”   留守儿童成大海,由于家庭贫困,母亲出走,再加上爷爷奶奶早就去世,父亲忙于生计,整日在县城打工,因此缺少家教,一度经常旷课,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赵绪林老师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他经常迟到的原因是家里困难,吃不上早饭,常常要等好心的邻居施舍;经常旷课是因为他染上了打电子游戏的坏习惯。赵老师决定首先从生活上关心他。从此,校园里的人经常看到赵老师为一个学生买早点、送早点的身影。同时,成大海只要旷课,赵老师立即骑车到街上找,到游戏室找。有一次,赵老师在游戏室找到他时,发现他正蹲在地上哭得伤心。原来,他和社会上的青年在一起玩,人家把他的自行车给强行骑跑了。赵老师一边送他回家,一边与他的家长联系,并严厉告诫他,那些无良青年不是他的朋友,只有老师、同学是他的好朋友,学校是他应该待的地方。现在,成大海不再旷课,而且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期中考试时,还获得了学校的“进步之星”称号。
  六一儿童节这天,褚素文老师收到了学生张颖送的一束鲜花,在这连花店都没有的农村,这份礼物让褚老师非常感动。鲜花丛中插着一封长长的信,张颖娓娓叙说着褚老师对她点点滴滴的好,在信的末尾,孩子说想叫老师一声妈。褚老师说,能被如此礼遇,在感动之余,也为孩子写了一首小诗《六月的情思》,其中有这样的几行:“如果我是一枝亭亭的莲,你们就是我脚边快乐的游鱼;如果我是一棵繁茂的树,你们就是我枝头芳香的花朵;六月,我为你们吟唱炽热的诗章,你们轻轻地叫了我一声:娘!”
  赵老师和褚老师都是朱坝中心小学一年一度的“最美教师”。他们为孩子成立了校园文学社团“小荷诗社”,把唱歌、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融入诗教活动过程,每年的“尚美诗词节”,成了孩子展示自己的大舞台。他们出版了4本《小荷诗社学生作品集》,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60多首学生诗歌作品。
  用诗词浸润孩子的童年,童年便有了诗意的栖居地。而营造这种诗意环境的老师们,自身也受到熏染,得以不断成长提高。
  6 我的被子有太阳的味道
  在洪泽东双沟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有6棵30年树龄的桂花树,一字排开。秋日的桂香,就如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那样,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沁人心脾。
  “学校就是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家园”,这横幅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横幅下,正在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而在千余名家长中,大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刘兆龙校长说:“平时我们还举办‘特殊家庭培训班’‘爷爷奶奶培训班’‘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指导临时监护人正确教育留守儿童,让他们和我们产生共鸣,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洪泽县现有留守儿童的数量占到全县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21.7%。为了确保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全县所有寄宿制小学实施“无缝隙”安全管理,每校配备6名专职生活教师,男女各3名,对住宿生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安全监管。
  在东双沟镇中心小学学生宿舍的大门口,有几块展板很醒目:寄宿生突发事件应急流程图、寄宿生二十四小时监护流程图……每天早上起床铃声一响,生活老师就到寝室叫学生起床,监管他们整理内务、早锻炼、吃早饭。学生进教室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接手。午饭时生活老师又到食堂监管。晚上第一节晚自习,在教室里做家庭作业;第二节是晚活动时间,孩子们在学校的报告厅里,下象棋,做手工制作,读书。之后生活老师护送学生进寝室休息。每学期学校还开展一次留守儿童生活技能大赛,对他们进行叠被子等生活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学校的准军事化管理,从小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学校于2004年3月份启动留守儿童寄宿工程时,急需生活老师,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这份工作的经验。正当学校为此事一筹莫展时,已从教20多年的朱正兰老师主动请缨调整工作岗位,承担起管理寄宿学生的任务。为了照顾好100多名儿童的饮食起居,朱老师担负起老师和母亲的双重责任。她帮孩子铺床、整理日常用品,举行简单的生活技能培训。她晚上巡夜时,换上软底布鞋,轻轻地走路,为孩子们盖上蹬开的被子。有位家长来看望孩子时,动情地对朱老师说:“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学习我们父母放心,有你这样的老师照顧,我们在外安心。”朱老师被学校评为“师德模范”。
  年轻的朱慧中老师才二十出头,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留守儿童疏导心理,慰藉心灵。她编写出校本心理教材《呵护心灵,做个快乐的小学生》,让学生在必要时学会自助。她开设“知心姐姐信箱”,利用晚上时间一封一封回复学生来信。在一次举办“学会感恩 从我做起”的讲座中,朱老师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两个方面,用动人的语言、深刻的道理打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许多孩子纷纷拥向老师,向老师大声地说出:“老师,我爱你!”
  在晴朗的日子,东双沟镇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的栏杆上都会晒满孩子们的被褥,那是生活老师做的。相信夜晚孩子们盖着有太阳味道的被子,一定会睡得很香、很甜。如今,东双沟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做得全国闻名。
  7 让学生一生幸福成长
  “如果您的孩子落选了,您会对她说什么?”家长答:“没关系,这只是一次比赛,并不代表永远,继续努力!”这是在2011年洪泽县实验小学“嗒嘀嗒”杯十佳“小淑女”“小绅士”成长奖评选活动中,五(8)班小记者李柏非在现场对家长的采访。另一名小记者费扬的报道这样写道:“我认为朱慧同学的展示最让人叫绝,她的演讲生动活泼、演唱优美动听、《成长报》做得清爽又漂亮、回答问题机智又幽默,最后她赢得家长的一致青睐,得到了全场的最高分。”
  洪泽县实验小学在“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理念的引领下,立足“以生为本”,创新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生本课程个性化,让学生在课程的滋养中成长。
  每学年初,学校整合国家课程,重组学科内容,确定课程项目,列出课程菜单,设立“课程超市”,让学生选择课程。目前,学校有体育类、实用技术类、音乐类、美术类、家政类、课外阅读、生活数学等60多个科目。每个学生可自选一门学习,每门课程每周各开2节课。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给每位师生发放“校本课程开设意见书”,征求师生对校本课程开设的意见,然后组织人员归类、筛选;最后,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校本课程项目的开设。让学生参与课程建构,这个过程可以成为孩子自己成长的历程。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不再是学校学科科目的总称,儿童本身也是一种课程。为此,学校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利用学生教育学生。升旗仪式由班级学生轮流组织;晨会课、班会课让学生主讲;学生参与学校环境设计;学生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的组织与评价。   洪泽县实验小学还有一个“万里行社会实践班”,开展活动至今已近4个年头。活动安排在每周末。活动前,学校联系好地方,安排好路线,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相关知识,做好相关准备;活动时,自带干粮和水,不允许带钱,认真聆听讲解,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后小结活动收获,写成长日记。如今,学生拍摄的照片已上千幅,成长日记有上千篇,受教育人数已近2000人。孩子们在行走中健康幸福地成长。“万里行社会实践班”已经成为实验小学一大品牌活动。
  洪泽县明确提出,学校课程文化建设要以“文化育人”为指导思想,以“一校一品,一校一特”为办学目标。洪泽各校课程文化建设可谓百花齐放:朱坝镇中心小学的“尚美文化”、高良涧镇中心小学的“潜能文化”、东双沟镇中心小学的“快乐文化”、洪泽湖实验小学的“亲水文化”、蒋坝镇中心小学的“底色文化”、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的“国学文化”等各领风骚,还有洪泽县特殊教育学校,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手工制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学生的烙画、绘画作品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洪泽教育人编印的《洪泽县学校文化建设纲要》,见证了洪泽县创建特色学校、打造校园课程文化的进程。
  8 “前置作业”与“自学案”
  洪泽县实验中学的“前置作业”,是将教学重心前移,发挥作业的反馈、评价、补充作用,让每个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知识,让学走在了教的前面。语文教师李杰在设计前置作业时,常对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分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最高要求”等类别。他说:“比如对初一学生来说,课堂上的交流回答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这就需要教师要以扶为主,然后慢慢地放手,通过课堂上彼此的交流分享,质疑互补,再做适当引导,从而突破重点难点。这样,教师就在不经意间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提升学习能力的平台。”
  政治老师骆殿兵在谈及“自学·互学·导学·评学”教学模式时,认为此模式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自学感悟、交流研讨、点拨引导、反思总结;而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则为: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当堂检测。但不管怎样,这些模式都是为了充分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去亲历新知的发生、发展与应用,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李加忠校长是从实验中学调到朱坝中学的,他说:“实验中学的‘前置作业’模式如果照搬过来非常省力,但肯定不能适应这里的学生,因为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能留在这所农村学校读初中的大多是家庭困难的、家庭有变故的或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孩子大多数存在学习困难,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等问题。”于是,2011年秋学期,他们艰难起步,在“前置作业”的基础上,降低起点,产生了适合他们学校实际的“自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一年后,学生和老师都收获了很多。初三(1)班张颖同学说:“我原来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是考不上高中的,现在我对自己考上高中有信心了。”教政治的朱老师和魏老师都说,以前学生课上睡觉,他们教课教得很生气,也很累,现在上课老师和学生都愉快,因为学生都能听懂了。
  此外,洪泽县实验小学建构的“自问自探”课堂教学模式、洪泽县第二中学建构的“四步转换”课堂教学模式等,被评為淮安市“十大优秀课堂教学模式”,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洪泽县围绕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全面推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将教材变成学材、教室变成学堂,充分打造出了每一节能滋养儿童的课堂。
  有人说,教育宛若一个星空,需要不停地去仰望、去追问、去思索。所有童年之花、青春之树的开放、生长,都离不开师长们辛勤的劳作,更离不开教育者心血的浇灌。让学生沿着自己生长的态势,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气质,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则是当下教育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今天,在那片水网密布的沃土上,洪泽教育的领头人正带领着他们的团队稳步前行。没有优厚的资源作为天然的助力,他们的步伐沉重,但却因此而更加的凝实。他们正实施“硬件向软件、外延向内涵、数量向质量”的三个转变,努力地推进着当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  师:学校的男教师分成两组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成绩好吗?  生:好!  电脑出示第一组的成绩:    师:谁能快速地告诉我刘松在这一组中排第几名?排在第五名的是哪位老师?  生:刘松老师排第二名,排在第五名的刘东老师。  师:反应真快!  电脑出示第二组的成绩:    师:在这组中排在第四名的是哪位老师?  生(迟疑了好一会儿):是刘明老师。  师:刚才反应那么快,这
学校文化是学校这块土壤上长出的一棵生命之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这棵生命之树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在同一所学校的发展历程中,这棵生命之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采。由开始的枝叶稀疏到粗壮挺拔,再到遒劲苍翠、根深叶茂……显示出学校不同的文化气质。溧阳实小历来崇尚独特和创新,这已成为学校的鲜明个性,今天的漂阳实小人又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又在寻找学校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追求师生精神的内在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家办学”、“教学流派”等理念进入了大家的视界,学校在寻求更大范围的合作,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2006年,苏南五校联盟呱呱坠地了,它是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镇江市中山路小学等五所苏南名校联合组成的一个民间教育团体。并参加了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的苏派教学的研究。致力于苏南小学教学流派的研究和建设
【内容摘要】修改进入教科书的选文,是所有语文教材编写者必须面对并要加以认真研究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早在这方面为我们率先垂范。笔者认为,修改教材选文须依从三个角度:一是课程角度,即教材选文必须顺应国家的意志,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必须承担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必须符合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二是教学角度,即教材需要通过组合、修改、编写提示和练习等手段发掘或凸显入选课文的教学价值,以达成课标提出的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  学校精神生活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峻挑战。  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正遭遇着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信仰生活的失落,情感生活的缩减。文化生活的粗鄙,成了时代的流行性“感冒”(
“钟山壮,长江长,我们的学校在中央……”2011年初的一天里,在台北的一处私宅中,一位耄耋老者与一个中年男子一起哼唱着。歌声音量不高,但满溢着自豪。  歌里提到的学校,就是南京市丁家桥小学的前身——中央大学附属小学(1938年-1946年),唱歌的中年男子是南京市丁家桥小学校长张义宝。老人叫周广周,曾任台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考选部常务次长,现任台湾中央大学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他的父亲周
曾有幸参与区小学教师学术荣誉评选活动,一连听了几位老师分别执教的三年级《金子》一课,领略了殊途同归的精彩,更看到了个性张扬的风采。其中,几位老师引导学生品读第二自然段(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的过程可谓“八仙过海”,有的可圈可点之处不少,有的也有一
[内容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t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然而当前的教学目标确立存在着“面面俱到”、“笼统、空泛”以及“得意而忘言”等现象,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在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目标要适切、教学目标要凸显“语味”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使准确的目标导航能成为实现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有效确立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建构主义思想自上个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之后,就一直在褒与贬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特别是,当新课程改革成为建构主义思想的实践土壤之后,很多直指新课程弊端的批判也顺带成为攻击建构主义思想的有力辩词。一些学者甚至指出。建构主义是一种否认客观世界、否认人类知识的“反科学”、“反知识”思潮,是一种不可知论、唯我论或独断论,它对教育实践界正产生着很多的危害,对此应当加以正视。但另一方面,诸如情境学习、认知抛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然而在目前的儿童画教学中,孩子的想象思维还不自然地经常受到各种约束,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一、对儿童画教学中想象力缺失的分析  【现象一】:灌输型想象——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灌输下被动感知形象。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自由展现。  [分析]比如二年级的记忆画《动物朋友》。教师做了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在导入新课时,录制了各种动物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