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软饮料·水果

来源 :小读者·阅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i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参加过一次电视节目,主持者让一群孩子和家长各选出自己中意的儿童读物,然后开始讨论。家长多选择一些有明确教育意义的书,孩子则多选择一些流行的畅销读物。随后主持人就问到会的家长、作家、教授、评论家:你觉得哪种书好?为什么?那么,你是赞成让孩子读有意义的书,让他们在阅读中受到教育?你不同意这样的观点?那么,你是赞成让孩子得到快乐的畅销童书?……
  非此即彼,总在这两个向度上游移。我感到很悲哀。因为,这样的问题已经讨论了二十多年了。我努力申说了自己的看法,批评了目前流行的那些浅薄搞笑的童书,同时也批评了那些一心要把教育意义强加给小读者的人。主持人顿时愣了,不明白我何以如此自相矛盾。
  事实是,那些浅薄搞笑的流行书胡编硬凑,快速复制,只注重市场效益,缺乏起码的文学性,亦即没有审美价值;而那些说教型的作品和置教育性于文学性之上的文学主张,同样是掩盖或损害了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这二者之病,可归之于同一个点——审美。
  也就是说,现在不是只有两种作品或两种主张,而是至少有三种:
  一、强调教育价值的;
  二、强调市场价值的;
  三、强调审美价值的。
  不妨再做一些比喻——
  一味强调教育价值而不强调文学性, 甚至可以不要文学性的童书,像什么呢?——像药。因为觉得儿童不懂事,有毛病,需要教育,于是通过文学书籍,通过故事,引出教训,让他们牢记在心。这样的作品常常有很强的针对性,一个故事针对一种毛病,诚所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恰如克感敏医感冒,半夏露治咳嗽一样。扩而大之,那种有着明确目的的读书,比如读某些书是为了熟悉历史,读某些书是为了提高作文,说到底,还是像吃药。
  只求市场效益好,一味迎合儿童口味,写得浅显热闹但却没有真正的内涵,稍有文学修养的人一读就会反感、起疑的书,像什么?——像可乐一类的软饮料。软饮料的主要原料是饮用水或矿泉水,有的含甜味剂 、酸味剂、香精、香料、食用色素、起泡剂、稳定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一个孩子喝软饮料,如果喝上了瘾,那是会如饥似渴,“一日不可无此君”的;而且,他們会强烈地排斥其他食品,再好的饭菜和水果也难以吸引他们,许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头疼的事。现在市面上,像杨红樱的“马小跳”一类的书被吹得神乎其神,有的书商因为它的销售业绩就将其捧为中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的新高峰,这与将可口可乐誉为全球第一美食,实在相去未远。
  而那种真正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的儿童文学佳作,像什么?——像水果。水果是原生态的食品,是有真生命的,这正如好作品必然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带着生活的汁液,并且有着作家的生命体验的。它不是抽象的提取物,也不是通过人工将几种成分简单合成的,它的结构复杂得靠人力难以复制,只有通过自然生长的过程才能产生。
  它是真正的美味,但吃起来必须用力,也就是要“亲口尝一尝”,不像药片那样一吞就得,也不像可乐那样喝下去就是,所以有的孩童就懒于吃它,宁可喝软饮料。它要在吃的过程中逐渐“知味”,而真正喜欢上了水果,人的口味也就会变得丰富和成熟起来。它有营养,但不是针对性地用以治病的,吃它只是享受,在享受的同时,营养被吸收,慢慢地也就有了健身的作用,这正如审美作用的转换——它可以转换成某种教育的效果,但那是审美沉淀后的自然的结果,并不是刻意为之的,更不是单向或单一的。现在很多上好的水果卖得不如可乐好,果农在生意上做不过可乐公司,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但哪一个有爱心的家长,会赞成以可乐代水果,会愿意让水果从我们的生活中绝迹呢?当然,真正愿意让药片代水果的家长,也是不多的。
  那么,就让我们关注水果的生产和销售吧,不要让药片和可乐类的书籍占据整个童书市场。
其他文献
一天,兔子蹦蹦跳跳地回到家门口,当他正要钻进洞里的时候,从里面传出来一个巨大的声音。“我是了不起的巨人,要多可怕有多可怕!  “救命啊!救命啊!”兔子喊道。  “怎么啦,兔子?”猫问道。  “我的洞里有一个了不起的巨人!”兔子说。  “别担心,”猫说,“让我偷偷地溜进去,把他扑倒!”于是,猫小心翼翼地朝兔子洞爬去。但是,当她正要钻进去的时候,听到一个巨大的声音。“我是了不起的巨人,我会像碾虱子一样
期刊
伊敏背着书包,心事重重地走进校园。  值班老师站在校门口,向每一位同学打着招呼。伊敏像是担心惊扰到老师一样,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问候了一声“老师好”,然后快步低着头走进了校园。  在老师的眼里,伊敏是一个好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不错……有说不完的优点,唯一的缺点就是性格有些内向,不爱说话。可是在同学们眼睛里,伊敏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人,每天上学默默地
期刊
火车穿越三分之二的岛  从格拉斯哥回到伦敦  在无信号的暮色中兀自回想  回想我們的漫步 奔跑 谈笑  并肩凝望过南海的浪花与北海的孤岛  就这样一起跨过高山和大海  彼时车厢里你们在玩牌  窗外已是漆黑寂静  看不清田野  只有我们的倒影  多希望纯粹的时间再延长一些  让这列车不仅穿越这座岛  也穿越赤道  明天固然准时来临  那就走进不同的教室  再回到同一个厨房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明
期刊
听说哥儿要买带画儿的山海经,阿长愁眉不展。对于她这样一个不识字,没文化的人来说,书店简直是地狱一般,更何况要为哥儿买一本书呢? 阿长只好厚着脸皮,垂头丧气地走进乡下的书店。  她尽可能地多翻一翻書,找一找画儿。什么人面的兽,九头的蛇,阿长都依稀记得。只是她不认字,“山海经”这个书名她也忘掉了,只忆起“三哼”,也可见阿长浓重的乡音。她翻了有一会儿,累了,便直接坐在地上,拿手扇着风。一旁的读书才子都没
期刊
从前,有一只孤独的毛毛虫。它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它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看大海。  于是,它收拾了一个红书包,往里面装了水、粮食、绳子、小刀等,便出发了。  它走啊,走啊,来到了一个山谷。这个山谷四面环山,似乎没有出路。毛毛虫往东走,出不去;往西走,又回来了;往南走,又到了尽头;前面也是死路一条。突然,天空中一阵长鸣,毛毛虫抬头望去,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在看着它。是麻雀!麻雀落了下来,问:“我的朋
期刊
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座正义岛。  一天夜里,天空中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流星雨。  流星从遥远的马特星系带来了奇妙的种子。  种子落在正义岛上,生根,发芽,开花。  花儿结出了可爱的马特人!  马特人头上长着一只角,他们身体柔软,充满弹性,使使劲儿能把胳膊和腿拉长,还能缩成球滚来滚去。  他们开心地跑啊,跳啊,滚啊,玩得不亦乐乎。  玩着玩着,马特人都饿了,一个个无精打采。  这时,菠萝马特指着远处的树
期刊
夏天来了,雨水丰沛,积了一个春天的雨水,都下在夏天。  放了暑假,东方和他的小伙伴们,整天琢磨怎么玩。家里玩不开,胡同里玩不开,村里也玩不开。最好玩的地方是槐树林,是青草湾。但他们去不了。  “知了——知了——”树上的知了在叫,最大的叫声来自槐树林,樹高林密,数不清的知了待在树上叫。  每棵槐树上,都有知了在叫,少则两三只,多则十几只。一林子的知了,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合唱团”,以一成不变的调子
期刊
邓伦的父母皆是军人,外公还是大学心理学教授,深受家庭氛围的熏陶,邓伦曾把成绩看得很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他幼年时唯一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每年暑假,他都会花大量时间将下一学期的课程提前进行预习。至于那所剩的一小部分时间,他则用来看《英雄无悔》这部电视剧。随着剧情的發展,高且远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也一点一点渗透到邓伦的心里,想要当一名警察便成了他在小时候的梦想。  一晃十年过去,连邓
期刊
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周灭商,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四代传到宋湣 (mǐn)公,长子名叫弗父何,把国君之位让给了弟弟。他的后代到了宋殇公时,为宋国的大司马,名叫孔父嘉。孔父是字,嘉是名。他深受国君的器重,获得了赐族的恩典,后代于是以他的字为氏,这才有了孔氏。孔父嘉执掌宋国军权,曾多次率军与郑庄公大战。后来,太宰华督觊觎孔父嘉的妻子,使诡计杀死了孔父嘉。孔氏一族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三十岁时
期刊
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的一道数学题让家长群炸了锅。  “一艘船上有26只绵羊和10只山羊,请问船长几岁?”有人赞赏题目的新颖、别致;有人质疑题目与数学相差千里,不够严肃;有人抱怨题目“坑爹”,不,是坑孩子。当然,这道源自法国的数学题的答案是“不知道”,所以回答“算不出来”的孩子算回答正确。看上去有点不劳而获,实际上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事物确定性的理解,看他们对数字的应用是否恰当,以及对自己做出的结果是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