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夹缝中的首次核爆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ob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南亚次大陆突然升起核爆的蘑菇云。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加入世界“核俱乐部”。自此以后,亚洲乃至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时至今日,人们对1998年印巴“核竞赛”内情知之甚少。最近,巴基斯坦《防务月刊》披露了本国核试验的来龙去脉,称巴方核试验完全是被印度逼迫的结果,“在国家最高安全利益面前,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即便吃草,也要搞核弹
  
  1947年8月15日,午夜钟声响后,印度脱离了英国的统治,赢得了盼望已久的独立。在此的前一天,巴基斯坦宣布了独立。然而,南亚次大陆上新生的两个国家由于克什米尔领土归属、宗教冲突等矛盾根深蒂固,从独立伊始就互相敌视。
  在经历三次印巴战争后,印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取得对巴基斯坦的常规军事优势,进而在1974年5月18日进行代号为“佛祖微笑”的第一次核试验,尽管印度官方声明该试验的“和平目的”,但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核能力,以对付来自印度的核威胁,他甚至表示:“我们即便去吃草,也要发展核力量。”
  5月22日,阿里•布托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PAEC)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由PAEC主席穆尼•艾哈迈德-汗主持。会上,巴基斯坦最优秀的物理及机械工程专家被告知要为“一项国家重要计划”贡献力量。会议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核弹”这个词,但大家非常清楚自己将要干什么。会后,阿里•布托下令成立直属总理办公室的特别发展工作组(SDW),工作组选址在瓦赫办公。从安全角度考虑,那里靠近山区,而从便利角度考虑,那里也靠近巴基斯坦军工厂和首都伊斯兰堡,因此SDW也被称为“瓦赫工作组”。
  瓦赫工作组最初的工作是研究核装置的起爆机制,这涉及到化学、力学、精细工程学及启动机制原理。为提高效率,他们不得不尽可能利用已从国外进口的装备,把精力放在研究其他需要的设备上。不过,巴基斯坦国内的研究条件和人才储备太过薄弱。在PAEC资深科学家卡塞姆•艾尔沙德推荐下,阿里•布托总理写信给一位远在荷兰的巴基斯坦年轻学者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希望他“利用一切条件为祖国核事业贡献力量”。
  卡迪尔-汗早年在荷兰的欧洲铀浓缩集团工作,这是一家附属于欧共体的核研究机构。借助工作之便,卡迪尔-汗掌握了包括核原料提纯在内的重要技术,并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收到总理的信后,卡迪尔-汗在三个月内整理好准备带走的学术材料,获取所有能在公开渠道买到的仪器设备,然后辞去在荷兰的工作,回国参加核技术开发,并在卡胡塔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卡迪尔-汗实验室”(KRL)。
  
  为了营造竞争气氛,阿里•布托没有把KRL归入PAEC系统,而是让巴陆军战略司令部(PASFC)为KRL提供工作保障。PASFC今天已成为巴最重要的核打击力量。
  
  漫长的准备
  
  当核装置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寻找适当的核试验地点在1976年悄悄展开了。PAEC考察队在俾路支省贾盖地区的罗斯卡山找到理想的试验点:在山区,且能承受2万吨TNT爆炸当量的冲击。
  就在1977年7月5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发动政变,推翻了阿里•布托政府,核研究工作立即停摆。为了安抚人心,齐亚•哈克把第5集团军司令萨法维调回中央,任命为瓦赫工作组组长,直接受命于陆军总参谋部,为PAEC和KRL提供全方位服务。
  根据PAEC的要求,瓦赫工作组调动工兵部队,在罗斯卡山开凿了长为1013.46米,直径为2.5米左右的鱼钩形水平隧道,里面安装了电缆、传感器和监视器。另外,卡迪尔-汗领导的KRL也建议瓦赫工作组在离罗斯卡山150公里外的卡哈拉沙漠构筑了“L”形垂直隧道,高为90米左右,充当第二个核试验基地,以保证万无一失。
  确定两处试验基地后,齐亚•哈克随即将罗斯卡山-卡哈拉一带列为禁区。为防印度间谍刺探,巴政府对外声称上述地区将开辟为空军基地,并将提供给美国空军使用。直到1998年核试验前,瓦赫工作组已在全国建造了24处试验点,挖掘了46处小型隧道,为军队开凿了35处地下宿舍,以及其他指挥、控制和监视设施。
  1983年3月11日,巴基斯坦在东部萨果达的开拉那山进行了首次“冷试验”。所谓“冷试验”,就是用高能炸药代替核装药进行爆炸试验,旨在检验核弹内爆系统。试验所用隧道与1998年热核试验隧道完全一样,也是由瓦赫工作组开凿的,里面有20根电缆,将爆炸装置与外部震荡器连在一起,从而建立起精密的监视系统。
  “冷试验”采用了瓦赫工作组自行开发的HMX起爆器,通过按钮来控制启动。判断试验成功与否,就是看爆破后是否产生中子和连锁反应(由于“冷试验”没有采用核原料,所以不会发生裂变链式反应)。当按钮启动后,可能由于准备工作出现纰漏,连接爆炸装置和振荡器的电缆大部分都中断了。但经过仔细检查,人们发现有两台震荡器监测到“冷试验”不但产生了中子,而且确实发生了连锁反应。也就是说,“冷试验”成功了。1983年3月11日这一天,因此而成为巴基斯坦核事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1983年到1990年, PAEC和KRL一共进行了24次“冷试验”。巴基斯坦不断努力改进核弹的设计,完成了原子弹构造设计,并迈过了核武器小型化的技术门槛。后来因为美国侦察卫星发现了巴政府在开拉那山进行的核活动,瓦赫工作组不得不放弃此地,转移到卡拉-赤塔地区。
  
  要尊严,还是要经济
  
  1998年5月11日,印度首都新德里,总理府。17时55分,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用英语宣布道:“今天15时45分,印度同时成功地进行了三次地下核爆炸。三个不同的核装置分别是:一个很低当量的核装置,一个与1974年首次试验相同的裂变装置和一个热核装置。”宣读完不足百字的简短声明,瓦杰帕伊便匆匆离开,丢下一百多名目瞪口呆的记者……正当世人尚未从印度第一轮核爆炸的震惊中缓过神来之时,两天之后的13日中午12时21分,印度又在同一地点进行了两次核试验。
  印度核爆炸一下子将巴基斯坦推到悬崖边。时任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向本国《黎明报》表示:“如果此前印巴军力对比只是印度稍占上风的话,那么现在来看就没有可比性了。”巴政府除了猛烈抨击印度的挑衅行为外,还声称“将根据需要采取一切措施”。
  5月15日,巴召开内阁防务委员会,会议由总理谢里夫主持,与会的有国防、财政、外交部长和陆海空三军参谋长,还有PAEC副主席谢赫•穆巴拉克博士和KRL主任卡迪尔-汗博士。议题是巴基斯坦可否用核试验来回应印度的挑衅。
  激烈讨论进行了几个小时。与会者中,财政部长萨尔塔•阿齐兹是唯一反对进行核试验的人,他清楚如果巴进行核试验,势必会受到国际社会制裁,这对已到崩溃边缘的巴经济而言将是灾难性的。当时,谢里夫投了弃权票,他回忆说,自己内心并不支持搞核试验,只是巴国内情绪已到了失控的边缘,无论是军方还是宗教极端势力都不会接受在印度面前示弱的现状,他在内阁中已处于少数派的地位,最多只能再“苦撑两三天”,唯一能扭转局面的机会只有当时PAEC主席艾哈迈德博士在美国的斡旋之旅。
  
  美国差点拿F-16做交易
  
  就在印度进行核试验后的第二天,PAEC主席艾哈迈德博士便作为谢里夫总理的特使赶到美国,就印度核试验进行外交斡旋。美国总统克林顿不愿意1968年生效的《核不扩散条约》(NPT)遭到破坏。克林顿承诺,为避免巴采取更强硬的回应措施,美国愿尽其所能提供巴希望得到的东西作为补偿。5月16日,艾哈迈德接到谢里夫的指示,巴放弃核试验的关键条件是:美国给予巴“准北约盟国”地位,开放对巴军售,尤其是为已订购的28架F-16战斗机放行,另外美国还要为虚弱的巴经济大量输血。谢里夫在最后附言上写到:“愿得真主庇佑,我们已到最后关头。”
  在1979-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积极支持巴基斯坦对抗苏联的扩张,并提供先进的F-16战斗机。但战争一结束,美国就开始压制巴基斯坦与印度展开核竞赛。1990年,美国参议员普雷斯勒以巴暗中进行核武器研究为由,促使国会颁布法案,对巴实施武器禁运,首当其冲的就是巴基斯坦订购的第二批F-16战斗机全部停止交付。当时巴方已向美国支付了28架F-16的购机费6.85亿美元,美国这一招,导致巴空军在数年内既得不到先进装备,也得不到急需的发展资金。
  克林顿表示大体接受这些要求。5月19日,美国五角大楼启动对巴转让F-16战机的工作,28架封存在亚利桑那州的F-16飞机迅速作好交付准备,同时美军中央总部开始拟订动用战略运输部队的计划,将这批飞机在“最短时间”内送到巴基斯坦。当这些好消息传回巴方后,谢里夫欣喜万分地同僚们说:“印度人用核武器把美国‘炸’到我们这边来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美国参议院领袖杰瑟•赫尔姆斯坚决反对政府的亲巴路线,他指责克林顿是在“纵容潜在核武器拥有者向美国讨价还价”,并当面向白宫方面发誓,绝不会让美巴政府间的任何私下交易成行。在赫尔姆斯为首的美国国会的不妥协态度面前,美国政府最终通知巴方,短期内无法解决F-16战斗机销售问题,不过希望巴政府考虑到国际影响,不要与印度进行核竞赛,否则美国必将对巴基斯坦采取极端措施。
  
  通往核试验之路
  
  现在谢里夫没有任何退路了。5月20日,谢里夫再次召开内阁防务委员会,会议的议题不再是搞不搞核试验,而是怎样才能完成比印度更漂亮的核试验。
  PAEC和KRL都表示,如果政府做出决定,两个机构都能在10天内进行核试验。事实上,相对于KRL,PAEC具有两大优势:第一,由PAEC负责的罗斯卡山核试验基地,具备马上投入使用的潜力;第二,在“冷试验”方面,PAEC的经验远多于KRL,进行热核试验的保险系数要高。最终,谢里夫总理把核试验的重任交给PAEC,并表示:“现在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巴基斯坦,我们不能失败!”穆巴拉克博士回答说:“要不要进行核试验是政府说了算,如果政府决定,PAEC已经有准备,也有能力进行核试验。……总理阁下,我向您保证能够成功。”5月21日,谢里夫正式签署核试验命令。
  为确定此次核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数量和型号,PAEC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鉴于印度进行了五次核试验,而瓦赫工作组在罗斯卡山挖掘出五条隧道,再加上在卡哈拉沙漠腹地的一条隧道,与会者决定在这六个地方各进行一次类型不同的核试验。
  5月21日下午,PAEC的140名官员、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兵分两路飞往贾盖。其他工作人员和基础监测设备由巴陆军第12集团军通过陆路运输,沿途警卫工作则由陆军特别服务组(SSG)负责。
  所有核装置及原料则是由巴空军C-130运输机由东北部城市拉瓦尔品第起运到贾盖,4架配有响尾蛇空空导弹的F-16战斗机紧随其后,为防止印度可能发动的袭击,巴空军的歼-7MP战斗机在印巴边境上空巡逻。出于安全因素考虑,所有核装置(如HMX起爆器)和放射性原料(浓缩铀)被分为若干集装箱,装在不同的飞机上,如果这些运载核装置和原料的C-130运输机被恐怖分子劫持,或者因其他原因试图离开巴领空,紧随其后的F-16战斗机会毫不留情地将其击落。
  到达贾盖后,工作人员将核装置从飞机上小心搬运下来,随即运往6个核试验场安装。待装置安装完毕后,开始铺设电缆,将试验装置和10公里外的观测站连接了起来。整个过程一共花了四天时间。
  5月25日,在PAEC工程人员监督下,巴陆军工兵将所有隧道密封起来。27日下午,在工程师确定混凝土密封墙完全凝固后,陆军总参谋部通知总理谢里夫,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巅峰时刻”
  
  1998年5月28日黎明,一声警报,划破了寂静的长空。巴基斯坦进入了警戒状态,各空军基地的F-16和歼-7MP战斗机随时准备抵御可能的外来破坏。而此时,巴境内所有地震监测台对外的数据传输系统均已经关闭。
  贾盖,罗斯卡山,天气晴朗。除了诊断组和爆破组的一些成员据守在核试验场10公里外的观测点,其他人都已撤离现场。
  13时30分,进行起爆装置最后一次检查。
  14时30分,巴陆军航空兵米-8直升机运送PAEC主席艾哈迈德博士,KRL主任卡迪尔-汗博士等人到达现场。
  15时,一辆军用卡车运载最后一批工作人员和士兵撤离核试验场。
  据守在观测点的20人中,此次核试验启动装置设计者,一个名叫穆罕默德•艾尔沙德的年轻人被任命开启开关。诵读完“赞美安拉”后,他按下了开关。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1998年5月28日13时16分整,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次核试验的开关启动了。
  忽然间,大地开始颤抖,沉睡了千百年的大山使劲地抖落它身上的尘土,原本暗色的花岗岩变成了白色。试验成功了。观测室也炸开了锅,人们欢呼着,跳跃着。
  整个爆炸过程,从开关按下的那一刻到五个核装置起爆,总共经历了三十秒。就在这三十秒后,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
  随后,巴外交部发言人向世界宣布了这个消息,并将此称为巴基斯坦的“巅峰时刻”。两天后,巴基斯坦在卡哈拉沙漠成功进行了第六次核试验,这起码在数量上超过了印度。
  自此,巴基斯坦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其他文献
赈灾的三种角色传奇    自古以来,中国多灾。赈灾救人,社会中历来存在几种力量:政府、民间组织和媒体。  一百年前,当一场日俄战争将舶来的“红十字运动”播种到中国大地时,中国民众的人道主义之花与博爱之果曾经那样自发地迸发出来,绚丽多彩;而媒体对灾难的报道与遮蔽,又曾那样左右着社会情绪、政坛博弈的全局。  所有这一切,让我们看到历史中政府与社会各种力量的消长。政府,是救灾的主力,这在今天也毋庸置疑,
期刊
编译 季我努     列斯特·坦尼逃出集中营,参加了游击队,却因为当地人的告密而再度被抓回奥唐奈集中营。这一次,美国人中间出现了“美奸”。他们私藏武器企图逃跑的风声传到了日本人那里,新一轮恐怖开始了。本文编译自美国二战老兵列斯特·坦尼的回忆录《地狱的梦魇》。  集中营的情况,比我逃离前还要糟糕,空气中弥漫着尸体和粪便散发的恶臭,每天都有一百五十个兄弟悲惨地死去。我们的军医束手无策,原本可怜的药品早
期刊
编译 张海鹏    虽然人类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鞋子距今只有1万年,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早在4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穿鞋了。不过,有科学家认为:穿鞋走路是人类进化的败笔。    穿鞋与不穿鞋的不同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考古科学杂志》上撰文声称,虽然人类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鞋子距今只有1万年,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早在4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穿鞋了。  这个结论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圣刘易斯分校的人类学家埃
期刊
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成为两国知识分子乃至两国国家特性的分野。中日两个民族在甲午战争中的首次对决,不仅是军事PK,也是立宪制度与专制制度的PK,更是两国知识分子之间的PK。    “日奸”伊藤博文的变脸  从不惜暗杀的“义和团”,到阻止攘夷而被人看做是“卖国贼”,再到明治维新的大功臣,伊藤博文和井上馨的跌宕心路,正是那个时代日本知识分子的写照。在这个心路历程中,可以清晰地
期刊
口述:李莎,李英男整理:周逵  李莎:为了爱情的“叛国”  口述:李莎(李立三夫人)    1933年,驻留苏联的李立三邂逅美丽的爱情。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之一李立三的妻子,李莎从苏联来到中国。他们的一生历经沉浮,数经考验。对待历史,苦尽甘来的李莎坦言“这是历史,对待历史,有什么委屈可言。”    莫斯科邂逅    1933年秋天,我刚刚从远东回到莫斯科,被邀请到一个女朋友家里做客。朋友给我介绍说,
期刊
中国的皇帝是人不是神,这一点大概是人人都知道,但是,如果生活在帝制时代,情况也许会有点不一样。真正明白就里,知道皇帝跟我们一样,吃喝拉撒,会生病也会死掉的,除了皇帝的身边人,就是那些明白人或者野心家。剩下的芸芸众生,恐怕多少会觉得皇帝还是有点神气,能坐上龙椅的,如果是人的话,也是非常之人。那些一向崇拜清朝皇帝的蒙古人,只有到了跟末代皇帝溥仪一同蹲了监狱,而且受了教育,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和祖先多年崇拜
期刊
编译:徐娴    古希腊人在布阵上重右轻左,人们右脚赤裸不穿鞋,左、右是否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有着特殊的指向?     脆弱的右翼    公元前395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斯巴达人的铁蹄踏遍整个希腊,建立起无可动摇的霸权统治。位于维奥蒂亚(古希腊中部地区)的城邦底比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因与斯巴达结盟而实力大增,蠢蠢欲动的底比斯在统帅伊巴米农达的率领下,联合雅典、科林斯等重要城邦结为维奥蒂亚同盟,向
期刊
五年前《记忆碎片》刚出来那会儿,我正在努力学习深刻、深度,沉迷于学术阅读,着迷于施特劳斯、施密特、伯林等政治哲学牛人的天书,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些人讨论的问题、写的书才有点意思——当然,后来这些人的书我也没读几本。至于其他书,多半不入法眼。一哥们跟我推荐《记忆碎片》时,我瞟了一眼封面和作者,极为鄙视地用鼻子哼了一句:垃圾。  再碰见这本书的时候,它已经升级成了2.0版,还换了个极度煽情的名字:《闪开
期刊
1894年12月1日,美国著名杂志《哈泼斯周刊》(Harper’s Weekly)发表记者拉尔夫(Julian Ralph)的长篇报道《美国在华的袖手旁观》(American Helplessness in China),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巨大震动,《纽约时报》等主流报纸也纷纷转载。  这篇文章尖锐地攻击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软弱,起因就是美国政府居然将跑入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寻求避难的两名日本间谍交给了
期刊
无论是作为艰深的学术研究,还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游戏占卜,塔罗牌在走过千年之后,不仅没有消亡,还继续在流传、完善,这本身已经是一则奇迹,一如最古老的塔罗出土时扉页上那句铭文:伴神恩来,岁月流转,我必为传奇!    1981年3月30日,担任总统仅69天的罗纳德威尔森里根,在希尔顿饭店前为劳工集会发表演说,当满怀激动的总统返回自己轿车时,埋伏在围观人群中的精神病人欣克利,迅速冲出向里根连开6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