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概念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是指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指反映事物在量或形方面的抽象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的“细胞”,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同时,学好数学概念也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根本保证,是学会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学好数学概念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是学数学的基础,是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逐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如何进行新课标
  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呢?在这里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在概念引入方法上,灵活多变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开始。因此,概念引入的方法直接关系这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1.1联系实际、引入概念。数学概念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中抽出来的,在教学时,首先要弄清概念的实际背景,这样学生即不会感到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例:“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引入,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先到教室外面,然后每人发一张事先写好第几排第几个座位的小纸片,要求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通过这样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有序实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
  1.2通过类比、引入概念。数学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新概念和旧概念之间中总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教新概念前,若能对学生知识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做一些类比,引入新概念,将会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引入,可以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然后给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差异仅在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从而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3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概念。数学概念大都产生在数学问题中,因此,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引出数学概念,也是数学概念引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在圆的定义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下问题:
  师:(多媒体显示车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其他形状吗?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生:不能,因为它们不能滚动。
  师:那么做成椭圆形,行吗?
  生:不能,做成椭圆形的前进时会忽高忽低。
  师:为什么圆形的车轮前进时不会忽高忽低?
  经过讨论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逐步探究,猜想得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至此,圆的定义本质特征引出水到渠成。
  1.5数学本身的内在需要引入概念。有的数学概念是由于数学本身的内在需要而产生的,因而从数学本身的内在需要引入概念也是引入概念的常用方法。例:数系的发展过程就体现了这一点:在小学学习自然数、正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为解决减法中“不够减”的问题,引入了负有理数概念,从而使数扩展到有理数,又为了解决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的问题,引进了开平方运算及无理数的概念,从而使数扩展到实数,最后为了解决负数开平方的问题,引入了虚数概念,是数扩展到复数,完善了数系的体系。
  
  2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抓住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抓住事物的本质而抽象出来的。概念的引入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对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彻底的剖析,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从而用适当的语言符号去代替概念的内容,达到看见概念符号就能与概念的实质联系起来的目的。
  2.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问题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就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必要的。例:“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整个中学阶段也比较重要,概念引入后,可以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实际例子概括函数的概念,然后再逐步分析、整理,继续抽象、概括出准确的定义。
  2.2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和“具体”这一对矛盾.数学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特别是有些数学符号更抽象,因而我们要正确处理“抽象”和“具体”这一对矛盾,把抽象和具体联系起来,使矛盾统一化。
  2.3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关键词。数学概念的定义很严格,一些关键词少了或多了都会发生歧义,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例: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就互相垂直。一个关键词是“平面内”,漏掉这个关键词,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若用它来判断直线和平面是否垂直,就不存在符合条件的直线和平面。如果由已知一条直线与一平面垂直来推出性质,那就会得出过交点的所有直线,包括不在平面内的直线都与这条直线垂直。另一关键词是“所有”,这个关键词学生易理解错误。把“所有”与“许多”混淆或与“无数条”混淆,如把与平面内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当成平面垂直。
  2.4呈现正例和反例。概念引入后,呈现正例和反例让学生辨认和识别。正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概括,有助于学生从例子中概括出共同的特征,反例传递的信息则最有利于辨别,有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二次函数概念的学习,可以举例:下列函数是二次函数的是:y=3x-1,y=3x2+2,y=5x2+3x-3, y=y=ax2 等正例和反例,让学生辨认,这样能使学生将新概念与原有认识结构中的某些概念区别开来,并可以纠正概念理解上一些错误。
  2.5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了解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指的是一类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指的是适合于该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对概念逐字逐句加以推敲、分析,应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概念,激发学生来理解和掌握概念,防止引起概念间的混淆。例2.6在概念形成时,要注意挖掘概念的隐含条件。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注意不到概念的隐含条件,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不全面而产生错误。因此,在概念的形成时,要注意揭示概念所隐含的条件。例:函数奇偶性概念,隐含了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一条件,学生往往忽视这一条件,一看到求奇偶性直接用定义开始计算,结果得出错误的判断。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概念的隐含条件,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错误度降到最低。
  
  3在概念巩固阶段,注重概念的深化
  
  概念的获得是由个别到一般,概念的运用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次形象化和具体化,而且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由于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就为牢固掌握它带来了一定难度,再加之数学概念较多,不易于记忆,因此概念的巩固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3.1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巩固。学习完一个概念后,要设计一些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练习。
  3.2及时复习、归纳整理所学概念。每讲完一个概念后,要对概念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做并不是对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概念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整理。另外,要充分利用章末复习、期末复习及毕业总复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对每一类概念进行整理、总结,建立各类概念的一定体系。
  3.3注意类似概念的辨析,达到概念的深化。学生在掌握概念中,很容易将类似的概念混淆不清,这就需要把类似的概念对比分析,找出异同,有益于学生分辨。
  3.4在应用中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深化。数学概念的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肯定不够,还必须上升到抽象层面去理解应用,在应用中将抽象的定义转为具体的形式,暴露数学的实质内涵,以及数学的思考过程。
  3.5整体把握概念。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概念形成的基础,它是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开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概念的形成是概念教学的关键,决定了概念教学的过程,它对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概念、掌握概念、运用概念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概念的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都是为概念的巩固做铺垫,概念的巩固是检查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和应用概念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引入——形成——巩固不一定截然分开,也不一定按顺序进行,要根据概念教学对象本身的要求灵活把握。因此,要以提高概念教学为出发点,把握好新课标下数学概念教学,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理解并掌握了概念,才能准确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和课程改革精神理解的逐步深入,科学方法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明显构成了中学理科教学的着力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语已经得到广泛赞同。科学方法就是“渔”,是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之“渔”。站在知识码头,遥望能力的彼岸,方法就是联系知识和能力的船和桥。传统的课程教材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当前的课程教材改革则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转变,加强科学方法教学、整合
期刊
近来,阅读了许多教改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许多观点在我头脑中不断地呈现,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生成”的探寻与思考。  课改前,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本的框框里,让教室的四堵墙壁和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隔绝开来。上课时,谈不上什么课堂生成,偶尔有学生发表“另类”看法,也被老师压制下去,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学生的思维不限定在黑板、书本的框框里和四堵墙壁之内,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作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业不是单一的、枯燥的文本,而是一种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固然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融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经历,应该是愉快的。    1回归生活——让作业变得富有魅力    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书本数学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是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
期刊
以人为本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那历史课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兴趣盎然的环境,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时代发展呼唤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激发求知欲、开启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师应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    1生动情境创设兴趣盎然    有教
期刊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期刊
如今初中的各科教材都在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体育教材也在不断的进行中,本人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在此来谈一谈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借鉴。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体育教学的目标。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构成的。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行健体知识和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巩固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练习来活跃学生的生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上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兴趣是成功的秘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开头    中国古语说“善于始者,成功已半”。一节课头开得好,可以营造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珍妮的帽子》一课时,我根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描述,都强调了“感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感悟”,是学习者用心灵去感受语文材料,去领悟语言内涵,使理解和认知得以展开,联想和想象得以跃进,使情感体验得以加深,人格得以升华。因而,“感悟”是一座神奇的桥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也能适用于英语语言的教和学,强化这一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读写结合初中英语运用     “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这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常常被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而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已进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从初级入门阶段已演变为交流运用的阶段。从口语的强调到英语作文的出现,更是体现了语言的运用。英语写作是一
期刊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起来    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为他们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切积极因素,把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因此,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