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PT配合解说词进行说明文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PPT配合解说词不仅可以在阅读中帮助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学习说明的方法,揣摩说明的语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也可以让学生有创造性地进行口头作文,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词:解说词;说明文读写教学;PPT课件;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56-02
  一、利用PPT配合解说词整体把握说明文的内容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说明文中讲述的事物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有国内外的历史名迹,还有山水奇观等。如凡尔赛宫是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的著名景点,中学生基本上都没有亲眼目睹过这座宏伟壮丽的建筑。传统的说明文教学都采用讲读法,由于知识背景的缺乏,很多情况下,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很难消除学生对整个建筑的某些质疑。因此,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以便学生整体把握说明文的内容,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
  整体把握说明文就是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利用PPT展示相关内容的精美图片,首先给学生以形象的直观的审美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说明对象的特征。此后,学生再来阅读相关文字,对作者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准确度和安排说明顺序的合理性必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充分准备之后,让学生解说凡尔赛宫的全景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组织了解说词。学生把握了本段的说明要点——凡尔赛宫的历史、面积、宫殿建筑的特点;在介绍宫殿建筑的特点时他按照正宫的布局——宫顶的形式——宫殿外壁雕塑的顺序进行解说;他抓住了宫殿布局对称的特点、平顶形式的浑厚气势和雕塑栩栩如生的特点。再如学生学习《巍巍中山陵》时,对“为什么第二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式,优美景色”这个问题一时难以理解到位。此时,欣赏表现钟山雄伟地势、优美景色的视频后,教师再稍作点拨,让学生根据视频试作解说。这样对钟山南麓被选作中山陵墓址的外部原因,学生必能心领神会了。听讲的学生也把握了这些内容并对其解说进行了评价。就这样教师通过安排解说图片和视频这一环节,让学生整体把握了这些说明文字的内容。这比进行课文分析要显得直观、生动活泼,对内容的把握也要深刻得多。
  二、利用PPT配合解说词加深对说明文的理解和欣赏
  在学生解说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全体学生对解说进行评说,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说明文的理解和欣赏。
  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利用PPT课件的直观性,激发学生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那堂课上,教师在学生介绍镜廊时,出示了镜廊的图片。幕布上,镜廊金碧辉煌,气势宏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在一名学生介绍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说。他们称赞同学准确地记住了文中列举的数字——“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议论如果没有记住这些数字,这名学生的解说效果将会有怎样的不同。如此,对列举数字进行说明要注意数据的准确以及列举数字进行说明的作用有了深切的感受和理解。
  笔者曾经教过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一课。当时笔者也展示了PPT中有关沙漠中“魔鬼的海”的图片,让学生对魔鬼的海这种沙漠景观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笔者也让学生找到了有关“魔鬼的海”的成因的文字。笔者试图以此让学生理解作者“由现象而本质”的说明顺序。现在比较起来就觉得这样安排效果不理想,学生最多是记住了学习的结论,对作者的巧妙构思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理解。如果再教这一课,笔者仍要利用PPT展示“魔鬼的海”奇特景观,然后让学生口头描述这一景观——“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大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当人们欢天喜地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一段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这种复述或解说至少可以让学生把握“魔鬼的海”的现象特征——常出现在“大戈壁夏天中午”、“可望而不可即”。如有可能还可以绘制一幅“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成因的示意图,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解释成因,并以此让学生明白在说明中使用类比的好处。最后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理解作者先说现象给人直观感受,然后再科学解释成因让人把握事物本质的好处。
  这种复述或解说还可以用来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其要点是通过复述语言和原文本语言的比较进行揣摩,进而领悟语言的妙处。如在复述解说法兰西式大花园时,如果学生使用了“别具匠心”、“优美恬静”、“心旷神怡”、“波光粼粼”、“帆影点点”、“大树参天”、“郁郁葱葱”、“婷婷而立”、“丰姿多态”、“美不胜收”这些描述性的语句和“玉带似的人工河”等比喻性语句,那会使解说生动生色,而不会使用则显得枯燥乏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复述或原文本,便可使学生品味到作者语言之美。如复述《松鼠》中“他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这一内容,便可以通过与另一种复述——“他们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比较,品味“好像”一词运用的准确性。这时教师最好把两个句子呈现在同一个PPT画面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明确的对象进行思考。在这里复述和不复述就有较大的区别。教师仅仅呈现这两个句子也可以达到比较的目的,而显然缺少复述的切身语言实践作铺垫,理解相对不够深切。
  三、利用PPT配合解说词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利用PPT配合解说词不仅可以在阅读中帮助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学习说明的方法,揣摩说明的语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也可以用来让学生作创造性的口头作文。这时我们可以把前一阶段的复述作为铺垫,进而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在学了说明凡尔赛宫建筑布局后,不妨用PPT展示学校的平面布局图,让学生依此进行解说。这样可以训练学生说明的条理性和说明建筑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选择重点进行说明的能力。
  在学习《松鼠》一文后,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视频,如蟋蟀、猫头鹰、狐狸等,关闭音频,让学生观察欣赏,然后进行解说,以此训练学生口头说明小动物的能力。
  如果要让学生练习对荔枝的说明,可以收集有关荔枝的视频。视频中应有荔枝树的整体形象,有叶子、花、果等的特写镜头,甚至有果实的解剖图。这样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组镜头,把握荔枝树的叶子、花、果等形状特征,再引导学生对荔枝嗅觉、味觉的回忆。然后练习对荔枝的口头说明。这样用类似的方法训练学生口头解说植物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交际领域,迫切要求青少年提高语言交际水平。解说词与PPT在说明文教学中的配合使用,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活动能力和即兴表达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交往能力达到新的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变革。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人对技术的依赖和技术对人的支配也越来越明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自身人性的表达而受制于媒体信息和信息设施的表现也越来越多。文章首先列举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性的控制和支配的一些表现,然后试着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提出解决异化现象的办法。  关键词:异化;表现;根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总的来说,美国媒体是自由独立的,不受任何政府控制。但是,美国媒体的党派政治倾向是明显的。在监督媒体的“看门狗”组织中,也分左中右三派,左派基本上代表民主党自由势力,右
当前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行业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的冲击,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开始发生转变.广播电视的播出系统在任何时候都有举足轻重的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文章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低效现状,以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对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客观地评价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探讨。 In the teaching
摘要:通过“生活角色”来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并以此为切入口在教学开头、教学过程、教学结尾及教学作业中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并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角色;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47—02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帮助学生了
摘要:LAMS和Moodle是当前两种比较流行的开源的E-Learning平台。两个平台既有许多相同点又有许多相异点,而且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对这两种平台进行比较,对二者的整合应用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LAMS在Moodle学习环境中的应用形式。  关键词:LAMS;Moodle;E-Learning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另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以至于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