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17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戏曲中,孙悟空的脸谱画一个掌扇脸、桃子脸,主色调是红色。你们知道中国戏曲脸谱中的红色代表怎样的人物性格吗?对,忠勇、正义!
  我们这个家族,四代人在演美猴王。我一共有11个兄弟姐妹,是一个妈生的。我妈妈怀孕、生产、抚养孩子长大,长大的目的是什么呢?供我爸爸选择,看这些孩子当中哪个能接班演孙悟空。孙悟空不是所有人都能演的。我的兄弟姐妹都扮成孙悟空,我爸爸就看哪个小孩有灵气,过去叫“可能是吃这碗饭的人”。哪个成呢?第二个孩子,叫小六龄童,他3岁开始学艺,8岁的时候演绍剧《大闹天宫》中的一个小猴子,周恩来总理抱过他。他12岁的时候,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专门看了我父亲和伯父等老艺术家主演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新中国成立以后,1961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了一个彩色的戏曲影片,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第二届最佳戏曲片奖。在这个电影中,我父亲演美猴王孙悟空,伯父七龄童演猪八戒,小六龄童就扮演了一个花果山上的一个小传令猴儿——“报,大王,外面来了一个长嘴大耳的黑和尚,要求见大王!”那个人就是我的二哥,可以说,是他给了我今天这样的一点点成绩和这样的一个位置。
  本来这个美猴王的位置应该是我的二哥小六龄童的,很不幸,他在1966年得白血病去世了,年仅16岁。二哥在他得病的6个月中,天天给我讲一本小人书。我喜欢孙悟空,了解孙悟空,想演孙悟空,是从二哥给我讲故事开始的。有一天,二哥把我叫到他的病床前跟我说:“你再也见不到我了。”我说:“我怎么才能见到你?”当时我才六七岁。他说:“当你演孙悟空美猴王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我了。”二哥临终时这句遗言改变了我对事业的追求和人生的目标。本来家里人希望我在学业上有更多的成就,但是我必须从二哥手中接过这根金箍棒,走完他没有走完的西天取经之路。
  二
  怀念那个年代,感谢这个时代。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拍电视剧《西游记》,中国第一部神话剧。《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当中,孙悟空是灵魂式的人物。如果说观众看了央视拍的《西游记》,觉得演得最好的是沙和尚或者是某个大妖怪,这个戏怎么能叫成功呢?所以我压力很大,很用心,很认真,还特地拜访了《大闹天宫》动画片的导演万籁鸣先生。在我心目当中,这个动画片的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是很难超越的。
  还记得当年,毛主席在60年代初看了我父亲的表演后,写下了一句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我父亲一直把这当成最高荣誉,因为那个年代的老艺术家没有什么专门的表演艺术评奖。80年代,我作为儿子,最小的一个儿子,能够有机会拍《西游记》,其实要感谢这个时代和国家,让我们做了能够做的事情,也让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朋友了解西游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的行者,都要历经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到现在为止,电视上还不断地播放《西游记》,很多朋友跟我讲,暑假寒假要没有听到《西游记》主题曲,那就不是暑假寒假了。
  三
  我们家族四代人演绎孙悟空,其实不光是艺术形式的改变。我的曾祖父最早演孙悟空是用木头雕出来的脸演的,脸上不化妆,穿个短裤,光个脚,拿一个木头棍子演猴子。等到我爷爷那儿,智慧慢慢就来了。木头棍太重,没有弹性,就用竹棍了,空心的比较轻,穿上草鞋演孙悟空。脸上呢?大家很熟悉川剧变脸,摆上一个布脸儿,脸在布里头动,外面也能看出在动,能大概看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到了我父亲,60年代,舞台的舞美、文学戏剧美术、化妆越变越好,我的父亲就开始勾脸了,用油彩给孙悟空勾上一个漂亮的南派猴王的脸谱。这个脸谱是我父亲在各个猴戏艺术大师脸谱和绍剧猴戏脸谱的基础上,独创了这么一个章氏猴戏的脸谱。父亲常跟我说:“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在艺术上,在生活上,克勤克俭传承猴艺。”到了我这儿,时代在发展变化,不光要把戏曲中那些武术技巧融在电视荧屏当中,还有很多镜头得把我吊起来飞。有时候,我说“妖怪哪里跑”,说完,便“砰”一声掉了下来。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运用了一些高科技,当然现在的越来越好。所以,拍电影《西游记》可能是我一生当中最大的一个愿望,也是我们整个家族的希望——把我们中国的西游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如果说我的前半生是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的话,我希望下半生更多地传承我们中国的猴文化。读懂了《西游记》才读懂了中国,了解了孙悟空才了解中国人。西游文化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浓缩起来的一个精华: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尤其是美猴王精神当中的乐观向上非常重要。所以我想无论如何,随着我们祖国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成就越来越大的同时,我们要塑造更多正能量的艺术形象,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踩一踩脚下的土地,每一步都有你的足迹;拂一拂手中的细沙,每一粒都有你的故事……  ——题记  又见那年一抹绿  风卷着沙粒,轻轻抚摸着脸庞。远处茫茫的沙丘连绵起伏,沙丘上几株红柳随风舞动。这边,几棵白杨树笔直地伸向天空,盘虬卧龙般的枝干相互缠绕在一起。枝干舒展着粗壮的手臂,阳光下,手掌一般大的绿叶油光光地结成一片,随风律动,啦啦地歌唱。包裹着白杨的树皮裂开了几条口子,岁月使它伤痕累累,然而它的根牢
期刊
作為一个现实主义者,我常在思考遇到各种倒霉事后的行动计划。思来想去,绝大部分难题要么能解决,要么能凑合。唯有两种灾祸我特别害怕,一怕目盲,二怕大脑受损。眼睛一盲,立刻少掉80%的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外伤导致中风或老年痴呆更惨,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全无尊严。但是,在知晓爱德华·陶布的猴子那一刻,我、不、怕、啦!  诺奖得主谢林顿爵士曾做过实验,切断猴子一只手上的感觉神经,这只猴子受伤的手就会瘫痪,哪怕控
期刊
近日有人在社交网站上爆料称电影《皮绳上的魂》因拍摄需要杀死一只怀孕母鹿,之后剧组澄清处死的是只食用养殖鹿,且已安葬善后。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好莱坞,不一定违法,但肯定违反了行规。  动物演员受保护  1939年,电影《荡寇志》在拍摄一个“西部骑手坠崖”镜头时,用滑坡装置将马匹和演员从30多米高的悬崖上摔落。演员自然有安全装置保护,除了掉下去的帽子找不回来以外,身家性命无虞,但作为道具的马匹被摔断脊梁
期刊
左手轻柔地按着琴弦,右手快速地拉动着弓,无数音符在我手下跳跃起来,激荡、澎湃的旋律回响在整个房间。我欣赏着自己演奏出来的音乐,思绪回到了以前。  几年前,好强的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失败——小提琴考级没过,这让我几乎丧失了学习小提琴的信心。游荡在街上的我,就像被打败的士兵,除了逃走,别无选择。  夏天的午后,飘荡在空气中的躁动分子带着我一起烦躁起来。正在这时,我听到了二胡声,轻柔的音色犹如泉水在山中
期刊
去西藏朝圣。自驾游车队的陆老大在微信群里发了条语音,点开来,那明显带点川腔的普通话又在车里扩散开来:“你们能请假来西藏朝圣不容易,还不好好珍惜一下,免得到时候后悔!学生伢子!”  知道这话是讲给我听的,不禁哑然失笑。这陆老大,虽说来自南方,却一点儿也没有南方人的样子。相反,比一些东北汉子还高大健壮,说话中气十足。他来我们这儿已经有十几年了。那时候政策放开,他抓住机会,开了家公司,现在生意越做越大,
期刊
我隐约在不急不慢的叙述里看见了一片海,无论狂风骤雨,抑或雾锁云迷,它从未改变波澜壮阔的蔚蓝,即使无人欣赏。  ——题记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那个物质贫乏、信息闭塞的年代。  他只是出生在乡镇里的一个普通男孩。工人阶级的家庭、一成不变的生活、平庸的学业,就是他的所有。  他也忘了他是在何时何地邂逅文字的,或许只因一本偶然借来的书,或许只是几句忘记了出处的话。但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文字渐渐成为他青春里
期刊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一转眼,我已经12岁了。  录音机里放着一首我最爱听的《掌声响起来》。我突然感慨:从前的我,没有一样特长,可现在的我是一个擅长绘画、跳舞和朗诵的女孩子。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我也被父母连哄带骗地送去学舞蹈,美其名曰:“学舞蹈可以培养一个女孩子的气质。”虽然我不愿意去,可我态度再硬,也硬不过父母,终归还是去了。  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只有9岁的我每晚都会在日记本里发泄:“我好想出
期刊
《咬文嚼字》期刊在新华网上公布了2015年度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这些错误,你了解多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轻率的翻译错误:将“生理学或医学奖”误译成“生理学和医学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时把奖项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诺贝尔奖在1900年创立,初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5个奖项。生
期刊
明明只是说了X明星的一句八卦,却被“脑残粉儿”从微博“追杀”到了现实;“脑残粉儿”虽然可怕,身边某同学“脑残化”后却进入了励志模式;更不可思议的是,明明自己不是“脑残粉儿”,听到有人说偶像的不好却分外不开心……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啦?  不是所有粉儿都叫“脑残粉儿”  什么是“脑残粉儿”?度娘是这样说的:“就是那些对于名人、品牌极度痴迷、疯狂追求以至于失去理智的人,现在网友们也将其作为一种自嘲,来表
期刊
钻石与气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