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邮局:留在朱家角的温暖记忆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大概是朱家角古镇最好的年华。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它横有漕港河,纵有朱泖河,前通黄浦江,后与太湖水系相接,在水运发达的清末民初,朱家角一时繁华似锦。十条老街,每个街口都有米行、钱庄、商铺、旅店更是遍布全镇。几乎各色各样的人都汇聚至此,开设百业,以此营生。尤其到了每年农忙的时候,漕港河上随处可见满载了一船粮食的江浙农民,叫卖声,迎喝声,好不热闹。至今都还有“朱家角米价跌一分,上海米市抖三抖”的说法。
  当然,还有西湖街上的大清邮局。
  曾经的繁华市井
  袁宏生老人的家与大清邮局只隔了几条巷子,他今年72岁,是土生土长的朱家角人。在他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大清邮局,已经改名为中华邮局,每天路过,他都会看到邮局门口那三个大大的红墙白字“邮政局”。
  此时距离大清邮局的开办,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不过生意依旧红火,每天在邮局门口出入的人都络绎不绝。当时的邮局不仅可以寄信,还可以送包裹,汇银票,服务一应俱全。
  送信的差役也很忙碌,每天一大清早就从邮局各自出发,把前一晚整理好的信件包裹给派送出去。当时送件分两种途径,水路和陆路。袁宏生就经常会碰见挑着满满两担信件的差役,他们穿着统一的绿色制服,很好辨认,尤其是脸上永远行色匆匆。偶尔在街口遇见寄信的人,他们还会嘱咐一句,“尽快送到噢。”
  到了下午时分,邮船就出现在漕港河上了。通常船上都有两人,一人摇橹,一人送信。船头上系着一只铃铛,到了一家门口,一摇铃铛,那家主人就赶紧跑出来取信了,特别方便。袁老先生说,在朱家角,好多房子的门户至今还都是朝河开的。
  他出生在一户普通家庭,父亲就在古镇的一家杂货铺里打杂。因为父母不识字,袁宏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为家里人代笔写信了。那时候,写信尚且还属一件很时髦的事情,而且价格不菲,一般一封信都要八个铜板,这对普通家庭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所以虽然离邮局也就几步之遥,他们家却很少写信,基本上遇到什么重大事情譬如红白喜事,才会写封信寄给亲戚,内容也就寥寥数字。
  他还记得邮局对面就是一个书场,每天都有一大帮子票友在那听戏。那个年代,听戏是上海人的共同爱好,著名戏曲家俞振飞先生就经常会来这个书场唱戏。袁宏生听父亲讲起过,俞振飞的父亲与老街的一位姓唐的名医是世交,便送他的堂弟过来学医,俞振飞经常会过来探望他们,顺便在此为大家唱一段戏。每次过来之前,他都会工工整整地写一封信到邮局,告诉书场自己什么时候到,是否可以安排一场演出。“每次票友们从邮局接到信,那真是兴奋的像过年一般。”袁老先生说,他就曾跟随邻居大人去听过好几次。
  家书抵万金
  当年,袁宏生也曾在邮局接到过一封非常重要的来信。那一年,他中学毕业,跟着镇上50多位同学坐船去嘉善的一所高中考试。回来后就开始眼巴巴地盼着入取通知书,那时他们家隔壁就住着一位在邮局工作的邻居,叫老陈,袁宏生每天跑去邻居家,一碰见老陈就拉着他的衣角问有没有自己的信。最后搞得老陈也烦了,答应一旦有他的信,就第一时间把它送过来。只是等了一个星期都不见动静,眼看着自己的好些同学都收到了入取通知书,袁宏生几乎都已经心灰意冷。直到一天清晨,老陈气喘吁吁地向他们家跑来,大老远就听到他在喊:“有啦,有啦!”……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父亲供他读书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袁宏生从小就很珍惜读书的机会。在嘉善,他很快就领到了丙等奖学金,每个月五块。父亲每个月都会给他汇生活费,然后在信封背面叫人代写几句话。他还记得第一次收到父亲来信时,在背后写着:“吾儿当用心求学……”。对离家求学的袁宏生来说,一封家书比什么都珍贵。一到月底,也是班里邮箱最狼狈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被翻好几十遍。
  六十年代初,西北农业大学毕业的袁宏生作为新疆建设兵团的一员,被派到了阿克苏,而后又辗转到了喀什,发展农业,建设边疆,这一去就是二十余年。故乡远在千里之外,通信也极不方便,袁宏生记得过了好几年才收到过一封家书,而自己寄出的诸多信件,也不知道家里最终收到没有。那几年,他魂牵梦系的莫过于父亲的来信,所谓“家书抵万金”,大抵如此。
  等到他再次回到家乡水镇时,朱家角早已落寞数年,现在,南边才是上海的繁华之地。邮局也已经搬到了靠南的放生桥边漕平路上,经历了几十载风雨,它依旧在顽强的营业着。原来的地方则做回了住宅,这栋两层楼的房子一口气住了四户人家,当年热闹一时的书场也已经消失不见,西湖街回复了寂静。
  1999年,邮局再次从放生桥搬到了如今的新风路。而就在同一年,一次旧房修建中,人们在大清邮局原址的门首上偶然发现了被覆盖多年的“朱家角邮局”字样,相关部门立刻搬迁了住户,准备重新修缮大清邮局,这段被人遗忘多年的历史这才逐渐被打捞起。
  2000年初,修缮一新的大清邮局作为朱家角古镇的一个景点重新营业。
其他文献
去航民村之前,记者试图从各个渠道了解这个小村子的前世今生,“哈,这可是一个想入赘都很难进的村子啊,”一位熟悉情况的朋友忍不住笑着说,很多人想进这个村子,入赘也可以,但是竞争未免也太激烈了些……  浙江萧山,航民村,故事原来是这样开始的——  1966年,方迁溇的采石场上,石炮刚响完,炮眼还冒着烟,肩上挑着土箕的朱重庆就冲了进去。他手里拿着扳耙去抢炮眼周围的石块,因为这些石块被炸药炸松了,容易敲碎,
期刊
新年伊始,中央1号文件再度聚焦农业问题,这已是中央连续9年锁定“三农”,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又用了将近两页的篇幅阐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数据表明,过去一年,中国粮食总产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并连续5年超过一万亿斤。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 
期刊
吃完午饭,杭州转塘回龙片74岁的村民赵阿琴准备去缴电费,走了两三分钟,来到回龙联合村邮站。她从衣服口袋里摸出20元钱,向工作人员郑秀美报上电话号码,十几秒钟后,一张打印的白纸条从终端机器里“吐”了出来,显示缴费成功。  “以前都是儿媳妇到农村信用社缴水电费,现在家门口有了村邮站,我自己也能来缴电费啦,蛮便当咯。”赵阿琴笑着说。  村邮站是2010年12月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邮政管理局
期刊
2012年2月5日至2月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办。展览由文化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此次展览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主,从全国精心选取了180多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
期刊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引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民间顺口溜形象地勾勒出当前农村污染的尴尬与危机。据《农民日报》报道,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这无疑是令人黯然的现实,不少地方出现癌症村,显然与农村环境不佳大有干系。  农民的粮袋子应关
期刊
水坝被视为人类开发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水利项目,在发电、航运、防洪、稳定水流量、灌溉、水转换等许多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1950年,全世界共有大坝5270座,到了二十世纪末,大坝总数已经超过了36500座。水坝的迅速扩张,为人类的工业文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但也使许多水域逐渐变得不再适宜物种生存,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传统文化也消失殆尽。  一端是日益增长
期刊
1985年,被历史尘埃湮没几百年的盂城驿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犹如晨钟唤起人们对古代邮驿那已经远去的记忆。  作为曾经的“国之血脉”,古代邮驿在传播政令,飞报军情,沟通联系,运输物资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对驿吏“快马飞骑,八百里加急,驿路风尘,朝发夕至”的生动写照。  历代的文人墨客似乎也与邮驿有着不解之缘,从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白居易的“数
期刊
每一个村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美,乡村之美,在于它的纯朴与自然,在于它的静谧与恬淡,在于它独特的风土人情,在于它悠久的文化传承,更在于它对人们绿色生活的奉献……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说,新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保持农村发展的特点,“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让乡村成为多数中国人生产、生活的幸福家园。  为了顺应现代人回归自然、寻求精神家园的潮流,全面展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思路、新模式、新
期刊
在浙江省邮政公司总经理鞠勇的构想中,村邮站的功能不仅在于实现普及邮政的基本服务,更要利用信息化村邮站的平台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他说,村邮站的生命力在于信息化。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村邮站或许还能实现网上购物,代售适合农民的保险产品、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火车票、各类演出票、工业品、非处方药品等。鞠勇表示,愿景比指标更重要,当愿景得以实现,指标则可同时完成。  记者:村邮站作为一站式邮政公共服务平台,如何
期刊
为了让这群处在城市边缘的打工子弟能够继续学业,两年来,燕兆时和伙伴们四处奔跑,凑钱、找校舍、找老师……这所公益小学终于有模有样地再次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从简陋的教室里传来的清脆的朗读声:“我是燕京学生,我是打工子弟,我要感恩父母,我要感恩社会。”燕兆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开学第一天  2月2日,是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开学的日子。早上七点,天还未大亮。住校的周欢已经早早起床,简单梳洗后就拿着前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