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知道乌海地处大陆深处气候干燥多风,周边又有三大沙漠包围,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提出建设宜居城市基于什么考虑?
赵忠:正像你所说的,乌海自然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恶劣。五十年前,就是在这样极为恶劣的条件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齐聚乌海,以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精神投入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支援国家建设,可以说,乌海的今天是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换来的。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白发苍苍,我们这些事业的继承人常常思考,用什么来回馈这些可爱的建设者?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安居樂业。我们的这些前辈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快乐地工作,应该享受到更加舒适的宜居环境。当然,这是乌海提出建设宜居城市考虑的一个方面,就发展状况来讲,这个定位也符合所有乌海市民的现实要求。
《中国城市经济》:建设宜居城市乌海具备哪些条件?
赵忠:宜居城市是个科学、系统的体系,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认为,乌海建设宜居城市已经具备了三个条件:首先是思想条件。有一个细节曾经被媒体反复引述,主要说的是在乌海种树的成活率很低,有人夸张地开玩笑说;“在乌海,种活一棵树相当于养活一个科长。”但乌海人始终没有放弃对绿色的向往,最终让绿树成荫的梦想成为了现实。从这个细节可以说明乌海人对于建设绿色家园、宜居城市有着比其他城市市民更为强烈的追求,而且时间越久这种情愫就越浓烈。其次是生态条件。通过三十多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乌海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形成了多层次防护体系,特别是我们实施的“跨世纪蓝天计划”,彻底改变了一个工矿城市的“光灰”形象。第三是物质条件。“十五”期间,乌海地区生产总值从40.7亿元增长到125.5亿元,人均达到2.7万元;财政收入由4亿元增长到18.66亿元,年均增长36%,人均达到4065元;五年引进到位国内资金130亿元,是“九五”的10.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0亿元,是建市到“九五”期末投资总和的3.1倍。不断雄厚的物质财力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城市经济》:为了又好又快地建设宜居城市,乌海提出了“拓展规模、优化功能、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能否给我们具体谈谈?
赵忠:好的。拓展规模就是增强城市的凝聚和辐射力。具体讲就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规划,规划建设可辐射周边,能承载百万人口的城市,构建区域生活居住中心。加快滨河新区建设进度,三年内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并启动二、三期工程,初步建成集旅游观光、文化教育、行政商务办公、商贸居住为一体的滨河新区,使乌海真正成为璀璨的黄河明珠。现在我们所属各区都在根据区位和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定位、规划和建设,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城镇功能结构,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
优化功能就是要让市民感到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安全。采取多种方式吸引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年内建成三区之间一级公路快速通道,进一步完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加快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工作进度,争取“十一五”期间建成。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继续加快旧城区拆迁改造步伐,加大供热供气、给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客运畅通工程,提高公共交通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区域教育培训中心。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区域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环境应急处置体系,保障地区环境安全。
提升品位就是要满足市民有质量的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城市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研究制定新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深入推进“蓝天绿地工程”,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进一步做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作,营造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网络。继续扩大生态治理面积,提高生态治理水平。繁荣发展我市特色文化,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基本建成以地区特点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文化强市。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特别注意到您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希望乌海能够享受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赵忠:今年总理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棚户区的改造”,这个问题恰好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乌海作为一个老矿区,在五十年开发初期,由于遵循“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居住条件标准比较低,直到今天还有6万矿工及家属居住在简易房里,类似东北的棚户区,而且这些房屋都不能再进行改造。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矿区人口搬迁规划,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这6万人全部搬到市区。去年我们建了30多万平米的经济适用住房,进行了试点,已搬迁回市区的矿区的职工家属非常高兴。但是,要完成6万人的整体搬迁,包括基础设施配套在内大概总投资需要20个亿,虽然神华集团表示尽可能的支持,但资金缺口依然很大。所以我们希望乌海能够享受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早日让这些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们早日实现安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