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传承及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aost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面临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影响的逐渐深入,随之而来的政治文化冲击也逐渐加深。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因此顺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更加努力地传承及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中华传统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方面也是面对相同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致力发展的。二胡音乐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不光在国内很受欢迎,在国际也十分受到世界人民的推崇和喜爱。因此本文将以二胡艺术的传承及发展为例,对如何更好地传承及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论述。
  【关键词】 二胡音乐;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068-02
  相较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状况,文化发展稍显滞后。我们在世界文化产业的体量上占有的分量并不重,特别是传统音乐部分的发展也十分具有局限性。但是二胡作为我国传统音乐中一种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却十分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并且代表中国音乐逐步走向世界的音乐舞台,向世界人民传递着极具东方魅力的传统音乐文化。因此中国的二胡文化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推陈出新,融入新时代的元素,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一、二胡文化的起源
  二胡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起源于唐朝北部的少数民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二胡最早开始流传的时间是我国的唐朝时期,此时人民将二胡称之为“奚琴”,随之时间的推移于发展,到了宋朝时期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之被民众称之为“嵇琴”。但真正被广泛地流传是在我国的明清时期,该种乐器开始成为民间戏曲的主要演奏工具。直至发展到了近代时期,才正式更名为“二胡”,并且彻底进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相比于其他的乐器复杂的构造,二胡的构造显得极为简单。它是由九个部分组成而来,其中包括琴筒、琴杆、琴皮、琴弦、琴马、弓杆、弦轴、千斤和弓毛。虽然构造上较为简单,但在演奏方面,二胡却有着极其多变的音色,声音的灵活程度很高,有着极具张力的表演性。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目,又可以轻松驾驭各种复杂、跳跃的音乐表演。由于其音色的特殊性和表演的多样性,二胡经常在越来越多的表演中担任主要乐器。
  由于二胡的广泛流传的普遍性以及十分具有民乐的特点,所以在民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流行于全国各地,家喻户晓。尤其是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因此又被称之为“南胡”。在南方的众多戏剧表演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越剧、黄梅戏、粤剧等。
  二、二胡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胡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后,在演奏技术和曲目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刘天华大师率先对二胡的演奏方法进行了改良,此次改良使二胡在音乐作品的表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为二胡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后,在人们日常的实际演奏中,又得到部分艺人的进一步改良拓展,民间艺人对于演奏曲目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创造了更具有欣赏性的演奏作品。至此,二胡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在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传统民乐的发展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二胡的音乐地位等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国家举办的各类音乐赛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对于二胡音乐的兴趣,促使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二胡发展、学习二胡演奏,二胡学习在人民群众中流行起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各类艺术院校逐渐开设了二胡的相关专业。二胡的传承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拜师学习,由师傅口口相传的方式演变为更加系统规范的学院式教学模式。随着而来的是二胡艺术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与世界各国的音乐乐器有了更深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吸收了一些西方乐器先进但演奏经验和演奏技术,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胡文化。
  三、二胡艺术传承的具体措施
  (一)传统文化艺术从娃娃抓起
  二胡艺术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想要得到良好的传承就必须从娃娃抓起。所以促使二胡艺术走入学校课堂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上,可以引入二胡的相关知识教学,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二胡的吸引力。在新的音乐课程指导中也有相关内容指出:学校音乐课堂应该满足民族、民间的各种资源。二胡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代表,十分有必要被教师带入课堂。可以让学生从小就能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二胡学习的兴趣。
  (二)在高校设立二胡选修课程
  高校不光担任着专业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肩负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可以在高校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设为公共选修课。二胡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代表,理应成为其中重点发展的学习乐器。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二胡的基本知识以及在以往的历史发展中所肩负的历史意义。课程可以分为二胡演奏和二胡音乐鉴赏等部分。对于有学习二胡兴趣的学生,该门课程的开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更进一步的学习二胡文化,提高自身技能,影响更多人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四、二胡艺术发展应具有的要素
  (一)应具有民族、時代性
  走向国际视野的二胡艺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文化传承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二胡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必然离不开更多优秀的作品,所以音乐创作才是二胡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不断地更新作品,才能够使二胡更具活力,永葆青春。但目前中国的二胡曲目创作中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目前流行且被演奏的作品大多时间久远,鲜少有优秀的作品问世。因此可以断定目前二胡创作的滞后性,并且二胡的发展需要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可以离开民族性、时代性和可听性。如果失去了这些,二胡便会失去他独有的灵性。
  民族性的产生是依托于人民长期生活的社会环境形成的,任何民族乐器如果脱离民族性,便会失去它特有的意义和价值。我国的很多作品在经历外国作曲家的改变后都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虽然在演奏技术方面有所改变和突破,并且在欣赏初期会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终究是缺少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会使二胡失去独有的特色。二胡不只是简单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他更是我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载体。因此在二胡音乐的创新上应该兼具更多的中国元素,只有这样才可以打动听众,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向外传递中国文化,让他们由衷的喜欢二胡文化。只有最纯正的中国味道才能在世界舞台经久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才是历久弥新的关键。   优秀的音乐作品除了具有民族性,也应该更好地融入时代特性。只有与当今社会生活相结合,才能够创造出真正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例如刘文金作曲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可以体现出时代性的重要。例如《豫北叙事曲》《长城随想曲》等作品都是结合了当下的时代特性,能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便是音乐作品成功的一种表现。所以二胡作品的创作应该能够鲜明的反映时代特性,融入人民的生活,只有这样才可以创造出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
  (二)应结合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二胡文化事业处于一个较为低迷的状态,主要体现在音乐受众人群的不断减少,市场前景迷茫两个方面。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二胡的发展应该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二胡进行更新创造。
  二胡文化的市场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二胡音乐者对自我的积累和沉淀,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更加专注的创作、用心的演奏。二是根据音乐市场需求,积极增加曝光率,争取更多的表演机会,将表演渗透到各个地区。三是改变原有音乐会模式,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刺激低迷的市场环境。例如,多元化的开展宣传活动、降低门票价格、更新演奏曲目等。
  (三)二胡发展与现代传媒的结合
  现代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產业搭上了新媒体的便车,开始对外宣传工作。因此二胡艺术也可以运用现代传媒将其文化得到更高效、更广阔的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二胡文化、喜爱二胡文化、推广二胡文化。通过电视媒体举办更多的比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人感受到二胡文化的魅力,促使二胡文化感染更多人。
  (四)加强与国外音乐的交流碰撞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大门的打开。越来越多优秀的外国文化开始输入我国。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走出了国门,受到了大量外国人民的喜爱。二胡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乐器,更加能够彰显中国艺术的深厚底蕴。不但受到外国人民的喜爱,更是成为一种流行现象,越来越多的二胡演奏登上了国际音乐交流会。从世界音乐的角度来看,二胡的魅力也受到很多外国音乐家的青睐,因此二胡工作者在传递二胡艺术的同时,也需要将世界文化融入二胡艺术当中。让二胡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二胡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民族特点,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深刻体会其体现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推陈出新,将二胡艺术发扬光大,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林辉真.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2-9,.
  [2]马东风.欣赏音乐的理论与方法[J].大众文艺,2009,(03).
  [3]商文静.论刘文金二胡作品中的传承与创新[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 当代电影尤其是喜剧电影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后现代性,以《这不是斯巴达》为代表的低成本喜剧靠着对热门影片的颠覆与戏谑来吸引大众目光。很多人批评它们低俗,粗制滥造。他们也着实凭着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观影浪潮,这是十分值得探究的文化现象。本文从其对中心与意义的消解,以及对大众文化的戏仿与拼贴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喜剧电影《这不是斯巴达》的后现代特征。  【关键词】 后现代;去中心化;戏仿  
期刊
【摘要】 在文化产业领域,数字技术和社交网络的出现给全球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的主导、政府引导的作用下,文化产业内容生产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对战略和竞争性的研究,还应该对公众在文化产业内容生产中形式和作用加以认识,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公众参与的可能形式。了解、研究该领域是时下热点、社会发展的必然,也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文化产业发展在不同人群中的多样性,为未
期刊
【摘要】 休谟问题的提出使归纳法的合理性颇受质疑。概率归纳逻辑把休谟问题演变为:确定基本概率的归纳原则在哪里?经验主义对无差别原则的抛弃和逻辑主义对无差别原则使用的随意性使这两大学派对休谟问题的辩护存在局限性,令主观主义应运而生。主观主义学派用大弃赌定理和贝叶斯定理创立了主观主义理论为休谟问题做辩护。主观主义认为,概率体现的是人的置信度,这就令无差别原则作为确定基本概率的依据变成了不必要的。  【
期刊
【摘要】 电影是科技发展与艺术发展不断结合的产物,电影技术的进步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步,但是电影的叙事性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薄弱,与传统2D电影注重叙事的真实性相比,3D电影则凝聚了科技的优势与艺术上的想象力,在电影的叙事性上具有明显的虚与实的结合的特性,本文将从3D数字电影的发展趋势谈起,分别谈论数字电影叙事的实与虚,以此来论证3D数字电影在叙事上的实与虚的结合。  【关键词】 3D数
期刊
【摘要】 后现代主义史学研究因其研究对象琐细、选题深窄、表达文本化、轻理论阐释,而被视为碎片化的历史研究,引发学界的热烈讨论。重构整体主义研究原则的中心地位、创新综合性研究理论范式、正确处理碎片与整体的并存互补关系,是化解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的良法。  【关键词】 历史研究;碎片化;整体主义  【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
期刊
【摘要】 当代社会“环保与健康”概念的提出,使让传统草木染工艺逐渐回归到大众视线里来。草木染的独特的色彩和安全、无污染的技术形式,其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是我国民间工艺的宝贵遗产。传统草木染需要创新形式,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历史文化底蕴的支持,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支持和发展的。我国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民族性,而这种民族性正是来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草木染只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一种,但通过它
期刊
【摘要】 随着图像印刷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也日益加深。文化传播的载体正逐渐由文字向图像方面进行转变。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呈现在人们视线中的不仅只是颇具美感的图像,在这些图像当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不同年代的图像反映着不同时期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活习惯。本文对视觉传达设计和文化传播的内涵,以及文化传播在视觉传达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传播的应用策略做出
期刊
【摘要】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初探索,“熊猫丛书”成功地将中国文学带给世界。运用勒菲佛尔提出的影响翻译的三因素从意识形态、诗学、赞助者三个方面对“熊猫丛书”英译本的选材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多元视角下探索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除文字层面外,还要积极构建文化身份,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传播机制。  【关键词】 勒菲佛尔;熊猫丛书;翻译选材和策略;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I046
期刊
【摘要】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着独特的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隐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理论修养是进行书法创作的文化基础,是促进书法创作的重要助力。书法理论修养对创作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综合效果的全面展示。因此有必要对书法理论修养对创作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书法理论修养的概念,提出了如何在书法创作中体现书法理论修养的价
期刊
【摘要】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和其他一些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有很大不同,而在政治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也有很大不同。从秦汉开始,中华文明一直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并且,中华文化的五千年历史一直传承至今。本文针对历史学与中国民族史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 历史学;中国;民族史  【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