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牵挂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kcyk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军

  庚子初春,新冠肺炎施虐,华夏人人心惊,无不紧张有加。这些日子里,除了手机、电视中一条条疫情变化的信息,除了一幕幕阻击瘟疫的感人事迹,除了在宅居中不断地适应借以自保和互保之外,就是牵挂的滋养了。
  老母亲八十三岁了,由于腿脚无力,这几年一直在依赖保姆。春节前,原来的保姆离开,春节中的料理就得靠我们几姊妹了;几姊妹也渐渐上了年纪,可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还是互相商量轮流值守,排了一个单子,白天晚上不能离人。那会儿武汉已是疫情扑面,各个大小城市的疫情也在加重,汉中城也从正月初三起停开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嘀嘀打车。一个个县区,一个个集镇,一个个村落,都在设卡严加防范。我们姐弟几个,你来我往地照料到了正月初六,整整十天,扶母亲大小便,帮母亲起居,给母亲做饭,陪伴着她,一起看电视,一起说话,哪怕她有一点怨言也都予以包容和理解。由于新的保姆没有落实,母亲心里不踏实,就有些焦急;对此,两个弟弟自告奋勇续接夜班,两个姐姐白天照看,我则多方联络寻找保姆。终于在同事的帮忙中在南山找到了保姆,眼看疫情越来越复杂,决定正月初八由弟弟开车前往南山法镇后河村,几番打听终于将保姆接了下来。那些山水深处的山村虽说没有城市里那样风声鹤唳,可也是防范日紧,不同寻常。也许是上天庇佑,保姆刚刚到位,从2月2日开始,汉台区和南郑区的各个紧要的路口都实行封闭,我们这些子女不能再进母亲居住的小区,而我则在给母亲买了必备的药品后,只有远远地牵挂了。
  牵挂母亲,当然是牵挂她的起居。由于这个保姆有护理经验,而且性格柔顺,手脚利落,很快就适应了;加上小弟住的相对较近,买了足够一周的蔬菜,让我们和母亲渐渐放下了心。一边是单位轮流值班投入防疫,还要落实相关疫情防范时期的税收政策;一边是自己和妻子的防范,觉得把自己预防好了也是对于阻击新冠病毒的一点贡献,那么就得严格遵守小区的规定,把一天天宅居的日子过下去。同时呢,母亲和保姆,彼此并不熟悉,相处的如何,也實在需要假以时日。好在几天内平安无事,让我们略略心安。忽一日,母亲说她浑身发痒,可能是药用多了,可能是老年人器官衰退带来的某种不适?都很难说。人不能去,只有赶紧远程找人,打电话,问医生,在反复咨询并弄清楚了原因和需要的药品之后,小弟在疫情严控的局势下买了送回去,才有另一番平静。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母亲和我们,我们和母亲,都不能相见,只有遥遥地祝福。到了元宵节晚上,母亲打来电话,虽有抱怨没有人给她送元宵的语气,但那电话中的口气还是笑呵呵的,临了说是开个玩笑,我想这里面恐怕也有非常时期的无可奈何吧。这以后,又是一连好些天没有见到母亲,有些怅怅的;可当我看到电视中各地阻击新冠疫情的许多人都在前线坚守,看到许许多多的人没有合家团圆,舍小家为大家;还有那些在疫情中被隔离和救治的许多患者,也同样难以合家团圆。对此,镜头中的男女老少都没有办法,大家热泪奔涌,彼此理解,也就心生感怀,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在牵挂老母亲的同时,还牵挂女儿孙子,当然也被她们牵挂。两个女儿,都带着孩子,还得在单位上班,其中一个刚刚生了二胎,还在哺乳期,她们对疫情的防控,她们的平安,还有小孙子的情形,都令人萦怀。但疫情是越来越严峻了,微信中的患者数据连日剧增,总量和增量,连同疑似患者和亲密接触者加在一起,更是不少。后来又增加与患者接触者线索的搜寻,就显得更加人心惶惶。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妻子只有在视频中叮咛,只有在微信中嘱咐,让她们和孩子注意些,再注意些;好在女儿都安好,消毒与防护,连同足不出户、接受小区的管理,都在适应中无恙。她们改善伙食,她们在宅居中安妥地度过每一天。加上都有各自的丈夫与婆家老人相伴,也令人放心。看一看视频,孩子安好,女儿安好,我们的心也就在牵挂中落地,有一丝丝慰藉。只是时间久了,孩子烦躁,渴望出去,女儿和女婿就跟孩子联手,在家中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翻跟头,把客厅当广场,还学认字,在视频中读来让我们听,那又是一种感怀。有时候实在憋闷了,就把孩子领到楼下的拐角和菜地边去活动,然后再一次回到室内坚守,那真的很不容易呢!我们自己呢,也调整自己的生活,该买菜买菜,该斋居斋居,妻子写写书法,读读书,我也把一路的读写生活进行下去,显得波澜不惊。还学会了蒸面皮和蒸馒头,把过去在单位上灶没有机会实践的许多厨艺也一一尝试,显得自得其乐。虽说那些远方的患者,那些在疫情中抵抗和奋战的人们素不相识,但因疫情的突然横扫,因为一种基于同胞的感情相连,也双手合十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祈祷,这大抵也同样是一种牵挂吧?而这时候,作为女儿的她们,同样牵挂着我们。之前不仅送来了口罩,送来了消毒酒精,还在小区封闭管理中买蔬菜送来,虽说是在门外远距离送的,未进家门,匆匆走掉,这包含了一种骨肉亲情中的依依牵挂吗?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东西不能吃,都反复提醒,几乎每天都要问候,了解我们的状况,知晓我们的位置,对于疫情和防护,更是反复叮咛。此时此刻,单位的远程联系开始,送一个小单方,传一条疫情防护知识,把每天的轮守安排停当,加上主官问候,同事遥祝,体现了一种共度时艰的浓郁氛围,这也同样是一种牵挂啊!
  这些牵挂,可能是琐碎的,并不一定显山露水,在平日里不算什么,可在这疫情浓郁的非常时期,举目之中个个戴口罩、相遇之中人人相避开的危难疫期,有多少人在受难,有多少人在恐慌,有多少人在被命运追撵的时候,一缕牵挂、一份关怀,就弥足珍贵了。由小家的血缘牵挂,到举国的大爱牵挂,更显得令人感动。广东的抗疫专家钟南山牵挂着全国的人,他自己也在非典中患病而幸存,如今年岁已高,仍在奔忙着疫情防控之策,那样疲惫,又那样倾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大爱牵挂。那一批批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一门心思扑在抗击疫情的鏖战之中,那心中涌动着的不是对于患者的牵挂又是什么呢?那些长时间得不到休息的医生,那些日日守护在患者身边的人们,那些奔驰在运送患者路上的急救车队,那些在一个个小区里为住户和业主守护的社区人员,连同昼夜上岗的保安、一日数次清扫的环卫工人,无不在用一种大的情怀尽职尽责,一天天牵挂着每一个人。这些层面互相支撑,互相牵连,合成了一种抗击疫情的大格局,也是委实不易、感天动地的。远的不说,小区里的消毒,小区人员的出入,守门人是保安,发放出入证的是社区人员,测量体温的也是好帮手。一天天的,从疫情开始到相持,没有懈怠,只有努力,互相携手,共赴国难。这种日子,不是一天,不是一周,而是半个月,乃至许多天,那需要多少坚毅和真爱,才能一天天坚守下来呢?那其中,不是一种更加深广的牵挂萦怀吗?从这当中,我们看见了迟子建《白雪乌鸦》中的武连德,有加缪《鼠疫》中的卫生官,也有非典和汶川地震中的一拨拨军人与奔赴者。他们和她们,共同构成了一道道密集的防疫网络,形成了强劲的疫情防控力量,时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与角落,那无异于牵挂众生了。如此,好比春风牵挂人间,人世向往安康,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小家与大家,国家与地区,就在劫难中合为一体、发力一处,抗击疫情,就胜利在望了!
其他文献
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疫情地图,那上面最深的红色是湖北,是武汉。那颜色,红中透着紫,像一道鲜血淋漓的伤口,让全中国为之疼痛。  三个月前,全球的目光凝望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让这座美丽的城市赢得了赞誉。三个月后,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武汉,这一次,这座城市让全世界都感到不安。谁都不曾想过,武汉,会成为一种肺炎的前缀,会成为疫情的源头,会成为抗疫的前沿阵地。  常常会想,如果我从来不曾去过
期刊
夜色如墨,密集的繁星拱卫下的月亮独树一帜,像是嘲讽心里只有启明星的仰望星空的少年,孤单在某个角落发酵,没有谁心里没有灯光照不到的地方。我的生活曾被疼痛一次次地分尸,像乌云里划过的闪电,明亮却让人胆怯。  每一个月圆的夜,留藏在我心中的空白都会被无情践踏,悲寂但不会流血,只会为那些淡的伤疤重新染色,疼痛出几段叫做过往的故事。一  “父亲”这个词汇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九年匆匆而过,“一夜长大”的
期刊
疫情肆虐,波及众生,即便远离疫情中心,也不可能置之度外。于我们家而言,疫情造成的次生灾害就是外甥小宇的出国留学之路受到了阻隔。  小宇正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气学院读研,前不久回国实习,计划等过完年再去澳大利亚。按照正常进度,还有两个学期,他就能毕业回国了。  1月23日,武汉封城,各种坏信息络绎不绝,我们一家人便开始担心。  我说,照这种趋势,澳大利亚会不会不让中国人入境?  我妹妹说,澳大
期刊
陈 彦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春节。  过去我不是流动人口,只在原地张罗过年。从去年开始,我加入了春运大军。开始有人说疫情时,并没在意。总觉得是武汉那边的事。从北京回到西安,餐也聚了两顿,茶也吃了几次。与朋友交流的距离,有时也没保证在一米开外。更没戴口罩。十七年前闹“非典”那阵,几乎动了什么都要洗一次手的习惯,也早忘到九霄云外了。可腊月二十九那天,武汉突然封了城,并且有消息说,从疫区走出了几百万像我
期刊
陈玺  猪年除夕,一杯清茶,独坐阳台,瞄着坠落的夕阳,我燃起一根烟,瞥着一明一暗的烟蒂,想着总得说点啥?大半年的时域中,岳父身患绝症,我深切地感悟到一个老人,面对不愿挑明,却又心知肚明的病魔,生命垂落时哀伤的无奈。拜年的问候,吱吱跃上手机屏幕。闭上眼睛,晃着身子,沉思良久,我写道:生命如湖中泛舟,嗒嗒的槳声和清冽的涟漪,终将归于沉寂。我们在沉寂中感怀,也在虚无中怅望。狗还在岸上摆尾撒欢,吠瞩着十二
期刊
冯艺  我家近处,有个公园,被耸立的高楼环抱,有几分中央公园的意思。不大的园子里四季花果,更迭生长,乐此不彼。当然,最能吸引市民前来观赏拍照的是满园的樱花树。南国的春天,每年都会随着二月的风如期而至。春风拂过樱花树光秃秃的枝丫,触动出白白粉粉的隐隐约约。一片灰褐色的小手如同魔术场上的召唤,召唤着生命的热闹,花朵不知从哪里来的,一下出现在手里。满园的樱花就这样年复一年悄然盛开着。粉红一片,微风一吹,
期刊
邵丽  整整做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心理准备,我才最终下定决心。真的不知道我该说什么,会说点什么。我首先拨通了一位叫李端的小学教师的电话。后来拨通电话的那位女士,叫刘云仙,身份是农民。我知道她们会哭。我知道我会在她们的哭声里羞愧不已,因为我什么都帮不了她们。我知道不管如何表达,我的电话将会再一次揭开她们尚未结痂的伤口。我听她们哭,听她们叙说。然后我说,你一定要保重,一定!  何其苍白无力的安慰,我连自
期刊
吴克敬  那条大花蛇生得太漂亮了。  或者说那条大花蛇的命好,它遇到了一位绝世丹青好手的蛇妈妈,在生育出蛇卵,并把蛇卵孵化出小蛇宝宝的时候,赤、橙、绿、青、蓝、紫,是把自然界最美的色彩,都赋予了它的蛇宝宝。蛇宝宝一次一次蜕皮,蜕着皮长大了,长得膨胀起来,从它可以自由纵横的草丛里,像小偷一样,老往我的家里溜。  这条大花蛇,不管不顾地溜进我的家里来了。  农村里的家户,差不多都是一个模样,土木结构的
期刊
张楚腊月二十八  1月22日,我们一家从天津返唐山滦南县过年。本来买的汽车票, 21号得知,爆发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思来想去还是改签了高铁。高客要走三个小时,且是狭窄密闭空间,比起高铁安全性似乎弱些。还好抢到了高铁票,又匆忙到药店买了五个口罩,这才全副武装奔往火车站。临走之前将两盆繁盛的满天星坐于水盆。孩子辅导班开课早,我们预计大年初五返津,喜水的满天星应能熬过这七八天。另外几盆植物,
期刊
周瑄璞  曾经设想,要是有那么几个星期,不用出门,只在家专心读书写作,怎么也得读几部书,写几万字吧,总之会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手机,观疫情进展,看数字攀升,读各种各样的新闻,浏览朋友圈。吃饭,睡觉,看电影,乱翻书。  春节前的一周,丈夫见我微信购买猕猴桃,寄给外地的亲友,他说,武汉有一位业务往来者,也给她寄一箱吧。我说,快点地址给我,快递就要停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