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熟悉常见意象的情感指向,体会情感关联。
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很多意象渐渐形成固有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做积累,将古诗词中常见意象进行整理归纳,熟悉这些意象的情感指向,体会其情感关联。例如,梅兰菊松柏莲,均有高洁之意。但是梅花重在不屈不挠,兰花重在雅致美好,菊花更显清高脱俗,松柏则是坚贞与生命力的象征,而莲则与环境作斗争以显不染之坚决。其他常见的还有思乡的鸿雁、落寞的鹧鸪、哀怨的杜鹃、凄愁的猿猴、飘零的沙鸥、欢娱的春风……熟悉这些意象的情感指向,是我们与古人进行情感交流的充分准备。
(二)关注诗歌中意象的使用情境,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倾向。
虽然许多意象具有约定俗成的情感关联,但是诗人在使用时往往会倾注个人的情感色彩,所以就使意象又具有了多义性和模糊性。因此关注意象的使用情境非常重要。
1. 关注意象的修饰语。例如杜甫《旅夜书怀》首句“细草微风岸”,“草”的修饰语是“细”,表现了草的柔弱。第二句“危樯独夜舟”,“舟”之前用“独”和“夜”来修饰,表现了舟在夜中独行的凄凉,这种柔弱与孤独自然会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绪。从而把我们带入了作者构建的情境之中,把握诗歌的情感。
2. 关注意象的前后语境,结合上下文来抓住意象的意蕴。下面举例说明之。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解析 这首诗中的细节描写是赏析的重点,但是意象的铺垫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边雪”“林风”“晓角”这三个意象渲染了主人公所处环境的特点,“边”“林”“晓”这三个修饰语对意象作出了注解,让我们体会到主人公行路的艰难,结合上文提到的“三年马不肥”和“官满载书归”,突显了主人公至清至廉的形象。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案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解析 《三国演义》中的“夕阳”与传统理解中的含义是相同的,有沧桑变迁之意。但试题中“夕阳”则一反常态,象征时来运转,大器晚成。这一理解必须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判断。诗人自喻为“一举入高空”的风筝,语出新意,我们对“夕阳”的理解自然不能走传统之路,尤其是最后一句“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出人意表,有扬眉吐气之意。正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才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诗中“夕阳”含义。
(三)整合诗歌中的意象群,透过整体意境揭示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都不是单一的,意象组合出现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的叠加组合形成独特的诗歌意境,照应诗题中的“早”字,将诗人羁旅之凄凉表露无遗。所以,我们应学会整合诗歌中的意象群,透过整体意境来品析诗歌。
例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 敞 苏 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和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应着重抓住诗中意象特点。如刘诗中的“雨映寒空”、“重楼”、山树、“江南水墨图”,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清淡、优柔,自然体现出一种“优美”的审美情致。苏诗则不同,“横风吹雨”“雨过潮平”“紫金蛇”等这些意象带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显出一派壮阔的景象,自然是“壮美”的写照。同学们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些意象的特点,并且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整体感知,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金竟陵入蜀
崔信明
金门去蜀道,玉垒望长安。
岂言千里远,方寻九折难。
西上君飞盖,东归我挂冠。
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
从今与君别,花月几新残。
(1)请结合全诗,概括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崔信明的诗作几乎没有流传下来,仅存名句“枫落吴江冷”和这首《送金竟陵入蜀》。诗中“月彩落江寒”一句与“枫落吴江冷”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1)从诗意看,友人金竟陵远行去四川担任要职,而诗人自己辞官回乡。诗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也流露自己仕途坎坷的辛酸。
(2)“枫落吴江冷”一句,把萧杀晚秋的浸肤冷丽,写得无可匹敌。寂寞深秋,吴江岸边,似火枫叶,片片飘落,最后一丝暖意,也随风而逝。“枫叶”这一意象将萧瑟之感准确地表现出来,同时利用枫叶的色彩达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将枫叶落下时的点点“红”放在广阔的冷色调背景中,尤其显得孤独无助,更突显深秋吴江之“冷”。“月彩落江寒”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月彩”指月的光华,月华本来还有点温暖,但一洒落在江面上,就透出阵阵寒意,与前句“猿声”相呼应,辛酸落寞之感倍增。
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很多意象渐渐形成固有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做积累,将古诗词中常见意象进行整理归纳,熟悉这些意象的情感指向,体会其情感关联。例如,梅兰菊松柏莲,均有高洁之意。但是梅花重在不屈不挠,兰花重在雅致美好,菊花更显清高脱俗,松柏则是坚贞与生命力的象征,而莲则与环境作斗争以显不染之坚决。其他常见的还有思乡的鸿雁、落寞的鹧鸪、哀怨的杜鹃、凄愁的猿猴、飘零的沙鸥、欢娱的春风……熟悉这些意象的情感指向,是我们与古人进行情感交流的充分准备。
(二)关注诗歌中意象的使用情境,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倾向。
虽然许多意象具有约定俗成的情感关联,但是诗人在使用时往往会倾注个人的情感色彩,所以就使意象又具有了多义性和模糊性。因此关注意象的使用情境非常重要。
1. 关注意象的修饰语。例如杜甫《旅夜书怀》首句“细草微风岸”,“草”的修饰语是“细”,表现了草的柔弱。第二句“危樯独夜舟”,“舟”之前用“独”和“夜”来修饰,表现了舟在夜中独行的凄凉,这种柔弱与孤独自然会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绪。从而把我们带入了作者构建的情境之中,把握诗歌的情感。
2. 关注意象的前后语境,结合上下文来抓住意象的意蕴。下面举例说明之。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解析 这首诗中的细节描写是赏析的重点,但是意象的铺垫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边雪”“林风”“晓角”这三个意象渲染了主人公所处环境的特点,“边”“林”“晓”这三个修饰语对意象作出了注解,让我们体会到主人公行路的艰难,结合上文提到的“三年马不肥”和“官满载书归”,突显了主人公至清至廉的形象。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案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解析 《三国演义》中的“夕阳”与传统理解中的含义是相同的,有沧桑变迁之意。但试题中“夕阳”则一反常态,象征时来运转,大器晚成。这一理解必须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判断。诗人自喻为“一举入高空”的风筝,语出新意,我们对“夕阳”的理解自然不能走传统之路,尤其是最后一句“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出人意表,有扬眉吐气之意。正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才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诗中“夕阳”含义。
(三)整合诗歌中的意象群,透过整体意境揭示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都不是单一的,意象组合出现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的叠加组合形成独特的诗歌意境,照应诗题中的“早”字,将诗人羁旅之凄凉表露无遗。所以,我们应学会整合诗歌中的意象群,透过整体意境来品析诗歌。
例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 敞 苏 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和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应着重抓住诗中意象特点。如刘诗中的“雨映寒空”、“重楼”、山树、“江南水墨图”,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清淡、优柔,自然体现出一种“优美”的审美情致。苏诗则不同,“横风吹雨”“雨过潮平”“紫金蛇”等这些意象带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显出一派壮阔的景象,自然是“壮美”的写照。同学们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些意象的特点,并且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整体感知,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金竟陵入蜀
崔信明
金门去蜀道,玉垒望长安。
岂言千里远,方寻九折难。
西上君飞盖,东归我挂冠。
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
从今与君别,花月几新残。
(1)请结合全诗,概括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崔信明的诗作几乎没有流传下来,仅存名句“枫落吴江冷”和这首《送金竟陵入蜀》。诗中“月彩落江寒”一句与“枫落吴江冷”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1)从诗意看,友人金竟陵远行去四川担任要职,而诗人自己辞官回乡。诗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也流露自己仕途坎坷的辛酸。
(2)“枫落吴江冷”一句,把萧杀晚秋的浸肤冷丽,写得无可匹敌。寂寞深秋,吴江岸边,似火枫叶,片片飘落,最后一丝暖意,也随风而逝。“枫叶”这一意象将萧瑟之感准确地表现出来,同时利用枫叶的色彩达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将枫叶落下时的点点“红”放在广阔的冷色调背景中,尤其显得孤独无助,更突显深秋吴江之“冷”。“月彩落江寒”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月彩”指月的光华,月华本来还有点温暖,但一洒落在江面上,就透出阵阵寒意,与前句“猿声”相呼应,辛酸落寞之感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