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彩风景写生是当前大学美术专业教学重要课程内容。水彩风景写生对提高学生基本功,强化对水彩表现基本技能的掌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师范类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利用风景写生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对未来培养学生水彩表现技能起到重要媒介作用。笔者从事美术师范教学多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水彩风景写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主要结合笔者一次水彩风景写生的经历,对如何开展教学进行浅谈,以期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学师范专业;水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09-01
风景写生是美术学中主要的课程之一,是锻炼学生基本功的重要支撑,对于水彩教学而言更是重要技术锻炼媒介。美术师范类学生在学习美术教学中,不仅应学会水彩风景写生的技术和技能,还应当掌握教学方式方法,而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美术师范生时,更加注意教学方法的传教,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利用风景写生,促进水彩美术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一次经历,对水彩风景写生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如何选取素材以及如何让学生深情投入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浅谈。
一、构设良好的图画效果
众所周知,良好的构图能够深刻地反映出画图者的思维、意图与心境,可以说构图是水彩风景写生成败的首要条件,是图画效果的优劣反映。对于一幅水彩风景写生作品来说,其构设的图形可大可小,只要能够充分表现出画图者的感受或文化色彩足矣。作为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在水彩风景写生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构图效果,作为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体会和观察自然,用心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当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用作品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那么,水彩风景写生时该如何构图呢?首先,需要一个独特的视点。不同的视点选择其图画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俯视、平视、仰视皆可依据自身的思维选择。其次,需要掌握一定的透视规律。通常而言,画图者要想表现出一种比较深远的空间感,采取平行透视的构图方式较为适宜。同样的道理,若是要想表现出山体或建筑物的高大壮观感,则可以选择两点透视的构图方式,其所表现出的图画效果更加明显。总的来说,为了更能表现水彩风景的意图就需要在构图过程中寻找合适的透视角度并鲜明地突出主体。
二、突出色彩的概念化特性
在水彩风景写生的过程中,色彩表达的概念化也不容忽视。绝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树必须是绿色,水必须是蓝色,这样的墨守成规使他们对色彩缺少正确的认识,进而导致水彩风景画面的色彩失调。某些学生就是过于注重景物的固有色彩,从而忽略了诸如环境色、天气色以及气候色等因素对整体色彩的影响,最终画出的就是一幅单色素描画,十分生硬。要想突出色彩的概念化,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色调。由于水彩是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因此完全再现景物并非风景写生的本意,那么画图者就应当对景物进行科学地观察与理解。我们知道,风景水彩画本身具有水色交融的独特之处,所以写生时我们可以突出感性色彩的发挥,对自然景物的进行有效的重新组合与整理。二是色彩对比度。不少教师认为,在水彩风景写生教学时要特别强调水彩的“水感”,并十分追求“水意”,笔者认为,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用色误区,画蛇添足。因此,掌握好色彩的对比度至关重要。在阴雨天时会出现色彩对比弱的情况,在万里晴空时则相反。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补色对比最为强烈,但过于火热,在水彩风景写生中并不适用。当然,对于色彩的運用与表现手法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天赋,还需要后天的积累与修为。
三、引导学生体会有感而画的意境
风景写生画最亮的关键点在于画的意境,而这份意境不是简单的将眼前所见描绘在画面上,更多是的在水彩画画时,结合心中所感、所悟、所思,将个人的心中郁结和抱负,抒发到画画之中,或者将个人对大自然的尊敬和爱护,通过某一个细节体现出来,这样的水彩画才能真正实现由形向体的转化。因此,在教师引导学生选景时,应当让尽量让学生选择能够一眼激发个人灵感的自然景物,激发学生内心对外界事物描述的画画欲望,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还能让学生实现个人创作灵感的升华。当学生被自然所感,不自觉的迸发出画画的灵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简单描述,更进一步的将自己的情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人剑合一”的真正画画境界。由于面对的师范生,因此,在教学中,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因才施教,即如何通过学生的喜好、擅长技能等方面的习惯,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有效分类,从而促进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自我认知和感受。同时,还应教导学生,在面对初学者时,应当为学生固定一本速写本,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先描述下来,条件好的可以选择让学生用手机照相,回到学校后,让学生不断的回想、感受,然后在慢慢地利用学到的技能进行展现。
四、结束语
风景固然很美,但却在我们身边,作为教师首先应让学生个人理解什么是美?如何选择美?尤其对于师范生而言,更是如此,倘若没有美好的心灵,任何美术人才都无法挖掘到大自然真正意义上的魅力。因此,在针对师范类学生教学中,应将水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自然,体验生命,实现个人能力上的升华,然后再层层传递,教育出更多的美术人才,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水彩风景作品。
参考文献:
[1]高志红.试论如何在水彩风景写生教学中培养创作意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125-126.
[2]龙松娥.浅析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水彩风景画教学三阶段[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美术学师范专业;水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09-01
风景写生是美术学中主要的课程之一,是锻炼学生基本功的重要支撑,对于水彩教学而言更是重要技术锻炼媒介。美术师范类学生在学习美术教学中,不仅应学会水彩风景写生的技术和技能,还应当掌握教学方式方法,而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美术师范生时,更加注意教学方法的传教,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利用风景写生,促进水彩美术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一次经历,对水彩风景写生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如何选取素材以及如何让学生深情投入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浅谈。
一、构设良好的图画效果
众所周知,良好的构图能够深刻地反映出画图者的思维、意图与心境,可以说构图是水彩风景写生成败的首要条件,是图画效果的优劣反映。对于一幅水彩风景写生作品来说,其构设的图形可大可小,只要能够充分表现出画图者的感受或文化色彩足矣。作为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在水彩风景写生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构图效果,作为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体会和观察自然,用心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当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用作品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那么,水彩风景写生时该如何构图呢?首先,需要一个独特的视点。不同的视点选择其图画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俯视、平视、仰视皆可依据自身的思维选择。其次,需要掌握一定的透视规律。通常而言,画图者要想表现出一种比较深远的空间感,采取平行透视的构图方式较为适宜。同样的道理,若是要想表现出山体或建筑物的高大壮观感,则可以选择两点透视的构图方式,其所表现出的图画效果更加明显。总的来说,为了更能表现水彩风景的意图就需要在构图过程中寻找合适的透视角度并鲜明地突出主体。
二、突出色彩的概念化特性
在水彩风景写生的过程中,色彩表达的概念化也不容忽视。绝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树必须是绿色,水必须是蓝色,这样的墨守成规使他们对色彩缺少正确的认识,进而导致水彩风景画面的色彩失调。某些学生就是过于注重景物的固有色彩,从而忽略了诸如环境色、天气色以及气候色等因素对整体色彩的影响,最终画出的就是一幅单色素描画,十分生硬。要想突出色彩的概念化,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色调。由于水彩是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因此完全再现景物并非风景写生的本意,那么画图者就应当对景物进行科学地观察与理解。我们知道,风景水彩画本身具有水色交融的独特之处,所以写生时我们可以突出感性色彩的发挥,对自然景物的进行有效的重新组合与整理。二是色彩对比度。不少教师认为,在水彩风景写生教学时要特别强调水彩的“水感”,并十分追求“水意”,笔者认为,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用色误区,画蛇添足。因此,掌握好色彩的对比度至关重要。在阴雨天时会出现色彩对比弱的情况,在万里晴空时则相反。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补色对比最为强烈,但过于火热,在水彩风景写生中并不适用。当然,对于色彩的運用与表现手法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天赋,还需要后天的积累与修为。
三、引导学生体会有感而画的意境
风景写生画最亮的关键点在于画的意境,而这份意境不是简单的将眼前所见描绘在画面上,更多是的在水彩画画时,结合心中所感、所悟、所思,将个人的心中郁结和抱负,抒发到画画之中,或者将个人对大自然的尊敬和爱护,通过某一个细节体现出来,这样的水彩画才能真正实现由形向体的转化。因此,在教师引导学生选景时,应当让尽量让学生选择能够一眼激发个人灵感的自然景物,激发学生内心对外界事物描述的画画欲望,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还能让学生实现个人创作灵感的升华。当学生被自然所感,不自觉的迸发出画画的灵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简单描述,更进一步的将自己的情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人剑合一”的真正画画境界。由于面对的师范生,因此,在教学中,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因才施教,即如何通过学生的喜好、擅长技能等方面的习惯,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有效分类,从而促进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自我认知和感受。同时,还应教导学生,在面对初学者时,应当为学生固定一本速写本,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先描述下来,条件好的可以选择让学生用手机照相,回到学校后,让学生不断的回想、感受,然后在慢慢地利用学到的技能进行展现。
四、结束语
风景固然很美,但却在我们身边,作为教师首先应让学生个人理解什么是美?如何选择美?尤其对于师范生而言,更是如此,倘若没有美好的心灵,任何美术人才都无法挖掘到大自然真正意义上的魅力。因此,在针对师范类学生教学中,应将水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自然,体验生命,实现个人能力上的升华,然后再层层传递,教育出更多的美术人才,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水彩风景作品。
参考文献:
[1]高志红.试论如何在水彩风景写生教学中培养创作意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125-126.
[2]龙松娥.浅析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水彩风景画教学三阶段[D].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