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课堂中的评价失衡与创新对策

来源 :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理念来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元素,它主张给予学生人性关怀,把每个学生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看待,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是生态课堂中最关键的问题。随着课程文化建构的不断完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文观、教学观、文化观,对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价值观、阅读教学的主体意识、教学过程的关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认识。小学语文课堂中也出现了不少独特的风景:预设与生成,接受与探究,欣赏与表现,合作与分享……大家都在寻找教学中的平衡点,《中庸》中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也正是我们要把握的秘诀──寻求平衡,寻之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但如果对今天的生态语文课堂细细作一番审视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着诸多的“失衡”现象,现呈现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案例,和大家一起讨论、探索和反思。
  一、重课堂评价,失评价价值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思维及其表现的反映,是指引课堂由预设向科学生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信心,增强他们的积极性,所以赏识评价在课堂上也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但当你沉浸课堂中时,却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当你置身课堂,享受“掌声”时,会觉察仅仅是一种形式。
  案例1:请学生到黑板上写词语。
  生写:“专心志致”
  师(批改):没关系,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了。我们为他能上黑板来的勇气鼓掌。(掌声一片)
  案例2:图片出示满园的春色。
  师:当你看到这样的图片,有没有词语在你脑海里浮现?
  生:春色满园
  师:你真会想象。(掌声)还有吗?
  生:春暖花开
  师:你真聪明!(掌声)
  生: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师:你能一下说出两个,真了不起!(掌声)
  ……
  这两个案例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当学生的回答使老师成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赏识评价”时,很明显是赏识过了头,评价也过了头,模糊了学生的是非准则。案例1写错受到了老师表扬。对表扬者而言是表扬是批评还是讽刺?对其他学生而言,这个词语可以写错吗?事实上,这个词语应该掌握,不应该写错。案例2是一种典型的“奉命式”表扬,虽然表扬的角度都一样,但让我们感到一种可笑的热闹感,缺乏应有的激励性,使表扬者觉得表扬来得太容易。这样的“不跳就能够到苹果”的简单从众式表扬,缺乏评价所应有的价值,显得机械呆板。
  课堂评价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是评价之真,评价之实。我们教师也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的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创新的欲望,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例如孩子的文章写得很不错,如果你用一种赞美的语言表扬他,“你的作文有大师的风格,百读不厌!”“我在全班面前朗读!”“建议你的文章可以投稿!”等,相信这样的评价肯定有效、激励的作用。
  二、重“花样新翻”,失实际效果
  “见贤思齐”是种美德。部分教师将当前丰富多彩的课程改革从“见贤思齐”简单地演绎为“见新就搬”。过分追求“花样翻新”,缺乏真正的领悟,生搬硬套,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了“诚信原则”的缺失。
  如今课堂中正流行这样的语言“读读你最拿手的词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挑自己想写的词语,由于只流于形式,机械求“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随之而来:有的学生就读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漫无边际地交流……
  课堂追新表现多种对样,给学生自由空间,让其自己选择,看似自主探究、与众不同,实际上游离了本意,显而易见没有达成预设的效果。
  三、重个性阅读,失德育教育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只要与众不同就加以肯定,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不能及时纠偏,使课堂中出现了“反德育”现象。
  如:《狐狸和乌鸦》——乌鸦自己太笨了,它不值得同情;《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我们连鱼都不要吃了;《虎門销烟》——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那么多烟渣冲入大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对大海中植物和生动的危害更大了!虽然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对这些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不果断加以引导和纠正,任其蔓延,就会迷失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方向。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于语文课中无形渗透德育教育。否则,德育教育将功亏一篑。
  四、重情境趣味,失问题功能
  明代诗人祝允明说“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生接而情生。”《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尽可能有趣味性,学生才能喜欢课堂。于是,很多老师把情境创设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之一。事实证明,恰当的教学情景不仅能为学生成功的学习拉开序幕,而且能促进和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地体验教学的情境,而且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有趣。然而,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有的教师为了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注重表面的热闹,片面追求情境的趣味性,忽视了依托于情境的“问题功能”。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1.通过这几首诗的学习了解作者李商隐简单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熏陶。  3.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在”无题”中的”寄托”。  并体会李诗与一般的诗的不同。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真挚
期刊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因此,我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本文就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有关理论、实践问题进行了探索,并结合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来进行了展示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
期刊
旋律是一首歌曲的灵魂。因为有了旋律的优美,才有了歌曲的动人;有了旋律的轻快,才有了歌曲的活泼;有了旋律的庄严,才有了歌曲的庄重;有了旋律的铿锵,才有了歌曲的鼓舞人心……其实细研一下,旋律的构成也很简单——节拍、音高、节奏,音符也只有那么七个,但在这看似简单的构成却蕴含着无穷的奥妙和变化,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将乐曲从情绪上做一个根本的改变。也正因为如此,旋律是我们进入音乐殿堂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正鉴于此,我认为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该力求从学生们都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着力去选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能切实遇到的事物,并依此来设计数学问题,以期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意识到数学并非复杂的、不切实际的难题,而是普遍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并且无时无刻不在起到关键作用的“可爱”学科,从而提高他们解决生活问
期刊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却是一种胸襟、境界”,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虽无巨作问世,但我用心呵护了每一件作品不受破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虽无资深经验,但我却有一颗爱别人孩子如爱自己孩子的心。  爱就像一座宝藏,每位教师都想开启它,而钥匙只有一把,那就是“真爱”。 爱是无声的语言,老师的爱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老师的爱丈量着教师职业边界的宽度。我在近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期刊
【摘 要】传统教学中,学习者和教育者都以完成知识的传递为主要目标,学习者主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中不得不面对和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现状及意义后,提出提升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策略,以供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决策。  【关键词】小学生 主动性 问题 对策  1引言  学习主动性是学生学习
期刊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谈论交通工具,合理选用交通工具”为主线,首先非常自然地说:我每天步行来学校,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来学校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生活中见到的交通工具,进而学习更多的新的单词和词组,接着通过句型的训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日常上学的交通,从而提高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  指导依据是: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及学习英语的热情度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期刊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一、从宏观处抓养成教育  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把养成教育看成是德育工程的基石。“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我们要以人文校园建设为目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使之
期刊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弱,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值得我们深思和研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