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运动员的赛事解说艺术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赛事的直播转播已经成为新闻媒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体育比赛播出的过程中,赛事解说员也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些明星运动员也加入到其中,成为赛事播出的一道风景。本文就以2010温哥华冬奥会杨扬的解说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及数理统计法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论述其出现的原因、利弊及对策,以求这种模式可以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明星运动员;解说;体育比赛
  中图分类号: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058-03
  
  一、引言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扮演了我国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的重要角色。赛事的播出丰富了我国电视媒体的内容,为媒体增添了不少活力。而在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解说员与评论员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联系比赛与观众的一架桥梁,他们的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于比赛的认知。近几年,荧屏上不断有明星运动员参与到赛事的解说中来。杨扬作为中国冬奥代表团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的优秀运动员和中国拥有冠军头衔最多的运动员,在明星运动员参与赛事解说的部分有着强烈的代表性,受众在心理上会给予她很大的信任感,这使得她作为赛事的解说嘉宾有了很好的受众基础。本文就以2010温哥华冬奥委会中杨扬对于女子短道速滑比赛的解说为例,说明明星运动员介入到赛事解说中,在带来专业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利弊,进而为明星运动员更好的解说体育赛事建言献策。
  
  二、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原因
  
  (一)从体育自身出发
  从体育本身出发,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赛事的增多,每年的各大联赛、世锦赛、世界杯等赛事接连不断;奥运年、亚运年等“体育大年”的接力出现,为明星运动员提供了解说的机会,是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直接原因。放眼国际体坛,运动项目不断增加、国际赛事不断增多,已经成为了当今体坛的特征之一。而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群众体育中,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普及;在竞技体育中,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升,群众对于体育热情的高涨,我国成功的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lO年广州亚运会,必将再掀新一轮的体育狂潮。众多的体育赛事,众多的比赛场次,这就要求体育媒介在赛事解说方面做足功课,储备人才。
  
  (二)从媒介的发展来看,落脚于受众的需求
  从媒介发展出发,媒介产业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间接原因。体育产业作为社会变革中的骄阳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当代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体育与传媒的融合,体育传媒业做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其发展的速度也是飞快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体育传媒业(这里仅指电视媒介)要想从中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提高其收视率,那么在比赛转播中有明星运动员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视率,达成其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受众数量的激增和其对于比赛解说水平要求的提高是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直接动力。我国的传媒业已经进入到受者时代,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新的“把关人”,一个电视播出的体育事件,一场体育比赛的过程与结果,只有在受众感兴趣并且关注收看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在明星效应越来越强烈的当今社会,受众喜欢看到或者听到明星运动员对于一场比赛的专业解说,这会给他们带来精神视觉的双丰收。另外,受众人数的增多成为了一种现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自己家门口举行,无论是比赛时间和比赛地点,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奥运会期间,央视收视份额高达52.19%,占据全国荧屏半壁江山。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到24日闭幕,收看央视奥运转播及相关报道的观众人数累计达11.2亿。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经过2002年杨扬在盐湖城取得金牌零的突破之后,队员表现渐入佳境,夺金点也越来越多,中国观众较之以前更加关注冬奥委会的比賽,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的负责人就必须想办法完善整个赛事播出的过程,请明星运动员来现场或演播室解说体育比赛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明星运动员担任解说嘉宾的可取之处
  
  (一)明星效应吸引观众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明星运动员往往具有“明星”与“英雄”的双重角色,当然,这种角色或多或少也是从观众和体育爱好者身上来的。有一些人,关注看林丹的比赛,关注王漾的比赛,他们会认为这些运动员在有超强的竞技水平的同时,还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他们的这种作风,在现实生活中是大家学习的典范。这些运动员在赛场拼搏的时候带着强烈的民族感、自豪感,他们甚至被当做国家的“英雄”来看待。所以学习的明星运动员的参与更能提高观众的响应程度。
  北京奥运会和温哥华冬奥会这两场大型的体育赛事,受到了很多体育爱好者的追捧,这其中有老有少,可有一部分人群却不能小视,那就是与共和国体育事业共同成长起来的体育迷们。这些退役的明星运动员的解说,可以给这些人带来很多过去的美好回忆,使人们还可以关注到除了比赛之外的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史。原体操世界冠军马燕红在解说北京奥运会的体操比赛时,就有网友对其这样的评价:“她在当运动员时就一直关注她,这回第一次听到马燕红的解说就被她的声音迷住了,专业而富有激情,动听有韵律。你真是太棒了,我喜欢你,加油!”
  
  (二)增强比赛解说的深入性
  随着传播手段的发展,观众能看到更多的比赛,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已不再停留在以前“知道场上在发生什么”的看热闹阶段。这就需要解说员对项目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向观众介绍他们不太清楚的东西。明星运动员大都是退役的职业运动员,他们对于自己项目的规则及一些临时状况的应对都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和切身的体会,细节之处可以很好的被照顾到,而且场上的运动员大多与自己大多师出同门,谈论起来更加熟悉,情感上有共鸣之处,有了他们的解说可以让观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而这些都是普通解说员做不到的。例如,女子短道速滑500m半决赛的第一场比赛中,杨扬全面分析了第一组的道次情况,并指出周洋在道次排序上的被动性,及加拿大选手洁西卡身高腿长的及起跑快的特点,旨在说明周洋在后程超越中的挑战比较大。在这一组的解说中,杨扬还为所有的观众补充了短道速滑中“危险冲刺”这一专业知识。女子500m半决赛的第二场比赛中,杨扬介绍了短道速滑冰场的专业知识。由于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共用一块冰场,花滑的冰面要求软、厚,而短道的冰场要求硬、薄,因此在短道选手滑行的时候,会影响一定的速度。女子500m决赛 中,由于不断有人抢跑,运动员不得不四次重新回到起跑线,针对这一现象,杨扬说:“反复起跑会给运动员的体能带来消耗。”女子1000mB组决赛中,杨扬还介绍了短道速滑的起源和现状。
  身为运动员的他们,也拥有更多的消息来源,例如,王漾的感冒。王漾在比赛期间患了严重的感冒,在她500m决赛当天还去打了吊针,嗓子几乎说不出话,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以完美的速度得了冠军。杨扬通过对这个“八卦”的介绍,很好地诠释了运动员的顽强作风。
  
  四、明星运动员解说的不足
  
  (一)解说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明星们曾经的战场是训练场或者这比赛场,不是演播室,他们在奥运会解说席上还只是初试牛刀,对于一些赛事解说的基本知识了解的还不是很全面,因此在转播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结巴、话语不流畅的现象频繁出现。以杨扬为例,她解说的冬奥会的比赛场次为(均为女子短道速滑)500m半决赛、500m决赛、1000m半决赛、1000m决赛、1500m半决赛、1500m决赛、3000m接力决赛,据粗略统计,杨扬在解说以上赛事时共有13次的明显结巴,在500m第一组的比赛解说“危险冲刺”的时候,结巴3次;在解说500m第二组时就出现结巴的现象5次。比赛时也时常有言语不流畅的情况出现,如在解说500m第一组的比赛时,有两句话只说到一半:“鲁特尔还是……”、“这个时候要根据前面的一些……”。其次,明星运动员在解说比赛时的用语不当,口语化明显。“美国选手不会消停”、“搅在一起”、“滑的很猛”(1500m半决赛第二场时杨扬的点评);“周洋要学会利用外国选手,不要一个人和好几个人在一起折腾”(1500m决赛);“鲁特尔滑法很冲,滑不好会在她身上栽”。这样带有明显东北方言的用语对于北方的观众可以说是倍感亲切,但是对于南方的一些观众来说就会在理解上出现障碍,所以在大型体育赛事解说时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这些用语的出现。
  
  (二)解说的情感化问题
  一些明星运动员在解说时存在着没有保持中立,感情过分流露,调动情绪方式不恰当,感染力不足等问题。如1500m决赛还剩下最后四圈时,杨扬连续喊了8次“周洋注意节奏”、喊周洋的名字11次、周洋冲线之后又断续喊了8次“周洋”、在比赛过程中,杨扬有6次明显的喘息声,这些现象会使观众明显感觉明星运动员缺乏主持人的基本播音素质,对于什么时候该说什么缺乏整体的认识,这些都表明了明星运动员在解说体育比赛时的不足之处。重要的是这样过激的表达就像是明星运动员自己的“表演”,感染力不足。1500m赛后,杨扬也自评1500m解说是失态:“确实当时有些失控,太激动了,有些说不出话来了。”“但是很多人在已经知道结果,回过头来看重播的时候,就会觉得我这样的解说不合适。”那么如何才能有感染力、调动观众情绪?黄健翔在解说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那场经典比赛时的表现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五、对策
  
  (一)媒体加强培养,运动员自身加强学习
  对于媒体来讲,明星运动员加入到赛事解说的队伍中来,无疑给这个队伍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活力。但是怎么样去培养和利用这些明星,运动员自身要怎么样去适应赛事解说的要求,是一个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媒体对于转为职业解说员的运动员的培养
  一些明星运动员在退役后,面临着自身职业的转换。有些人选择以职业赛事解说作为自身的出路。例如,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杨影经过4年的学习,于2002年6月20日在中国传媒大学的"2002主持播音专业的毕业典礼”上拿到了学位证书,并且以较优异的成绩被中央电视台正式录取。2008年杨影入选叫,国奥运报道主持人国家队”,担任乒乓球项目解说员。这说明经过专业学习的明星运动员们在赛事解说上是有一定地解说水平的,解说员的基本功也可以比较到位。所以媒体如果想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为了满足应时之需,可以为这些退役的明星运动员提供专业学习的机会,为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运动员自身也多加强赛事解说的专业学习,双管齐下,找到明星运动员与媒介的较好结合点。
  
  2.媒体组织明星运动员参加演播前临时培训
  对于一些不需要以赛事解说作为本职工作的运动员来说,赛前参加培训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解说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媒体可以请一些资深的体育赛事解说员为这些明星运动员培训,拿出一些实例为大家作以解读,带领大家熟悉演播室的环境,告知在播出过程中应该如何与导播导演进行沟通等问题。这样,就可以增加他們心中的信心,使他们可以胸有成竹的为大家解说比赛。
  
  (二)专业主持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几乎所有的项目转播都采用“专业主持人+嘉宾”的解说组合,嘉宾可以充分解释技术和讲运动员故事,专业主持人则把握全局,配合节目的流程,照顾观众的感受。所以,在解说的过程中,专业主持人应该保持较好的应变能力,当嘉宾出错时,可以及时为他改正,避免尴尬状况的出现。所以,总体上来说,整个赛事播出的过程还是由专业主持来驾驭的,这就对专业主持人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专业主持人较好的应变能力可以给播出过程增加成功的砝码。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星运动员加入赛事解说行列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受众的需要。明星运动员的解说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更加专业的体育知识,满足受众对于比赛规则及周边事物特别是对明星本身的好奇心。但在这个磨合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解说水平不够专业、过分表露自己的情感等。笔者认为通过对转为职业解说员的运动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临时解说员的赛前培训及加强专业主持人的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可以很好的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明星运动员的加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的赛事播出行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在这个处处充塞着信息的时代里,媒体既是信息的推波助澜者,也是信息繁荣的受益者。新闻报道是媒体内容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新闻报道是否真实,既是衡量一个媒体品质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该媒体是否负责任、是否能得到公众信任的重要标尺。宏观地讲,新闻报道真实,就能客观、全面地呈现世界,让受众准确地了解信息,把握对社会的认知;相反,新闻报道失实,就会曲解甚至错误地展示现实,受众通过
期刊
摘要:通過对解密美国档案的分析,运用传播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针对冷战早期杜鲁门政府对美国国内新闻媒体进行的操控手段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冷战宣传;媒介管理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038-02    新闻报道和宣传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权力在意识形态的建构過程中当仁不让的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在新近解密的部分
期刊
编者按:2003年10月10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正式成立,方延明教授为首任院长。在方院长的带领下,新闻传播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这篇专访中,方院长对该院的办院经验予以介绍,同时还探讨了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的使命、角色与特点、新闻自由和新媒体等值得学界、业界人士关注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有所启迪!  ——本栏责任编辑王延河    采访约在上午十点,由于我们早来了半个小时,便随处走走看看。
期刊
2010年“两会”已经落幕。“两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是经济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关系国计民生,从这种意义上讲,历届“两会”注重新闻报道自身的架构与表现形式,体现了传统新闻媒体强烈的使命感。身处3G数字化时代,媒体进行的“两会”报道的核心价值重心不仅要提供事实报道、独特的价值判断,其内容的表达渠道也要符合数字化的传播形态性质——诉诸“随时、随地、随意”的需求。笔者观察到,今年的“两会”报道,
期刊
编者按:随着信息技术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媒介在现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联结各个阶层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现代媒介庞大的产业下,就产生了媒介批评,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媒介批评究竟是什么?它是何時产生的?媒介批评的对象有哪些呢?对传媒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本刊采访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董
期刊
西方传媒机构报道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叶西方传教士来华办报。至20世纪初,由于西方势力在中国的不断渗入以及中国社会相继爆发的系列重大事件,西方主要传媒机构开始向中国派设常驻记者,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传媒机构和记者一跃成为向西方传递中国讯息的中坚力量,通过他们多样化的国际新闻传播实践,西方社会不断地颠覆着对中国社会的传统想象和认知,并成为建构近代中国媒介镜像的始作俑者。在世界政治、经
期刊
摘要:传统纸媒不仅要与同类媒体竞争有限读者资源,还要与新媒体竞争媒介市场,电视的现场直播、互联网的即时工具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纸媒在激烈的媒介环境中如何寻求发展,在新闻选择、整合、呈现过程中如何实现信息的最优化呈现。在数字化的当下,报纸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受到报人的重视,对于一份报纸而言,总编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守门作用。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以台湾传统报纸《联合报》为例,通过对新闻选
期刊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知道您在内蒙古大草原长大。广阔、绿草茵茵的大草原总会给人无限的遐想,您觉得内蒙古大草原给您的最大精神财富是什么?  闫文慧(以下简称“闫”):内蒙古大草原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在我的记忆中,天很蓝,水很清,山也很高,牛羊特别多!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单纯!不需要想太多,做事说话都是那么的直接!快乐很简单,一块小土堆,都会成为快乐的源泉。快乐是那个时
期刊
摘要:电影植入式广告在美国已发展至成熟阶段,近年来在中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本文简要梳理了中美两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路径,并以《非诚勿扰》和《变形金刚》为例,通过实证方法比较两部影片植入式广告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中美电影植入式广告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电影植入式广告;非诚勿扰;变形金刚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Burberry作为一个英国的经典品牌,历经百年而不衰,历经沉浮而再兴。它的经典图案成为了大不列颠王国的精神图腾。在Burberry的广告中,那充满智慧的视觉符号、精炼简洁的叙事手法、独具魅力的品牌传播,既为奢侈品广告增添了说服力与影响力,同时也为其他品牌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尤其是以符号深化渗透奢侈品品牌的文化理念更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关键词:广告叙事;符号分析;品牌传播;文化传播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