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体系

来源 :中国智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821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沿革 从1844 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的发出计算,以电信号为传输载体的现代通信已经走过了160 多年的发展历程,人类对相互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无限需求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而每一次通信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会成为通信产业内涵和规模扩充的一个更高、更大、更坚实的基础。今天,世界通信产业已经由最初单一的电报服务,扩展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信息、数字电视等,覆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通信网络也主要演变为4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网络: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和广电网。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支撑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但是,从2001 年以后,由于受互联网泡沫的影响,世界通信产业普遍跌入低谷,通信消费市场持续疲软,通信股价暴跌,老牌通信企业大量裁员甚至倒闭,所有的一切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通信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毫无疑问, 以话音为主的传统通信服务已经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而互联网服务是否就一定能够引领电信产业发展的下一次高潮? 对此,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是深入总结通信产业100 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呈现的新特点,对判断未来走向则具有科学和现实的意义。
  通信技术一直是通信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均是通信技术经历的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通信可以无处不在;而通信网络的发展也伴随着人类需求的日益专业化和独立化, 不同的网络提供不同的服务,服务的分工刺激了各种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崛起则是影响产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开放、分布、自制的特点赋予用户真正的网络自由, 极大扩展了通信产业的内涵。另外,通信能力已经从供小于求发展为供大于求,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产业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用户需求已经代替通信技术, 成为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通信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方式 所有变化的结果导致通信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日益突出,互联网拥有最丰富的服务资源,电信网和广电网则拥有最大的用户数量,但由于网络资源的相对割裂,其他网络的用户却无法直接享受丰富的服务资源。而移动性、简便性、安全性、QoS 等方面的限制则阻碍了互联网用户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服务与用户的割裂成为限制通信服务消费的主要障碍,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的不平衡则是通信产业面临的最主要的矛盾,所以如何化解以上矛盾,融合服务与用户,释放消费潜力是解决目前通信产业持续疲软的主要问题。
  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如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融
  合与迁移。
  (1)网络融合
  网络融合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国际信息产业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成为2010 年中国电信产业、广电产业的政策焦点。
  当前,有多个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和论坛在推进其标准化工作,例如:ITU(国际电报联盟)、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3GPP①等,包括中国在内,已经有多家运营商已经开通了商用或实验的NGN,以支持网络的融合。但是,目前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研究同样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技术标准制定复杂, 网络设备投资巨大,商业模式缺乏,实施周期过长等因素使NGN 的前景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例如,在1999~2000 年期间,美国有890 个打着NGN 旗帜的经营者获得了资金,而其中现在能
  注①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它是一个成立于1998 年12 月的标准化机构。目前其成员包括欧洲的ETSI 、日本的ARIB 和TTC 、中国的CCSA 、韩国的TTA 和北美的ATIS 。
  够生存下来的恐怕只有不到10% 。由制造商和运营商构成的NGN 业仅在2001 年一年之中,市场价值丢失了1万亿美元。因此,缺少对用户需求的具体研究,一味地研究NGN 本身,并不能保证NGN 的成功。
  (2)迁移方式
  迁移方式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同样是基于IP 通信技术,通过搭建面向业务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New Generation Service Platform), 连接4个独立的通信网络,实现了IP 层面的无缝链接,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服务和终端资源的潜力,迁移服务,实现不同网络服务在不同网络用户之间的跨越,实现了服务和用户的融合。由于NGN 的研究和部署发展缓慢,并且缺少实际的商业应用,如何在现有网络、终端基础上解决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矛盾,从而带动业务和收入的增长,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大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用户则希望以一种简单易用的方式来使用各种网络提供的应用服务。
  在3G 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网络融合的发展由于涉及的关键技术比较多,面临的网络环境复杂,投资巨大,虽然在软交换、光通信、Ipv6①等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规模的应用并不多。在我国,由于目前的系统设备依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因此大规模的NGN 建设应该在2012 年以后,所以服务迁移方式则是现阶段解决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不平衡之间矛盾的科学和现实的选择,比网络融合更有实际意义,并且用户需求的满足又可以促进服务、网络、终端融合的发展,与当前的发展并不矛盾, 而发展又可以在网络质量上促进服务迁移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因此,无论是从技术上分析,还是从经济上分析,现阶段发展服务迁移方式来解决通信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实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由于3G 业务和宽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通信产业变革的步伐,使得服务与网络分离,产业分工更加明确,从而提升了通信产业的整体价值,引领着通信产业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网络的融合和业务的融合是未来通信产业的服务核心,这两大融合趋势将领导通信产业的未来。   技术体系:发展/矛盾/逻辑 从1844 年起,人类对相互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无限需求不断推动着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而每一次通信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会成为通信产业内涵和规模扩充的一个更
  注①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 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 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 协议(IPv)的下一代IP 协议。
  高、更大、更坚实的基础。今天,世界通信产业已经由单一的电报服务,扩展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信息、数字电视等覆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通信网络也演变为4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网络: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和广电网。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支撑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注:①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
  ②xDSL:各种类型DSL(Digital Subscribe Line) 数字用户线路的总称。
  ①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世界通信产业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所以深入总结通信产业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呈现的新特点,对判断未来走向具有非常科学和现实的意义。我们将分别从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互联网的崛起、产业推动力量4个方面进行分析,简单地探讨通信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通信技术
  纵观100 多年来现代通信发展的历史,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
  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革命性转变。
  基于IP 分组的数字通信技术是国际社会一致公认的未来通信技术的核心,由于
  其具有强大的业务承载能力、统一的开放性、低廉的运营成本和良好的可管理性等特
  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通信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都在积极开发各种基于此技术的
  系统和终端产品,因此基于IP 分组的数字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产业的基础。
  (2)通信网络
  由于通信产业涵盖的功能以及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多,为了更好地实现每一种服务,通信网络也发展为4个功能专一,并且相对独立的网络: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和广电网。4个网络在技术、运营以及用户方面保持相对独立性,这种专业化的网络服务方式对于各自的用户来讲都具有出色、专业的特性和功能,能很好地完成服务的提供。
  而从通信产业的总体发展来讲,这种网络的独立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分割了服务和用户资源,导致了网络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另外,用户的需求发展要求通信运营商可以同时提供多种原来由不同网络提供的服务,因此如何整合各种相对独立的通信网络资源将成为决定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
  (3)互联网的崛起
  互联网的开放性、简单易用、表现力丰富、业务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通信和信息传递方式,用户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各种网络服务,但是由于Internet 是以用户为核心,以用户自律为基础的非营利性网络,没有中心,无需管理,因此QoS 和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Internet 进一步发展的致命弱点;另外,Internet 先是用于军事,随后用于教学科研,没有商业模型,无需赢利, 直到Web 取得巨大成功,才将它推向商用。
  另外,由于Internet 完全的开放性,一直以来在网络的安全性以及应用的QoS 方面存在问题,无法提供电信级的应用服务。正因为如此,Internet 在商用上也是有先天缺陷的。因此,如何实现可运营电信级的Internet 是未来通信产业必须解决的重要命题。
  (4)产业推动力量
  一直以来,通信服务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通信网络的建设规模也就决定了通信产业的规模;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后,通信能力和资源已经大大超过原有服务的需求,通信服务变为供大于求, 网络建设不再是推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而用户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服务,简单易用、移动性、多样性、个性化、多媒体的应用服务产品成为用户消费的重点,Internet 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用户需求发展的趋势,用户需求成为推动通信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满足用户新的服务需求成为推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如何利用IP 技术整合现有的各种网络与服务资源,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已经成为通信产业成功跨越“十字路口”,迈上新台阶的关键。
  技术体系:资源/解构/建构 由于通信技术、通信网络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崛起,以及产业主要推动力量的变化, 使得目前通信产业已经不同于以话音业务为主的传统通信服务,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用户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四大网络都以各自专业和成熟的服务拥有了大量忠实的用户,并且都在各自领域将专业化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通过表2可以清楚看到四大网络都具有各自明显的优势—固定网简单易用并且安全,移动网可以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沟通,广电网则具有多媒体的特性,表现力最强,而互联网拥有最丰富和无限扩展的服务资源。而由于个人收入、文化水平、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 每个独立网络的用户在数量和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电信网和广电网拥有大量的用户但服务种类单一,互联网拥有无限的服务资源,但由于受到终端和操作使用相对复杂的限制却只有最少的用户群体。   由于网络的功能独立和资源割裂,目前不同网络的用户并不能直接享受其他网络的服务,例如电信网无法承载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业务,电信网用户也无法直接享受互联网的丰富服务;而QoS 以及安全性无法保障,也限制了互联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求互联网应该具有电信级的品质,另外用户也更喜欢以比较简单的方式来使用各种互联网服务。
  四大网络用户无法使用其他网络的服务,尤其是最大数量的互联网服务无法被最大规模的移动通信用户使用,已经成为目前通信产业面临的最主要矛盾。而这个矛盾的解决将改变世界通信产业停滞不前的现状,推动通信产业总体上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通信网络资源、应用服务资源和计算资源都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了解决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之间矛盾的能力,因此如何整合通信、服务和计算资源,平衡服务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目前通信产业面临
  的重大挑战。
  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如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 融合与迁移。这两种方式各具特点,并且具有互补性,而且相互促进。
  技术体系:演进/融合/迁 移
  1.融合方式
  融合方式是解决上述矛盾最直接的想法, 其主要思路就是基于IP 技术在服务提供的全部三个环节上重新开发和建立统一的新标准,代替目前相互割裂和对立的服务、网络和终端计算资源,使用户可以自由地使用标准的智能终端通过对融合下的网络进行访问,完成统一的服务。
  融合方式的核心是针对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矛盾的三个信息传递阶段分别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重新生产和建立符合标准的服务、网络和终端,彻底取代原有相对独立的应用服务、通信网络和终端,从而实现服务、网络和终端资源的最大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以及其他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即服务产品开发困难、网络维护成本高等等。
  电视、语音、互联网信息等应用服务将按照各种国际标准重新生产和转换;移动/ 固定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将融合为中国今后的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 而各种电话、手机、电脑、电视等终端将融合为各种可以与NGN 通信的标准智能终端。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将通过各种标准终端,通过NGN 访问各种标准服务内容, 可以满足日益提升的用户需求,并实现网络、计算和服务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1)网络融合的优势。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信息的全面协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矛盾,是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网络融合的劣势。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各种完全统一的标准,技术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需要更换大量现有设备,现实阻力大,实际操作困难,并且容易造成目前资源的浪费,直接实现难度大。
  (3)网络融合的发展状况。融合方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案就是各大国际标准组织和产业巨头努力推动的NGN 研究,它是网络融合的美好未来,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进行了一些商业上的探索;关于终端的融合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分别以INTEL 和联想主导的国际DHWG 组织①和国内闪联组织都在进行相关的标准制定。另外,由于服务本身更多的是依赖网络和终端的支持,而且涉及范围太广,其实是一个社会信息总体融合的过程,因此进展缓慢。
  NGN 标准的研究是ITU-T 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世界主要电信运营商积极准备的下一代运营网络。由于用户对服务需求的提升以及以互联网为主的数据业务的崛起, 语音业务正在迅速萎缩,而受到自身原有语音网络和设备的限制,每一个新服务的开发都要求运营商重新构建一套新的网络和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运营支撑系统), 导致运营成本巨大,旧的网络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服务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传统电信运营商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新业务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促使运营商必须建设可以提供业务创新能力的基础设施, 提供可管理和可运营的网络、业务和应用,提高以IP 为基础的多业务、多接入、多媒体和通用移动性,提供开放的支持网络和业务集成与融合的平台,NGN 研究和开发就是新一代网络发展与融合的结果。
  目前网络融合和NGN 的技术趋势是国际信息领域的研究重点,有多个标准化组织和论坛正在推进其标准化工作,例如:ITU 、ETSI 、3GPP 等,并且已经对NGN 研究的范围和阶段做了大致的规划,而且在NGN 的概念上达成了初步共识,在软交换、光传输、IPv6 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有NGN 理念的网络设备开始出现,
  电信运营商已经有了一些实践和实验,IP 电话、视频会议等基于NGN 的数据服务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网络融合面临的挑战。一是NGN 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协调工作。从ITU-T 关于NGN 标准研究的众多工作组身上可以看到此工作的艰难程度。另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各种标准组织和论坛,以及运营商和设备商的研究机构,各种各种复杂的技术标准、测试标准、维护标准、终端标准等研究和协调工作需要完成, 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而标准是NGN 的基础,因此标准制定的艰难同样会限制NGN 的实际发展进程。
  注① DHWG:即数字家庭工作组。该组织由索尼、英特尔、微软等16 家公司发起成立,目前成员公司已达140 多家。
  二是如何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厂商的利益也是很现实的非技术性因素。目前,国内外不同厂商的网络和设备基础并不一致,所以便形成了多个以利益为中心的经济共同体,因此利益的竞争也严重影响到NGN 的进展。
  三是适应NGN 发展的商业模式还未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运营商在NGN 上的投入。NGN 主要是引入电信运营的理念,基于IP 技术,为多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网络建设一个统一的承载网。目前关于NGN 的研究致力于解决网络的QoS 和安全问题, 以便为各种服务提供端到端的、严格的服务质量保证,并保障信息、用户和网络设备的安全。但关于NGN 商业模式的研究却缺少实质性的进展,3G 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受挫就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从而严重影响了移动运营商对3G 的发展热情,而如果没有适合的杀手级应用和运营模式,NGN 的发展同样会面临3G 的危险。   四是如何与现有电信网络设备协同工作也是决定NGN 发展的关键。NGN 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原有网络设备的改造和退出,但现有网络设备是传统电信运营商主要业务和收入的基础,发展NGN 也是其希望将传统语音网络过渡到以IP 数据业务为主的网络结构,同时利用NGN 的丰富业务手段增加收入,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但如果网络过渡的费用过高,势必影响运营商在NGN 上投入的积极性。
  五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威胁到NGN 的发展前景。互联网的特点是分布、开放和自治性,使其能够在全球普及,连接世界各个公网,进而无所不在;而互联网基本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商务模式则符合用户的消费思想,也代表未来服务发展的方向。自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的规模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核心传输骨干网和用户接入网的速度快速提升,互联网增值业务发展迅速,并且开始形成造血机制和健康的生态系统,互联网在自身QoS 和安全性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互联网又一次成为投资的热点。而NGN 的发展过多考虑了电信运营商的要求,强调全网的统一控制,使得NGN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运营商的专网,而这将失去互联网分布、开放和自制的优点,会成为NGN 生存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20 世纪90 年代末,电信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开放竞争,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数据业务急剧增长,用户对多媒体业务产生了强烈需求,用户对移动性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凡此种种,电信业面临着强烈的市场冲击与技术冲击,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网,不管是固定电话网、基于IPv4 的互联网,还是第二代移动网都不能适应将来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NGN 成为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在最近5年里,运营商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络扩建和升级上,对用户需求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结果造成了网络过度建设,成为泡沫的根源之一。例如,在1999~2000 年期间,美国有890 个打着NGN 旗帜的经营者获得了资金,而其中到现在能够生存下来的恐怕只有不到10% 。由制造商和运营商构成的NGN 业仅在2001 年一年之中,市场价值即丢失了1万亿美元。因此,缺少对用户需求的具体研究,一味研究NGN 本身并不能保证NGN 的成功。
  2. 迁移方式
  如表4所示,迁移方式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同样是基于IP 通信技术,通过搭建面向业务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New Generation Service Platform), 连接4个独立的通信网络,实现了IP 层面的无缝链接,充分利用了现有的通信、服务和终端资源的潜力。迁移服务实现了不同网络服务在不同网络用户之间的跨越,实现了服务和用户的融合。
  迁移方式的核心是立足现实,基于IP 数据通道,搭建新的业务运营平台,进而通过业务平台实现不同网络业务在各个独立网络之间的迁移。迁移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其并不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服务,实现难度和投资相对较小,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现实矛盾,促进通信产业总体的发展。如表5和表6所示,目前服务迁移思想在实现的方式上又可以分为封闭模式和开放模式, 封闭模式是传统电信运营商根据原有网络基础而搭建新的服务运营平台,例如移动运营商的SMS 、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信息业务)、WAP① (无线应用协议)等业务平台;开放模式则是面向业务,建立在各个独立网络之上的
  注①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它使移动Internet 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其目标是将Internet 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
  完整的新一代服务平台(NGSP:New Generation Service Platform), 例如微软的MSN 、尚阳的uPass 等。
  (1)优势
  现在技术上已经拥有实现能力,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服务和终端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并且不影响目前设备的使用和服务的运营。
  (2)劣势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问题。
  (3)发展状况
  由于NGN 的研究和部署发展缓慢,并且缺少实际的商业应用,如何在现有网络、终端基础上解决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矛盾,从而带动业务和收入的增长,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大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同样希望能够将自己丰富的应用服务推广到数量巨大的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以及电视用户面前; 用户则希望以一种简单易用的方式来使用各种网络提供的应用服务。服务迁移成为多种现实需求推动的必然结果,而目前服务迁移市场的迅速发展则证明了迁移方式的生命力和市场空间。据调查,中国SMS①市场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从2000 年的10 亿条发送量迅速攀升到2003 年的2200 亿条,2009 年已经达到13500 亿条。而SMS 只是功能最简单的服务迁移平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功能强大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① 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短消息业务。
  业务迁移的思想,很早就已经在移动数据业务上体现出来,如表5所示,移动运营商通过构建SMS 、MMS 、WAP 等服务平台,将丰富的互联网服务与移动终端的移动性、易用性等特点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服务向移动用户的迁移,同时将移动通信服务迁移到互联网用户,并且形成了全新的商务模式和市场空间,使得移动增值服务成为近几年发展最快的通信服务市场,日本NTT① I-modeI②的成功以及中国SMS 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印证了服务迁移方式的巨大现实意义。
  而这种封闭模式是面向网络的,是由电信运营商根据自身网络和网络终端的特点   而开发的服务平台,虽然各大运营商积极发展合作SP(服务提供商)的数量,降低SP 进入门槛,但由于SMS 、MMS 、WAP 等众多平台以及不同运营商平台标准的不统一, 导致SP 在服务的开发和推广上受到不同服务平台标准、不同终端标准的限制,从而无法集中关注业务开发本身,也就是说,服务并没有与网络完全分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开发效率和创新,同时又制造了新的封闭型网络服务,形成了新的资源分割,从而影响到运营商自身利益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开放模式的服务迁移方式就成为服务平台发展的必然结果。
  开放模式与封闭模式的根本区别是:开放模式是面向服务的,封闭模式是面向网络的。开放模式是在各个独立网络之上通过构建统一的新一代网络服务
  注① NTT: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为日本最大的电信服务公司,是目前日本通讯产业最重要的旗舰企业,也被称为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通信公司之一。
  ② I-mode:全称为information-mode,它是NTT 在1999 年发起的一项服务,该服务提供移动电话与Internet 的持续连接。
  平台(NGSP:New Generation Service Platform), 实现网络服务在不同网络和网络用户之间的迁移,不需要运营商根据网络状况搭建各种类型各异的服务平台,服务提供商也无须考虑不同服务平台和终端标准的差异。
  开放模式是封闭模式在服务承载能力和服务迁移能力方面的突破,是服务迁移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体系:逻辑/方式/关系 如果说网络融合是铺路,服务迁移则是架桥, 两者各具优势,是解决目前通信产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是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
  NGN 的发展由于涉及的关键技术比较多,面临的网络环境复杂,投资巨大,虽然在软交换、光通信、IPv6 等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规模的应用并不多。在我国,由于目前的系统设备依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因此大规模的NGN 建设至少应该在几年以后,所以服务迁移方式则是现阶段解决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不平衡之间矛盾的科学的和现实的选择,比网络融合更有实际意义,并且用户需求的满足又可以促进服务、网络、终端融合的发展,与NGN 的发展并不矛盾,而NGN 的发展又可以在网络质量上促进服务迁移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因此,无论是从技术上分析,还是从经济上分析,现阶段发展服务迁移方式来解决我国通信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实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开放模式则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重点。而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是开放模式实现的核心,因此NGSP 的研究则成为实现服务迁移的关键。
其他文献
There are entire books.
期刊
11月25日,安世亚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第一汽车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验收会在无锡举行。双方负责人就该项目做了总结,在验收会现场,安世亚太项目组对该系统进行了演示。据了解,该项目实现的目标是以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产品的研发和方针工作为背景,通过建设科研开发协同仿真平台,满足建立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研发的自动化集成流程、燃油喷射系统性能改进及优化、CAX模型及知识共享协同、基于流程的项目
期刊
中国当代智库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肩负着为未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储备的使命。这就是中国智库发展的现实国情与外部环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审视中国智库,确立其发展理念与导向的重要性愈益凸显。正由于中国智库有着不同于他国的独特的历史渊源、国情背景以及智库体制等,因此中国智库发展的理念与导向也就有别于其他国家,既切合中国国情,针对性强,又具有很强的
期刊
近三十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并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的先导性、支柱性与战略性产业,而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
期刊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发展,得益于美国硅谷银行的特殊金融扶持政策。下面我们来简单述评该银行的特殊经营策略的作用。硅谷银行设立于1983 年,其出资人是几家商业银行机构,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500 万美元。在最初运作的10 年中,其金融产品只有贷款和储蓄,客户主要是硅谷的技术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和中型商业机构,与一般的商业银行别无二致。  1993 年是硅谷银行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它从一家传统商业
期刊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令国人自豪。但工厂毕竟只是工厂,没有核心技术, 人作嫁衣。日本一地震,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慌了神。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之言不虚也。  国进民退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互联网领域,只有按照市场法则, 大惊小怪。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未来会怎样?也许不可思议。  深圳曾经是开放的代名词,它会落伍 吗?至少在电子信息产业,它还是领头羊。  2011年3月11日,日本
期刊
我国是世界上重大地震异发频率较高的国家之一。“5.12汶川地震”突发,生命财产损失极重,次生衍生耦合风险因素叠加,比如:重灾区城镇乡村建筑集群、灾民生产生活设施顷刻坍塌在废墟瓦砾之中,交通、通讯、水、电、汽等社会生命线崩溃, 生态环境面临传染性疫菌的浸淫等等。但两年后的今天,原重灾区新现代化建筑集群林立,城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灾民生产生活恢复和谐有序,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无疑,这种灾后重建迅速
期刊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实践,中国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初步建立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单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任重而道远。  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脉络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期刊
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集团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代表着国家综合竞争力和中国力量。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转变增长模式,依靠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集团企业实现做优且强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形势下,集团管控被越来越多的提上日程。  集团管控一直是大型集团企业的管理难题,由于大型企业的层级和规模都比较大,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内部沟通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不
期刊
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对新竹科技园区和台湾产业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人形象地把工研院与创投业、新竹科技工业园区并列为台湾科技创新体系的“三驾马车”  工研院的功能定位 工研院是依法设置的产业技术应用研究机构,其职能是研究开发产业技术,向企业进行技术转移。20 世纪70 年代,台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迫切需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为了将科研成果尽快转移给民间企业,提高科技成果商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