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需要更需要指导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hjy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智力、个性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这其中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一课就以“自主探索”与“有效指导”为设计主线。
  一、享受数学乐趣,从探索开始
  1、组织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
  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景。恰当的情境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一些情境,组织一些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新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和发现规律的欲望。
  如《倍数与因数》一课的教材安排不再像过去那样从整除概念人手,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通过学生的操作,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课始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摆长方形的操作活动引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得以具体化,为学生的自主探索铺设了桥梁。交流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你可以用怎样的乘法算式来表示,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1和12、2和6、3和4这几组数与12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他们积蓄起最初的“倍数和因数”的意识。接着学生自学,引导认识根据3×4=12,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建立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从而延伸出去,可以从更多的算式(包括除法算式)中可以知道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拓展学习时空,发展探索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引导学生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时,其中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就由学生自己生成。如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提问:“根据算式3×4=12,18÷3=6中可以知道12、18都是3的倍数。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呢。学生尝试,发现可以从乘法口诀3×1=3,3×2=6,3×3=9,3×4=12……,得到3的倍数有3、6、9、12……有了找3的倍数的基础,就由学生独立完成找2和5的倍数的任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举一反三,总结出找倍数的方法。再如提出“你能找到18的所有因数吗”、“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先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特别是其中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来感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拓展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给了学生探索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发展学生思维,注重有效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忽略了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有效指导,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将受到质疑。
  1、引领学生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由于第一次发现过程的历史条件已不存在,教学时间也有限,探索过程不可能机械地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也不可能像科学家那样去进行创造发明。而是要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但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独立地完成“再发现”的过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
  在教学中让学生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环节中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的制约,思考问题往往比较具体化,只满足于问题答案的寻找,而对于蕴藏于答案寻找过程中的思考策略和思维方法却一概忽略。其实这才是数学教学更应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基础。
  所以当放手引导学生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后,要重点组织学生展开交流:“你找到3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样找到的?”有的学生用乘法:3×1_3,3×2=6.3×3:9.3×4=12……,也有人用加法:3,3 3=6.6 3=9,9 3=12……特别是其中有的人写了四五个就不写了,而有的人却不断地写下去,试图写出所有的答案,这电反映出了学生思考水平的差异。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沟通多种方法,寻找共同点和联系,比较方法之间的优劣,选择最优方法,提升思维效率。
  2、评价探索结果,提升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找出18的所有因数中,首先是改变了书本的例题找36的因数。先给学生一个因数个数较少的18。因为在前段说说谁是谁的倍数,准是准的因数的教学中已出现过3×6=18、2×9=18等的算式,学生能独立地找到18的因数。但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有序地思考、有的则是无序盲目地找。同样是有序,有些是从小到大一个一个地数,有些是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一对一对地进行,其问的差异不言白明。如果太草率的交流、评价探索的结果的话,学生对找因数的方法掌握肯定是不扎实的,这势必会影响素数和合数等的教学。于是先让学生寻找,后再交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怎样找有序不重复、不遗漏。(2)怎样写也能做到有序、不重复和不遗漏。经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实现了方法的交融,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得到了一次新的提升。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予以必要的引领、指导。
  自主探索与有效指导是数学课堂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好这两部分的关系,寻找之问的平衡点,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发展学生思维。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司徒街小学江苏215300】
其他文献
《礼记 中庸》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预,就是准备,是努力,是奋斗,是实践,是付出;立,则是成功。预是成功的基础,不预则是失败的根源。  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拥有自学能力,学生就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妈妈有一个最讨厌和一个最喜欢。  妈妈最讨厌我看漫画,还给我定下了规矩,说是“看到一本,没收一本”,“一不准看漫画,二不准买漫画,三不准说漫画”。她把我藏在家里的漫画书都没收了,害得我只能到班上的图书角或者同学家里过漫画瘾(yǐn)。  妈妈最喜欢的是反复问我的学习情况。每天她都要问我几个固定的问题:“今天认真听讲了吗?”“老师有没有叫你回答问题?”“你的作业做完了没有?”……  不过今天妈妈问我
有初中老师是这样总结初中三年的: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高下,初三天上地下。没错,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在三年1000多个日夜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初中三年会遇到各种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年级的规划,其实都只有四个字:科学、努力。科学为的是不要跑弯路,但只有努力才能决定你跑没跑起来。  1. 把初一当作初三过的,都笑到了最后。  但可惜的是,至少有80%的学生要等到初三才知道着
自己人效应  ■王治衡  概念: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关系,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缩短双方心理距离,使对方不感压力,也无须有戒心,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自己人效应”,又叫“情感共鸣效应”。  实例: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曾对一万人作分析,发现个人“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而8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结果,数千名被解雇员
摘要:本文就小学范围内、科学教师平台上,将科学课程、科技教育两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一些方法、途径,以本人的实践经历为一案例,作一初探,若能以己一知半解之陋见,给人以一丝半缕之借鉴,减他人于一丁半点之负重,即足也。  关键词:科学课程;科普活动;相机结合    目前客观事实是:无论是城市的教育现代化学校,还是农村的乡村小学,由于科学课程、科普教育二者内在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对象等密切联系,作为
这天,不知怎么的,大家说到了“喜欢”这个词。  小猕猴皮皮说:“我喜欢吃花生。”  乖乖兔说:“我喜欢吃红萝卜。”  笨笨熊看了皮皮和乖乖兔一眼,仰着头说:“我喜欢欣赏(xīn shǎng)天上的白云。”  “我喜欢笨笨熊的‘喜欢’。”路过的山羊老师忍不住停下脚步插(chā)话道。  笨笨熊竖起大拇(mǔ)指,说:“还是老师有眼光啊!”  “别拍我马屁(pì),你来说說,你是怎样喜欢和欣赏那朵朵白
一、幼儿期数学教育的特性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幼儿的现实经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当环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
《這条比较傻》等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赵宋光先生认为:“人才素质的培养,艺术能力的培养,要靠四大器官综合运用。听觉器官与视觉器官是接受信息的感觉器官,形体(体态活动)器官与言语器官是输出信息的运动器官,相反而相成”。从进化阶梯来衡量,这四大器官是人类进化程度最高的器官。四者在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建造人类本质、获得高度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完美人格的建造要靠这四种器官作为可控的建筑材料。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要靠综合运用。惟有通过教育
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来到菩(pu)提祖师门下,跟菩提祖师学本事。菩提祖师拿出四张小纸条对悟空说:“这里有四样本事,这四样本事都是一个字,每个字分别在一张纸上组了四个词语。请你来猜猜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猜对了哪个字,我就教你哪一样本事。”  ( )机、( )碟、( )行、( )快  ( )化、( )换、( )魔术、( )色龙  ( )术、( )松打虎、( )艺、练( )  ( )明、( )化、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