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钛板在复杂颌面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激光选区烧结技术提高复杂颌面骨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容积三维重建,利用MINICS8.1软年进行滤波,二值化,轮廓提取,矢量重建,转化为STL文件,再进行实体分层,输入HLP-450型快速成型机,制作骨折头颅骨三维实体模型,模拟手术,制作个体化钛板,作为实施手术过程的参照。结果: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激光选区烧结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明显降低手术难度。
  [关键词]选区激光烧结技术;颌面骨骨折;个体化钛板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7-1153-03
  口腔颌面部位于人体暴露部位,易受到创伤,造成面部外形改变及功能障碍。颌面部骨性架构组成骨数目多,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及手术类型多变,因此,复杂颌面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一直是颌面创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手术多采用钛板行颌面骨的坚固内固定,但骨折的复位仍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本研究应用激光选区烧结法(selected lasersintering,SLS),制作个体化钛板,为术中骨折的复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年5月~2011年8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复杂颌面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24例,年龄24~65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均在伤后15天内进行手术。其中,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并同侧面部严重塌陷2例,双侧上颌骨骨折并下颌骨正中骨折2例,双侧上颌骨骨折并下颌骨颏孔区骨折4例,双侧上颌骨骨折并下颌骨下颌角骨折4例,双侧上颌骨骨折并单侧颧骨复合全骨折4例,双侧上颌骨骨折伴纵裂并下颌骨正中及颏孔骨折4例,单侧颧骨复合体并上颌骨骨折4例,入选病例均诊断明确,无全身其它重要器官既往病史。手术方式采用坚固内固定,切口选择有口内切口,眶周切口,头皮冠状切口,颌下切口。相同诊断、相同手术方式及相同手术切口的病例随机进入对照组及实验组。手术在同一组手术者下完成。研究组患者术前告知新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并签订新方法的知情同意书。
  1.2材料与器械:内固定材料采用颅颌面重建系统钛板(OSTMED,美国),厚度0.6mm,1.0mm,螺钉长度为5mm、6mm、8mm 320排螺旋CT(东芝,日本),PACS诊断工作站(西门子公司,德国),MIMICS8.1软件(Materialise,比利时),MagicsRP5.41软件(Materialise,比利时),快速成形机(HLP-450型,北方恒利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 CT数据采集与CT三维重建:采用320排螺旋CT(东芝,日本)扫描机,扫描条件电压130KV,电流110mA,曝光时间2.0s,层厚0.5mm,螺距1.0,窗宽280,窗位40。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眶上平面至舌骨平面,CT水平扫描。采用SGI重建系统,对头颅骨标本进行cT三维重建,矩阵1024*768。扫描完成后,进入PACS诊断工作站(西门子公司,德国)。登陆工作站,利用CDViewer软件对CT图像进行灰度、对比参数的调整,设定窗宽939,窗位140,达到对骨边界的最佳识别和获取骨的原始边界,数据以DICOM格式存储,光碟保存。
  1.3.2接口数据转换与矢量化建模:将存储的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8.1软件(Materialise Software,比利时),并对存贮的DICOM图像进行滤波,二值化,轮廓提取,分割等处理,得到颅骨骨组织图像,对轮廓曲线进行矢量叠加,得到头颅骨的三维模型,进行表面的光滑处理,STL格式存储。
  1.3.3快速成型制作患者骨折后颅骨模型:将STL格式存储数据导入Magics RP5.41软件(Materialise,比利时),对STL模型进行查错和修补,根据病例选择,可行健侧镜像重建。生成快速成型机所需的断层STL文件。将STL文件输入快速成形机(HLP-450型,北方恒利有限公司),采用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加工成型,得到患者三维颅骨模型
  1.3.4模拟手术过程:于骨折头颅骨模型上模拟手术过程,预先行钛板塑形,固定,标记坚固内固定位置,对内固定材料消毒,术中备用。
  1.3.5对患者实施手术:手术均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进行。首先行上、下颌骨牙弓夹板结扎,按术前设计切口入路,翻瓣寻找骨折断端,充分松解骨折断端,根据塑形好的钛板及三维模型标记点,复位各骨折断端,并行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坚固内固定顺序:先固定下颌骨,再固定颧骨,行颌间固定,最后固定上颌骨。模拟咬合,咬合良好后,冲洗创面,逐层关闭伤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局部轻压包扎,口内辅助以颌间固定1周,术后1周拆除缝线。
  2结果
  2.1咬合关系: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偏离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的距离为咬合偏差。研究组:平均咬合偏差(0.07±0.05)mm,对照组:平均咬合偏差(0.24±0.08)mm,配对研究平均咬合偏差(0.17±0.07)mm,t=7.89(n=11),P<0.05,研究组咬合关系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
  2.2手术内固定时间:计算自暴露骨折断端至内固定结束时的时间:研究组行内固定平均时间(52±10)min,对照组内固定平均时间(99±13)min,配对研究时间平均缩短为(48±14)min,t=11.42(n=11),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2.3应用费用:手术费用(手术当日),研究组平均费用(30449±1610)元,对照组平均费用(23892±1802)元。人均增高费用(6557±575)元。
  2.4患者主观评价:患者主观评价:采用双盲法,对进入研究对象的手术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手术的效果分:研究组满意个数为10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例数为8例,不满意为4例。X2=1.25,P>0.10,研究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无明显差别。   3典型病例
  某男,37岁,因“车祸致伤头面部疼痛、出血2h”入院。专科检查:面部肿胀,面中份比例增大,双侧眶周瘀血,无复视,无眼球运动障碍。咬合关系紊乱,张口重度受限,上、下颌肌均可触及明显的骨动度。诊断为双侧上颌骨骨折、下颌骨正中骨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告知后,进入实验组。制作三维实体模型及手术前咬合情况(如图1),模拟手术过程并行植入钛板塑形(如图2),送消毒,手术中使用(如图3)。手术经鼻插管全麻下进行,先行上、下颌牙弓夹板固定术。入路选择为:下颌前庭沟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睑下缘切口,暴露骨折断端后,根据手术模拟过程,参照塑形钛板形状,先行下颌骨正中骨折内固定(如图4),再行双侧上颌骨内固定(如图5)。术后,颌间牵引3天,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如图6)。
  4讨论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制造技术,于1991年在维也纳被引入到医学领域,体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激光加工,数控和新材料开发等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激光选区烧结法(selected laser sintering,SLS)、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有选择地将可熔性粘结粉末烧结居型并层层叠加成实体的成型方式,以速度最快,原型复杂系数最大,应用范围最广,运行成本最低而著称。虽然与立体平版印刷成型技术相比,精度略有降低,但仍可达0.1mm,这在医学临床应用已经足够。因激光选区烧结法模型制作成本的降低,为临床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其精度的损失主要发现在CT扫描过程以及图像处理过程,这也是目前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坚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技术现已成为治疗颌骨骨折的常规方法,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颅颌面的形态和功能,良好的钛板成形使其与下颌骨表面贴合,保证固定后的稳定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复杂颌面骨骨折传统坚固内固定手术的难点在于骨折断端的复位及钛板的术中塑形,由于术中骨折复位的参考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术中钛板的塑形又会使手术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手术及麻醉风险。本研究通过三维模型制作个性化钛板,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在术中复位骨折断端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节省了钛板的塑形时间,因此能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果。术后颌问间牵引,仍为治疗复杂颌面骨骨折不可缺少的手段,其能够对抗钛板固定时产生的细微变形所引起的骨折断端的轻度移位,起到稳定及细调咬合的作用。
  在研究中也发现,对于解剖精细区如眶区及粉碎性骨折的病例,三维模型的手术模拟及模型骨折块的移动较困难,原因在于颌面骨与颅底骨的粘连,对于脱体骨折断端的游离骨折片,因三维模型制作过程中缺少支持,会脱落、丢失,因此病例应有所选择。另外,三维模型制作设备一般医院没有配备,需与工科院校合作,增加了术前准备时间。目前,激光烧结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费用仍较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望得到较好的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总结与分析白癜风伴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的白癜风与其伴发疾病的关系,探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方法:以调查表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10 821例,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0 821例白癜风患者中有743例出现伴发疾病,伴发率为6.87%。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本研究中白癜风伴发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共599例(5.5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3
期刊
[摘要]目的:介绍应用阴囊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矫治系带过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包皮系带过短患者11例,其中先天性包皮系带过短3例,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系带过短8例,应用阴囊全厚皮片游离移植进行矫治,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11例患者中,术后植皮均成活良好,患者勃起疼痛有明显改善,对形态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应用阴囊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的方法矫治包皮系带过短,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重睑成形术同期Park z法矫治内眦赘皮的美容效果。方法:按Park z法画线标记,切开标记线,松解内眦韧带与皮肤间的纤维粘连,局部调整皮肤后间断缝合。然后常规行重睑术。结果:57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受访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重睑线自然流畅,内眦赘皮矫正充分,无一例复发。泪阜显露适中,瘢痕不明显。结论:此法适用于各型内眦赘皮。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术后效果理想、无复发,近远期瘢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先天性副鼻畸形的诊断,总结归纳副鼻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8年起收治副鼻畸形4例,其中3例为单纯型副鼻畸形,采用单纯副鼻切除加局部改形术,矫正畸形取得良好效果;1例为复杂型副鼻畸形,采用鼻孔成形加局部改形术,术后效果满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形态基本满意。结论:先天性副鼻畸形属于极其罕见的先天性鼻畸形,由于国内外报道不多,目前没有公认的统一术式,笔者根据以往经
期刊
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有日光照射史,发生在颜面等暴露部位多见,而发生在外阴、腋下等非暴露部位少见。笔者遇见同时发生在外阴、腋下的基底细胞癌患者1例,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某女,59岁,左腋下、外阴部发现肿物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腋下、外阴部出现绿豆大小肿物,质硬,逐渐增大,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未予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重睑术后常见几类并发症,采用上睑缘切口切除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眼轮匝肌、松解上睑皮下瘢痕粘连、缝合睑缘切口后再联合上睑连续埋线的方式重睑成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一2年,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62例,61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因重睑过宽上睑凹陷,组织缺损过多而修复效果不佳。结论:采用上睑缘切口,能有效去除埋线法不能去除的上睑多余松弛皮肤
期刊
重险术是国内整形外科最为常见、也是极易造成医疗纠纷的手术之一,究其原因多为重睑术后常见并发症一两侧重睑不对称所致。特别是许多刚开始独立手术的年轻大夫,更易出现这种并发症。笔者在长期临床手术实践中,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种简单实用、能有效规避此并发症的重睑术切口线设计方法,笔者依其特征暂命名为动态验证法,现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2010年1~6月,笔者共对103例施行重睑术患者采用动态验证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完善手术方法,以便在术中处理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术后效果。方法:对38例内眦韧带断裂致内眦移位畸形的患者行内眦韧带断端经鼻骨固定术、内眦韧带断端端端吻合术及内眦韧带断端鼻侧深部骨膜固定术。结果: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术后内眦复位23例,改善4例,失败11例(其中8例为开始开展此术时发生)。效果不佳表现:眶鼻角不对称;内眦至鼻中线距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含维生素C/E及阿魏酸的抗氧化剂复合物对模拟目光照射所致皮肤急性日晒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招募12名健康志愿者,在背部分别选取4个试验区域。区域1和区域2分别涂抹抗氧化剂复合物和基质共4天,第4天涂抹产品半小时后予1~5倍最小红斑量的模拟目光照射;区域3仅予照光而不涂抹任何产品(阳性对照);区域4不予照光亦不涂抹任何产品(空白对照)。对各区域留取大体照片,测量皮肤红斑指数。结果:随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激励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09级医疗美容专业与2010级医疗美容专业各随机抽取一个小班作为研究对象,一个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另一个实验班,采用激励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结果:问卷调查的各项指标、期末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励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信心,还可以全方面提高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