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学习承载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等多重任务。如果没有课前的预设,也就谈不上课堂的生成。教学预设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设计或写教案,它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计划和安排。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所以,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教学预设,教学预设是高质量教学的精彩开端,它担负着促进教学过程的创生性发展的任务。
1.对教学目标,应跳出知识本位来预设
传统自然教学中,将自然知识的传递定位于核心教学目标,科学课程改革更深层次地挖掘了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提到了重要地位,教师在设定科学课教学目标时,必须跳出知识本位,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
2.对教学过程,应站在利于学生发展的高度来策划一个个关联式的大环节
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不能仅仅考虑如何才能教得方便、教得精彩,而是要更多的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有什么感受?我会提什么问题?我需要什么帮助等等,做到: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发展需求始终作为预设教学的焦点。
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重在全教学过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它可以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活动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互动方式及产生的预想目标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3.对教学情境,应通过“预演”来把握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参与情况在变、课堂气氛和时间在变,教师自身的情绪和思维也在变。有人估算过,在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至少要做出20个与教学有关的决策,处理不断出现的问题是教师教学中面临的巨大挑战。“预演课堂教学情境”是帮助教师利用和处理不断生成的问题,构建生成性课堂的有效办法。
对课堂情境的“预演”是指教师在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在头脑中构建虚拟的“课堂”,让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等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都动起。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这种课堂教学意向性的框架中,获得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的提前感知,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例如:在一些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验证自己的预测的活动中,如果教师在对“教学情景的预演”中,想到了学生可能用到方法,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等,就能较充分的去为学生准备材料,提供安全防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情景的“预演”中尽可能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穷尽各种可能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见,“课堂情境的预演”可以帮助教师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敏锐地捕捉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生成的契机,弹性地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思想、新的创意和新的提高。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小学)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所以,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教学预设,教学预设是高质量教学的精彩开端,它担负着促进教学过程的创生性发展的任务。
1.对教学目标,应跳出知识本位来预设
传统自然教学中,将自然知识的传递定位于核心教学目标,科学课程改革更深层次地挖掘了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提到了重要地位,教师在设定科学课教学目标时,必须跳出知识本位,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
2.对教学过程,应站在利于学生发展的高度来策划一个个关联式的大环节
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不能仅仅考虑如何才能教得方便、教得精彩,而是要更多的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有什么感受?我会提什么问题?我需要什么帮助等等,做到: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发展需求始终作为预设教学的焦点。
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重在全教学过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它可以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活动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互动方式及产生的预想目标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3.对教学情境,应通过“预演”来把握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参与情况在变、课堂气氛和时间在变,教师自身的情绪和思维也在变。有人估算过,在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至少要做出20个与教学有关的决策,处理不断出现的问题是教师教学中面临的巨大挑战。“预演课堂教学情境”是帮助教师利用和处理不断生成的问题,构建生成性课堂的有效办法。
对课堂情境的“预演”是指教师在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在头脑中构建虚拟的“课堂”,让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等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都动起。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这种课堂教学意向性的框架中,获得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的提前感知,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例如:在一些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验证自己的预测的活动中,如果教师在对“教学情景的预演”中,想到了学生可能用到方法,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等,就能较充分的去为学生准备材料,提供安全防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情景的“预演”中尽可能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穷尽各种可能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见,“课堂情境的预演”可以帮助教师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敏锐地捕捉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生成的契机,弹性地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思想、新的创意和新的提高。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