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合作式学习法的主要思想为依托,结合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从而提出了合作式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法 教学活动 学习小组
合作式学习,是现代学习学在教学法领域内的应用性成果,是指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开展集体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共同研究、共同作业、相互协作,从而达成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这一学习方法不同与传统的结对子学习法,他强调组员的平等协作,而不是结对帮带,他要求小组开展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他努力使组员各有发展,而不是共同发展。鉴于以上思想,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应当认真借鉴。
1.合作式学习法的具体实践
1.1建立特色学习小组
成立特色学习小组是合作式学习的关键,这里的小组不需要“强—弱”搭配,更不能是单纯的“强-强”搭配,而是“特色+互补”型的搭配。即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应当有自己的目标和特色,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学习小组,由于组员的基础不同,其要达成的标准也应当有所差异,为此,组员应当各有所长,能够相互协调补充配合,从而形成组的特色。传统教育总是要求学生在同一框架下追求高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正好相反,他追求的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个性”的选择需要 “以学生为本”的自由发展作条件,否则这一“个性”就是被动强加的而不是主动的,而“个性”也应当是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否则就是“高质低能”了。就像现在很多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总是掠夺孩子的玩耍时间上很多的学习班,诸如弹钢琴、跳舞、画画等,到底孩子有几分资质和兴趣却很少考虑,到最后效果不佳。成立特色学习组,基于三点考虑:1.“个性+选择”—发现和培养兴趣;2.“特色+引导”—因材施教;3.“专长+拓展”—全面发展。无论组员的水平高低,合作学习组的作用是将所有组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互相配合协调和促进,以达成各组员的个性充分发挥,专长充分展现和增长,并在协作中取得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此特色学习组应当是:在同一目标的引导下,各种类型的学生聚到一起,发挥各自所长,互动、互促、互助,共同学习。学习组有三种形式,一是长期的固定组合,以共同完成一个专业的学习。二是短期组合,以共同完成一个专题的学习,也可由教师直接领导。三是临时性组合,以完成一个学习活动。
特色学习小组的成立,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中之重。综上,应把握三条原则:一是每一个小组都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和目标,各组之间不必雷同;二是组员的选择应当基于个体能在小组中发挥必要的作用进行考虑,组员间要能互动、互促、互助,共同学习;三是成立学习小组是一种教学形式的选择,而不是辅助教学手段,是教学设计的范畴。
1.2制定规范的合作学习制度
任何的教学形式,都应当具备完备的教学制度和组织形式,合作式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形式必然有自身的组织规范,这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效果的必要条件。合作式学习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的,其所有的制度和规范都应当体现这一原则,并为此服务。优秀的学习小组,至少应具备六个条件:一是明确的学习宗旨。学习组不是基于帮扶的需要,而是教学的必需。其宗旨是通过组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过程中教育、锻炼学生,使每个组员都取得各自的学习成果,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二是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首先要保证每个组员功能必要性,不能使任何一个组员无事可做或则可有可无;其次是要保证组员间能充分合作,分工不分离。三是定期而有效的集体学习活动。合作式学习毕竟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活动,尽可能的集体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广泛的讨论交流,有利于组员间的互动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共同的调研试验便于组员间更好地融合,集体读书、听课和研究能更好地促进对课题的理解。总之集体活动是合作式学习的灵魂试验,是规范的重点。四是明确的研究型学习任务。合作式学习主要适用于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重在能力培养。学习组围绕这一任务梳理思路、搜集资料、研究提纲、撰写论文、交流成果,在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能力。五是规范的交流平台。如期刊、讲座、论谈等,以供学员交流体会、拓展视野、共享成果。六是固定的指导教师和广泛的学习资源。合作式学习不应局限于教材或书本,只有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才能实现探索式学习,才能更深入地培养发现、认知、思辩、操作等能力。
1.3正确定位“教”与“学”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对合作学习基本的“教”“学”定位。合作学习着重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的形式与方法,但并不代表教师的角色有任何的弱化,也不代表让学生完全“自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由“台前”向“幕后”转化,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迈进,因而教师的职责也由“监护、执行”向“筹划、指导”深化,学生的学习形式由“记忆、理解”向“求索、应用”升华。因此,“教”与“学”的内涵也不能仅仅用“给予”与“接受”来定义。一般而言,教师主要是担负合作学习的宏观设计、学习指导、成果评估三项职责。宏观设计也可称之为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的规划计划;学习指导是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启发性指导和经验性帮助;成果评估主要是评定学习成果与学习成效。学生在教师的设计、指导和帮助下,自主、自由地探索未知。这里需要确立一个认识: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什么?(其实也就是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传统观念上学的“好”与“坏”我们都是用“对”与“错”来评定的,也就是学生给出答案与标准答案相符就是学得好,与标准答案不相符就是学得不好。1+1一定要等于2,否则就是错,至于2是如何得来的就无关紧要了,记住就行了。合作学习不在于要教给学生1+1等于几,在于为什么等于一个数,而这个“为什么”也不是学生唯一和必须要知道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求索过程中获得认知和得到锻炼。简而言之,合作学习学“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是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一个求知的过程,带来的是更多的未知和求索,学生也就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智商,还有情商。
1.4准确评定学习成果与成效
由于合作学习是开放式的,因此合理的评定是维持合作学习的正确方向和高效率所必需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果的评定,主看学员学出什么了,离真知有“多远”,这是基础,但不主要;另一方面是成效的评定,主要看学员学的怎么样,能力素质有多大提升,这是核心,也是主要的。为此,对合作学习的评定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习成果;二是基本能力,如协同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三是特定能力,主要是指专业内的应用能力,如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笔译能力、英文写作能力等。评定的对象包括:成果质量、学习效益、进步幅度、自主性、创新度、特色性等。评定的方式则侧重于过程评定。
2.结语
合作,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内容;合作,不只是师生交往,还是一种资源共享。合作是每个学生在合作小组中满足归属、自尊、自由和娱乐的需要。相对于传统的结对子学习法,合作式学习法更加有助于解决当前教学领域内的新问题。真正领会了合作式学习法的思想,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坦.合作学习简沦[J].中国教育学刊,2002,(2).
[3]李彦军. 中国当代教学流派[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法 教学活动 学习小组
合作式学习,是现代学习学在教学法领域内的应用性成果,是指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开展集体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共同研究、共同作业、相互协作,从而达成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这一学习方法不同与传统的结对子学习法,他强调组员的平等协作,而不是结对帮带,他要求小组开展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他努力使组员各有发展,而不是共同发展。鉴于以上思想,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应当认真借鉴。
1.合作式学习法的具体实践
1.1建立特色学习小组
成立特色学习小组是合作式学习的关键,这里的小组不需要“强—弱”搭配,更不能是单纯的“强-强”搭配,而是“特色+互补”型的搭配。即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应当有自己的目标和特色,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学习小组,由于组员的基础不同,其要达成的标准也应当有所差异,为此,组员应当各有所长,能够相互协调补充配合,从而形成组的特色。传统教育总是要求学生在同一框架下追求高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正好相反,他追求的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个性”的选择需要 “以学生为本”的自由发展作条件,否则这一“个性”就是被动强加的而不是主动的,而“个性”也应当是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否则就是“高质低能”了。就像现在很多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总是掠夺孩子的玩耍时间上很多的学习班,诸如弹钢琴、跳舞、画画等,到底孩子有几分资质和兴趣却很少考虑,到最后效果不佳。成立特色学习组,基于三点考虑:1.“个性+选择”—发现和培养兴趣;2.“特色+引导”—因材施教;3.“专长+拓展”—全面发展。无论组员的水平高低,合作学习组的作用是将所有组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互相配合协调和促进,以达成各组员的个性充分发挥,专长充分展现和增长,并在协作中取得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此特色学习组应当是:在同一目标的引导下,各种类型的学生聚到一起,发挥各自所长,互动、互促、互助,共同学习。学习组有三种形式,一是长期的固定组合,以共同完成一个专业的学习。二是短期组合,以共同完成一个专题的学习,也可由教师直接领导。三是临时性组合,以完成一个学习活动。
特色学习小组的成立,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中之重。综上,应把握三条原则:一是每一个小组都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和目标,各组之间不必雷同;二是组员的选择应当基于个体能在小组中发挥必要的作用进行考虑,组员间要能互动、互促、互助,共同学习;三是成立学习小组是一种教学形式的选择,而不是辅助教学手段,是教学设计的范畴。
1.2制定规范的合作学习制度
任何的教学形式,都应当具备完备的教学制度和组织形式,合作式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形式必然有自身的组织规范,这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效果的必要条件。合作式学习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的,其所有的制度和规范都应当体现这一原则,并为此服务。优秀的学习小组,至少应具备六个条件:一是明确的学习宗旨。学习组不是基于帮扶的需要,而是教学的必需。其宗旨是通过组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过程中教育、锻炼学生,使每个组员都取得各自的学习成果,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二是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首先要保证每个组员功能必要性,不能使任何一个组员无事可做或则可有可无;其次是要保证组员间能充分合作,分工不分离。三是定期而有效的集体学习活动。合作式学习毕竟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活动,尽可能的集体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广泛的讨论交流,有利于组员间的互动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共同的调研试验便于组员间更好地融合,集体读书、听课和研究能更好地促进对课题的理解。总之集体活动是合作式学习的灵魂试验,是规范的重点。四是明确的研究型学习任务。合作式学习主要适用于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重在能力培养。学习组围绕这一任务梳理思路、搜集资料、研究提纲、撰写论文、交流成果,在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能力。五是规范的交流平台。如期刊、讲座、论谈等,以供学员交流体会、拓展视野、共享成果。六是固定的指导教师和广泛的学习资源。合作式学习不应局限于教材或书本,只有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才能实现探索式学习,才能更深入地培养发现、认知、思辩、操作等能力。
1.3正确定位“教”与“学”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对合作学习基本的“教”“学”定位。合作学习着重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的形式与方法,但并不代表教师的角色有任何的弱化,也不代表让学生完全“自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由“台前”向“幕后”转化,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迈进,因而教师的职责也由“监护、执行”向“筹划、指导”深化,学生的学习形式由“记忆、理解”向“求索、应用”升华。因此,“教”与“学”的内涵也不能仅仅用“给予”与“接受”来定义。一般而言,教师主要是担负合作学习的宏观设计、学习指导、成果评估三项职责。宏观设计也可称之为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的规划计划;学习指导是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启发性指导和经验性帮助;成果评估主要是评定学习成果与学习成效。学生在教师的设计、指导和帮助下,自主、自由地探索未知。这里需要确立一个认识: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什么?(其实也就是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传统观念上学的“好”与“坏”我们都是用“对”与“错”来评定的,也就是学生给出答案与标准答案相符就是学得好,与标准答案不相符就是学得不好。1+1一定要等于2,否则就是错,至于2是如何得来的就无关紧要了,记住就行了。合作学习不在于要教给学生1+1等于几,在于为什么等于一个数,而这个“为什么”也不是学生唯一和必须要知道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求索过程中获得认知和得到锻炼。简而言之,合作学习学“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是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一个求知的过程,带来的是更多的未知和求索,学生也就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智商,还有情商。
1.4准确评定学习成果与成效
由于合作学习是开放式的,因此合理的评定是维持合作学习的正确方向和高效率所必需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果的评定,主看学员学出什么了,离真知有“多远”,这是基础,但不主要;另一方面是成效的评定,主要看学员学的怎么样,能力素质有多大提升,这是核心,也是主要的。为此,对合作学习的评定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习成果;二是基本能力,如协同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三是特定能力,主要是指专业内的应用能力,如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笔译能力、英文写作能力等。评定的对象包括:成果质量、学习效益、进步幅度、自主性、创新度、特色性等。评定的方式则侧重于过程评定。
2.结语
合作,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内容;合作,不只是师生交往,还是一种资源共享。合作是每个学生在合作小组中满足归属、自尊、自由和娱乐的需要。相对于传统的结对子学习法,合作式学习法更加有助于解决当前教学领域内的新问题。真正领会了合作式学习法的思想,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坦.合作学习简沦[J].中国教育学刊,2002,(2).
[3]李彦军. 中国当代教学流派[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