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象征手法咏物抒情?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训练要点】
  一、掌握抓住事物特征,找准象征物与被象征物相似点的咏物抒情的表现方法。
  二、学会咏物时分清层次,分门别类,层层深入的写法。
  【写作阶梯教室】
  很多优秀的文章都是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我们也不妨学学此种手法。那么,何谓象征手法呢?简单说来,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来寄寓或表现人们的某种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方法。
  象征手法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阐发深刻的道理,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以便给读者留下更加鲜明、深刻的印象。如当你因看到天地山川、风云月露、花草叶木、鸟兽虫鱼,听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时而产生联翩的浮想,进而以这些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托意于物,这样便能写成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好作文。
  大家学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一文,作者就是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来赞美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艰苦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还有大家学过的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一文,也是从松树有极强的生命力,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的特点,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借歌颂松树的高风亮节,来歌颂共产主义者的革命情操。高尔基的《海燕》刻画了暴风雨的报信者海燕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歌颂在现实斗争中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这几篇初中课文,都是使用象征手法的范例。
  那么,究竟如何具体地写好这类作文呢?
  当然,关键是要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找准象征事物的具体形象与被象征的思想或感情(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才能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联想。
  譬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是通过对白杨树特征的描写,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正直;丫枝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团结;丫枝一律向上,叶子也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而有银色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质朴;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坚强不屈。
  本来白杨与北方农民、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是毫无关系的,但由于作者把握住了白杨树的特征,找到了它与被象征物的相似点,白杨树同北方农民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要的确有相似点,不可强拉硬拽扯在一起。
  【写作创新技巧】
  在咏叹象征物的特点时,不能胡乱堆砌,要分门别类,一样一样地讲清楚,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让人读后不至于感到“黑压压一片”,而有清晰、鲜明的印象。如《松树的风格》一文,突出了松树的三个特点,从写松树入手,说松树不拘于生长条件,不论生活环境——“它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赞美松树的生命力极强,它“要求于人的甚少”;接着写松树为人类作贡献而“粉身碎骨”的自我牺牲精神,它“给予人的甚多”的高洁无私的完美品格;最后写松树无论在严寒霜雪还是盛夏烈日中,总是神采奕奕,写它“乐观主义的精神”。然后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一环扣一环,条理分明,读来给人鲜明、强烈的印象。
  有的同学把单纯写景的抒情文当成象征手法的借物抒情,要搞清楚这两者的不同,象征手法描写事物,不只是停留在对事物本身的描写上,而是通过象征手法点明象征的意义,《白杨礼赞》中赋予“树”以“人”的性格和气质,抒发了作者的情怀,歌颂了力挽狂澜、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的优秀中华儿女;写景抒情却是通过对事物本身的描绘来抒发感情的。
  【考场优秀例文】
  樟 树 赞
  茹志鹃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木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地,繁繁密密,荫凉特大。
  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原来樟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是世界上任何科学制成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了。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点 评]这是著名女作家茹志鹃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全用白描手法,写宋庆龄故居庭院前的两棵樟树,以“树”喻“人”,含义深刻,象征宋庆龄的高尚品德。作者没有直接点明两者的相同之处,笔墨经济,然而,熟知宋庆龄一生事迹的人,便能自然地联想到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而生发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全文抓住樟树的两大特点来写,条分缕析。樟树荫凉特大;樟树有一种抗虫的香气,不招虫。这样分门别类,重点突出,层次清清楚楚。文中运用对比,把广东的一种英雄树与樟树对比:英雄树“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而“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地,繁繁密密,荫凉特大”。抑英雄树而扬樟树,更衬托出樟树的品质。文章前后照应,层层加深,开头写道“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结尾写道“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中间写道“这是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这样前后呼应,既强调了樟树的两大特征,又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一层比一层深化,给读者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青 松 赞
  谢豪佩
  记得每年过年,母亲总要带我去探亲,沿途种着好些青松,郁郁葱葱,青翠盎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那傲然屹立的风格的确使人过目不忘,油然生起敬爱之情。
  回眸过去,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歌颂过它,多少名杰赞美过它,把它看成坚强崇高的象征,作为自己的榜样。当严冬来临,各种花儿都无可挽回地凋谢了,唯有青松掩饰不住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将自己的内在之美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力求在这万物凋零之际,为大地增添一份生机。
  “一粒颇有生命力的种子,无论落在哪里,它都能顽强地活下去。”用这句话来形容松树的种子,真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松树的种子是坚强的,只要落在土里,无论这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它都以顽强的毅力破土而出,继而萌发新芽,在寒风中不畏一切地昂起头、挺起胸来,似乎要与天一比高低。它不需要有人去关心它,去浇肥上水,去为它搭棚遮蔽,因为它要做一棵坚强的树芽,要做一棵能够经受得住严冬考验的栋梁之材!
  正如宋朝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所写的一样:“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确,世界上的树木有近百种,如桃树、柳树等等。相比之下,松树既没有桃树的娇美可爱,也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但它却有着令人无比钦佩的内在之美。
  这不禁令我想起广大的抗洪救灾的解放军叔叔们。面对一次又一次越加险峻的洪峰形势,他们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不正像松树一样吗?要求人们的甚少,贡献给人们的甚多。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严防死守,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为保护国家人民的财产,不惜牺牲生命。这难道不正是青松的伟大风格吗?
  我赞美青松,更赞美那些像青松一样具有坚强意志和祟高品质的解放军叔叔们!
  [点 评]这是一篇学生习作。小作者基本上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找准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从而赞颂了一种具有青松般不畏严寒,“无论落在哪里,都能顽强地活下去”并默默为他人奉献的人。尤为可贵的是,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及时赞颂为抗洪水而奋不顾身的解放军战士,把解放军战士恰当地与“青松”联系起来,应该说准确而形象。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备考一定要储备丰富而广博的素材。考场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就是一门调动材料的艺术,我们所看到的优秀作文决非考场上刹那的灵光乍现,它们往往是瞬时的感触加上长期积累的鲜活的素材的灵活运用的结果,其过程就彰显了用“材”之道。  2015年高考湖北卷“厚积薄发,方能成功”这篇满分作文就是典范:  厚积薄发,方能成功  一壶绝品好酒,总要经过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存放,方可称为美酒。新酿出的酒总带着丝丝
期刊
在全国上下以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作文试题为模板掀起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备考热”的大背景下,2016年高考,适用考区最广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却出了一道漫画型材料作文,这让广大师生感觉自己被命题中心狠狠地“耍”了一把,究其原因,大多数师生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备考视角仅仅局限在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作文试题的形式上而已。  其实,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除了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作文试题的形式外,还有更多的
期刊
【主题导语】  人世间最美的感情,是亲情。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盏明亮的灯,把夜空照亮;亲情是一片宁静的港湾,为我们酝酿希望。亲情里,不仅有妈妈絮絮的唠叨,忙碌的针线;不仅有爸爸默默的身影,深深的牵挂;同时,也有兄弟那厚重的关爱,不遗余力的支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如潺潺的流水,在心间流淌。就让我们守护亲情,守护这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选文一】  母亲的安全感  张军霞  母亲一辈子
期刊
【阅读导航】  燕子是人类最亲近的自然朋友之一。当蝴蝶的翅翼还没有张开,风的舞步还不太轻盈时,燕子就已经乘着一叶云舟,顺着遥远的天际线,急急地飞来。它用那明亮的呢喃声,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花草树木,还有那轻柔的雨、妩媚的山、清亮的河;它用那明亮的呢喃声,给人们带来了欢笑,那一刻,花开了,村庄沸腾了,连脚下崎岖的山路也笑出了声——  燕子呢喃溢满堂前  秦 慰  20年前的春夏之交,飞
期刊
自由与纪律  干国祥  某次朋友聚会。雨韵校长说起了她刚刚收到的一封信。信是一个未署名的六年级女生写的,她说她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她敬爱并信任的杨校长能够答应:再过不了多久,她就要从小学毕业了,可是,这几年来每一次音乐考试总是只考音乐老师指定的课文中的歌曲。她觉得那些歌曲唱起来味道并不好,因此希望杨校长能够帮她说服音乐老师,在这次音乐考试中能够让她自己挑选一首歌来演唱。她还说,其他的同学也差不多
期刊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三 毛)
期刊
【主题导语】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也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每个人对乡土的记忆总是美好的,每个人对乡土的思念总是真挚的,而每个人对乡土的记忆与思念都有一个载体,乡土的味道便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选文一】  故乡的味道  高学奇  故乡的味道
期刊
【主题导语】  “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包括经、史、子、集以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博大精深,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传承。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国学的天空,走进一组与国学有关的美文里,感受国学魅力,积累国学知识,学习写作技巧。  【选文一】  千年的徽墨  余显斌  笔墨纸砚,自古被称为文房四宝。  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一脉贯之,这四宝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缺一不可。一个文人,手执
期刊
一、导入  对于一个标准规范的议论语段,有人形象地用汉堡包来形容,真正的汉堡包的重量是一定的,200-300克不等;做法差不多,分芝麻层、面包层、火腿层、面包层、芝麻层。那么一个标准的议论语段的字数也差不多是一定的,200-300字不等(取决于用例),写法也差不多,分论点句、过渡句、理论句(或者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当然,也可以创新,做成更有风味的“汉堡包”,写出更有特色的议论段。  二、规范
期刊
【主题导语】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去找寻那些坚贞不屈的灵魂,去追寻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精神源泉。  【选文一】  祭屈原文  李铁城  屈原先生,明天是您的忌日。  2282年前,你受奸佞小人的排挤谗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