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静脉点滴漏出所致皮炎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u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1例VitK1因静脉点滴液漏出而发生皮肤损害.男,25岁,从右肘窝为中心出现瘙痒红斑并逐渐扩大一周就诊,皮损境界比较清楚:伴秕糠样脱屑,红斑轻度肿胀.颈、腋、背、肘、膝盖等处也见散在的豌豆大小的红斑.患者在出疹前二周因交通事故住某院5天,其间每日静脉点滴(含VitK1),曾发生点滴液外漏,当时右上肢明显肿胀.

其他文献
本文对150名各型银屑病患者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浓度作了检查.男性100名,女性50名.年龄16~59岁(平均男3713岁,女3613岁).包括局限型、泛发型、关节病型、渗出型、红皮病型.其中没有人患糖尿病、肥胖症以及用细胞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和亲脂药物治疗.高脂蛋白血症标准是采用高于Fredrickson等建议的所谓阈值水平浓度,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分别相当于健康人群阈值上界的1O%及5%.对照组各年龄
着色霉菌病是皮肤和皮下组织不常见霉菌感染,多由裴氏芽生菌、紧密芽生菌、疣状芽生菌所致。以身体及肢体暴露部位受累为多,本例感染源于腮腺。
期刊
本文对副银屑病和淋巴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1)研究了35例良性斑块型副银屑病(男27,女8,年龄12~88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一般都符合1972年Samman所提出的标准。组织象轻度变化表现为表浅灶性血管周围炎,伴有表皮水肿、轻度白细胞渗出和不完全及间断性角化不全。有3例(8.5%)出现纤维―组织细胞活化和水肿,或局限于真皮上部或为弥漫性,2例β-或γ-球蛋白增高,另外3例骨髓呈轻度淋巴
作者报告一男性34岁患者于1972年在2周内发生面、头皮及躯干部的红斑肿胀,并有轻度癌痒。3年后发现双侧颈及腋部淋巴结肿大,脾中度肿大,心扩大,两肺实变,双侧胸膜积液。1972年及1975年的皮肤活检及1975年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活检均考虑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混合型的结节状淋巴瘤。骨髓活检结果示尚未受本病的影响。1975年5~8月作免疫功能方面的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值正常,对PHA反应减低,不能形成
为了了解目前各种类型SLE的治疗,作者设计了8个"病例",均假设为女性体重60公斤.以问答方式征求了100名风湿病专家和100名肾病专家对这些"病例"的治疗意见,前者有61名答复,后者36名答复."病例"及答复如下:例1:轻度关节炎和皮疹.年青女性,轻度皮疹和掌指关节炎,肾功能和血清学检查均正常,(仅一次FANA阳性)以前未治疗过.
期刊
本文报告一例典型小儿皮肌炎,血清中有抗横纹肌抗体,肌肉活检在肌膜有IgG沉积,用强的松和免疫抑制剂长期治疗无效,采用血浆交换疗法获得成功.病例报告:15岁女孩,1975年6月发病,有典型皮损,肌无力,SGOT169单位,CPK69单位(均高于正常值),肌肉活检阳性,肌电图示神经肌病型,确诊为皮肌炎.服强的松20~70毫克/日无效,又分别合用6-MP及MTX各数月亦无效.
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外科疗法、药物疗法和放射疗法的发展,人们对治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问题的全貌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每年因医源性疾病有30万人住院和3万人死亡的估计数字表明,这一印象决不是没有根据的.
27名患者,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10~32岁,病程2~12年。将患者归属于两组:第一组16例在按常规使用补骨脂素和其他辅助药物如驱虫药、补血药等未获满意疗效,而给予ACTH治疗。第二组患者在第一组ACTH治疗效果的鼓舞下从就诊之日起直接使用ACTH治疗。某些患者以前曾接受过某些疗法但不满意,而在此治疗前至少4个月未接受过任何白癜风治疗。作者选用长效ACTH每周肌注2次,剂量25~40单位,
本文报告1例57岁,男性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的患者,表现为味觉障碍,甲萎缩、脱落,全身色素沉着,大便次数增多而溏薄以及脱发等.检查发现全身弥漫性褐色色素,尤以指趾部为甚,掌?部少数散在粟粒大小之色素斑,而口腔、唇粘膜没有色素沉着.
期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见于20~40岁的妇女,而发生在老年(50岁以上)者往往易被忽视.但据对1426名SLE病人的统计,老年患者共165名,占12%.说明本病在老年人并非少见.为了更好地明确老年SLE的临床特点和引起人们的注意,作者对1962~1977年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医院所见的50岁以上的老年SLE患者共31例作了较详细的分析.31名病人中,女性为25名,占81%.